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面神经隐窝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面神经,耳蜗,解剖学,鼓室,颞骨,进路,平面。
面神经隐窝论文文献综述
张帆,何波,阮标,汤勇[1](2015)在《CT辅助下人工耳蜗植入患儿面神经隐窝发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人工耳蜗植入患儿面神经隐窝的发育情况.方法对217例人工耳蜗植入患儿分别术前CT测量,术中实际测量面神经隐窝宽度.结果 CT测量面神经隐窝宽度在圆窗龛水平为(3.90±0.17)mm,手术中实际测量值为(3.87±0.16)mm.CT测量值与术中测量数据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耳蜗植入患儿各年龄阶段面神经隐窝宽度数据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通过CT可以对面神经隐窝宽度进行准确评估,有利于术中面神经隐窝开放及减少面神经垂直段损伤.各年龄阶段人工耳蜗植入患儿面神经隐窝宽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面神经隐窝于出生后已基本无变化.(本文来源于《昆明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2期)
王辉兵,单希征,孟昭进,孙悍军,赵龙珠[2](2013)在《面神经隐窝进路相关解剖测量及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面神经隐窝进路手术的显微解剖,为临床开展相关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8例(16侧)成人尸头颞骨按照面神经隐窝进路行手术解剖,观察和测量面神经隐窝进路入口、面神经、镫骨头、圆窗、圆窗龛、锥隆起、匙突等解剖结构,将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面神经隐窝进路骨性入口内外宽度为(2.94±0.32)mm,上下高度为(8.83±0.84)mm,深度为(3.51±0.17)mm。镫骨头与面神经水平段的距离为(1.38±0.21)mm,与面神经乳突段的距离为(6.94±0.47)mm,与圆窗的距离为(3.60±0.55)mm,与匙突的距离为(2.23±0.33)mm,与锤骨前韧带的距离为(4.93±0.61)mm。锥隆起与面神经水平段的距离为(1.05±0.09)mm,与面神经乳突段的距离为(5.63±0.41)mm,与圆窗的距离为(3.01±0.34)mm,与圆窗龛的距离为(3.29±0.44)mm,与匙突的距离为(4.13±0.51)mm。圆窗与匙突的距离为(5.11±0.61)mm,与面神经水平段的距离为(3.97±0.61)mm。圆窗龛与面神经水平段的距离为(4.13±0.38)mm,与面神经乳突段的距离为(7.28±0.29)mm。结论:面神经隐窝进路在现代耳显微外科手术中有重要地位,砧骨短脚、镫骨、锥隆起、匙突的解剖位置比较恒定,可作为术中的参考标志。(本文来源于《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期刊2013年13期)
王辉兵,张峰,孟昭进,孙悍军,赵龙珠[3](2013)在《面神经隐窝进路骨性通路解剖及人工耳蜗植入术鼓阶开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面神经隐窝进路人工耳蜗植入术骨性通路的显微解剖和鼓阶开窗的立体定位方法,该手术进路骨性通路大小对人工耳蜗植入术的影响。方法对6例成人尸头12侧颞骨行颞骨高分辨率CT扫描,在手术显微镜下模拟经面神经隐窝进路行人工耳蜗植入术,观察和测量面神经隐窝进路骨性通路和鼓阶开窗口的大小以及鼓阶开窗处与面神经、镫骨头、锥隆起、圆窗、匙突等解剖结构的距离,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2侧颞骨标本中,颞骨CT观察到面神经隐窝气房11侧(91.7%),1侧无明显气房。面神经隐窝进路骨性通路内外宽度为(2.94±0.28)mm,上下高度为(8.79±0.88)mm,深度为(3.54±0.17)mm,面积为(20.32±3.19)mm2;鼓阶开窗口直径为(1.27±0.21)mm,植入鼓阶内电极长度为(26.2±1.82)mm,鼓阶开窗点与面神经水平段、面神经乳突段、锥隆起、镫骨头、匙突的距离分别为(4.22±0.39)mm、(7.25±0.26)mm、(3.40±0.44)mm、(3.82±0.46)mm和(5.10±0.60)mm。结论颞骨CT可了解面神经隐窝气房情况,面神经隐窝进路骨性通路的大小影响人工耳蜗植入术电极插入,圆窗龛、圆窗、镫骨头、锥隆起、匙突等解剖结构可作为鼓阶开窗的参考标志。(本文来源于《中华耳科学杂志》期刊2013年02期)
