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气象信息服务论文-吴秀娟,荣曦

公共气象信息服务论文-吴秀娟,荣曦

导读:本文包含了公共气象信息服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公共气象,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农村

公共气象信息服务论文文献综述

吴秀娟,荣曦[1](2016)在《农村公共气象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过程中受气象的影响很大,一旦气象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受阻,得不到充分利用,将会对农业生产以及农村经济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在农村建立起公共气象信息服务体系,将气象灾害预警预报信息及时地传播到农村的各个角落,确保在灾害来临之前做好相关的防御措施,将会极大地降低气象灾害对人们生命财产造成的威胁。(本文来源于《北京农业》期刊2016年05期)

周小明,徐艳艳[2](2014)在《发展专业化气象信息服务 提升公共气象服务的科学化水平——以宜宾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专业化气象信息服务是提升公共气象服务科学化水平的基础和前提,在地级市层面的气象信息服务专业化的现状并不乐观。专业化气象信息服务的核心是对气象服务的需求进行专业化细分,其关键在于落实各种保障举措。(本文来源于《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0 第四届气象服务发展论坛——提高水文气象防灾减灾水平,推动气象服务社会化发展》期刊2014-11-03)

李剑锋[3](2013)在《浅谈基层气象部门公共气象信息服务》一文中研究指出时代的进步,国家的基础服务建设也日益广泛,基层气象部门的公共气象服务水平,与大众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因此我们要建立健全相应的公共气象服务制度,确保气象体系的完善。(本文来源于《信息系统工程》期刊2013年11期)

王秀云,邱进林,李梅,李发军[4](2013)在《内蒙古阿右旗农牧区公共气象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右旗雅布赖气象站,这些年一直紧紧围绕公共气象信息服务大局,为当地农牧业的生产、生活和防灾减灾服务。笔者就从阿拉善右旗的农牧区公共气象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着手,论述对公共气象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和建议。(本文来源于《北京农业》期刊2013年18期)

王建慈[5](2012)在《农村公共气象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河北省晋州市当前的农村公共气象信息的调查,结合当前农村公共气象信息服务需求,对公共气象信息服务体系建设进行初步思考。(本文来源于《北京农业》期刊2012年09期)

王思维[6](2011)在《面向公共气象信息服务的KML生成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气象信息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气象信息服务的使用者越来越不满足于仅有文字描述,更希望使用电子地图或地理信息载体获取直观的气象信息。而对于公众来说,不需要了解气象数据格式和专业软件操作,只需要可视化的气象信息和通过网络获取公共气象服务。因此,气象数据转变成为公共气象信息服务有是很必要的。目前,气象部门大多使用单机系统,使用专用数据格式做数据分析和处理,发布文本格式的气温预报结果,难以直接用于公共气象信息服务和专业气象信息服务所需要的可视化图形表达。随着以Google Earth为代表的各类地理信息服务平台的快速发展,气象信息服务向着新的服务平台的转移成为必然的趋势。气温要素是表征气象的热量指标,是气象信息服务的基本要素之一。为此,论文参照以往学者的研究成果,以气温数据为例,探讨面向公共气象信息服务的KML生成器,把专业的地学数据发布在公共的地理信息服务平台上。KML生成器通过地理数据预处理和分析,把基础地理数据和专业地理信息转换生成KML文件,使用KML语言设计开发友好的可视化界面,实现专业地理数据在Google Earth的地理信息服务平台发布,促进数据共享。面向公共气象信息服务的KML生成器提供了直观的气象数据分析和可视化支持,为公共气象服务、专业气象服务和决策气象服务的发布提供了高效实用的手段。论文设计实现面向公共气象信息服务的KML生成器,并以气象要素中的气温为例,详细论述KML生成器的功能和实现方法。其中,KML生成器对气温数据的分析使用空间插值方法,通过大量的实验,在插值过程中加入气温垂直递减率对气温的影响,改进逐日气温数据的插值方法。在Google Earth中使用KML语言设计灵活的气温信息可视化界面,使得没有专业背景的用户也能分享气温信息服务。(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1-05-01)

黄先成,宋素蕊,姚春景,罗双玲,叶冠宁[7](2010)在《滑县农村公共气象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滑县位于豫北平原,地域面积1814平方千米,辖10镇12乡、1个产业集聚区,共1020个行政村,总人口125万,其中农业人口105万。有耕地面积185万亩,是全国优质小麦生产基地、河南省玉米生产重点县和出口大豆生产基地,自2003年起,已连续七年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称号,素有"豫北粮仓"之称。滑县农村公共信息服务资源丰富,现享有的公共信息服务资源有:电视、无线广播、手机、固定电话、村委(本文来源于《天气、气候与可持续发展——河南省气象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期刊2010-12-01)

姜小丽[8](2008)在《公共气象信息服务存在问题及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公共气象服务事业作为科技型、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改革开放以来,在全球气候变暖和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在我国的防灾减灾、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面对新形势,特别是在认真贯彻落实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成果和积极实施业务技术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也面临不少问题和难题,需要认真思考,积极应对。(本文来源于《科协论坛(下半月)》期刊2008年07期)

