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牛蒡苷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牛蒡,磷酸酶,仔猪,小鼠,阴性,乳腺癌,因子。
牛蒡苷元论文文献综述
何斌,吴利军,陈夏冰,杨文海,邵志勇[1](2019)在《牛蒡苷元在仔猪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牛蒡苷元在仔猪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特征,了解其在仔猪体内的吸收、分布、转化和排泄规律,为新兽药的研发和临床用药提供理论参考依据。选取健康仔猪8头(30.0±5.0 kg),以2.0 mg/kg.bw的牛蒡苷元静脉注射给药,不同时间点前腔静脉采血,采用HPLC法对猪血浆中牛蒡苷元的浓度进行分析。牛蒡苷元静脉注射后,符合无吸收二室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为:分布半衰期(t_(1/2α))0.166±0.022 h;消除半衰期(t_(1/2β))3.161±0.296 h;表观分布容积(V_d)0.231±0.033 L/kg;清除率(CL_b)0.057±0.003 L/(h·kg);药时曲线下面积(AUC)1.189±0.057μg·h·m L~(-1)。由此可知,牛蒡苷元静脉注射后在仔猪体内分布迅速、分布组织较少、代谢消除较快。(本文来源于《中国兽药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雷沛霖,黄瑞松,李耀华[2](2019)在《瑶药五爪金龙中牛蒡苷元薄层色谱及含量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探索瑶药五爪金龙活性成分牛蒡子苷元的薄层色谱(TLC)定性鉴别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定量检测方法,寻找瑶药五爪金龙质量控制的依据。本研究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药材中的牛蒡苷元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药材中的牛蒡苷元进行含量测定。通过实验,确定了TLC定性鉴别和HPLC定量检测的方法。薄层色谱中牛蒡苷元斑点集中、清晰。高效液相色谱法中牛蒡苷元对照品在0.42~5.26μg时,进样量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牛蒡苷元平均回收率为100.43%,RSD=2.09%。10批五爪金龙药材中牛蒡苷元含量在0.06%~0.52%。(本文来源于《广西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章玲玲,陈意,何仁,徐珊珊,徐煜彬[3](2019)在《牛蒡苷元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潜在靶点的预测与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牛蒡苷元的分子特性,预测并确定牛蒡苷元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潜在靶点。方法采用TCMSP数据库对牛蒡苷元的分子特性以及药理学参数进行分析;通过PharmMapper和DRAR-CPI软件筛选得到牛蒡苷元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潜在靶点;通过分子对接软件进一步对筛选获得的潜在靶点与其进行对接。结果牛蒡苷元的药物相似度(Drug-Likeness,DL)为0.44,血脑屏障穿透率(Blood-Brain Barrier,BBB)为0.04,且符合Lipinski的"五规则"建议的药物标准参数,由此可得该化合物成药性良好。经过PharmMapper软件和DRAR-CPI软件共筛选到1个潜在靶点RARB,采用SystemsDock分子对接软件鉴定得到RARB为牛蒡苷元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潜在靶点。结论牛蒡苷元具有良好的成药性,其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可能是通过对RARB的调节,影响和调节线粒体凋亡的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线粒体凋亡引起的细胞死亡,减轻组织器官的损伤程度,有助于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预后情况。(本文来源于《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期刊2019年10期)
何斌,冉志平,周琦,张海静,杨文海[4](2019)在《牛蒡苷元及牛蒡子提取物的急性毒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评价牛蒡苷元及牛蒡子提取物在兽医临床使用中的安全性,根据兽药急性毒性试验(LD50测定)指导原则的要求,开展了牛蒡苷元及牛蒡子提取物在SPF级昆明小鼠经口给药的急性毒性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小鼠灌胃给予牛蒡苷元的半数致死量为219.8 mg/kg,死亡均发生在3 h以内,存活动物均正常生长;鼠灌胃给予牛蒡子提取物后采用最大耐受量法测定发现,给药组与对照组雌雄小鼠生长良好,在14 d观察期内均未出现明显中毒症状和死亡情况,药物急性经口MTD≥36 g/kg.bw;根据兽药指导原则经口给药急性毒性试验剂量分级标准,牛蒡苷元属中等毒级,牛蒡子提取物为实际无毒级。(本文来源于《中国兽药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杨婷,窦德强[5](2019)在《牛蒡苷元对S_(180)腹水瘤小鼠的药效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牛蒡苷元体内抗肿瘤作用。方法:建立S180腹水瘤细胞荷瘤小鼠模型及S180腹水瘤小鼠模型,通过测定瘤体积、瘤重、存活率以及血常规、血液生化指标的含量综合评价牛蒡苷元的抗肿瘤作用。结果:牛蒡苷元中(40mg/kg)、高(80mg/kg)剂量组可明显抑制S180腹水瘤细胞荷瘤小鼠的瘤体积、瘤重(P<0.05),并提高了S180腹水瘤模型小鼠的存活率,且它抗肿瘤作用显示了一定的剂量依赖性。牛蒡苷元高剂量组(80mg/kg)的ALT和UREA含量显着性升高(P<0.05)。结论:牛蒡苷元具有明显的抗S180腹水瘤作用。(本文来源于《亚太传统医药》期刊2019年05期)
