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选取山西省某典型焦化企业化产工段的冷鼓工序、洗脱苯工序、脱硫工序、压滤车间4个工序,采样监测其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特征,并运用等效丙烯浓度法和最大增量反应活性(MIR)法综合评价其VOCs的化学反应活性和臭氧生成潜势。结果表明:(1)冷鼓工序、洗脱苯工序、脱硫工序、压滤车间4个工序共检测出32种VOCs,各工序的总VOCs分别为64 809.50、4 933.80、4 610.20、6 346.90μg/m3。(2)4个工序检出的VOCs物种均以芳香烃和卤代烃为主,其中芳香烃以苯、甲苯、二甲苯为主,卤代烃以1,2-二氯乙烷为主。(3)芳香烃为4个工序中化学反应活性最大的污染物质,且各工序中1,2,4-三甲苯和1,3,5-三甲苯均有较高的化学反应活性和臭氧生成潜势。(4)在排放浓度和臭氧生成潜势方面,冷鼓工序的贡献均为最大,是化产工段需要进行VOCs治理的重点工序。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刘利军,谢莹,韩强,向云,刘永杰
关键词: 炼焦,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特征,臭氧生成潜势
来源: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19年11期
年度: 2019
分类: 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燃料化工,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
单位: 山西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基金: 山西省重大科技专项(No.MH2015-07)
分类号: X784
DOI: 10.15985/j.cnki.1001-3865.2019.11.004
页码: 1278-1285
总页数: 8
文件大小: 1184K
下载量: 161
相关论文文献
- [1].浅谈高沸点有机物对沸石转轮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 现代涂料与涂装 2019(12)
- [2].环境检测中挥发性有机物检测方法的合理运用[J].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19(12)
- [3].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监测和治理技术分析[J]. 科技经济导刊 2020(02)
- [4].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技术及其研究进展[J]. 上海节能 2020(01)
- [5].石化企业储运系统逸散气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技术[J]. 化工管理 2020(06)
- [6].国内外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对比研究[J]. 矿业科学学报 2020(02)
- [7].同步超声衍生萃取土壤中氯代酸性有机物[J]. 分析试验室 2020(03)
- [8].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监测技术研究[J]. 环境与发展 2019(12)
- [9].挥发性有机物控制方法研究进展[J]. 山东化工 2020(05)
- [10].工业园区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措施研究[J].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0(03)
- [11].城市挥发性有机物治理体系构建初探[J]. 环境保护 2020(09)
- [12].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工作的思考探究[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0(12)
- [13].大连市重点挥发性有机物排放企业调查及相关建议[J].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20(03)
- [14].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监测与治理[J]. 化工设计通讯 2020(03)
- [15].挥发性有机物常用治理技术及其比较[J]. 低碳世界 2020(05)
- [16].环境空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有效监测[J]. 环境与发展 2020(05)
- [17].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监测监管主要问题和对策探析[J]. 环境保护 2020(15)
- [18].浅析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危害治理[J]. 汽车实用技术 2020(15)
- [19].浅析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危害与污染控制[J]. 汽车实用技术 2020(14)
- [20].儿童座椅的挥发性有机物散发水平研究[J]. 汽车实用技术 2020(15)
- [21].对《2020年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攻坚方案》的“印刷式”解读[J]. 印刷工业 2020(04)
- [22].工业区固定源废气挥发性有机物监测思考[J]. 节能与环保 2020(09)
- [23].大连市大气挥发性有机物防控现状和建议[J].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20(09)
- [24].土壤挥发性有机物的提取探索[J]. 环境与发展 2020(10)
- [25].我国石化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的控制对策研究[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9(19)
- [26].沿海地区不同来向气团中非甲烷挥发性有机物的组成特征研究[J]. 环境科学学报 2019(11)
- [27].浅谈挥发性有机物监测现状[J]. 化工管理 2016(33)
- [28].石油化工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方案探讨[J]. 化工管理 2017(03)
- [29].空气和废气中挥发性有机物采样方法比较[J]. 广东化工 2017(08)
- [30].室内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研究[J]. 资源信息与工程 2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