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功能评估论文_王云柯

导读:本文包含了运动功能评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功能,磁共振,上肢,心肺,张量,姿态,疾病。

运动功能评估论文文献综述

王云柯[1](2020)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评估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康复治疗效果中的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评估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康复治疗效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38例脑梗死患者,采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观察患者不同分级及不同分级患者健侧、患侧康复前后FA变化情况。结果:138例脑梗死患者中,1级28例、2级45例、3级65例;康复后各级患者与康复前相比,其健侧和患侧FA均有显着降低;康复后1级患侧FA评分高于2级,2级高于3级,1级健侧FA评分低于2级,2级低于3级,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评估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康复治疗效果中的应用价值显着,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影像技术》期刊2020年01期)

朱吉鸽,徐国政,李进飞[2](2019)在《姿态与肌电融合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实时评估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提出了一种基于运动姿态与肌电融合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实时评估方法。方法:选取一定数量处于不同Brunnstrom分期的脑卒中患者。首先运用姿态与肌电检测传感器,分别采集康复动作评估过程中不同分期患者上肢运动姿态与表面肌电数据;其次分别提取患肢运动姿态与表面肌电数据特征,在融合姿态与肌电特征信息基础上获取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评估数据集;最后,选取具有较好实时分类性能的模糊支持向量机作为分类器,运用评估数据集测试上肢运动功能评估效果。结果:基于模糊支持向量机构建的运动功能分类器经过离线训练后,姿态与肌电融合的分类器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实时评估准确率平均达到83%,且较单纯基于运动姿态(75%)或肌电(74%),具有更好的评估效果。结论:姿态与肌电融合的上肢运动功能实时评估方法,能较准确地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进行实时Brunstrom分期。(本文来源于《中国康复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梁泉[3](2019)在《抚触护理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睡眠质量及心理运动功能的影响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采取抚触护理对其睡眠质量与心理运动功能的临床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70例,数字随机法分成两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抚触护理,比较两组睡眠质量及心理运动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新生儿心理适应性、语言、社会行为、大运动及精细运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每日睡眠时间为(19.3±1.5)h,胆红素水平为(90.3±12.5)μmol/L,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抚触护理可有效改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睡眠质量及心理运动功能,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名医》期刊2019年11期)

刘红,郭良敏[4](2019)在《心理辅导联合呼吸运动康复锻炼指导对CHF患者不良情绪、心肺功能及预后的影响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心理辅导联合呼吸运动康复锻炼指导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不良情绪、心肺功能及预后的影响评估。方法:选取本科室收治的100例CHF患者,根据护理干预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采用常规护理+心理辅导联合呼吸功能锻炼指导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等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6 min步行距离、明尼苏达生命质量量表(MHL)评分及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护理干预后,研究组的SAS及SDS的评分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 <0. 05);护理干预2周后研究组患者的心肺功能情况较对照组显着改善(P <0. 05)。护理干预1个月后6 min步行距离、MHL评分及GSES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心理辅导联合呼吸运动康复锻炼指导可显着缓解CHF患者的不良情绪,同时改善心肺功能情况及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现代医学》期刊2019年11期)

