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调节机制论文_王林

导读:本文包含了渗透调节机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生境,盐度,盐碱,离子,梭子蟹,朴子,机制。

渗透调节机制论文文献综述

王林[1](2015)在《叁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在盐度胁迫下渗透调节和免疫响应机制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盐度是影响甲壳动物健康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因子,它直接影响甲壳动物的存活、生长和渗透调节等其他重要生理功能。本文通过研究盐度胁迫对叁疣梭子蟹相关渗透调节指标、免疫信号转导通路因子和免疫防御因子的影响,初步探讨了叁疣梭子蟹在盐度胁迫下的渗透生理适应性和免疫响应机制,主要包括内容有叁个方面:(1)盐度胁迫对叁疣梭子蟹渗透生理适应性的影响;(2)盐度胁迫对叁疣梭子蟹生物胺-免疫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3)盐度胁迫对叁疣梭子蟹免疫防御因子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盐度胁迫对叁疣梭子蟹渗透生理适应性的影响本实验梯度设置为:31 ppt(对照组:自然海水)、26 ppt、21 ppt处理组,取样时间点为0、3、6、12、24、71和144 h,分别取叁疣梭子蟹的血淋巴和鳃丝组织,测定血淋巴渗透压、血蓝蛋白含量、鳃丝离子转运酶活力和生物胺含量等指标。结果显示:盐度变化对叁疣梭子蟹血淋巴渗透压、鳃丝离子转运酶活力和生物胺含量影响显着(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各处理组中血淋巴渗透压在实验时间内呈峰值变化,至24 h渗透压达到最小值,72 h后保持稳定,但明显低于对照组水平。各处理组中鳃丝Na+-K+-ATPase活力逐渐上升,至12h达到最大值,72 h后保持稳定,V-ATPase和HCO3--ATPase活力在实验时间内变化不显着。各处理组中鳃丝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含量在实验时间内均呈峰值变化(P<0.05),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含量均于12h时达到最大值,多巴胺在24 h后趋于稳定,而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在72 h后达到稳定,稳定后与对照组无显着性差异。结果表明,在盐度适应过程中,Na+-K+-ATPase起主导作用。此外,生物胺作为一种神经内分泌因子,在盐度变化后短时间内发生变化,从而激活鳃丝Na+-K+-ATPase活力,迅速调节体内外离子浓度和血淋巴渗透压以达到渗透平衡。2盐度胁迫对叁疣梭子蟹生物胺-免疫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本实验梯度设置为:31 ppt(对照组:自然海水)、26 ppt、21 ppt处理组,取样时间点0、3、6、12、24、72和144 h,抽取叁疣梭子蟹的血淋巴,测定血浆生物胺含量、血细胞生物胺受体mRNA的表达、cAMP、PLC、PKA和PKC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盐度胁迫对叁疣梭子蟹血浆生物胺含量、血细胞生物胺受体mRNA的表达、cAMP含量、PLC、PKA和PKC活性影响显着(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各处理组中DA、5-HT含量变化显着(P<0.05),NE含量变化不明显,对照组无明显变化。各处理组中DA和5-HT含量在实验时间内呈峰值变化,至12h达到最大值,之后恢复至对照组水平并保持稳定,NE含量在实验时间内没有明显变化(P<0.05)。生物胺受体(DA和5-HT受体)mRNA表达在实验时间内呈峰值变化,至12h达到最大值,在24 h后恢复对照组水平并保持稳定。各处理组中cAMP含量、PKA、PLC及PKC活性在实验时间内呈峰值变化,至12h达到最大值,cAMP含量和PKA活力至72h后恢复至对照组水平并保持稳定,而PKC和PLC活力至24 h恢复至对照组水平并保持稳定。由此说明,血淋巴生物胺含量的变化与免疫指标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可作为一种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同时生物胺对机体的免疫防御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调节路径可能是cAMP→PKA→非特异性免疫因子或PLC→PKC→非特异性免疫因子。3盐度胁迫对叁疣梭子蟹免疫防御指标的影响本实验梯度设置为:31 ppt(对照组:自然海水)、26ppt、21 ppt处理组,取样时间点有0、3、6、12、24、72和144 h,抽取叁疣梭子蟹血淋巴,测定血细胞数量、血细胞酚氧化酶原活性、血浆酚氧化酶活性、血细胞吞噬率和血浆抗菌、溶菌活力等指标。结果表明,盐度胁迫对叁疣梭子蟹血细胞数量、血细胞酚氧化酶原活性、血浆酚氧化酶活性、血细胞吞噬率和血浆抗菌、溶菌活力等指标影响显着(P<0.05)。各处理组中血细胞数量在实验时间内呈峰值变化,至12h总血细胞数量达到最小值,24 h后保持稳定,但明显低于对照组水平。各处理组酚氧化酶原及酚氧化酶活性在实验时间内呈峰值变化,至12h酚氧化酶原活性达到最小值,而酚氧化酶活性达到最大值,72 h后恢复对照组水平并保持稳定。各处理组吞噬、抗菌、溶菌活力在24 h内呈峰值变化,至12h达到最小值,72 h后恢复对照组水平。由此说明,叁疣梭子蟹对盐度胁迫产生了较强的应激反应,在低盐度下非特异性免疫因子活性受到抑制;同时,叁疣梭子蟹对盐度变化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能力,且有明显的时间规律性。(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15-05-28)

