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文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初探

中国共产党文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初探

(江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镇江212013)

摘要:中国共产党自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开始,就十分重视文艺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文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形式之一,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也是观念上的上层建筑。随着社会实践活动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文艺在思想政治教育上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因此,对共产党文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的研究显得尤为必要。

关键词:文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

一、中国共产党文艺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渊源与必然性

(一)理论渊源:马恩、列宁文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关论述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文艺具有意识形态性,属于观念上的上层建筑,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的形式。意识形态作为社会意识中反映人们所处的社会关系、反映思想要求和利益愿望的思想观念的总和,对于社会中的每一位成员都有着巨大的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文艺具有教育功能。列宁将文艺事业定位为整个无产阶级事业的一部分,指出文艺要具有党性的原则。他强调,“写作事业应当成为整个无产阶级事业的一部分,成为由整个工人阶级的整个觉悟的先锋队所开动的一部巨大的社会民主主义机器的‘齿轮和螺丝刀’”。

(二)必然性:革命的要求、国民党政策的迫使

共产党成立之初,中国的国家性质仍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共产党一边要抵制外来侵略,一边要反帝反封建,再加上中共“一大”的召开,明确了以暴力革命来推翻资产阶级政权的目标,把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阶级作为党的中心任务。这就要求党运用文艺这一重要的方式来宣传无产阶级的文化思想,扩大党自身的影响力。以1926年国民政府《确定本党之文艺政策案》的发表为标志,国民党政府开始正式将“三民主义文艺”确定为“本党之文艺政策”并“取缔违反三民主义之一切作品”,以期实现打压文学革命、抵制进步文艺影响的现实目的。

二、中国共产党文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的历程

(一)理论初创期:1921年-1937年

(1)左翼作家联盟的建立与苏区革命实践

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为了与国民党争夺舆论阵地,向广大人民普及无产阶级文学,普及发展大众文学,在30年代组织建立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左联”在其仅存的6年期间,一直坚持在《文学导报》、《大众文艺》等一些大众刊物上发表文章,并且在一些重大节日及纪念活动组织游行示威,向群众宣传共产主义革命思想及革命文学。

苏区革命实践是孕育共产党文艺思想政治教育的另一个因素。1928年,井冈山会师后,在节日、纪念活动等期间,军队都举行大型集会和小型集会,利用群众熟悉的方法和内容,吸引民众,达到宣传和团结的目的。后来形成的宣传队制度在白区的左翼文化运动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随着苏维埃革命根据地的不断扩大,中国共产党的文艺管理模式也向地方社会扩展。1931年,瞿秋白成为苏区文化部长后,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的文艺管理机制逐渐形成。在政府人民教育委员会的领导下设有有艺术局、教育局等。这为中国共产党文艺思想政治教育体制的萌芽奠定了基础。

(2)瞿秋白文艺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提出

作为早期共产党的重要领袖,瞿秋白不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而且是共产党文艺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先驱和奠基人。1928-1929年间的革命文学论争,特别是1930年“左联”的成立,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的大规模引进和翻译。瞿秋白参与了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翻译。瞿秋白又是大众文艺运动热心的倡导者。针对资产阶级的“为文艺而文艺”、“文艺自由”论,瞿秋白提出“武器论”、“工具论”、“阶级论”,这是瞿秋白最重要的文艺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在他看来,文艺作为社会生活的反映,无产阶级应当充分把其当成阶级斗争的武器去实现自己的革命利益和目的。

瞿秋白对中国共产党文艺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理论和思想有重要的奠基作用,他的文艺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形成,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文艺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诞生。

(二)相对成熟期:1937年-1949年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至新中国成立,随着革命运动的发展,文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增多,力度的加大以及实际工作的落实,中国共产党文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关理论和思想也日趋成熟。成熟的标志则为毛泽东文艺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

“文艺从属并服务于政治”

1942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突出体现了他文艺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毛泽东提出“文艺从属于政治”、“文艺服务于政治”的理论。对于文艺为何能承担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这一问题,毛泽东从文艺与政治的关系入手,对此作出了回答。《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他提出了一个十分著名的论断:“在现在世界上,一切文化或文学艺术都是属于一定的阶级,属于一定的政治路线的。为艺术的艺术,超阶级的艺术,和政治并行或相互独立的艺术,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毛泽东还指出:“文艺是从属于政治的,但又反过来给予伟大的影响于政治。”文艺反过来对政治的伟大的影响,其实就是文艺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过程。正如有学者所说,“文艺这种不可避免的阶级属性、政治取向与文艺在审美愉悦、认识功能之外所固有的鲜明的教育功能相结合,便突出地表现为它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文艺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是借助于文艺工作的形式,借助文艺作品发挥文艺的感召、教育和引导人的作用。但是,毛泽东所处的是一个革命的年代,“文艺服从并服务与政治”具有明显的阶级局限性。