汪小可,王勇,武沛佩,徐爱晖[5](2019)在《运动后心率变化对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肺功能分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运动后心率变化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肺功能受损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病房及门诊慢阻肺稳定期患者84例作为慢阻肺组,同时选取同年龄段21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组。均行6min步行试验(6MWT),慢阻肺组以是否完成6MWT分为完成组及未完成组,分别记录运动后即时心率与静息心率差值HR_(动静)及与休息1min心率差值HR_(R1),比较慢阻肺组与正常组、完成组及未完成组间不同肺功能分级慢阻肺患者间心率差值的差异性,分析其与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ROC曲线分析心率差值及6分钟步行距离(6MWD)预测慢阻肺患者肺功能分级价值。结果慢阻肺患者心率差值较正常人明显减低,无论6MWT完成组及未完成组,随着慢阻肺患者气流受限程度的加重,HR_(动静)及HR_(R1)逐渐减低(P<0.05)。完成组中6MWD、HR_(动静)和HR_(R1)与FEV_1、FEV_1%pred均呈正相关,同样未完成组中HR_(动静)、HR_(R1)与FEV_1、FEV_1%pred呈正相关(P<0.05)。另外,完成组中6MWD、HR_(动静)及HR_(R1)预测患者重度慢阻肺阈值分别为372.25m,33.5次/分,22.5次/分,极重度患者分别为318m,19.5次/分,10.5次/分,未完成组中,HR_(动静)和HR_(R1)预测患者极重度慢阻肺的阈值分别为22.25次/分,10.5次/分。结论 HR_(动静)及HR_(R1)可用于评估慢阻肺患者肺功能受损严重程度,特别是对于无法完成6MWT的慢阻肺患者,有助于病情评估,但在预测肺功能分级方面存在局限。(本文来源于《临床肺科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高伟栋,郑盼盼[6](2019)在《跳绳运动作为评估青少年心肺功能的可行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探索以跳绳运动作为评估青少年心肺功能(最大摄氧量)间接测试方法的可行性,并建立推算最大摄氧量的回归方程,旨在为青少年体质测试研究提供新的参考方法和依据。研究方法:研究共招募58名初中生(年龄13.8±1.1岁),分别进行3min跳绳测试和最大摄氧量测试。根据跳绳运动中(第15s、30s、45s、60s、120s和160s)和恢复期(第15s、20s、60s、120s和160s)的心率数据,以及其他相关自变量(性别、BMI、体脂百分比、MVPA等),与直接测得的最大摄氧量做相关分析,并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推算出基于跳绳运动来预测最大摄氧量的方程。研究结果:3min跳绳结束后恢复期的第15s和20s心率与最大摄氧量有高度相关性,并得到相关推算方程为:VO_2max (ml·kg-1·min-1)=70.422+(7.542*性别)+(0.126*MVPA)-(0.470*BMI)-(0.167*20s PHR)。研究结论:本研究证实了利用跳绳运动作为间接测试方式来预测初中生最大摄氧量的可行性,并基本建立有效的VO_2max预测回归方程。研究为青少年群体中间接推测最大摄氧量的测试方法提供了一种新的探索方向。(本文来源于《浙江体育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朱吉鸽,李进飞,徐国政[7](2019)在《运动姿态与肌电融合的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评估系统的可行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基于运动姿态与表面肌电融合的上肢运动功能评估系统在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评估中的可行性。方法 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在南京同仁医院选取脑卒中患者10例,按照事先设计的康复评估动作,分别获取康复动作完成过程中患肢的运动姿态和表面肌电数据,运用运动姿态与肌电融合的上肢运动功能评估系统对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评估,并分别与单纯基于运动姿态或肌电的评估结果进行比较;同时分析系统评估效度。所有患者均接受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的评估。结果运动姿态与肌电融合的上肢运动功能评估系统与FMA-UE评分之间呈正相关(r=0.891, P=0.001),优于单纯运动姿态(r=0.758, P=0.011)或肌电(r=0.697, P=0.025)评估结果。结论运动姿态与肌电融合的上肢运动功能评估系统能有效地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评估。(本文来源于《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期刊2019年10期)

王瑞萍,娄健[8](2019)在《心肺运动试验对合并营养风险的老年COPD病人心肺功能的评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心肺运动试验(CPET),探讨合并营养风险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的心肺功能。方法根据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标准,对入选的68例中重度COPD病人进行营养风险评估,分为无营养风险组(n=30)及有营养风险组(n=38)。采用CPET及6 min步行试验(6MWT)评估2组病人心肺功能,观察2组间最大分钟通气量(VE max)、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pre)、FEV1/用力肺活量(FVC)、峰值摄氧量(VO_2peak)、最大代谢当量(METs)、无氧阈(AT)、最大功率负荷(WR max)、氧脉搏(O2pulse)、每公斤体质量最大摄氧量(VO_2max/kg)、6 min步行距离(6MWD)等指标是否有差异。结果有营养风险组VO_2peak、METs、AT、O_2pulse、WRmax等指标均显着低于无营养风险组(P<0. 05); 2组间VEmax、FEV1、FEV1/FVC、6MW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CPET评估合并有营养风险的老年COPD病人,能早期了解病人的心肺功能,为老年COPD病人制定营养处方提供依据,以便早期帮助COPD病人心肺功能康复,同时,CPET评估较6MWT更为灵敏。(本文来源于《实用老年医学》期刊2019年10期)

