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粮食政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粮食,政策,粮食安全,东北地区,义仓,启示,黑龙江省。
粮食政策论文文献综述
张泽群[1](2019)在《黑龙江省粮食收储监管政策优化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粮食收储政策的不断改革,黑龙江省作为粮食主产区在粮食收储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与粮食收储政策相匹配的监管政策却略显不足,存在粮食监管政策具有滞后性,监管效果不理想;粮食监管政策法规不完善,监管范围有限;政策监管主体不合理,政策执行效果不佳等问题,导致粮食收储中监管工作压力大、难度高、效率低。为了确保粮食收储政策的执行效果,建议通过采用加强粮食收储监管法规建设、加强监管风险控制、赋予地方粮食管理部门实际处罚权等措施来优化粮食收储监管政策。(本文来源于《商业经济》期刊2019年12期)
[2](2019)在《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 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国新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务院办公厅近期正式对外公布《关于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意见》(下称《意见》),为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相关情况,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11月25日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余欣荣,农业农村部新闻发言人、办公厅主任广德福,国家发展改革委农村经济司负责人邱天朝,财政部农业农村司负责人许留庆出席会议并回答记者提问。(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期刊2019年24期)
刘慧,秦富[3](2019)在《粮食收储制度改革以来东北地区粮食质量提升情况与政策建议》一文中研究指出粮食收储制度改革为我国推进粮食生产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创造了条件。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玉米、大豆和优质粳稻产区,也是我国粮食收储制度改革的先行地区。2016—2018年,东北地区粮食总产量高位增长,伴随着区域布局优化,玉米、大豆质量逐步改善,稻谷质量显着提高。优质优价市场信号的释放、补贴政策的导向性和连续性是影响农户提高粮食质量的主要因素。要坚持市场化改革的方向、增强补贴政策的导向性和连续性、提升小农户的组织化程度以深化粮食收储制度改革,继续推进粮食生产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本文来源于《经济纵横》期刊2019年12期)
卢峰[4](2019)在《粮食去库存背景下最低收购价小麦销售政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国小麦市场流通体系中,最低收购价小麦的销售占有重要地位,作为小麦粮源供应的重要渠道之一,其销售政策对我国小麦市场的供给结构、价格走势、行业发展影响深远。本文通过对最低收购价小麦销售政策的简述,依据历年来相关数据,分析影响销售政策的因素,剖析政策存在的问题及矛盾,并提出了完善政策、促进小麦去库存及市场健康发展的相关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国粮食经济》期刊2019年12期)
约翰·克拉克[5](2019)在《欧盟粮食安全政策对中国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到2050年全球人口预计增长至100亿,粮食安全问题将成为各国农业发展与农业政策制定面临的共同挑战。为了应对粮食安全挑战,欧盟从四个方面制定了粮食安全政策。一是促进农村发展。随着农村人口流失和老龄化加剧,必须提高农业对企业家的吸引力,提升农民的职业化、专业化程度。二是促进技术创新,利(本文来源于《中国经济报告》期刊2019年06期)
辛翔飞,王济民[6](2019)在《我国粮食自给水平目标设定:研究综述与政策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粮食自给水平目标设定是粮食安全状况评价和政策制定的基础,直接影响到国家粮食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和实施路径。本文通过对已有关于我国粮食自给水平目标设定的文献进行研读,在总结粮食自给率相关概念和回顾国家粮食自给方针演变的基础上,着重对我国粮食自给率目标设定水平、依据、意义,以及自给率变动的原因和产生的影响等问题进行系统梳理。结果显示:现有研究对于我国粮食安全自给水平设定目标尚无明确且统一的判断。研究提出,现阶段应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硬约束,以保持粮食生产稳定性为红线,设定粮食总量自给水平目标替代自给率目标,通过充分利用国外资源和国际市场,更好地实现粮食安全保障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高度统一。