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远伟[1]2013年在《新课改背景下农村教师工作压力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自2001年开始实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改的要求与教师已有的知识体系产生了冲突,对教师而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使他们面临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对农村教师压力的研究,是新课程改革顺利实施及进一步深化的重要保证。研究分析新课程改革中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压力感受,有助于农村中小学教师在新课程改革实施后的发展与新课改的顺利进行。因此,本研究以新课改为背景,分析农村教师工作压力状况和发展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本研究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以自编的《新课改背景下农村教师工作压力问卷》为研究工具,对安徽省某地区289名农村教师进行了调查,得出以下结论:1、农村教师工作压力源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对新课改的顾虑、新课改的环境支持、教师自身能力因素、新的评价体系。这四个压力源对教师所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对教师造成的压力大小不同。新的评价体系对教师造成的压力最大,其次是新课改的环境支持、教师自身能力因素,最后是教师对新课改的顾虑。2、农村教师对新课改的认同度较高。其中,30岁以下的教师对新课改的认同度最高,不同性别、学校、学历的教师对新课改的认同度则无显着差异。47.8%的教师在工作中感到压力,其中32.9%的教师压力较大,14.9%的教师压力很大。主科老师、班主任和初中老师的压力更大。3、教师工作压力在各变量上存在差异:(1)新的评价体系对男教师的压力比女教师大。(2)主科教师在四个压力源上的得分均显着高于副科教师。(3)四个压力源对班主任的影响更大。(4)初中教师对新课改的环境支持更为担忧。(5)教龄5年以内的教师压力相对较小,新教师较老教师更容易适应新课改的评价体系。根据以上的结论,本研究从社会组织、学校和教师个人叁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能够有效应对教师工作压力,推动新课改的顺利实施。
刘磊[2]2004年在《“新课改”中教师压力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前我国正在推行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领域改变原有的教育观念和行为习惯。对大连市10所参与“新课改”的413名中、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教师在“新课改”的推行过程中普遍产生较强烈的压力。研究发现教师在“新课改”中的压力主要归因于四大方面:“新课改”的支持环境,教师应对“新课改”的个人能力,“新课改”对教师的客观要求和教师在“新课改”中的顾虑。性别、学历、参与“新课改”的时间等叁个因素对于教师在“新课改”中的压力没有显着影响。教师在“新课改”中的压力在教龄、教学科目、班级角色以及学校类型等四个方面存在显着差异。
刘磊, 傅维利, 董光恒[3]2004年在《关于“新课改”中教师压力的调查研究》文中认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育观念和教学实践方面做适当的调整和转变,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普遍产生较大的压力。研究显示,教师在“新课改”中的压力主要归因于四大方面“新课改”的支持环境;教师应对“新课改”的个人能力;“新课改”对教师的客观要求以及教师在“新课改”中的顾虑。性别、学历、参与“新课改”的时间以及学校类型等四个因素对于教师在“新课改”中的压力没有显着影响;教师在“新课改”中的压力在教龄、教学科目、班级角色等叁个方面存在显着差异。
田强[4]2007年在《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师的压力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教师压力问题一直深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全球教育理念的更新,教育改革浪潮的勃兴,对教师压力的研究更显其重要性。然而,对于体育教师这个特殊的教师群体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所承受的压力,却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为了促进体育新课程的顺利实施,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体育教师的健康发展和职业价值的实现,我们必须关注体育教师的压力。本文正是在此基础上聚焦体育课程改革,探究压力根源,提出相应对策来展开研究。本文试图以问卷调查与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中学体育教师在课程改革过程中的压力问题。