邹团明,谢南屏,郭梦和,舒繁,张宏征[4](2012)在《人工耳蜗植入术相关的面神经隐窝及后鼓室应用解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人工耳蜗植入术相关的面神经隐窝及后鼓室解剖结构进行观察测量,为人工耳蜗植入术中避免面神经、鼓索神经等损伤及准确定位鼓阶开窗口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对20侧成人颞骨标本进行解剖,模拟经面神经隐窝入路人工耳蜗植入术,在手术显微镜下观察、测量与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相关的解剖数据。结果:外耳道后上棘至砧骨短脚之间的距离为(12.44±0.51)mm;鼓索神经发出点至茎乳孔之间的距离为(2.67±0.51)mm;砧骨短脚至鼓索神经发出点之间的距离为(15.22±0.83)mm;面神经隐窝最宽处至砧骨短脚之间距离为(6.28±0.41)mm;面神经隐窝最宽处至鼓索神经发出点之间距离为(9.81±0.71)mm;面神经隐窝最大宽度为(2.73±0.20)mm;镫骨头水平面神经隐窝宽度为(2.48±0.20)mm;圆窗水平的面神经隐窝宽度为(2.24±0.18)mm;锥隆起至圆窗膜前缘之间的距离为(2.22±0.21)mm;镫骨头至圆窗膜下缘之间的距离为(2.16±0.14)mm。结论:利用面神经垂直段并非一条直线垂直下行,而是向后有一拱形的弧度,因此面神经垂直段弧度最大位置是打开并充分开放面神经隐窝起始位置;术中切开耳蜗底回的位置位于锥隆起前下方约2.22mm。(本文来源于《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期刊2012年10期)
邹团明[5](2012)在《经面神经隐窝入路人工耳蜗植入术相关解剖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人工耳蜗植入术相关的面神经隐窝及后鼓室解剖结构进行观察测量,为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中避免面神经、鼓索神经等损伤及准确定位鼓阶开窗口提供理论参考。材料:取经福尔马林浸泡的国人颞骨湿标本10例20侧,其中女性7例(14耳),男性3例(6耳),均为成人标本,均无中耳畸形及疾病(研究中证实)。标本来自南方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与珠江医院神经外科教研室。测量工具:自制仿镫骨测量器、制图用带长针头分规、电子游标卡尺(精确度0.01mm)、Leica耳科手术显微镜、耳科手术电钻、耳科显微手术器械。方法:1.实验步骤:耳后切口,剥离软组织和骨膜,暴露乳突。行乳突轮廓化,保留外耳道后壁,暴露砧骨短脚,磨出面神经垂直段(磨去骨管)和鼓索神经,保留后拱柱。在面神经垂直段与鼓索神经之间切开面神经隐窝,进入后鼓室,显露砧镫关节、锥隆起、镫骨肌腱、圆窗龛、圆窗等结构。再磨去后拱柱,摘除砧骨,显露面神经水平段(磨去骨管)和匙状突;磨低圆窗龛,充分暴露圆窗膜,自下缘掀起圆窗膜后定位鼓阶入口,并于圆窗膜前钻开鼓阶。彻底磨出耳蜗底回,暴露骨螺旋板,在耳蜗底回上方磨开耳蜗第二回。在各步骤中对实验前拟定的测量指标进行测量。2.主要观察指标:外耳道后上棘与砧骨短脚之间的距离,鼓索神经发出点与茎乳孔之间的距离,砧骨短脚与鼓索神经发出点之间的距离,而神经隐窝最宽处与砧骨短脚之间的距离,面神经隐窝最宽处与鼓索神经发出点之间的距离,面神经隐窝最大宽度,面神经隐窝宽度(镫骨头水平),面神经隐窝宽度(圆窗水平),锥隆起与圆窗膜前缘之间的距离,镫骨头与圆窗膜下缘之间的距离,砧骨短脚与圆窗龛之间的距离,镫骨头与圆窗龛之间的距离,面神经垂直段与圆窗龛之间的距离,鼓阶入口与卵圆窗最近距离之间的距离,匙状突与圆窗龛之间的距离,镫骨头与耳蜗第二回切开点之间的距离,锥隆起与耳蜗第二回切开点之间的距离。