张超强,郑秀芳[2](2014)在《披针叶黄华试管苗适应盐胁迫的渗透调节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披针叶黄华(Thermopsis lanceolata)试管苗为材料,通过组培方法研究其在0、0.2%、0.4%、0.6%、0.8%和1.0%NaCl和Na2SO4胁迫30d后的生长、有机渗透调节物质和无机渗透调节物质(Na+、K+和Ca2+)含量的变化,以探讨其耐盐性机制。结果显示:(1)随NaCl和Na2SO4胁迫浓度的增加,披针叶黄华试管苗叶片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均显着持续增加,且NaCl胁迫下脯氨酸上升的幅度均大于相同浓度Na2SO4胁迫下的增幅,而可溶性糖上升的幅度却小于相同浓度Na2SO4胁迫下的幅度;可溶性蛋白含量随NaCl浓度的增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但随Na2SO4浓度的增加呈持续上升的趋势。(2)随NaCl和Na2SO4浓度的增加,披针叶黄华试管苗Na+含量呈增加趋势且各处理均显着高于对照,Ca2+含量和叶片K+含量却呈逐渐减少趋势且各处理均显着低于对照,而根系K+含量呈先降后升的趋势;Na2SO4胁迫下披针叶黄华试管苗叶片Na+含量上升幅度以及K+和Ca2+含量下降幅度均明显低于相同浓度NaCl胁迫组;而Na+/K+和Na+/Ca2+比值随NaCl和Na2SO4浓度增加而升高;NaCl胁迫下,叶片Na+/K+和Na+/Ca2+高于相同浓度Na2SO4胁迫下的比值,而根系Na+/K+和Na+/Ca2+却低于相同浓度Na2SO4胁迫下的比值。研究表明,盐胁迫下,披针叶黄华试管苗通过抑制叶片中Na+积累并增加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在根系中维持较高K+和Ca2+含量以及较低水平Na+/K+和Na+/Ca2+比,以降低披针叶黄华细胞渗透势来适应盐渍环境;披针叶黄华对NaCl胁迫的调节能力弱于Na2SO4。(本文来源于《西北植物学报》期刊2014年05期)

