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钯合金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合金,同位素,系数,霍尔,基体,硫化氢,薄膜。
钯合金膜论文文献综述
[1](2015)在《钯合金膜组件、其收纳构造体以及采用它们的氢提炼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申请(专利)号:201510017506.8公开(公告)日:2015-07-22申请(专利权)人:日本派欧尼株式会社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钯合金膜组件、其收纳构造体以及采用它们的氢提炼方法。具体提供一种可在利用由钯合金细管构成的氢分离膜的氢提炼装置中,容易替换钯合金细(本文来源于《低温与特气》期刊2015年04期)
徐晶[2](2012)在《镍网上无氰镀银钯合金膜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电子工业的发展,银镀膜和钯镀膜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了降低钯镀膜的成本,提高镀膜层的耐腐蚀和耐氧化性,本文研究了以镍网为基体的耐腐蚀较强和耐氧化耐高温的Ag-Pd合金镀膜层工艺。原有电镀工艺的基体是平板的铜片或银片,得到镀膜层的结合力良好,但是在镍网上施镀时镀膜层结合力则不好。为了得到符合要求的镀膜层,首先探索了电镀前和电镀后处理工艺,然后研发出一种复合添加剂A(0.05-0.11g/L硫脲和0.2-0.25g/L氯化镍),在此基础上采用单因素法考察了络合剂含量,阴极电流密度和施镀温度等电镀参数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进一步得出优化配方及工艺参数为:氯化锂580g/L,氯化钯1.31g/L,硝酸银3.11g/L,pH值为2.0,施镀温度为60℃C,阴极电流密0.15A/dmm2。用此工艺得到μ的银钯合金镀膜层中Ag含量为72.89%,Pd含量为24.68%,Ni含量为4.43%,镀膜厚度为20μm;镀膜层光亮度达到二级以上,结晶细致,颗粒分布均匀,结合力良好。采用矩形槽法和内孔法分别测试镀液的分散能力和深镀能力,结果表明镀液分散能力为86.75%,镀液深镀能力为4.53,说明镀液的分散能力和深镀能力良好。采用盐雾试验测试膜层的耐腐蚀性,膜层480h不出现锈点,失量为0.280g/dm2,膜层耐腐蚀性能强,可作为镍网制品的耐腐蚀性膜层。采用溴化盐-亚硝酸盐电镀Ag-Pd合金时,由于原工艺条件得到的膜层易氧化和不耐高温,为此本文在原有配方的基础上重点探索了工艺操作参数和镀前后处理对膜层耐高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延长电镀时间和预镀可以改善镀膜层耐高温性能;预镀时间为8min和施镀时间1h时,可制得抗氧化和抗高温(1100℃)的Ag-Pd合金镀膜层。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溴化盐-亚硝酸盐电镀Ag-Pd合金膜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溴化钾浓度为550g/L,氯化浓度为25g/L,硝酸银15g/L,亚硝酸钠20g/L,预镀时间8min,阴极电流密度0.2A/dm2,温度60℃,pH为6.0,施镀1h,所制备的镀膜层具有优良的耐氧化和耐高温性能。采用矩形槽法和内孔法分别测试镀液的分散能力和深镀能力,表明镀液分散能力为75.74%,镀液深镀能力为4.32,表明镀液的分散能力和深镀能力良好。(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2-09-01)
任盛源,孙国衡,江海邦[3](2008)在《具颗粒表面钴钯合金膜之霍尔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任何铁磁性薄膜而言,理论上均认为当膜厚(t_f)越小时,其霍尔效应灵敏度(Hall effect sensitivity;S_H)将越高;即S_H∝(1/t_f)。但由于受限于一般多晶(polycrystalline)薄膜之膜成长机制(film growth mechanism)的影响,我们会发现当t_f小于一临界值(t_c)时,前述公式中之反比关系将不成立。藉由岛状成长机制,当t_f=t_c时,大约可认定该膜是在临界联合(critical coalescence)状态。换言之,在t_f<t_c时,各岛之间并未达实质联合,此将导致该膜的饱和磁化量(saturationmagnetization;Ms)大量地衰减。再由于S_H∝_H∝M_S,其中_H为霍尔电阻率(Hall resistivity),因此当t<t_c时,S_H会随着t_f变小而快速趋于零。相反,当t_f略大于t_c(t_f≥t_c)时,该膜的表面系相对地十分粗糙。换言之,其表面仍具有许多颗粒状之峰顶,而至于底层则系实质上整体联通。在此情况下,M_S不至于降低许多,但由于表面粗糙将导致膜之电阻率(electrical resistivity.;)大幅提高,且一般而言_H∝~n,其中n=1至2;故结论是当t_f≌t_c时,S_H将会达一最大峰值。在本研究报告中我们以钴钯(Co_(100-x)Pd-x:x=85-45at.%)合金膜作为样品来验证以上有关铁磁性薄膜霍尔效应的论述。最后,从实用观点而言,最佳之钴钯膜样品为t_f=5.5nm之Co_(25)Pd_(75)膜,其S_H=20Ω/T,适用(线性)最大磁场范围=±226 Oe。(本文来源于《中国颗粒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期刊2008-12-08)