(本文来源于《自然资源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肖攀,刘春晖,苏静[7](2019)在《粮食安全视角下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政策效果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采用2000—2011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和双层差分模型研究中央财政农业保险补贴政策对粮食产量与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政策实施显着地促进了粮食总种植面积的增加以及稻谷、玉米、小麦种植面积的增加和产量的增长;显着抑制了薯类种植面积的增加和产量的增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识别出: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政策通过促进粮食总种植面积增加以及促进高保险或高产粮食作物对低保险或低产粮食作物的种植替代,从而促进粮食产量结构发生转变的机制。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政策效果存在异质性,总体而言对最先开始试点的省域的粮食作物的影响更大。(本文来源于《统计与决策》期刊2019年23期)
赵和楠,侯石安[8](2019)在《新中国70年粮食安全财政保障政策变迁与取向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从负向保护、调整过渡到全面支持,我国逐步形成以价格支持、挂钩直补和一般服务支持政策为主的财政支粮政策框架,有效提升了我国粮食综合生产力、宏观调控力和国际合作水平,粮食安全总体形势稳中向好。结合中长期我国粮食安全的严峻形势及财政支粮的实际困境,有必要采取如下改革举措以完善现行财政支粮政策:逐步推进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向目标价格政策转型;系统优化挂钩直接补贴政策,释放补贴政策效应;强化实施一般服务支持政策,助推粮食生产提质增效;注重完善粮食主产区及新型粮食经营主体的财政支持政策;科学管理财政支粮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本文来源于《改革》期刊2019年11期)
叶炜[9](2019)在《隋唐时期的粮食储备政策》一文中研究指出隋唐时代,建立了多元粮食储备体系,由中央政府储备、地方政府储备、民间储备共同构成,后民间储备被纳入地方政府储备中。隋唐粮食储备规模巨大,但在某些时候,却难以发挥粮储的防灾减灾功能,这与粮食储备的管理政策密切相关。权力下放以提高应对灾害的效率,是唐代粮食储备管理政策的变化主线。(本文来源于《人民论坛》期刊2019年33期)
尚旭东,朱守银,段晋苑[10](2019)在《国家粮食安全保障的政策供给选择——基于水资源约束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水资源约束下如何有效保障国家粮食供给安全是新时代贯彻落实"藏粮于技""藏粮于地"政策要求亟需研究的重要问题。解决的途径不仅要依靠技术创新与进步、主体节水意识的提升,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为技术扩散提供行之有效的政策配套和供给。通过对粮食主产区试验水肥一体化滴灌在技术效果、投入产出、生态效益叁个维度的测算与估计,显示技术应用与推广无论是对微观经营效益,还是对宏观生态效益,都具有突出的技术贡献。但是,设备前期投入大、小规模和兼业农户缺乏动力等现实困境,使得增加技术扩散的政策供给势在必行。有为的政策供给应聚焦在技术扩散上,在适宜的地区,通过增加财政投入、加大水源设施建设、提供购置补贴、强化农技服务、加强主体培育、加大宣传推广等政策手段,为水资源缺乏地区保障粮食供给提供技术扩散和资源保障方面有针对性的政策供给。(本文来源于《经济问题》期刊2019年12期)
粮食政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国务院办公厅近期正式对外公布《关于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意见》(下称《意见》),为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相关情况,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11月25日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余欣荣,农业农村部新闻发言人、办公厅主任广德福,国家发展改革委农村经济司负责人邱天朝,财政部农业农村司负责人许留庆出席会议并回答记者提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粮食政策论文参考文献
[1].张泽群.黑龙江省粮食收储监管政策优化探究[J].商业经济.2019
[2]..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国新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J].中国食品.2019
[3].刘慧,秦富.粮食收储制度改革以来东北地区粮食质量提升情况与政策建议[J].经济纵横.2019
[4].卢峰.粮食去库存背景下最低收购价小麦销售政策分析[J].中国粮食经济.2019
[5].约翰·克拉克.欧盟粮食安全政策对中国的启示[J].中国经济报告.2019
[6].辛翔飞,王济民.我国粮食自给水平目标设定:研究综述与政策启示[J].自然资源学报.2019
[7].肖攀,刘春晖,苏静.粮食安全视角下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政策效果评估[J].统计与决策.2019
[8].赵和楠,侯石安.新中国70年粮食安全财政保障政策变迁与取向观察[J].改革.2019
[9].叶炜.隋唐时期的粮食储备政策[J].人民论坛.2019
[10].尚旭东,朱守银,段晋苑.国家粮食安全保障的政策供给选择——基于水资源约束视角[J].经济问题.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