本文由六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先就本文的研究背景做了宏观的阐述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本文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重要意义。第二部分对以往体育教师压力的相关研究进行回顾,包括关于压力、教师压力、变革中教师压力以及体育教师压力的研究,理清了本文的研究脉络。第叁部分首先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包括本文的创新之处、研究目的以及研究假设,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本文的研究方法。第四部分通过问卷调查对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师的压力做了详尽的分析与探讨。调查结果显示:在课程改革中中学体育教师的压力强度较大,中学体育教师的压力在年龄、教龄、职称、学校所在地区等四个方面存在显着差异。中学体育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压力主要归因于叁个方面:体育教师应对课程改革的个人能力;课程改革的支持环境;课程改革的客观要求。第五部分是对叁位中学体育教师的案例分析,研究发现这与通过问卷调查而得到的结果比较一致。并且,通过案例研究,笔者进一步了解到这叁位体育教师是通过何种方式来应对他们所面临的压力的。第六部分指出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师的压力,从总体上讲是由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与以往旧有的观念、体制、思想的滞后性之间存在的张力造成的。进一步讲,课程改革中体育教师的压力并不是改革本身带来的而是改革不够深入、不够彻底所带来的。体育教师与课程改革这两者,通过“成人”而“成事”,通过“成事”而“成人”,俨然是一种互补、互进的关系。基于此,笔者尝试在学校及教育行政部门和体育教师自身两个层面提出相应对策。
任丽斌[5]2007年在《高中政治教师思想政治新课程适应状况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普通高中新课程2004年秋季在广东等四省率先实施,目前新课程教学实验正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进。本次课程改革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评价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要求教师做出从观念到行为的全面的、深刻的改变,因为只有新课程倡导的理念、教法等内化为教师的实践知识并通过教学行为体现出来,新课程才能真正取得实效。作为课程改革的最终执行者和基层实践者,教师对新课程的适应状况关系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珠海市是当年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是相对发达的经济特区,它的高中政治教师能适应这场新课程的变革吗?为了了解高中政治教师对新课程的适应性,本论文结合笔者本身的教学实践,以珠海市高中政治教师为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调查、课堂观察等方法,对高中政治教师对新课程的态度和行为进行了综合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珠海市高中政治教师对新课程实施的适应性整体上呈良性发展态势,表现在大多数教师对新课程普遍持认同态度并积极参与,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有了很大的改变,且具有良好的自我发展规划、合作意识。但不可否认的是,新课程的实施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教师压力不断增大,认识与行动不尽一致;教师素质需进一步提高,教学行为有待改进;课程资源开发不足,教材的“二次开发”比重较小:学校支持力度有待加强,学生的积极性有待提高。这些问题的致因既有外部的:教师工作负担过重、培训的机制不完善、评价制度改革落后、教师承担的社会压力过大;也有教师自身的:教师心理上不适应、教师自身素质的缺失。针对这些问题和致因,本人分别从政府、教育机构、学校领导和教师自身四个方面,提出了提高教师对新课程适应性的建议。
田佳[6]2009年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教育的希望系于教师,教育问题的瓶颈在于教师如何面对他的教育生活。对教师生存状况的关注,是对整个教育最根本的关注。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面临着不断转换角色以适应新课改的极大挑战,影响着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获取。该研究选取重庆市北碚区220位初中教师作为研究对象,综合使用文献法、问卷法、访谈法,对重庆市北碚区初中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现状、影响因素等问题进行研究,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升初中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方法和措施。