张华强,王逸鹤,李沐阳,孟飞,魏鹏虎[9](2019)在《磁共振扩散谱成像量化皮质脊髓束在大脑半球切除术前运动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对于拟大脑半球切除的患者,大脑皮层运动功能是术前评估中一项不可缺少的内容。白质纤维束的评估已有一些报道,但尚未形成常规的术前评估方法。本研究术前采用磁共振扩散谱成像(DSI),量化皮质脊髓束(CST)对术前大脑皮层运动功能进行评估。方法本研究纳入4例拟大脑半球切除的病例,(本文来源于《第八届CAAE国际癫痫论坛论文汇编》期刊2019-10-18)

王新影,张传名[10](2019)在《基于心肺运动试验评估下拟订的运动处方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以心肺运动试验结果为依据,予以个性化运动处方护理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并评估对其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扬州洪泉医院在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58例老年COPD患者入研究组,实施基于心肺运动试验评估下拟订的运动处方干预。另以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予以常规运动处方干预的56例老年COPD患者作为对照组,回顾性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第2个月末的心、肺功能相关指标及6分钟步行试验结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干预后第2个月末的心、肺功能相关指标优于对照组,干预后6分钟步行试验结果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实施基于心肺运动试验评估结果拟订的运动处方护理干预,对改善老年COPD患者的心功能和肺功能有益,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本文来源于《医药高职教育与现代护理》期刊2019年05期)

运动功能评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提出了一种基于运动姿态与肌电融合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实时评估方法。方法:选取一定数量处于不同Brunnstrom分期的脑卒中患者。首先运用姿态与肌电检测传感器,分别采集康复动作评估过程中不同分期患者上肢运动姿态与表面肌电数据;其次分别提取患肢运动姿态与表面肌电数据特征,在融合姿态与肌电特征信息基础上获取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评估数据集;最后,选取具有较好实时分类性能的模糊支持向量机作为分类器,运用评估数据集测试上肢运动功能评估效果。结果:基于模糊支持向量机构建的运动功能分类器经过离线训练后,姿态与肌电融合的分类器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实时评估准确率平均达到83%,且较单纯基于运动姿态(75%)或肌电(74%),具有更好的评估效果。结论:姿态与肌电融合的上肢运动功能实时评估方法,能较准确地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进行实时Brunstrom分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运动功能评估论文参考文献

[1].王云柯.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评估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康复治疗效果中的应用价值[J].影像技术.2020

[2].朱吉鸽,徐国政,李进飞.姿态与肌电融合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实时评估方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9

[3].梁泉.抚触护理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睡眠质量及心理运动功能的影响评估[J].名医.2019

[4].刘红,郭良敏.心理辅导联合呼吸运动康复锻炼指导对CHF患者不良情绪、心肺功能及预后的影响评估[J].现代医学.2019

[5].汪小可,王勇,武沛佩,徐爱晖.运动后心率变化对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肺功能分级的研究[J].临床肺科杂志.2019

[6].高伟栋,郑盼盼.跳绳运动作为评估青少年心肺功能的可行性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19

[7].朱吉鸽,李进飞,徐国政.运动姿态与肌电融合的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评估系统的可行性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9

[8].王瑞萍,娄健.心肺运动试验对合并营养风险的老年COPD病人心肺功能的评估研究[J].实用老年医学.2019

[9].张华强,王逸鹤,李沐阳,孟飞,魏鹏虎.磁共振扩散谱成像量化皮质脊髓束在大脑半球切除术前运动功能评估中的应用[C].第八届CAAE国际癫痫论坛论文汇编.2019

[10].王新影,张传名.基于心肺运动试验评估下拟订的运动处方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J].医药高职教育与现代护理.2019

论文知识图

四个实验组各时间点运动感觉功能增长率...不同时间点各组兔面神经最大波幅值(...神经干细胞检测区域示意图及局灶性脑缺...手部运动功能评估由同一名医师在2周内分别对每位患者进图1运...感知运动功能评估的姿势模仿动作...

标签:;  ;  ;  ;  ;  ;  ;  

运动功能评估论文_王云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