刘梦[3](2014)在《Sfmbt2基因第十内含子携带的microRNA-466a-3p作为重要的转录后调节因子调节小鼠OREBP/Nfat5的表达并影响小鼠的渗透调节和尿液浓缩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miR-466a-3p以及一大组它们的近亲miRNAs来源于小鼠第二号染色体、Sfmbt2基因第十内含子所携带的miRNA基因簇(又被称为2号染色体miRNA基因簇,即C2MC),对渗透胁迫非常敏感。C2MC miRNAs序列具有高度保守性,许多-3p miRNAs的序列儿乎完全一样。生物信息学分析和我们的前期研究显不,C2MC miRNAs可能在肾细胞中参与渗透应激调控转录因子OREBP/Nfat5的转录后调控。因而本研究对miR-466a-3p以及其近亲miRNAs在OREBP/Nfat5表达和小鼠肾细胞和组织高渗应激调控,尿液浓缩机制的影响进行了探究。通过对mIMCD3细胞AVP暴露处理和对雄性8-10周龄FVB野生型(WT)小鼠禁水处理,分析细胞中或是肾内髓质中miR-466(a/b/c/e/p)-3p和miR-200b的表达。在小鼠mIMCD3细胞中过表达或抑制miR-466a-3p,分析OREBP/Nfat5表达变化和miR-466a-3p对靶基因的调控作用。通过real-time RT-PCR检测miR-466a, OREBP/Nfat5,AQP1-3,UtA2等渗透调节相关基因在miR-466a转基因小鼠肾脏中表达情况。收集雄性8-10周龄WT与两个品系的miR-466a转基因小鼠24小时期间的水摄入量和尿液排出量数据,收集尿液,分析尿液渗透压。通过HE染色观察肾脏组织形态的变化。结果显示,在]nIMCD3细胞AVP暴露处理后miR-466(a/b/c/e/p)-3p和miR-200b的表达量均下降;小鼠禁水8h-16h间,miR-466(a/b/c/e/p)-3p和miR-200b的表达量持续下降,而禁水24h后均恢复至正常水平,在mIMCD3细胞中过表达miR-466-3p显着抑制OREBP/Nfat5的表达,抑制miR-466-3p则会显着上调OREBP/Nfat5的表达。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分析表明,miR-466a-3p对OREBP/Nfat5的抑制是通过与mRNA3’端非编码区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在两个品系的miR-466a转基因小鼠中,OREBP/Nfat5,AQP1-3,UtA2等渗透调节相关基因均出现显着下调,小鼠也出现了多饮水和多尿的表现型。HE染色结果显示,与WT小鼠相比,两个品系的miR-466a转基因小鼠髓质均出现了异常的组织形态。以上实验结果说明,在小鼠中:niR-466a-3p和它的一些同源miRNA作为转录后调节因子通过参与Nfat5信号通路,进而影响小鼠肾脏渗透调控和尿液浓缩机制。(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14-04-01)

杨惠,翟梅枝,李丽,许静,王丹[4](2013)在《不同核桃品种的耐寒性及其渗透调节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香玲’、‘鲁W06-1’、‘西洛3号’3个核桃品种(优系)为材料,对低温胁迫各材料的耐受情况及相应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总蛋白质表达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以揭示低温胁迫下不同核桃品种(优系)的渗透调节机制和蛋白质组分差异。结果显示:(1)3个核桃品种(优系)休眠枝条解剖结构分析表明,‘鲁W06-1’一年生休眠枝条的木质部比率最大,‘西洛3号’的韧皮部厚度显着大于其他两个品种(优系)。(2)随胁迫温度降低和胁迫时间的延长,枝条相对电导率(REC)逐渐升高,且‘西洛3号’的相对电导率均大于‘鲁W06-1’和‘香玲’。(3)核桃枝条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均随温度降低先增加后减小,但各品种(优系)增至最大值的温度不同,其中‘鲁W06-1’枝条积累可溶性蛋白的速度和幅度较大,且各低温胁迫处理后的枝条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的含量也更高;3种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之间均呈极显着正相关关系,可溶性糖与游离脯氨酸含量的相关系数达0.844,表明二者对低温胁迫的应答反应密切相关。(4)在不同胁迫温度和胁迫时间处理后,核桃枝条的蛋白质表达谱带总体相似,但检测出6条表达量明显增加的差异条带,它们的分子量范围为38.9~87.9kD。研究表明,3个核桃品种(优系)的耐寒性强弱为‘鲁W06-1’>‘香玲’>‘西洛3号’;低温胁迫下,核桃枝条迅速积累可溶性蛋白,然后积累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并以耐寒性较强品种(优系)积累速度更快、积累量更大,且耐寒性较强的品种(优系)枝条蛋白谱带出现较多表达量增加的条带。(本文来源于《西北植物学报》期刊2013年10期)

封苏娅,赵峰,庄平,章龙珍[5](2012)在《中华鲟幼鱼鳃丝Na~+,K~+-ATPase α亚基渗透调节的分子机制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盐度10条件下中华鲟幼鱼鳃丝Na+,K+-ATPase(NKA)α亚基的分子调节机制,采用克隆方法得到中华鲟幼鱼鳃丝NKAα亚基部分基因序列,在鲟鱼转移后3,6,12,24,48,72和96 h检测实验组(淡水-盐水)和对照组(淡水-淡水)中华鲟幼鱼鳃丝NKAα亚基的mRNA表达水平、鳃丝NKA活性、血清Na+、Cl-的浓度和渗透压。结果显示,在转移后0~12 h,实验组中的mRNA表达量与酶活性为适应盐度变化而显着增加(P<0.05),离子浓度和渗透压均显着上升(P<0.05);在转移后12~24 h,mRNA表达和酶活性开始降低到一个较低值,但仍然显着高于对照组的值(P<0.05),离子﹑渗透压的变化与酶活性及mRNA变化趋势一致,这表明中华鲟鳃丝NKA在应对盐度变化时通过改变mRNA表达量来增加酶活性,高活性NKA调节血清离子和渗透压平衡。(本文来源于《水产学报》期刊2012年09期)