雷强华,罗德礼,熊义富,钱晓静[4](2007)在《用于氢相关领域的钯合金膜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报道和评估了近年来用于氢渗透、同位素分离、催化等方面的钯合金薄膜的制备新工艺,对氢在薄膜中的溶解、扩散、渗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归纳。结合工程应用,对钯合金的应用研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某些钯合金的潜在应用价值和尚待开发和研究的钯合金薄膜。(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07年07期)
宋江锋,罗德礼,熊义富,刘从贤[5](2006)在《钯合金膜分离器的氕氘分离系数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工作涉及钯合金膜氢同位素分离器设计,以及分离器的分离系数与温度、分流比、气体流速等因素间关系的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分离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当温度从573 K升至723 K时,对于66.2%H_2-33.8%D_2,在进料流速为5 L/min、分流比为0.1条件下,分离系数由2.09降至1.85.分流比为0.2时.分离系数由1.74降至1.52;分流比增大,分离系数降低,在573 K、进料流鲢为5 L/min时,对于15.0%H_2-85.0%D_2,当分流比由0.050升至0.534时,分离系数由2.43降至1.35,对于66.2%H_2~33.8%D_2,分流比由0.050升至0.688时,分离系数由2.87降至1.30;对于一定的分离过程,原料气体流速存在最佳值,达到该值时,分离系数最大。(本文来源于《原子能科学技术》期刊2006年06期)
石岩,张义涛,敬文勇,蔚勇军,常元庆[6](2006)在《钯合金膜催化反应器回收水中氢同位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含Pt质量分数2%的α-Al2O3作催化剂,钯合金膜催化反应器回收氢同位素气体,研究了CO、水汽的流量及温度对氢回收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H2O汽流速低于40mL/min,CO和H2O汽比率约为 1.2,反应温度为450℃的条件下,单级的钯合金膜催化反应器系统尾气中氢含量低于1.1%,氢回收效率大于 98%。(本文来源于《2006全国核材料学术交流会论文集》期刊2006-10-01)
罗德礼[7](2006)在《钯合金膜分离器级联氢同位素分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基于钯合金膜分离器串联(PMSCS)的氢同位素分离系统的初步设计,建立了评估该分离方法分离效果的数学模型,根据此模型和前期关于分离器分离系数的测定结果,估算了多级氢同位素分离系统分离级数与分离产品气、尾气中氘和氕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分离系统所串联的分离级数量越大分离效果越好。对于一个5级串联分离系统(单级分离器分离系数q=1.8),当以50%H-50%D混合气体为原料气时,若产品气的提取比例为40%,产品气中的D含量将达到约92%,产品气得到了充分富集;若尾气的提取比例为40%,尾气中的氢含量将达到约99.95%,尾气中的氘得到了充分的贫化。与低温蒸馏、热循环吸附分离和钯合金膜分离器级联分离比较,钯合金膜分离器串联系统具有结构简单、氚的贮留量小等优点,适用于氢同位素混合气体的分批次操作分离。(本文来源于《核科学与工程》期刊2006年02期)
宋江锋,罗德礼,熊义富,黄国强[8](2005)在《钯合金膜分离器级串氢同位素分离》一文中研究指出钯合金膜分离氢同位素是基于氕、氘、氚在钯中的溶解度、扩散系数和表面反应动力学特征的差异而进行的。与目前聚变堆燃料循环中广泛采用的低温精馏方法相比,钯合金膜分离方法的原料是气态,而且在分离过程中氢同位素气体以原子形态存在,具有原料滞留量小,装置设计简单等优点。然而对于钯合金(本文来源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5)》期刊2005-12-01)
赵亮,余刚,张学元,韩恩厚,刘小辉[9](2005)在《硫化氢腐蚀监测用钯合金膜氢传感器》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用Pd75Ag25合金膜作为氢传感的敏感元件和辅助电极,纯镍丝作参比,用0.2 mol/dm3KOH溶液作电解液组成的Devanathan-Stachurski封闭电池制作原子氢渗透速率测量的氢传感器.测定了该传感器的背景电流的变化、信号响应时间、灵敏度和重现性等性能,与Devanathan-Stachurski实验装置对比分析信号的正确性.试验了温度冲击对传感器输出信号的影响.并将研制的传感器进行了现场监测试验,其测量结果合理,该传感器可在5℃~50℃之间的温度范围工作,用于因硫化氢腐蚀在设备的钢壁中原子氢的渗透速率的监测.(本文来源于《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期刊2005年05期)
