我国扩大内需的探讨

我国扩大内需的探讨

一、有关我国扩大内需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黄群慧,倪红福[1](2021)在《中国经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测度分析——兼论新发展格局的本质特征》文中认为本文从经济循环的概念逻辑视角阐述"新发展格局",进而构建了基于供给端和需求端的国际国内循环测度指标和基于全球价值链的国内国际循环GDP分解新方法,并利用WIOD数据进行了实证测算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新发展格局的本质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发现:无论是从最终品的国内最终需求率和中间品的本国供给率看,还是从全球价值链GDP分解来看,各方面指标都表明中国国内经济循环的依赖程度在90%上下。从国际比较角度看,依赖于国内循环的GDP占比中国排在第5位,这些都说明了如果单纯基于国内经济循环和国际经济循环的新增经济流量看,在数量上国内经济循环的主体地位基本确立。但是,并不能由此认为新发展格局已经基本形成。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内涵是畅通经济循环,本质特征是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不是仅仅体现为中国经济国内循环量在整体经济循环量中占比高、中国的GDP增长主要依赖于国内经济循环,而是主要体现为以国内高水平自主创新为主驱动经济循环畅通无阻、以持续扩大国内需求为主不断做大经济流量、以发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畅通。基于此,本文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相关政策建议:要着力扩大消费以调整内需结构,实现内需结构的合理化、高级化,要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加快建设统一开放有序的国内大市场,要积极扩大开放水平、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充分发挥国内大循环主体作用,要加快自主创新以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形成数字化智能化创新驱动下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阳甜,朱华雄[2](2021)在《新发展格局下需求侧改革:理论内涵、堵点及实施路径》文中研究说明近年,外部环境和国内发展条件变化,推动我国经济向国内大循环主导转变,为做好中国迈入"十四五"规划的新发展阶段、推进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新战略部署,2020年12月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首次提出了"需求侧改革"。基于当前"十四五"规划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路径与方向,阐述了需求侧改革的理论内涵,分析我国需求结构不合理、产业体系与高需求层次不适配,以及由此导致的部分需求外溢、需求渠道不畅通等堵点,提出了当前我国需求侧改革的实施路径。

颜隆忠,吴陈轩,鲁保林[3](2021)在《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现实逻辑、科学内涵与政策体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完整内需体系,是指一定时空条件下可以支撑国民经济实现自主循环的需求体系。"十四五"期间,应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突出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作用,以创新改革为根本动力,以实现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循环良性互促为目标,加快形成一个规模宏大、结构协调、功能健全的高质量内需体系。要完成这一战略任务,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建立起有利于培育完整内需体系的政策支撑体系,包括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内需导向、自主可控的产业技术体系,优势互补、分工协调的空间体系,以实为本、实虚协调的资本体系,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高标准市场体系。

周密,胡清元,边杨[4](2021)在《扩大内需战略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的逻辑框架与实现路径》文中指出"十四五"时期,我国内需升级速度将不断加快,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势在必行。当前,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存在四元困境,即内需挤占、内需抑制、内需外流及内需分割等结构性问题所引发的供需主体、对象、质量和空间等错配,急需在供需适配体系的逻辑框架下调整创新结构、投入结构、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在这一逻辑框架下,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需要以企业投资需求矫正、政府投资需求引导、对外贸易需求转向、城乡消费需求充分释放为关键支撑,从供给侧的创新结构性改革、投入结构性改革、产业结构性改革和空间结构性改革四大路径进行系统应对。

边杨,商圆月,李兰冰[5](2021)在《扩大内需战略下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研究》文中提出在国际经贸关系变化的情况下,内需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国内需求潜力不断释放对于畅通国内大循环至关重要,而新型城镇化正是扩大内需潜力之所在。本文从"理论机制——路径探索"两个维度对扩大内需战略下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进行系统性探究。研究表明,新型城镇化与扩大内需之间的作用机制主要表现为农业人口迁移的消费需求规模扩张效应、城市生活品质改善的消费需求质量提升效应、城乡公共服务供给的投资消费需求规模扩大效应、产业结构调整引致的投资规模量质双升效应等方面。基于扩大内需视角,未来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选择应关注以下几点:以城市生活品质建设促进要素集聚能力改善;以都市圈与城市群建设促进区域整体功能提升;以城乡产业协同发展促进城乡收入差距缩小;以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合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樊轶侠[6](2021)在《数字经济下以财税体制改革推动扩大内需的思考》文中研究指明加快构建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离不开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而新形势下扩大内需必须考虑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机遇与挑战。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在提高经济效益、畅通经济循环的同时促进了消费需求的优化升级。数字经济已成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财税体制改革需顺应经济数字化趋势,从就业、产业、公共消费、区域协同等方面有效发力,从供给与需求、激励与约束、效率与公平等方面进行宏观协调,注重破除区域小循环,从财政体制机制上引导统一大市场的形成。

