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吾力1琳娜2王昌元1韩忠东1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我国的研究生数量在不断的增加,但是虽然研究生的数量在增加,他们在创新的能力上却存在很大的缺陷。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例如,我国研究生数量在逐年增加;教育能力和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科研在教育里面的投入越来越少;研究生的选拔机制不完善等。本文主要结合目前的实际情况,从研究生的管理、队伍建设、教育方式及内容上建立考核体系,提出创新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研究生创新能力现状
创新的能力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整体体现。一般来说,一个人具有创新能力,他不仅要具备这一行业的基本知识之外,同时他还要有一个会发现新思想的头脑,在平时的实践活动中要能够敢于创新,敢于动手,对新的知识和新的思想要有一个敏锐的洞察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处理问题的时候不能浮躁,不能意气用事,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随着世界制造业中心不断向我国推移,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我国也开始向制造强国这一战略目标迈进。因此,要想实现这一目标,最关键的就是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更好的贡献。目前,研究生教育在我国的各大高校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研究生导师以及管理人员所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培养出高层次、高质量的研究生人才,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更好的帮助。就根据目前我国的研究生现状而言,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1我国研究生的创新水平现状分析
现阶段我国的研究生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就在于一味的重视书面知识,忽视了实际生活中的锻炼能力和创新能力。根据相关部门的调查显示,我国研究生素质不足主要集中在工程技术人员上,工程技术上一味的模仿西方国家的技术,没有自己的独立思想以及创新能力,所以我国产品的技术力量与其他国家相比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
1.1研究生持续扩招带来的问题。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模式的改革,我国研究生的数量开始逐渐增加,随着数量的不断扩大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首先,因为各个公司对学历越来越看重,所以很多学生把研究生的学历当成是一份好工作的敲门砖,他们并不是真正的把思想全部集中在研究生的学习上,而是一门心思在想怎么才能获得学历,这样就会造成研究生学不到专业的知识,学习风气也不是很好,学生不能独立完成自己的作业,甚至连毕业论文也无法独自完成。其次,由于研究生数量的增加,导致了研究生的数量和老师的数量比例严重不协调,老师在平时的学习中没有办法照顾到所有学生,学生的学习得不到老师的充分指导,导致他们的学习质量不高。
1.2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缺乏创新。研究生学习的课程基本上都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所以,仅仅靠学习书面知识是完全不够的。当然学习书面知识是基础,但是仅仅只靠书面资料是完全不能完成所有课程的学习的。长期以来,研究生的公共实验基础、公共技术类课程教学在研究生培养中不够重视;教学课程体系、教学计划设置不是很合理,且内容陈旧,距离时代发展有很大差距,无法满足科研及工程技术发展的需要。
1.3科研实践参与度低。研究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研究生创新能力的体现,但是就目前我国研究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数量来看,结果还是很不乐观的。据调查显示2000年我国在校研究生的总数为35万人左右,但是能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研究生数量只有6万人左右,还不到总人数的20%。因此,我国要促进研究生多参与科研社会实践活动。
2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对策
2.1加强研究生培养体制的改革。随着研究生数量的不断增加,教育资源成为目前最主要的教育问题之一,要想有效的解决教育资源问题,最关键的就是要不断挖掘潜在的教育资源。广泛的实践证明,挖掘教育资源最根本也是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加强研究生培养体制的改革。教育体制的改革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首先可以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根据他们的优缺点进行重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让教育事业和经营事业之间的合作更加密切,提升我国研究生队伍的整体素质。目前我国很多的相关部门已经开始从开发各种项目的申报逐步转移到以企业为主体的政策导向,与此同时还鼓励相关企业加强创新思想和创新理念,促进企业品牌的提升和完善。大量的实践证明,在传统的培养模式的基础之上,这种相互之间合作的模式更加有利于促进研究生的整体质量提高,可以让学生从理论的知识层面上升到实践的层面上,让他们切实的感受到问题的存在。把企业作为发展的主体,让研究生拥有一个更好的平台把创新思想转变为创新产品,促进他们把文化知识转变为理论实践,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很多学校根据这一模式建立了研究生的实践培养基地,让他们能够更好的把学到的知识转变为实践活动和实践产品,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2.2教学内容、方法和考核方式的改革。
2.2.1教学内容的改革。因为研究生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所以在资源和经验上我国都十分的欠缺,因此给我国的研究生教育业带来了很多的问题。例如,在课程的设置上很多都是借鉴了西方国家的课程设置,没有自己的创新思想,其主要问题体现在专业选修课程选择面窄、跨学科选修难等方面。因为研究生的课程范围受到了限制,所以他们在选择课程时的视野就受到了限制,所以实践能力也就相应受到了限制。因此,在课程的设置上应主要注意以下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在建立课程选修体系的时候不要过于强硬,尽量松散一些,把基础课程放在主要位置,课程的设置尽量偏向基础课程,同时在加强基础课程的同时还要相应的增加一些实践课程,因为仅仅依靠书面知识研究生们是不能真正理解课本含义的;二是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来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建立学习实验基地,通过不同类型实验的设计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书本中的含义,使研究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在知识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得到培养。
2.2.2教学方法的改善。根据目前我国研究生的现状,笔者认为在教学方法上的改善主要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转变教育观念,我们要把以前的纯粹的知识传输转变为现在的创新教育,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自觉的加入创新元素,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思考方式不同自然解决问题的办法也会增加;二是在课堂要进行角色之间的互换,在以前的教学方式中,都是学生围着老师转,老师是课堂的中心,所以现在我们要从根本上转变这一模式,因为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只是起一个引导的作用,真正解决问题还是要靠学生自己,学生要学会摆脱对老师的依赖,依靠自己的力量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也就不自觉的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做不仅能够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同时也能培养研究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让他们不局限在一个角度上思考问题。
2.3加强各研究院、所和学校之间的学术交流。随着中国加入WTO,世界化的潮流开始席卷中国,所以研究生应该坚持“立足国内、面向世界”的方针,大力发展和国外的交流,同时还可以大力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研究生导师,促进不同国籍之间学术的相互交流,培养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感情,特别是加强学生与全球各大高校之间的联系和交流,让研究生的思想能够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近几年,国内已经有很多的省市采取了这种措施,积极的朝好的方向迈进。例如,开展教授讲座等形式,吸引来自各地的研究生来观摩;邀请国内知名的研究生导师来校指导,提高学校的整体学术氛围;选派优秀的研究生到其他国家互访等,这一系列的学术交流活动都能够促进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同时也能促进学校与学校之间甚至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学术交流,从而加强不同学校、不同国家之间的深厚友谊,这对目前我国的研究生教育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帮助。事实证明,近几年我国研究生在各种学术交流会上都获得了很好的成绩,因此,相互之间的交流合作是加强提高研究生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措施。
3结语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经济的发展需要高素质、复合型、创新型的研究生。在笔者看来,研究生的教育问题归根到底就是他们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问题,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又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会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不仅仅是针对某一个环节而言,是针对整个研究生培养机制而言的。因此,需要我们不断完善管理思路和培养方法,在研究生教学模式、选拔机制、培养过程等多个方面进行完善、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我校在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方面相应政策的不断出台和实施,将进一步的提高和完善研究生教育管理者、指导老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促进我国研究生培养机制的完善,进一步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屈振新.运用案例教学培养硕士生创新能力的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11)
2李海滨等.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J].高教论坛,2010(04)
3黄勇荣.论基于科研项目为核心的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3)
4徐亚清等.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述评[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2)
5周娟.科研实践是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3)
6石敏等.谈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
作者单位1:泰山医学院
作者单位2:山东农业大学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