宋江锋,罗德礼,熊义富,黄国强[10](2005)在《钯合金膜分离器级串氢同位素分离》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钯合金膜分离系数测定的实验结果,设计了单级钯合金膜氢同位素分离器,测试了分离器对H-D混合气体的分离系数,建立了该分离器在理想级串下达到一定分离要求所需的分离级数和分离膜面积,以及分离过程中氢同位素丰度变化的计算模型。结果表明,在673K,分流比为0.1时,该分离器对54.3%H2-45.7%D2的分离系数为1.54;单级分离器的分离系数是级串分离系统级数的决定性指标,提高单级分离器的分离系数可以减少分离系统的级数,提高分离系统的效率。(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期刊2005年04期)
钯合金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电子工业的发展,银镀膜和钯镀膜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了降低钯镀膜的成本,提高镀膜层的耐腐蚀和耐氧化性,本文研究了以镍网为基体的耐腐蚀较强和耐氧化耐高温的Ag-Pd合金镀膜层工艺。原有电镀工艺的基体是平板的铜片或银片,得到镀膜层的结合力良好,但是在镍网上施镀时镀膜层结合力则不好。为了得到符合要求的镀膜层,首先探索了电镀前和电镀后处理工艺,然后研发出一种复合添加剂A(0.05-0.11g/L硫脲和0.2-0.25g/L氯化镍),在此基础上采用单因素法考察了络合剂含量,阴极电流密度和施镀温度等电镀参数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进一步得出优化配方及工艺参数为:氯化锂580g/L,氯化钯1.31g/L,硝酸银3.11g/L,pH值为2.0,施镀温度为60℃C,阴极电流密0.15A/dmm2。用此工艺得到μ的银钯合金镀膜层中Ag含量为72.89%,Pd含量为24.68%,Ni含量为4.43%,镀膜厚度为20μm;镀膜层光亮度达到二级以上,结晶细致,颗粒分布均匀,结合力良好。采用矩形槽法和内孔法分别测试镀液的分散能力和深镀能力,结果表明镀液分散能力为86.75%,镀液深镀能力为4.53,说明镀液的分散能力和深镀能力良好。采用盐雾试验测试膜层的耐腐蚀性,膜层480h不出现锈点,失量为0.280g/dm2,膜层耐腐蚀性能强,可作为镍网制品的耐腐蚀性膜层。采用溴化盐-亚硝酸盐电镀Ag-Pd合金时,由于原工艺条件得到的膜层易氧化和不耐高温,为此本文在原有配方的基础上重点探索了工艺操作参数和镀前后处理对膜层耐高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延长电镀时间和预镀可以改善镀膜层耐高温性能;预镀时间为8min和施镀时间1h时,可制得抗氧化和抗高温(1100℃)的Ag-Pd合金镀膜层。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溴化盐-亚硝酸盐电镀Ag-Pd合金膜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溴化钾浓度为550g/L,氯化浓度为25g/L,硝酸银15g/L,亚硝酸钠20g/L,预镀时间8min,阴极电流密度0.2A/dm2,温度60℃,pH为6.0,施镀1h,所制备的镀膜层具有优良的耐氧化和耐高温性能。采用矩形槽法和内孔法分别测试镀液的分散能力和深镀能力,表明镀液分散能力为75.74%,镀液深镀能力为4.32,表明镀液的分散能力和深镀能力良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钯合金膜论文参考文献
[1]..钯合金膜组件、其收纳构造体以及采用它们的氢提炼方法[J].低温与特气.2015
[2].徐晶.镍网上无氰镀银钯合金膜工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
[3].任盛源,孙国衡,江海邦.具颗粒表面钴钯合金膜之霍尔效应[C].中国颗粒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上).2008
[4].雷强华,罗德礼,熊义富,钱晓静.用于氢相关领域的钯合金膜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7
[5].宋江锋,罗德礼,熊义富,刘从贤.钯合金膜分离器的氕氘分离系数测定[J].原子能科学技术.2006
[6].石岩,张义涛,敬文勇,蔚勇军,常元庆.钯合金膜催化反应器回收水中氢同位素研究[C].2006全国核材料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06
[7].罗德礼.钯合金膜分离器级联氢同位素分离研究[J].核科学与工程.2006
[8].宋江锋,罗德礼,熊义富,黄国强.钯合金膜分离器级串氢同位素分离[C].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5).2005
[9].赵亮,余刚,张学元,韩恩厚,刘小辉.硫化氢腐蚀监测用钯合金膜氢传感器[J].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2005
[10].宋江锋,罗德礼,熊义富,黄国强.钯合金膜分离器级串氢同位素分离[J].稀有金属.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