该论文主要研究结论是:该地区初中教师职业幸福感状况并不理想,一半以上教师未能从工作中体会到幸福;不同区域及学校类型教师职业幸福感存在显着性差异,市区重点中学教师职业幸福感高于普通中学教师;男女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不存在显着性差异,但在大多因素上,男教师高于女教师;教龄在1年以下及30年以上教师职业幸福感最高,工作10-20年教师职业幸福感低,幸福感随教龄的增长呈U型分布;不同年龄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无显着性差异,25岁以下及55岁以上教师幸福感相对较高;大专学历教师在大多因素上所体验的幸福感高于其他学历层次教师;教师专业发展与职业幸福感关系中,骨干教师在各因素上的幸福感指数均高于普通教师;科目对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影响不存在显着性差异,但任教语文、数学的教师幸福感高于其他科目教师;在年级变量上,教师职业幸福感随年级的增加呈递减趋势;教师对新课改的认同感、新课改的支持环境、客观要求,教师在新课改中的个人成长与初中教师职业幸福感存在显着相关;北碚区初中教师对新课改的理念、课改要求及个人在课改中的成长认同较高,但对课改的支持环境不太满意。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影响初中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因素主要包括:教师对新课改的认同感、教师专业发展及学生成长、家长及社会的理解与支持、学校管理及校园氛围、新课改的评价体系。为了提升初中教师职业幸福感,社会及主管部门应尽量完善新课改的支持环境,增强教师认同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新课改应对能力;同时,提高教师心理素质,合理调适课改中的不良情绪。
徐泽虹[7]2005年在《试论“新课改”中教师压力及其应对》文中研究表明“:新课改”中第一线教师普遍感受到较大压力,并导致显着的负性情绪体验。如此不仅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而且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到课改的实施。缓解教师压力,学校的策略是多种方式对教师进行新课改系统培训;增强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建立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增加对教师的支持等。勇于改变自我,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专业能力;主动寻求社会性支持;学习掌握应对压力的心理学技术则是教师应对压力的个人策略。
杨光[8]2008年在《教师对新课程的认识、问题及其影响因素》文中指出任何课程改革方案如果没有教师的合作和努力都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教师自身的素质、教师的态度、教师的观念以及教学方式等都会直接影响课程实施的进程。重视课程实施这一环节,就要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积极关注教师、充分依靠教师、发挥教师的角色作用。本文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评估的背景下,从不同的纬度(不同教龄、不同学科、不同地区、不同学段、不同学历)了解教师的课程实施状况:教师对课程改革的态度、教师对课程改革的适应性、教师的转变、教师的困难与忧虑。根据不同背景下教师的不同表现,分析其内在原因,针对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教师素质、评价体系、学校文化、专业支持以及大众传媒等方面提出保障教师顺利推进课程实施的有效策略。最后得出一些促进教师实施课程的结论与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力图为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科学性的指导。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介绍研究对象与方法,并对相关资料进行了搜集、整理与分析。第二章,相关概念及文献综述。对“课程实施”这个概念作了澄清,介绍了本研究的社会背景,并探讨了研究课题的价值。第叁章,本研究的重点篇章,通过对四次评估教师问卷主观题与客观题的分析,重点介绍了不同阶段背景下的教师的课程实施状况:教师对课程改革的态度与适应状况。第四章,教师在新课改中遇到的问题,以及他们对这些问题的处理方式。第五章,对影响教师产生不同理解与认识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包括保守文化的冲击,课程改革本身存在的问题,教师自身的素质,校本研究制度的缺失及教育评价方式、考试制度的制约。第六章,在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从教师自身、评价体系、学校文化、专业支持及大众传媒的功能等角度进行了有意义的探讨,对促进教师有效的课程实施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设性意见。