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空间相位调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相位,空间,调制器,光学,变换器,特性,光纤。
空间相位调制论文文献综述
张学军,袁振华,杨瑞欣,何奕林,秦应霖[1](2019)在《二维材料的空间自相位调制研究进展(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强激光入射二维材料离散体时,透过的激光会出现自衍射环,这是一种空间自相位调制现象,可以用于测试非线性光学参数和实现光开关。现在,关于空间自相位调制现象的机理仍有争论,主要聚焦在是二维材料的非线性折射率主导还是激光的热效应主导。理论的缺失限制了相位调制的维度,只能调控衍射环的半径和竖直方向的失衡。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普适的空间自相位调制理论体系。(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期刊2019年09期)
崔瑞婷,张凌岳[2](2019)在《基于相位型空间光调制的涡旋光参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恩采用空间光调制的方法产生涡旋光,利用Matlab软件模拟涡旋光相位板以及涡旋光与平面光干涉条纹,将两种相位板加载至纯反射式空间光调制器产生涡旋光束。利用相机采集涡旋光束截面,观察及测量中空暗核直径,分析其与拓扑荷数的关系。(本文来源于《数字通信世界》期刊2019年08期)
张天宇,马骏,窦健泰,魏聪[3](2018)在《基于RGB照明下探针空间调制的迭层成像相位复原》一文中研究指出迭层成像技术PIE(Ptychographic Iterative Engine)在扫描过程中的随机抖动与回程误差会造成相位复原精度的降低。本文提出使用RGB光源照射可变光阑,通过改变光阑尺寸调制照明探针的空间范围,配合彩色相机记录下每个探针范围下样品与RGB叁色光分别作用后传播至相机的衍射强度。使用通道泄露校正算法消除彩色相机中RGB通道混迭,最后通过迭代算法实现样品的相位复原。相比于传统PIE的相位恢复方法,本文所提出的方法不需要对照明光与样品进行轴向或横向的移动扫描,因此彻底消除了机械扫(本文来源于《第十七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交流会摘要集》期刊2018-08-20)
何欣玲[4](2018)在《基于空间相位调制的光纤模式分离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复用技术的不断发展,单模光纤传输容量已接近香农极限。多模光纤以其低成本和耦合性好等优点在短距离通信网中被大量使用。光纤模式作为一种新的维度,每一个模式可视为独立的信道加载信号,多种光纤模式的同时传输和接收,提高了系统传输容量和频谱效率,我们可以称之为模分复用技术。本论文从模式复用解复用的需求出发,从理论上分析了基于空间相位调制的光纤模式分离,利用G-S算法和倾斜位相因子方法设计所需调制相位信息,对模式分离系统进行了数值模拟并通过实验方式验证了光纤模式空间分离的可行性。论文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从理论上分析了光纤模式的物理特性,主要研究了不同光纤模式的功率空间分布情况。以标量衍射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光在自由空间中的传播。建立了基于相位调制的光纤模式空间分离计算模型。2.介绍了基于G-S算法相位板设计的基本原理。首先,利用G-S算法分别获得单一模式下LP_(01)模和LP_(11)模的调制位相信息和相位调制结果;然后以一定的方式将已获得的两种调制位相信息组合成新的调制位相,LP_(01)模和LP_(11)模同时经过合成的位相信息调制后,获得模式空间分离结果。分析了分离的空间位置对光纤模式空间分离结果的影响,不同相位组合方式对光纤模式分离结果的影响以及功率损耗和模间串扰。3.介绍了基于倾斜位相因子相位板设计的基本原理,这种方法较G-S算法,更简单,更易理解。同样的,数值模拟分析了分离的空间位置和不同相位组合方式对光纤模式空间分离结果的影响以及功率损耗和模间串扰。对比分析了两种相位板设计方法和基于这两种相位设计方法下的光纤模式空间分离结果。4.完成实验光路的搭建,从理论上分析了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透镜菲涅尔衍射现象。通过相位调制聚焦实现了LP_(01)模和LP_(11)模在空间上的相对分离模式分离。对比分析了光纤模式空间分离的实验结果与计算结果。(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8-05-01)