陈翠云,赵昕,李新荣[6](2012)在《干旱胁迫下牛心朴子的渗透调节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荒漠植物牛心朴子(Cynanchum komarovii)响应干旱胁迫的渗透调节机制,采用不同浓度(0~25%)的聚乙二醇(PEG-6000)对愈伤组织进行模拟干旱胁迫,检测了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牛心朴子中渗透调节物质K+、Na+、脯氨酸、甜菜碱和可溶性糖(果糖、蔗糖和海藻糖)的含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牛心朴子的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显着升高(P<0.05),且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效应。在可溶性糖中,果糖和蔗糖只在高浓度处理组有所增加,而海藻糖含量在所有处理组均明显升高(P<0.05),且增幅较大(10%PEG浓度组为31%,25%PEG浓度组为98%),同时海藻糖含量与PEG处理浓度的相关系数最大(R2=0.9437,P<0.01)。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海藻糖是牛心朴子响应干旱胁迫主要的渗透调节物质。(本文来源于《中国沙漠》期刊2012年05期)

谭会娟,李新荣,赵昕,刘玉冰[7](2011)在《红砂愈伤组织适应盐胁迫的渗透调节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测定在不同盐胁迫下红砂愈伤组织中几种渗透调节物质的累积量,研究盐胁迫下红砂的渗透调节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盐胁迫下,红砂愈伤组织的相对生长率随着盐浓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红砂愈伤组织具有很强的耐盐能力,低于100 mM NaCl处理可促进红砂的生长,大于100 mM NaCl处理,则会抑制红砂生长。红砂愈伤组织中脯氨酸、甘氨酸甜菜碱、类黄酮和海藻糖在盐胁迫下大量累积,是红砂渗透调节能力改善的积极反应,也是红砂耐盐性强的体现和重要原因。(本文来源于《中国沙漠》期刊2011年05期)

黄慧灵[8](2011)在《八种抗碱盐生植物适应盐碱生境的渗透调节和离子平衡机制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实验以生长在我国西部地区盐碱化草原上的天然盐生植物,包括3种藜科植物:碱地肤(Kochia sieversiana)、碱蓬(Suaeda glauca)、盐地碱蓬(Suaeda salsa)和5种菊科植物:碱蒿(Artemisia anethifolia)、猪毛蒿(Artemisia scoparia)、苣荬菜(Sonchus brachyotus)、全叶马兰(Kalimeris integrifolia)、旋覆花(Inula japonica)为实验材料。在天然生境下采集土壤及植物样品。对土壤样品进行盐碱化相关指标的测定,对植物样品进行与渗透调节和离子平衡相关的生理指标的测定。进而对每种植物的渗透调节和离子平衡机制与特点加以分析,同时比较出科之间或种之间的的异同。旨在探讨天然物种在对环境适应过程中所表现出的适应机制的多样性。实验结果表明:8种盐生植物在盐碱生境下通过大量积累各种小分子溶质进行渗透调节是其共同特点,但是不同溶质对水势降低的贡献率在种间及科间均表现出明显差异。同科的不同种间既表现出了相似的共同特点,也表现出了各种间的差异。盐碱逆境下藜科植物体内都积累了大量的Na~+、K~+、Cl~-、甜菜碱和有机酸。其中Na~+和Cl~-是无机渗调剂的主导成分,尤其是Na~+对渗透调节起到决定性作用,其贡献率达到了30-45%,Na~+/K~+较高。有机酸和甜菜碱则是藜科中有机渗调剂的主要成分。而在菊科中渗透调节物质主要是K~+、Cl~-、甜菜碱和可溶性糖。Na~+/K~+很低一般都小于1。此外,脯氨酸和其它氨基酸对这两科植物的渗透调节作用都非常小。在离子平衡方面,藜科植物的Na~+对正电荷的提供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其对正电荷的贡献率达到了70%-90%。而负电荷主要来自Cl~-和有机酸,除碱地肤外Cl~-的贡献率一般要高于有机酸。碱地肤的有机酸对负电荷的贡献率达到了67.58%。与藜科明显不同的是菊科的阳离子主要是K~+,K~+对其正电荷的提供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负电荷主要也来自Cl~-和有机酸,但二者的贡献率相差不大。此外猪毛蒿的H_2PO_4~-,苣荬菜的Mg2+、SO_4~(2–),全叶马兰的SO_4~(2–)和H_2PO_4~-,以及旋覆花的Ca2+和SO_4~(2–)在离子平衡中所起作用也很重要。尤其是SO_4~(2–),对旋覆花来说其负电荷贡献率近50%,明显高于其它阴离子。NO3-对两科植物离子平衡的贡献率都很小。实验结果充分地展示出了8种盐生植物在渗透调节和离子平衡方面所具有的适应机制多样性的特点。(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1-06-01)