胡磊[7](2021)在《社会再生产视域下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本质与路径》文中研究说明经济发展格局是社会再生产实现形式和空间结构的外在表现,受制于社会再生产一般规律、国家比较优势和国家间战略博弈。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本质是调整市场和资源利用重心与方式,再造内需主导、创新驱动和高水平开放的再生产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要建构国内统一市场、扩大内需,发展内生型再生产;推动科技自主创新和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发展内涵型再生产;深化内需导向和创新导向型开放,发展开放型再生产。

吴陈轩,鲁保林[8](2021)在《培育完整内需体系:理论机制与政策导向》文中认为我国需求侧管理经历了四个阶段,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是新发展阶段提出的最新战略部署,目的在于畅通国内大循环"堵点",强调统筹供需两侧。以社会再生产理论和大国经济发展理论为指导培育完整内需体系,要发挥我国作为发展中大国的优势,走内生发展之路。在政策导向上,要处理好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比例关系。以美国为鉴,完整内需体系存在与否直接关系到经济循环是否顺畅。而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具体路径上,我国可以借鉴日本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有益经验。对此,我国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释放国内消费潜力;要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促进产业链现代化;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避免经济脱实向虚;要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激发各市场主体的积极性;要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优化国土空间布局。

李直蓉[9](2021)在《新发展格局下旅游消费市场与内需扩大协同发展关系探讨》文中认为本文基于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背景,在旅游消费市场发展变化趋势和特征分析基础上,通过构建我国旅游消费市场发展水平,实证检验了我国旅游消费市场与内需扩大之间的协同发展关系。研究发现,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我国旅游消费市场呈现出向高品质、高端旅游消费转变;旅游消费群体年轻化,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居民旅游动机和偏好更趋向于健康卫生等特征。我国旅游消费市场与内需扩大之间存在密切的耦合协调发展关系,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已经由良性互动、初级耦合协调向高水平互动、高耦合协调状态转变,转变时点大概在2014-2015年期间。进一步实证检验证实了我国旅游消费市场与内需扩大之间存在显着的协同发展效应。

王杨[10](2021)在《内外双循环背景下服务业发展与扩大内需双向互动机制探讨》文中提出本文基于我国服务业发展与扩大内需之间双向互动机制理论剖析的基础上,采用我国2011-2019年省域面板数据对理论分析进行了实证检验,并进一步考察了两者之间互动关系的区域差异性。理论研究认为,服务业发展与扩大内需之间存在双向互动机制,服务业发展会通过收入水平提升、投资渠道扩大、就业吸纳、资源优化配置起到扩大内需的作用,扩大内需又会通过需求内化机制、拉动提升机制、规模倒逼机制反哺服务业的发展。实证研究进一步验证了两者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同时还表明,服务业发展对内需扩大的促进作用要强于内需扩大对服务业发展的反哺作用,两者之间互动关系还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性。总体而言,服务业发展对扩大内需的影响作用表现为东中西"梯度递减"态势,而扩大内需对服务业发展的反哺作用则表现为中部最强、东部次之,西部不显着。需要进一步注意的是,控制变量中出口贸易对扩大内需存在替代效应,而人口规模对扩大内需的促进作用仅在东部地区显着。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化水平仍然是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总体上表现为东中西"梯度递减"趋势,而政府财政支出对服务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最弱,表现为东中西"梯度递增"的反向趋势。

二、有关我国扩大内需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有关我国扩大内需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经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测度分析——兼论新发展格局的本质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中国经济国内国际循环测度:分别以需求和供给端为逻辑起点
    (一)经济学中循环概念及分析逻辑
    (二)国内大循环
        1. 本国生产产品的国内需求情况
        2. 本国使用中间投入品的国内供给情况
    (三)国际循环
        1. 国外需求端
        2. 国外供给端
三、中国GDP国内国际循环分解与国际比较
    (一)基于全球价值链的国内国际循环分解方法
    (二)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的GDP分解结果
        1. 中国GDP的国内和国际循环分解
        2. 主要国家(地区)的GDP分解的国际比较
        3. 中国制造行业的国内和国际循环分解及国际比较
四、从经济循环测度结果看新发展格局的本质特征
    (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深刻内涵:质变和量变分析视角
    (二)如何把握新发展格局的本质特征和关键内涵
五、政策建议
《中国经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测度分析——兼论新发展格局的本质特征》附录