第七章,总结结论并发现在研究中应该思考的问题,提出教师参与课程实施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李孝川[9]2006年在《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师压力的原因分析和缓解策略》文中研究说明压力感是现代生活的普遍特征,压力问题是一个日益引起全球性关注的问题。压力问题日益严重的现象是伴随着资本与通讯的全球化,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经济产业的模式变化,以及在道德、科学方面的日益变化而产生的结果。压力问题在教师职业中同样普遍存在着。教师这一职业角色,无论是教师们本身还是社会各界,都赋予了它更高的要求和特殊的职业涵义。在我国,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和教师专业化进程日益推进,教师压力问题日益凸现,特别是在广大贫困民族农村地区,众多教师反映现在教师压力太大——升学压力过重,工作强度太大,社会期望太高。所以关注教师的生存状态,探究教师压力的来源并寻求缓解教师压力的策略,是本文重点研究的问题。本研究以六哨乡为个案,是基于以下叁点:六哨乡为云南贫困民族农村地区的一个典型缩影;前期项目提供的可能性;笔者本人对贫困民族农村地区教师群体的关注。 本文共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介绍选题缘由(时代背景、教育发展、自身因素);陈述教师压力研究综述,对教师压力做出概念界定;根据本研究的需要设计研究思路,包括研究问题的提出、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取向、研究方法的选择及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二部分呈现研究结果和分析,包括正式问卷的统计分析、教育改革中六哨乡教师压力的状况分析、教育改革中六哨乡教师压力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影响六哨乡教师在教育改革中压力的因素探讨。 第叁部分从社会层面、学校层面和教师自身层面探究云南民族贫困农村地区教师在教育改革中压力产生的深层原因。 第四部分在实践的基础上,致力于寻求云南民族贫困农村地区教师压力的缓解途径和方式:引导教师转变观念、适当调整教育改革对教师的客观要求、增强教师应对教育改革的能力、为教师参与教育改革提供支持性的环境、关注教师在教育改革中的顾虑、关注教育改革中教师的情感体验、增强教师在教育改革中的自我效能感。
郑志辉[10]2010年在《课程实施中的教师培训研究》文中认为随着课程改革的高频化,教师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课程改革一方面需要教师发生改变以适应课程改革,另一方面又为教师改变和专业发展提供了契机。复杂性思维认为,教师改变与教师专业发展既是自主发展的结果,同时又离不开外界的支持和专业引领。教师培训是促进教师改变、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外在性专业支持。然而,通过对部分地区教师的调查研究,笔者发现,课程实施中的教师并未发生如各方所期待的那样的改变。其中的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但教师培训难辞其咎。事实上,在笔者的参与式观察以及对部分参训教师的访谈中,笔者发现,当前的教师培训确实存在一些亟待改进的问题,如教师培训目标定位不准确,教师培训课程设置缺乏体系结构,因人设课现象屡见不鲜,教师培训形式单一,教师培训评价与管理有待加强,教师培训调研质量有待提高等等。要扭转教师培训的这种局面,我们就必须深入反思支撑它如此而行的背后的假设,即反思教师培训的理论基础。教师培训是需要理论支撑的,尤其需要教师改变研究的理论支撑,因为教师培训的一个最为基本的目的就是促进教师改变(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是其最终目的)。如果以促进教师改变为目的的实践缺乏对其实践对象的深入了解,这样的实践必然是盲目的。传统的教师改变研究从还原论的视角对教师改变进行了微观的分析,然而,受制于还原论思维的局限,这种改变研究往往是条分缕析的,忽视教师改变的整体性,因而,它对教师改变的认识也只能是片面的。建基于这种教师改变认识基础上的教师培训,必然会出现培训效果的低效甚至无效。提高教师培训质量,就必须深化对教师改变研究的认识。传统的、还原论思维支配下的教师改变研究难当此任。我们必须转换我们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从而超越还原论对教师改变认识的这种局限性。复杂性思维是一种包容了还原论思维的更为有效的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运用复杂性思维,我们能更加全面而深刻的认识教师改变。在复杂性思维的指导下,本研究对已有教师教师改变研究进行系统化与整体性的思考,形成教师改变研究的新视野;以此为基础,通过运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课堂观察法、参与式观察法、案例研究法等研究方法,本研究深入探讨了教师改变研究新视野下的教师培训目标的确定、教师培训课程的开发、教师培训内容的实施以及教师培训的管理与评价。全文共分六个部分:导论阐述了本研究的选题缘由、选题目的与意义,探析了课程实施、教师改变、教师培训等概念的内涵,评述了国内外有关教师培训研究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阐明了本研究的思路、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的重点和难点。