3.测量点的选择:外耳道后上棘以尖端为测量点;砧骨短脚以砧骨短脚尖端为测量点;茎乳孔以乳突腔茎乳孔内口为测量点;圆窗龛以圆窗龛上唇下缘为测量点;面神经垂直段以面神经垂直段前边缘为测量点;锥隆起以锥隆起骨性尖端为测量点;圆窗膜前缘以圆窗膜前缘垂直切线为测量点;圆窗膜下缘以圆窗膜下缘垂直切线为测量点;面神经隐窝宽度指所指平面面神经至鼓索神经的最短距离;匙状突以匙状突下缘为测量点;鼓阶入口以基底膜起点下缘为测量点;卵圆窗以卵圆窗最下缘为测量点;耳蜗第二回切开点以第二回基底膜起点下缘为测量点。面神经垂直段至圆窗龛(后唇前缘)之间距离指两者间最小直线距离。4.统计学处理:所有测量数据取3次测量值的平均值,所得平均值用SPSS13.0软件做统计学处理,结果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并列出测量范围。结果:1.面神经垂直段并非成一条直线垂直下行,而是先向后外有一拱形的弧度,然后内下至茎乳孔出颞骨,从而形成了面神经垂直段弧度最大位置。总的走向是由前内侧逐渐移向后外侧,行程中前后方向呈“C”形弯曲。面神经垂直段弧度最大位置约在砧骨短脚下6.28mm处。2.有1侧面神经水平段骨管的缺如;2侧面神经垂直段前移影响圆窗龛的暴露;2侧鼓索神经由茎乳孔发出;1侧鼓索神经多支的变异:1侧圆窗龛的变异。3.外耳道后上棘至砧骨短脚之间的距离为(12.44±1.58)mm(8.35~14.46mm);鼓索神经发出点至茎乳孔之间的距离为(2.67±1.50)mm(0~5.22mm);砧骨短脚至鼓索神经发出点之间的距离为(15.22±2.67)mm(10.35~20.24mm);面神经隐窝最宽处至砧骨短脚之间距离为(6.28±1.27)mm(4.23~8.88mm);面神经隐窝最宽处至鼓索神经发出点之间距离为(9.81±2.16)mm(5.55~13.76mm);面神经隐窝最大宽度为(2.73±0.64)mm(1.61~4.01mm);镫骨头水平面神经隐窝宽度为(2.48±0.68)mm(1.42~3.70mm);圆窗水平的面神经隐窝宽度为(2.24±0.61)mm(1.28~3.33mm);锥隆起至圆窗膜前缘之间的距离为(2.22±0.70)mm(1.46~4.16mm);镫骨头至圆窗膜下缘之间的距离为(2.16±0.48)mm(1.24~2.88mm);砧骨短脚至圆窗龛之间的距离为(5.91±0.84)mm(4.49~8.02mm);镫骨头至圆窗龛之间的距离为(2.11±0.58)mm(3.31~3.79mm);面神经垂直段至圆窗龛之间的距离为(6.70±0.61)mm(5.02~7.78mm);鼓阶入口与卵圆窗最近距离为(2.12±0.56)mm(1.24~3.43mm);匙状突至圆窗龛之间的距离为(3.79±0.56)mm(3.07~5.23mm);镫骨头至耳蜗第二回切开点之间距离为(2.25±0.43)mm(1.35~2.93mm);锥隆起至耳蜗第二回转切开点之间距离为(2.28±0.62)mm(1.54~4.09mm)。结论:在经面神经隐窝入路人工耳蜗植入术中,面神经隐窝切开、鼓阶入口的定位是手术的关键,关系到手术的成功与否。面神经的损伤是人工耳蜗植入术中比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本研究认为面神经垂直段弧度最大位置处的面神经隐窝前后距离最大,切开面神经隐窝时损伤面神经及鼓索神经的几率最小,是切开并充分开放面神经隐窝起始位置。镫骨头、锥隆起是后鼓室比较容易找到并相对比较恒定的解剖标志,当术中圆窗龛暴露不良或不能暴露及耳蜗底转骨化等情况时,可参考镫骨头、锥隆起来定位鼓阶入口。本研究的相关数据为经面神经隐窝入路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中避免面神经、鼓索神经等重要结构损伤及准确定位鼓阶入口提供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南方医科大学》期刊2012-04-01)