(2)新发展格局下需求侧改革:理论内涵、堵点及实施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需求侧改革的理论内涵
    (一)培育高效畅通的国内需求体系
    (二)内外需协调型高质量增长
    (三)需求侧与供给侧的双向发力,追求总供需的动态平衡
三、需求侧改革的堵点
    (一)需求结构不合理
    (二)产业体系与高需求层次不适配致使部分需求外溢
    (三)需求渠道不畅通
四、需求侧改革的实施路径
    (一)提高居民持久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1. 完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制度,减轻农村居民必要性支出压力
        2. 提供更多更合适的就业机会,稳固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来源
    (二)加快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创造多元化、高质量安全的本土产品和服务
        1. 科技自立自强,推动需求结构的良性发展
        2. 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依托,结合本国人口需求变化特点,打造“本土”高端品牌与产品服务,增强需求黏性
        3. 依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培育产业融合发展新业态新模式
    (三)更有效发挥政府的监管作用,提升体制机制运作效率
        1. 完善监管机制
        2. 引导国内中小企业投资的合理化、高效化
        3. 持续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和投资领域布局

(3)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现实逻辑、科学内涵与政策体系(论文提纲范文)

一、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的现实逻辑
    (一)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全球化趋势逆转的应然之策
    (二)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在要求
    (三)充分释放国内市场巨大潜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之举
二、完整内需体系的内涵界定
    (一)完整内需体系的提出过程
    (二)如何理解完整内需体系
    (三)完整内需体系的特征
        1.规模方面
        2.结构方面
        3.质量方面
三、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的突出障碍
    (一)收入分配结构失衡
    (二)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亟待增强
    (三)资本“脱实向虚”突出
    (四)尚未建成高标准市场体系
四、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的政策支撑体系
    (一)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
    (二)内需导向、自主可控的产业技术体系
    (三)优势互补、分工协调的空间体系
    (四)以实为本、实虚协调的资本体系
    (五)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高标准市场体系
五、 结语

(4)扩大内需战略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的逻辑框架与实现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与文献综述
二、扩大内需战略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的现实困境:四元错配
    (一)内需挤占与供需主体错配
    (二)内需抑制与供需对象错配
    (三)内需外流与供需质量错配
    (四)内需分割与供需空间错配
三、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的逻辑框架:供需适配体系
    (一)供需适配体系的理论内涵
    (二)供需适配体系下供需有机结合的逻辑框架
        1.“谁来供给”与供需主体适配。
        2.“供给什么”与供需对象适配。
        3.“怎么供给”与供需质量适配。
        4.“在哪供给”与供需空间适配。
四、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的实现路径
    (一)促进企业投资需求转向,推动供给侧创新结构改革
    (二)发挥政府投资需求的引导作用,推动供给侧投入结构改革
    (三)适应对外贸易需求转向,推动供给侧产业结构改革
    (四)促进城乡内需一体化,推动供给侧空间结构改革
    (五)有效结合需求侧管理,实现供需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的有机统一

(5)扩大内需战略下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扩大内需战略的理论内涵与现实条件
二、新型城镇化与扩大内需的作用机制
    (一)农业人口迁移的消费需求规模扩张效应
    (二)城市生活品质改善的消费需求质量提升效应
    (三)城乡公共服务供给的投资消费需求规模扩大效应
    (四)产业结构调整引致的投资规模量质双升效应
三、基于扩大内需视角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
    (一)以城市生活品质建设促进要素集聚能力改善
    (二)以都市圈与城市群建设促进区域整体功能提升
    (三)以城乡产业协同发展促进城乡收入差距缩小
    (四)以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合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6)数字经济下以财税体制改革推动扩大内需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的扩大内需战略有若干新内涵
二、扩大内需战略落实需以数字经济为重要抓手
    (一)数字经济发展对扩大内需的重要作用
    (二)数字经济下扩大内需仍面临一些挑战
三、数字经济下扩大消费需求仍存财政体制机制障碍
    (一)全国统一市场体系尚未完善,地方保护主义和隐性的区域市场壁垒仍然存在
    (二)围绕产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的关键技术创新能力不强,政府和市场的协同效应尚未充分发挥,资金短缺、人才不足等问题尚待破解
    (三)数字经济下公共消费与私人消费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理顺
    (四)数字经济区域间税收收入非均衡性有所扩大
四、数字经济下以财税体制改革推动扩大内需的若干思考
    (一)以扩大就业和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目标,打破城乡数字能力鸿沟
    (二)以产业数字化为重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前沿核心技术自主创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三)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提高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
    (四)推动数字经济下的税制改革,缓解区域间税收与税源背离问题