(三)建国后的曲折发展期:1949年-1978年

1、建构阶段:1949年7月第一次文代会的召开-文革爆发前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已基本完成,急需党团结一切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当时数量并不太多的知识分子对于百业待兴的新中国就更显珍贵。直至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他还强调“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一个基本性的同时也是长期性的方针,不是一个暂时性的方针。1956年5月,又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正式提出实行“双百”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不仅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而且也符合科学文化和艺术发展的规律。我国50多年的经验和教训反复证明: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贯彻这一方针,我国的科学、文化和艺术事业就会向前发展;反之,就会受到挫折或者失败。

1955-1959的四年间,我国文艺创作真正达到了顶峰的状态,文艺思想政治教育也有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2、挫折阶段:十年“文革”

“根本任务论”

《部队文艺座谈会纪要》将“根本任务论”作为一个命题进行强调:“我们要满腔热情地、千方百计地去塑造工农兵的英雄形象......这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任务。”这就使其成为文艺创作的出发点和文艺批评的根本标准。这里,创造人物是手段,“帮助群众推动历史的前进”是目的。而创造人物,并不是专指英雄人物,而是泛指“各种各样的人物”,以手段为目的,必然扰乱和舍弃社会主义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目的,同时也违反了“双百”方针,限制或扼杀了各种文学艺术门类各自不同的创作规律和创作特点,显然,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篡改和歪曲。

“文革”十年期间,文艺的发展呈现扭曲的态势,严重偏离了马克思主义文艺论的方向和轨道,共产党文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也处于停滞的状态。

(四)改革开放后共产党文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发展:1978年-2013年

(1)“二为”口号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中央根据新的历史形势和任务,1979年10月,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重申了毛泽东的“双百”文艺方针,明确指出“不再继续提‘文艺从属于政治’这样的口号”,并提出“文艺为人民服务”、“文艺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口号,终结了“文艺为政治服务”的口号。

在“二为”总口号的指引下,文艺事业展现出了十分广阔的发展道路:在真实地、具体地反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进程以及由此引起的人民的生活和思想的深刻变革的总体努力下,既可描绘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各个时期的革命斗争,塑造英雄和新人的形象,也可描写其他各种历史题材和现实题材,塑造各种艺术形象。在立足于现实的基础上,广泛地继承和吸收历史上人类文化和文学的一切优秀成果,为着社会主义事业建设需要,为着人民群众审美的需要而进行积极和有益的艺术探索。“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总口号,概括了社会主义时期文艺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任务和根本目的,包括了为政治服务,但比孤立地提为政治服务更全面、更科学,它不仅能完整地反映社会主义时代对文艺的历史要求,而且更符合文艺的客观规律。

(2)“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在第七次文代会、第六次作代会上的讲话中江泽民同志指出:“只有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不断促进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也才能为发展经济、发展先进生产力指引正确的方向,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讲话突出强调了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是发展和繁荣先进文化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指出文艺可以在这方面发挥独特的重要作用,从而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进一步指明了道路。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对共产党在文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进行了强调。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前提。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2007年,胡锦涛总书记在“6·25”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中国的精神旗帜。我们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鲜明地展现出社会主义中国的精神旗帜,就是要昭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部位是不能动摇的,进一步揭示和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价值体系的基石和支柱,也进一步明确了文艺思想政治教育的巨大作用。

三、新时代党运用文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的继续发展

(1)“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

早在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就明确提出要“以人民为中心”。新闻舆论工作也要坚持党的领导,即坚持党性原则,同时还要坚持人民性,这两者的关系如何把握?习近平就此专门进行了论证,他指出,“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这无论在党的理论建设上还是现实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上,都具有重大意义。

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宣传思想工作一定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即是党性的表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即是人民性的表现。可以说,习近平以另一种表达,准确论述了新闻舆论工作如何做到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

(2)“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文艺作品应该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由于当代中国的思想文化是对传统思想文化进行继承和进行创造性转换的结果,所以要发展和繁荣文艺事业,也应当深入了解并准确把握中国的文化血脉,实现文化上的自觉。为了激发全国人民的文艺创造活力,有必要继续深化文艺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加快完善文艺生产经营机制,从而给文艺的创新和创造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在把握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关系的同时,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把社会效益和繁荣社会主义文艺放在首位。

在2014年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强调,“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1]

结束语

文艺在革命年代文艺是斗争的工具和武器,在国家建设发展的年代文艺又成为促进政治稳定、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共产党文艺思想政治教育思想虽然经历十年“文革”的摧残,处于停滞时期,但改革开放后,每一届领导集体都坚持和发展中国共产党文艺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并在不同程度有所创新。这些思想理论为当今共产党文艺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提供思想来源、为社会主义文艺繁荣提供动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10-15.

[2]石开斌.大众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创新[J],理论导刊,2009(3).

[3]姚迎春.思想政治教育的文艺载体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2013.

[4]何小勇.中国共产党的文艺育德思想与实践研究[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6.

[5]何一成,杨湘川.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葛格(1993年-),女,汉族,安徽合肥人,单位为江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标签:;  ;  ;  

中国共产党文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