李志海,沈剑敏,吕静瑶,蔡志毅,温西[6](2012)在《面神经隐窝径路手术剖面观察及多层螺旋CT双斜矢状位多平面重建》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显微解剖观察面神经隐窝径路手术中涉及到的关键手术剖面及解剖标志,利用多层螺旋CT双斜矢状位多平面重建技术,探讨面神经隐窝径路关键手术剖面主要解剖标志同层显示的可行性及意义。方法在尸体头颅标本上模拟面神经隐窝手术径路,观察手术中涉及到的关键手术剖面及解剖标志。利用多层螺旋CT双斜矢状位多平面重建技术,对80例患者进行面神经隐窝径路中关键手术剖面重建观察,其中成人55例(110耳),儿童25例(50耳),对4个不同方位图像(横断位、冠状位、矢状位及双斜矢状位)同层显示解剖标志的程度进行分级评价。对重要解剖标志与周围重要结构的距离进行影像学测量,比较不同年龄组的测量值有无差异。结果面神经隐窝入路手术中涉及到4层关键手术剖面,其方位均为双斜矢状位。4层关键手术剖面双斜位多平面重建图像中主要解剖标志同层显示程度均优于横断位、冠状位及矢状位,同层显示成功率均为100%。水平半规管上缘中点与中颅窝脑板的垂直距离、乙状窦最前缘与外耳道后壁前缘的垂直距离在不同年龄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小于成人。面神经水平段下缘与前庭窗下缘之间的垂直距离及乳突段前缘与圆窗龛后外缘之间的垂直距离在不同年龄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双斜矢状位多平面重建技术可清晰同层显示面神经隐窝径路手术剖面相关解剖标志,结合手术入路及手术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手术剖面双斜位多平面重建及测量,能为术者提供更有实用价值的影像学信息。(本文来源于《解剖学报》期刊2012年01期)
邹团明,张宏征,舒繁,谢南屏[7](2011)在《经面神经隐窝入路人工耳蜗植入术相关解剖变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工耳蜗植入是目前公认的治疗极重度感音性聋(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SNHL)最有效感音神经性聋的方法。经乳突面神经隐窝入路行耳蜗开窗作为手术方法己被广大耳科医生采用,但面神经隐窝入路涉及的解剖结构复杂,且存在多种解(本文来源于《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期刊2011年22期)
李志海,蔡志毅,沈剑敏,夏贤武,林叶青[8](2011)在《面神经隐窝入路关键手术剖面多螺旋CT双斜位多平面重建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双斜位多平面重建技术对面神经隐窝进路手术中关键手术剖面涉及到的解剖标志同层显示的可行性及方法。方法首先利用16层多螺旋CT对30具完整的成年国人尸体头颅标本进行行常规横断位扫描;然后在(本文来源于《浙江省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成立60周年庆典暨2011年浙江省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1-09-01)
刘元法[9](2009)在《面神经隐窝径路解剖通道术前影像学评估在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中的临床价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对面神经隐窝径路解剖通道术前影像学评估在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中的临床价值。(本文来源于《2009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期刊2009-09-23)
刘阳,孙建军[10](2008)在《中耳乳突手术中面神经隐窝的处理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面神经隐窝在中耳乳突的显微外科手术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复杂的解剖结构和处理方式是中耳乳突显微手术中难于掌握和术后易于复发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介绍了该区域的相关外科处理对策,包括经此清除病灶的乳突手术、听力重建手术及经此入路的人工耳蜗手术、面神经减压手术等不同的处理策略。(本文来源于《中华耳科学杂志》期刊2008年03期)