(7)社会再生产视域下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本质与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一、经济发展格局是社会再生产实现形式和空间结构的外在表现,受制于社会再生产一般规律、国家比较优势和国家间战略博弈
    (一)经济发展格局是社会再生产实现形式和空间结构的外在表现
    (二)经济发展格局受制于社会再生产一般规律、国家比较优势和国家间战略博弈
二、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本质是调整市场和资源利用重心与方式,再造内需主导、创新驱动和高水平开放的再生产体系
    (一)更新需求拉动主引擎,再造内需主导的内生型再生产
    (二)更新技术进步方式,再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再生产
    (三)更新外循环参与方式,再造高水平开放型再生产
三、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路径是坚持自立自强和开放合作相统一,协同推进内生型、内涵型和开放型再生产
    (一)构建国内统一市场和扩大内需,推进内需主导的内生型再生产
    (二)推动科技自主创新和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推进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再生产
    (三)深化内需导向和创新导向型开放,推进双循环互促的开放型再生产

(8)培育完整内需体系:理论机制与政策导向(论文提纲范文)

一、需求侧管理的政策演进
    (一)以总量刺激为主的阶段(1998—2007年)
    (二)以结构调整为主、总量刺激为辅的阶段(2008—2015年)
    (三)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阶段(2016—2019年)
    (四)培育完整内需体系的阶段(2020年至今)
二、培育完整内需体系的理论机制
    (一)社会再生产理论
    (二)大国发展经济理论
三、培育完整内需体系的国际镜鉴
    (一)美国完整内需体系的建立和瓦解
    (二)日本内外需协调联动模式
四、培育完整内需体系的政策导向
    (一)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释放国内消费潜力
    (二)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推动产业链现代化
    (三)大力发展实体经济,避免经济脱实向虚
    (四)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激发各市场主体的积极性
    (五)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优化国土空间布局

(9)新发展格局下旅游消费市场与内需扩大协同发展关系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相关文献综述
疫情以来我国旅游消费市场变化趋势
    (一)高品质、高端旅游消费成为旅游消费新特征
    (二)旅游消费群体年轻化明显,新业态新模式“云旅游”逆势增长
    (三)旅游动机和偏好更趋向于健康卫生等方面
旅游消费市场与内需扩大协同发展关系检验
    (一)模型构建与变量数据说明
    (二)实证检验及结果分析
结论及建议

(10)内外双循环背景下服务业发展与扩大内需双向互动机制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文献综述
理论分析
    (一)服务业发展促进内需扩大的动力机制分析
    (二)扩大内需促进服务业发展的动力机制分析
模型设计与变量说明
    (一)模型设计
    (二)模型相关变量说明
实证研究
    (一)服务业发展与扩大内需双向互动关系估计及分析
    (二)区域差异性分析
结论

四、有关我国扩大内需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经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测度分析——兼论新发展格局的本质特征[J]. 黄群慧,倪红福. 管理世界, 2021
  • [2]新发展格局下需求侧改革:理论内涵、堵点及实施路径[J]. 阳甜,朱华雄. 河南社会科学, 2021(11)
  • [3]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现实逻辑、科学内涵与政策体系[J]. 颜隆忠,吴陈轩,鲁保林. 经济研究参考, 2021(19)
  • [4]扩大内需战略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的逻辑框架与实现路径[J]. 周密,胡清元,边杨. 经济纵横, 2021(09)
  • [5]扩大内需战略下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研究[J]. 边杨,商圆月,李兰冰. 新金融, 2021(09)
  • [6]数字经济下以财税体制改革推动扩大内需的思考[J]. 樊轶侠. 财政监督, 2021(18)
  • [7]社会再生产视域下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本质与路径[J]. 胡磊. 理论导刊, 2021(09)
  • [8]培育完整内需体系:理论机制与政策导向[J]. 吴陈轩,鲁保林. 改革与战略, 2021(07)
  • [9]新发展格局下旅游消费市场与内需扩大协同发展关系探讨[J]. 李直蓉. 商业经济研究, 2021(12)
  • [10]内外双循环背景下服务业发展与扩大内需双向互动机制探讨[J]. 王杨. 商业经济研究, 2021(02)

标签:;  ;  ;  ;  ;  

我国扩大内需的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