第一章教师改变研究的新视野运用复杂性思维对还原论思维与整体论思维进行了剖析,提出运用综合微观分析超越还原论与整体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教师整体改变的教师改变研究新视野,构建了教师改变研究理论模型。运用新的教师改变研究理论模型,重新探讨了教师的知识改变研究、能力改变研究、信念改变研究以及教师的情感/态度改变研究。这些探讨既是对教师改变的新认识,更是教师培训的新的理论基础。第二章教师培训目标的确立通过述评有关培训需求分析的研究,揭示了当前教师培训需求分析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教师改变研究新视野下的教师培训需求分析的目的、流程、维度、方法等,并在教师培训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教师改变研究新视野的教师培训目标确立模式。第叁章教师培训课程开发探讨了教师培训课程的特征、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以及课程开发的模式,分析了当前教师培训课程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教师改变研究新视野下教师培训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与课程开发原则,尝试构建了教师培训课程开发的新模式,并在课程结构原理的指导思想下,结合复杂性思维范式下教师改变研究的成果,初步探讨了教师培训课程体系结构的建构。第四章教师培训实施简要论述了教师培训的内容组织与培训方式选择,指出了当前教师培训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教师改变维度的视角探讨了不同培训方式在促进教师改变中的作用;以此为基础,构建了基于教师整体改变的教师培训方式选择原则。同时,基于培训者在教师培训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出了教师培训者专业化的新构想。第五章教师培训过程中的管理与评价阐述了教师培训管理与评价中的基本内容,分析了当前教师培训管理与评价中的问题。论文进一步指出,教师改变研究视野下的教师培训管理要加强对培训者的管理、加强培训文化建设,并从教师改变研究的视野出发,对教师培训评价的目的、内容、主体和工具提出了一些策略性的建议。通过上述研究,本论文得出的主要结论是:教师改变是在教师情感与态度支撑下的教师知识、技能/能力、信念等得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且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输入、技能/能力输入、信念输入达到适当的比例、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教师改变才能达到效果最大化:教师培训需要以教师改变研究的新视野作为教师培训的理论基础;教师培训目标需要在发现教师的真实培训需求基础上沿着可能的目标、目标排序、目标系统性考察、目标可行性考察目标确定的路线而最终确立;教师培训课程开发应坚持坚持以教师培训需求为主线,多主体合作协商,通过不断的评价与反馈而实现培训课程体系与结构的最优化;教师培训实施应该在教师培训需求的指引下组织培训内容、选择培训方式;教师培训管理与评价应以促进教师整体改变实现为目的,加强培训文化建设,综合选择培训评价工具。本研究通过运用复杂性思维对教师改变进行了重新探索,这不仅深化了对教师改变与教师专业发展的认识,更拓展了教师培训的理论基础;同时,在教师改变研究的新视野下,本论文综合系统地研究了教师培训,这是对教师培训认识的一个理论提升,对于教师培训实践也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新课改背景下农村教师工作压力研究[D]. 宋远伟. 中南民族大学. 2013
[2]. “新课改”中教师压力研究[D]. 刘磊. 辽宁师范大学. 2004
[3]. 关于“新课改”中教师压力的调查研究[J]. 刘磊, 傅维利, 董光恒.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04
[4]. 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师的压力与对策研究[D]. 田强. 华东师范大学. 2007
[5]. 高中政治教师思想政治新课程适应状况研究[D]. 任丽斌. 湖南师范大学. 2007
[6].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D]. 田佳. 西南大学. 2009
[7]. 试论“新课改”中教师压力及其应对[J]. 徐泽虹.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5
[8]. 教师对新课程的认识、问题及其影响因素[D]. 杨光. 东北师范大学. 2008
[9]. 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师压力的原因分析和缓解策略[D]. 李孝川. 云南师范大学. 2006
[10]. 课程实施中的教师培训研究[D]. 郑志辉. 西南大学. 2010
标签:心理学论文; 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论文; 新课改论文; 课程改革论文; 课程实施论文; 课程评价论文; 教师评价论文; 教学评价论文; 压力管理论文; 职业环境分析论文; 教师培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