韩佳芮[9](2007)在《公共气象信息服务的若干问题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和掌握公共气象信息服务中的用户需求,充分发挥媒体在气象信息传播中的作用是关系到气象信息服务能否取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的两个关键问题。长期以来,由于各方面的条件限制,我国气象部门对这两个问题缺少系统研究。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缺乏科学系统的资料采集。本研究在“北京二○○八年奥运气象服务国际预报演示计划社会经济影响效益评估项目”的支持下,对国内、外公众及气象信息的一些主要用户进行了科学的、系统的调查。在对所得调查资料的定量和定性分析基础上,就公共气象信息服务中的用户需求和媒体作用两大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进而提出了未来气象信息服务系统的概念模型。本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大范围的社会调查和有针对性的专家访谈资料的分析发现,虽然对一些特殊的天气现象(如冰雹),用户需求带有一定的“特殊性”,不同用户的需求也存在“差异性”,但对公共气象信息服务的大多数用户而言,他们的需求是有规律可循的,基本满足社会科学中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而公众需求的特殊性和差异性,也可以通过行为经济学理论加以解释。2、在公共气象信息服务中,媒体既是气象服务的对象,也是气象部门为广大公众提供服务的合作者。但是,媒体与气象部门目前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合作机制一方面,气象部门缺乏与媒体进行广泛交流的业务体制,难以为媒体提供能够满足社会公众需求的信息,另一方面,媒体严重缺乏掌握气象基本知识的专业人员。因此,在具体服务中往往出现发布的信息不统一、不规范、缺乏吸引力等问题。3、通过对用户需求和媒体作用问题的分析研究,气象部门有必要将了解掌握用户需求的工作列入日常业务工作流程,同时,必须加强与媒体全面深入的合作。例如,应该尽快在有条件的大专院校开设“广播气象学”专业,培养一大批既懂气象业务和理论,又掌握媒体宣传基本方法的专业人才,从根本上提高公共气象信息的服务水平;4、基于对目前公共气象信息服务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研究,本研究尝试性地提出了未来气象信息服务系统的概念模型,即:以气象部门为基础,以服务性组织为服务手段,用户为终端又为始端的非线性循环系统(end-to-end-to-end)。本研究在社会学和经济学等多种学科的指导下,对目前公共气象信息服务工作进行了尝试性的研究,并得到了一些启发性的成果。所得结果为今后在气象信息服务研究领域开展用户需求和媒体作用研究提供了一些有益的方法和研究思路,同时,也为实际业务工作中提高气象服务的社会经济效益提供了可借鉴的具体途径。(本文来源于《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期刊2007-05-01)

程向红,张友明,汤继云[10](2006)在《桐城市公共综合气象信息服务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利用通讯网络技术、ASP、VB语言等技术的综合应用开发,以网站的形式,把政府防汛决策、气象、卫星遥感、天气雷达、雨情灾情、水文、土壤墒情、农作物病虫害等诸多信息资源集成到一个服务平台上,建立多元化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在政府及相关部门间实现软件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共享。为地方政府、防汛救灾等部门、社会公众及叁农提供一个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突破单一气象信息服务的传统思维,向信息多元化发展。(本文来源于《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提高大气监测自动化水平、为业务技术体制改革作贡献”分会场论文集》期刊2006-10-01)

公共气象信息服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专业化气象信息服务是提升公共气象服务科学化水平的基础和前提,在地级市层面的气象信息服务专业化的现状并不乐观。专业化气象信息服务的核心是对气象服务的需求进行专业化细分,其关键在于落实各种保障举措。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公共气象信息服务论文参考文献

[1].吴秀娟,荣曦.农村公共气象信息服务体系建设[J].北京农业.2016

[2].周小明,徐艳艳.发展专业化气象信息服务提升公共气象服务的科学化水平——以宜宾市为例[C].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0第四届气象服务发展论坛——提高水文气象防灾减灾水平,推动气象服务社会化发展.2014

[3].李剑锋.浅谈基层气象部门公共气象信息服务[J].信息系统工程.2013

[4].王秀云,邱进林,李梅,李发军.内蒙古阿右旗农牧区公共气象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探讨[J].北京农业.2013

[5].王建慈.农村公共气象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探讨[J].北京农业.2012

[6].王思维.面向公共气象信息服务的KML生成器[D].兰州大学.2011

[7].黄先成,宋素蕊,姚春景,罗双玲,叶冠宁.滑县农村公共气象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初探[C].天气、气候与可持续发展——河南省气象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2010

[8].姜小丽.公共气象信息服务存在问题及改进[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8

[9].韩佳芮.公共气象信息服务的若干问题分析[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7

[10].程向红,张友明,汤继云.桐城市公共综合气象信息服务系统[C].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提高大气监测自动化水平、为业务技术体制改革作贡献”分会场论文集.2006

标签:;  ;  ;  

公共气象信息服务论文-吴秀娟,荣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