刘兆霞[9](2011)在《11种盐生植物适应天然盐碱生境的渗透调节及离子平衡机制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盐渍化已经成为世界性的生态问题,并且是限制农业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依据土壤中盐分的不同,可将其划分为两类,含中性盐NaCl、Na2SO4较多的土壤称为盐土,含碱性盐NaHCO3、Na2CO3较多的土壤称为碱土。在自然状态下,土壤盐化和碱化常常相伴而生,例如我国东北碱地草原就属于盐化和碱化并发的土壤,生长在这种土壤环境下的植物不仅要受到离子胁迫和渗透胁迫,同时还要遭受高pH的胁迫。长期生长在这些地区的植物为了适应盐碱化生境,已形成了独特的抗盐碱机制。因此深入研究这些盐生植物的抗盐碱生理机制,将有利于选育和培养新的抗盐作物。本实验为研究天然盐碱生境下植物的抗盐碱机制,从吉东北盐碱化草原采集11种盐生植物做实验材料,其中包括5种禾本科植物、3种豆科植物以及萝藦科植物、莎草科植物和紫草科植物各1种。同时采集植物根周围的土壤,用于测定各土样的pH和电导率。测定11种盐生植物地上部分的生理指标,包括无机离子含量和有机酸的含量。最后比较各科属植物在渗透调节和维持离子平衡方面的异同。实验结果表明11种盐生植物在渗透调节和离子平衡方面具有多样性,但同时也存在很多共同点。具体可以从渗透调节和离子平衡两个方面进行比较。一是渗透调节方面,实验结果表明,11种盐生植物都在细胞质中积累甜菜碱和可溶性糖,在液泡中积累Na~+、Cl-和有机酸作为主要的渗透调节物质。此外在11种盐生植物的渗透调节中脯氨酸和游离氨基酸的作用甚微。虽然在大多数植物中,Na~+、K~+、Cl~-和有机酸都是液泡中主要的渗透调节物质,但是在不同科属植物中它们对渗透调节的贡献率不尽相同。二是离子平衡方面,在盐胁迫下,植物离子不平衡主要是Na~+内流造成的。在盐碱生境中,盐生植物经常积累无机离子或积累有机酸,去抵消大量正电荷,以维持细胞内的离子平衡。本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盐生植物中无机离子和有机酸的贡献率不同。在11种盐生植物的细胞质中,含量较多的阳离子均为Na~+和K~+,但是阴离子的贡献率在不同物种中有所不同。在大多数物种中,有机酸和Cl-是维持离子平衡的主要成分。在5种禾本科植物中,Cl-对离子平衡的贡献率要高于有机酸。然而在3种豆科植物、鹅绒藤和寸草苔中,有机酸在维持离子平衡的过程中起到主要作用。此外,在砂引草中,SO_4~(2-)则是维持离子平衡的主要成分。(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1-06-01)

焦伟红[10](2011)在《燕麦耐盐碱渗透调节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盐碱地及次生盐碱地不断增加,严重威胁着我国的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燕麦具有耐盐碱的特性,但对其耐盐碱机制研究较少。本文以白燕二号和草莜一号为材料,采用盆栽方法,研究燕麦在盐碱胁迫下的渗透调节机制,为利用燕麦改造盐碱地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盐碱胁迫时,燕麦通过根部贮存大量的Na~+以保证植株的正常生长;地上部保持较高浓度的K~+是燕麦耐盐碱的重要方式;燕麦通过在地上部分积累脯氨酸和可溶性糖来保持组织和细胞中的水分;在茎中积累较多的精胺和亚精胺是燕麦适应盐、碱胁迫的重要反应;在低浓度碱胁迫下,草酸、琥珀酸均起到渗透调节和PH调节作用,在高浓度碱胁迫下,柠檬酸起主要的代谢调节作用,且柠檬酸是有机酸代谢的主体。随着盐碱浓度的升高燕麦的生物产量逐渐降低,碱胁迫对燕麦造成的伤害大于盐胁迫。(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期刊2011-06-01)