高文科,阎彦,史婷娜[5](2019)在《传统矩阵变换器最小相位误差空间矢量过调制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传统矩阵变换器的电压传输比特性进行理论研究,推导瞬时电压传输比与输出/输入频率比、输出电压初始相位和输入功率因数角之间的函数关系,分析瞬时电压传输比的变化规律。通过对输出线电压进行二重傅里叶变换,得到传统矩阵变换器最小相位误差过调制下的电压传输比上限值。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线性加权原理的最小相位误差过调制策略。仿真与实验结果验证,所提策略可使传统矩阵变换器的基波电压传输比达到0.953,同时保证调制输出电压基波幅值相对参考电压幅值的误差小、输出电流谐波含量低。(本文来源于《电工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闫赛,武秀,王春云,秦宏利,元晋鹏[6](2018)在《空间光调制器振幅和相位调制特性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实验研究了德国Holoeye Photonics AG公司生产的反射型电寻址液晶空间光调制器LCR1080的振幅和相位调制特性。在传统的振幅调制测量方法中引入最佳起偏角的测定,利用直接测量法获得了该空间光调制器精确的振幅调制特性曲线。采用双缝干涉法对空间光调制器的相位调制特性进行了测量,有效地克服了泰曼-格林干涉等方法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的缺点。通过改变加载到空间光调制器图像的灰度值,获取其相位延迟与灰度值的非线性关系。这些研究对基于液晶空间光调制器的光信息处理、自适应光学等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实验基础。(本文来源于《量子光学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陈娅萍[7](2017)在《基于空间光调制的确定性相位恢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光波场的性质可以从叁个方面来完全描述:振幅(亮度)、波长(颜色)和相位(一个波长内相位等同于深度)。统计表明80%以上的信息保存在相位项中,由此可见,相对于强度等其他信息,相位信息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光波场的振荡频率(约为1015Hz)远高于现有最高速的光探测器帧频(108Hz),探测器只能测量出光波场的强度变化,而无法直接探测到光波场的相位信息。因此,需要利用测量的强度分布来计算相位信息,即为相位恢复问题。目前,相位恢复已经应用到光学测量、天文学成像、电子显微学、自适应光学、光学相位显微等众多领域。基于强度传输方程的相位恢复是一种典型的非干涉确定性相位恢复方法。该方程建立了光强度的轴向变化量与相位之间的定量关系,只需要测量物面的强度分布,就可以通过求解该方程直接计算出相位信息。相较于干涉相位恢复方法,基于强度传输方程的相位恢复不需要复杂的光学系统,对于实验环境要求不苛刻。另外,求解过程不需要迭代,且求解出的相位不需要解缠。然而,基于强度传输方程求解的结果存在分辨率低以及采集图像时需要机械地移动成像器件CCD等缺点,易受到强度差分高阶近似的非线性误差和测量噪声的影响,因而,限制了恢复结果的精度。空间光调制器本质上是一个适应性光学装置,它能在波阵面上施加空间和时间变化调制,改变波阵面的振幅、相位和偏振。本文利用空间光调制器对光场调制的特性,将其应用到相位恢复的相关计算中,提出了新的相位恢复算法,搭建了相应的实验平台,获得了具有高质量的相位恢复结果。主要研究工作和创新点如下:(1)基于空间域相位调制的相位恢复,研究了基于倾斜光照合成的相位恢复算法。将空间光调制器放置在空间域中,加载不同角度的倾斜光栅对入射光场进行相位调制,并通过合成孔径技术计算出相位,提高了恢复图像的分辨率,获得了具有高质量的恢复结果。(2)基于空间域振幅调制的相位恢复,提出了基于余弦光栅调制和强度传输方程的相位恢复算法。将空间光调制器放置在空间域中,加载余弦光栅对入射光场进行振幅调制,利用获取的强度图像求解强度传输方程计算出相位偏导数,进一步地由相位偏导数恢复出相位信息。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有效地抑制噪声对恢复结果的影响。(3)基于频率域振幅调制的相位恢复,提出了基于正弦光栅调制的相位恢复算法。将空间光调制器放置在频率域中,加载正弦光栅对光场的振幅进行调制,通过强度与相位偏导数之间的关系计算出相位偏导数,从而进一步获得相位信息。设计了光学实验平台,可快速采集到强度图像,避免了传统方法中机械地移动成像器件造成的误差,并利用采集的真实图像计算出相位分布。模拟实验与真实实验结果验证了该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期刊2017-05-01)