面神经隐窝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面神经隐窝进路手术的显微解剖,为临床开展相关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8例(16侧)成人尸头颞骨按照面神经隐窝进路行手术解剖,观察和测量面神经隐窝进路入口、面神经、镫骨头、圆窗、圆窗龛、锥隆起、匙突等解剖结构,将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面神经隐窝进路骨性入口内外宽度为(2.94±0.32)mm,上下高度为(8.83±0.84)mm,深度为(3.51±0.17)mm。镫骨头与面神经水平段的距离为(1.38±0.21)mm,与面神经乳突段的距离为(6.94±0.47)mm,与圆窗的距离为(3.60±0.55)mm,与匙突的距离为(2.23±0.33)mm,与锤骨前韧带的距离为(4.93±0.61)mm。锥隆起与面神经水平段的距离为(1.05±0.09)mm,与面神经乳突段的距离为(5.63±0.41)mm,与圆窗的距离为(3.01±0.34)mm,与圆窗龛的距离为(3.29±0.44)mm,与匙突的距离为(4.13±0.51)mm。圆窗与匙突的距离为(5.11±0.61)mm,与面神经水平段的距离为(3.97±0.61)mm。圆窗龛与面神经水平段的距离为(4.13±0.38)mm,与面神经乳突段的距离为(7.28±0.29)mm。结论:面神经隐窝进路在现代耳显微外科手术中有重要地位,砧骨短脚、镫骨、锥隆起、匙突的解剖位置比较恒定,可作为术中的参考标志。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面神经隐窝论文参考文献
[1].张帆,何波,阮标,汤勇.CT辅助下人工耳蜗植入患儿面神经隐窝发育研究[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5
[2].王辉兵,单希征,孟昭进,孙悍军,赵龙珠.面神经隐窝进路相关解剖测量及临床应用[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3
[3].王辉兵,张峰,孟昭进,孙悍军,赵龙珠.面神经隐窝进路骨性通路解剖及人工耳蜗植入术鼓阶开窗法[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3
[4].邹团明,谢南屏,郭梦和,舒繁,张宏征.人工耳蜗植入术相关的面神经隐窝及后鼓室应用解剖研究[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2
[5].邹团明.经面神经隐窝入路人工耳蜗植入术相关解剖学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2
[6].李志海,沈剑敏,吕静瑶,蔡志毅,温西.面神经隐窝径路手术剖面观察及多层螺旋CT双斜矢状位多平面重建[J].解剖学报.2012
[7].邹团明,张宏征,舒繁,谢南屏.经面神经隐窝入路人工耳蜗植入术相关解剖变异研究[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1
[8].李志海,蔡志毅,沈剑敏,夏贤武,林叶青.面神经隐窝入路关键手术剖面多螺旋CT双斜位多平面重建的探讨[C].浙江省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成立60周年庆典暨2011年浙江省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1
[9].刘元法.面神经隐窝径路解剖通道术前影像学评估在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中的临床价值研究[C].2009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2009
[10].刘阳,孙建军.中耳乳突手术中面神经隐窝的处理策略[J].中华耳科学杂志.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