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液滴轮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透镜,轮廓,切线,毛细管,乙烯,图像处理,摩擦。
液滴轮廓论文文献综述
李健,程煌煌,郑科城,王威,孙继文[1](2016)在《基于液滴轮廓割线的纤维接触角测量方法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纤维的润湿性能是制约其在材料领域应用的一个重要因素,开展纤维润湿性能的研究是材料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工作。针对纤维润湿性能表征中使用的割线法进行数值模拟分析,考察割线法的可实施性及其测试精度的提升方案。经过分析发现,采用割线对切线进行近似处理时需要保证割线的相对长度(a/z_(max))在0.05到0.07的范围,此时通过优选测量液滴的大小可以将测量误差控制在±2.5°以内。为了方便研究结果的应用,还提出了一种基于液滴轮廓割线的纤维接触角测量方案。研究结果可用于指导一般工程技术人员在没有专门的仪器及软件的情况下开展纤维润湿性能的研究。(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6年13期)
胡银春,董翠翠,王玉凤,崔立山,周琼[2](2011)在《蒸发聚氧乙烯/水溶液液滴成膜轮廓和环形球晶形态的形成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液滴蒸发过程伴随着热量和物质的传输,内部的微观流动带动溶质形成一定形状的沉积。聚合物溶液粘度引起的粘滞力和Marangoni张力抗衡,阻碍分子链向液滴中心移动而形成不寻常的沉积膜。蒸发聚合物溶液液滴中的微观流动决定聚合物膜的表面轮廓(本文来源于《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1-09-24)
奉若涛,乌学东,薛群基[3](2011)在《织构化表面轮廓与温度对液滴状态控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织构化表面与液体流动行为间相互关系已成为摩擦减阻、微反应器等交叉研究领域热点,如何预测并主动控制液滴运动行为是设计与构建低摩擦表面与高效微反应器的首要问题.采用光刻法制备了织构化表面,并以动态接触角法表征了热织构化表面上单相态液滴的界面润湿性与表面温度之间关系,探索了织构化表面轮廓与温度对液滴润湿状态的控制方式.研究表明,液滴Leidenfrost温度随织构化表面轮廓形成的正交矩形波波长及微柱体体积增大而提高,但其随环境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基于Leidenfrost液滴在织构化表面上良好自润滑性,低推动力即可促使液滴在织构化表面上快速运动.(本文来源于《科学通报》期刊2011年01期)
何建慧,詹珍贤,吴云良,王克逸[4](2008)在《非球面液滴微透镜的轮廓测量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液滴透镜面形的精确测量是用液滴法制作非球面液滴透镜的关键问题之一。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测量非球面液滴微透镜轮廓的方法,利用光学成像系统将非球面液滴透镜的轮廓成像在CCD接收面上,通过图像采集卡读入计算机,并经图像处理得出透镜面形表达式,以便研究液滴微透镜在不同电场强度下轮廓的变化规律。图像处理的主要步骤包括:对特定区域采取平滑预处理,去除噪声;利用阈值法将灰度图二值化;对二值化后的图像进行轮廓检测;提出了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矫正图像的水平偏转;对矫正过后的液滴轮廓的数据进行多项式拟合,分析液滴透镜在不同电压下的各个拟合参数的变化。实验证明:这种方法用于测量非球面液滴微透镜简单、有效,解决了非球面微透镜制作过程中的液滴轮廓的实时测量问题,有助于低像差非球面液滴微透镜的研制。(本文来源于《红外与激光工程》期刊2008年02期)
裴念强,郭开华,李廷勋,刘杰[5](2007)在《基于B样条的主动轮廓线法测量液滴接触角》一文中研究指出接触角是研究表面浸润性的一个重要参数,传统的液滴接触角测量采用ADSA(axisymmetric drop-shape analysis)技术,假定液滴完全对称,然后利用边侦测技术提取液滴的边线。显然,由于表面性质的多样性,液滴完全对称的假定是不合理的。本文利用图像识别中通常采用的Snake法测量液滴接触角,可以同时测量前进与后退角。为了减少控制点的个数、提高控制点的灵活性以及减小运算量,文章引入3次B样条作为Snake的轮廓线。为了准确得到接触点,将轮廓线作了对称处理。(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与应用化学》期刊2007年10期)
液滴轮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液滴蒸发过程伴随着热量和物质的传输,内部的微观流动带动溶质形成一定形状的沉积。聚合物溶液粘度引起的粘滞力和Marangoni张力抗衡,阻碍分子链向液滴中心移动而形成不寻常的沉积膜。蒸发聚合物溶液液滴中的微观流动决定聚合物膜的表面轮廓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液滴轮廓论文参考文献
[1].李健,程煌煌,郑科城,王威,孙继文.基于液滴轮廓割线的纤维接触角测量方法模拟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6
[2].胡银春,董翠翠,王玉凤,崔立山,周琼.蒸发聚氧乙烯/水溶液液滴成膜轮廓和环形球晶形态的形成机制研究[C].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2011
[3].奉若涛,乌学东,薛群基.织构化表面轮廓与温度对液滴状态控制的研究[J].科学通报.2011
[4].何建慧,詹珍贤,吴云良,王克逸.非球面液滴微透镜的轮廓测量方法[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8
[5].裴念强,郭开华,李廷勋,刘杰.基于B样条的主动轮廓线法测量液滴接触角[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7
论文知识图
![3-8 不同盐度的基于体积的液滴指纹图](http://image.cnki.net/GetImage.ashx?id=1013004742.nh0050&suffix=.jpg)
![旋转轴对称坐标系下的液滴构型](http://image.cnki.net/GetImage.ashx?id=1013004370.nh0032&suffix=.jpg)
![液滴生长过程中的轮廓变化的图像记录](http://image.cnki.net/GetImage.ashx?id=1013004742.nh0016&suffix=.jpg)
![液滴不同生长时刻的轮廓图](http://image.cnki.net/GetImage.ashx?id=1013004742.nh0017&suffix=.jpg)
![液滴接触角测量过程中的数据匹配](http://image.cnki.net/GetImage.ashx?id=1013004370.nh0034&suffix=.jpg)
![采用Canny算子提取的典型液滴轮廓](http://image.cnki.net/GetImage.ashx?id=NYJX2009050290002&suffix=.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