石冰馨[8](2016)在《二维狄拉克材料的空间自相位调制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年,狄拉克材料(Dirac Material)成为凝聚态物理、材料等领域研究的热点,其典型代表是石墨烯和拓扑绝缘体。因狄拉克材料独特的结构、丰富的科学内涵及广阔的应用前景,其已经成为了国际前沿科学研究的焦点。近几年,研究人员相继报导了石墨烯和拓扑绝缘体这两种材料的非线性光学特性及其应用,但是对于其宽波段的非线性相干散射的研究报道很少。本论文在课题组前期研究基础上,研究了石墨烯和拓扑绝缘体的宽波段非线性相干光学特性,丰富了狄拉克材料在非线性光学领域的研究,对未来宽波段非线性光学器件发展起到了一定推进作用。本文主要进行了以下工作:1.实验制备了均一稳定的石墨烯分散液,研究了石墨烯分散液的宽波段空间自相位调制特性,并以632.8 nm的实验为例进行了分析计算,获得了其非线性光学参数。2.实验制备了均一稳定的拓扑绝缘体分散液,研究了拓扑绝缘体分散液的宽波段空间自相位调制特性,获得了其非线性光学参数和响应规律。以632.8 nm波段实验为例,对比计算了 Bi2Te3分散液在不同有效厚度时的n2和χ(3),证明有效介质长度对单组元介质的叁阶非线性参数并没有显着影响。以1070 nm波段实验为例,对比计算了连续光源与脉冲光源对空间自相位调制现象的影响,证明在超快脉冲光下热效应对光致非线性参数测量结果影响更小。实验测得单组元碲化铋的n2和χ(3)与已有研究报道基本一致,证明空间自相位调制效应是研究材料叁阶非线性特性的一种快捷、有效的方法。(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6-03-25)
苗悦,白福忠,刘珍,田朝平,梅秀庄[9](2016)在《采用共光路干涉法测量液晶空间光调制器的相位调制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基于液晶偏振分光的共光路干涉测量方法来测量液晶空间光调制器(LCSLM)的相位调制特性。线偏振入射光束被LCSLM分为两束正交线偏振光,然后沿相同方向传播至渥拉斯顿棱镜(WP);经WP出射的两光束产生横向剪切,同时,WP也将会在两光束之间引入倾斜调制,从而当它们再经过检偏器后产生载频干涉条纹。用傅里叶变换法计算两帧干涉条纹之间的相对相移量。给出了透射式LCSLM相位调制特性的实验测量结果。该方法对振动、空气扰动不敏感,能够测量得到LCSLM的整体相位调制特性,结果更加精确、科学。(本文来源于《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期刊2016年02期)
鲁强,盛磊,张鑫,白继清,乔彦峰[10](2016)在《斜入射下液晶空间光调制器纯相位调制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Zygo干涉仪对斜入射下液晶空间光调制器的纯相位调制特性进行了测量。建立了斜入射下液晶空间光调制器的纯相位调制数学模型,研究了斜入射角度对相位调制特性的影响,搭建了基于Zygo干涉仪的测量系统,对不同入射角度下的相位调制特性进行了测量。测量结果表明:不同入射角度下相位调制量近似线性递增,入射角度越大,相位调制量递增的斜率越小;相同灰度值下,随着入射角度的增加,相位调制量逐渐减小;入射角度小于5°时相位调制曲线几乎重合,相同灰度值下相位调制量最大相位差为0.032λ。(本文来源于《中国激光》期刊2016年01期)
空间相位调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恩采用空间光调制的方法产生涡旋光,利用Matlab软件模拟涡旋光相位板以及涡旋光与平面光干涉条纹,将两种相位板加载至纯反射式空间光调制器产生涡旋光束。利用相机采集涡旋光束截面,观察及测量中空暗核直径,分析其与拓扑荷数的关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空间相位调制论文参考文献
[1].张学军,袁振华,杨瑞欣,何奕林,秦应霖.二维材料的空间自相位调制研究进展(英文)[J].JournalofCentralSouthUniversity.2019
[2].崔瑞婷,张凌岳.基于相位型空间光调制的涡旋光参数研究[J].数字通信世界.2019
[3].张天宇,马骏,窦健泰,魏聪.基于RGB照明下探针空间调制的迭层成像相位复原[C].第十七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交流会摘要集.2018
[4].何欣玲.基于空间相位调制的光纤模式分离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8
[5].高文科,阎彦,史婷娜.传统矩阵变换器最小相位误差空间矢量过调制策略[J].电工技术学报.2019
[6].闫赛,武秀,王春云,秦宏利,元晋鹏.空间光调制器振幅和相位调制特性的实验研究[J].量子光学学报.2018
[7].陈娅萍.基于空间光调制的确定性相位恢复研究[D].安徽大学.2017
[8].石冰馨.二维狄拉克材料的空间自相位调制效应研究[D].湖南大学.2016
[9].苗悦,白福忠,刘珍,田朝平,梅秀庄.采用共光路干涉法测量液晶空间光调制器的相位调制特性[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16
[10].鲁强,盛磊,张鑫,白继清,乔彦峰.斜入射下液晶空间光调制器纯相位调制特性研究[J].中国激光.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