渗透调节机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披针叶黄华(Thermopsis lanceolata)试管苗为材料,通过组培方法研究其在0、0.2%、0.4%、0.6%、0.8%和1.0%NaCl和Na2SO4胁迫30d后的生长、有机渗透调节物质和无机渗透调节物质(Na+、K+和Ca2+)含量的变化,以探讨其耐盐性机制。结果显示:(1)随NaCl和Na2SO4胁迫浓度的增加,披针叶黄华试管苗叶片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均显着持续增加,且NaCl胁迫下脯氨酸上升的幅度均大于相同浓度Na2SO4胁迫下的增幅,而可溶性糖上升的幅度却小于相同浓度Na2SO4胁迫下的幅度;可溶性蛋白含量随NaCl浓度的增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但随Na2SO4浓度的增加呈持续上升的趋势。(2)随NaCl和Na2SO4浓度的增加,披针叶黄华试管苗Na+含量呈增加趋势且各处理均显着高于对照,Ca2+含量和叶片K+含量却呈逐渐减少趋势且各处理均显着低于对照,而根系K+含量呈先降后升的趋势;Na2SO4胁迫下披针叶黄华试管苗叶片Na+含量上升幅度以及K+和Ca2+含量下降幅度均明显低于相同浓度NaCl胁迫组;而Na+/K+和Na+/Ca2+比值随NaCl和Na2SO4浓度增加而升高;NaCl胁迫下,叶片Na+/K+和Na+/Ca2+高于相同浓度Na2SO4胁迫下的比值,而根系Na+/K+和Na+/Ca2+却低于相同浓度Na2SO4胁迫下的比值。研究表明,盐胁迫下,披针叶黄华试管苗通过抑制叶片中Na+积累并增加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在根系中维持较高K+和Ca2+含量以及较低水平Na+/K+和Na+/Ca2+比,以降低披针叶黄华细胞渗透势来适应盐渍环境;披针叶黄华对NaCl胁迫的调节能力弱于Na2SO4。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渗透调节机制论文参考文献

[1].王林.叁疣梭子蟹(Portunustrituberculatus)在盐度胁迫下渗透调节和免疫响应机制的初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

[2].张超强,郑秀芳.披针叶黄华试管苗适应盐胁迫的渗透调节机制[J].西北植物学报.2014

[3].刘梦.Sfmbt2基因第十内含子携带的microRNA-466a-3p作为重要的转录后调节因子调节小鼠OREBP/Nfat5的表达并影响小鼠的渗透调节和尿液浓缩机制[D].厦门大学.2014

[4].杨惠,翟梅枝,李丽,许静,王丹.不同核桃品种的耐寒性及其渗透调节机制[J].西北植物学报.2013

[5].封苏娅,赵峰,庄平,章龙珍.中华鲟幼鱼鳃丝Na~+,K~+-ATPaseα亚基渗透调节的分子机制初步研究[J].水产学报.2012

[6].陈翠云,赵昕,李新荣.干旱胁迫下牛心朴子的渗透调节机制研究[J].中国沙漠.2012

[7].谭会娟,李新荣,赵昕,刘玉冰.红砂愈伤组织适应盐胁迫的渗透调节机制研究[J].中国沙漠.2011

[8].黄慧灵.八种抗碱盐生植物适应盐碱生境的渗透调节和离子平衡机制比较[D].东北师范大学.2011

[9].刘兆霞.11种盐生植物适应天然盐碱生境的渗透调节及离子平衡机制比较[D].东北师范大学.2011

[10].焦伟红.燕麦耐盐碱渗透调节机制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

论文知识图

不同浓度NaCl处理7天对盐芥和拟南芥幼...5渗透调节机制。由于叶片中的可溶...植物体内Na+的运转和2,4-D对普陀水仙叶和茎中MDA含量...不同浓度NaCl胁迫对灰绿藜生长的影响水分特性参数

标签:;  ;  ;  ;  ;  ;  ;  

渗透调节机制论文_王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