许佳欣,佘家军,杨锐,向雨晨,司渊[6](2019)在《天然药物牛蒡苷元直接靶向STAT3抑制叁阴性乳腺癌的分子对接及分子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牛蒡苷元(arctigenin,Atn)在叁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s,TNBC)中靶向信号转导因子和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tion factor and transcriptional activation factor 3,STAT3)的分子机制。方法:Western blot法和核质分离实验检测TNBC系中STAT3表达水平及活化情况,Western blot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TNBC系中STAT3下游分子Cyclin D1和Mcl-1的表达;量子计算研究及分子动力学模拟Atn与STAT3的结合方式及作用模式;氢键结合分析Atn对STAT3与靶基因组DNA之间氢键连接的影响。结果:Atn抑制人TNBC细胞中STAT3 (Y705)的活化。Atn与STAT3的SH2结构域中关键残基(Arg688,Pro689,His694和Pro695)直接结合,并且抑制STAT3与靶基因组DNA的结合而抑制STAT3下游基因的表达。Atn能够破坏DNA和STAT3之间的氢键连接。结论:Atn作为STAT3的直接抑制剂,可以抑制人TNBC细胞中STAT3 (Y705)的活化,并且通过破坏DNA和STAT3之间的氢键连接来抑制STAT3与靶基因组DNA结合进而抑制STAT3下游靶基因的表达。本研究为Atn作为新型抗肿瘤候选药物及发现和设计有效的STAT3抑制剂提供了研究基础。(本文来源于《湖北医药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陈洁,吴利军,陈夏冰,刘晓丽,金尔光[7](2018)在《牛蒡苷元对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仔猪体内病毒复制及组织病理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评价中药活性成分牛蒡苷元(arctigenin,ACT)对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人工感染仔猪体内病毒的复制及组织病变的影响,选取16头30日龄健康断奶仔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攻毒对照组、给药组1(20μg·kg~(-1))和给药组2(50μg·kg~(-1))。两个给药组连续肌内注射给药3 d(空白和攻毒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后进行攻毒,在攻毒前2 d和攻毒后0、7、14、21 d分别采集仔猪外周血进行PCV2定量检测;攻毒后21 d将试验仔猪全部剖杀,采集腹股沟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扁桃体、肺和脾组织进行PCV2定量检测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两个给药组均能显着降低攻毒后7、14和21 d仔猪外周血病毒核酸拷贝数(P <0. 05或P <0. 01);攻毒后21 d,给药组1(20μg·kg~(-1))能显着抑制腹股沟淋巴结(P <0. 05)、肠系膜淋巴结(P <0. 05)组织中PCV2的增殖,给药组2(50μg·kg~(-1))能显着抑制腹股沟淋巴结(P <0. 001)、肠系膜淋巴结(P <0. 01)、扁桃体(P <0. 05)和肺(P <0. 05)组织中PCV2的增殖;并且两个剂量均能减轻PCV2感染造成的上述器官组织的病理损伤。ACT对PCV2在人工感染仔猪体内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效果,并能减轻由PCV2感染引起的病理变化。(本文来源于《畜牧兽医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陈洁[8](2018)在《牛蒡苷元的制备及其抗PCV2和PRRSV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草药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尤其在病毒性疾病防治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一些中草药及其成分不仅能直接影响病毒复制,还能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猪圆环病毒2型(PCV2)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是危害全球养猪业的重要病原,均可导致机体免疫抑制,引起其他病原微生物的继发或并发感染,从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除了依靠疫苗免疫,探讨控制PCV2和PRRSV感染的新策略十分必要。本研究从牛蒡子中提取活性成分牛蒡苷元(ACT),分析其在体内外对PCV2和PRRSV的抗病毒活性,以期为猪圆环病毒病(PCVAD)、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的防控以及ACT的开发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牛蒡子粗粉经脱脂后用含5%盐酸的50%乙醇溶液回流5h,过滤后药渣用50%乙醇溶液重复提取1h,合并滤液,用5mol/L NaOH溶液调节至中性,氯仿萃取两次,减压旋转蒸干后获得ACT粗品,经两次硅胶柱层析纯化获得ACT;叁批次提取的ACT平均百分含量为98.2%,平均提取率为1.62%。分析了 ACT对PCV2在PK-15细胞及小鼠体内增殖的影响。结果显示,15.6-62.5μg/mLACT能够明显抑制PCV2在PK-15细胞上的增殖(p<0.01);进一步小鼠试验显示,按每公斤体重0.2mg腹腔注射ACT能够明显抑制PCV2在小鼠肺、脾及腹股沟淋巴结组织内的增殖(p<0.01)。分析了 ACT对人工感染PCV2仔猪体内病毒增殖及组织病理学影响。结果显示,攻毒前按剂量20μg/kg和50μg/kg连续给药3天均能显着抑制攻毒后7、14和21d仔猪外周血病毒载量(p<0.05,p<0.01);攻毒后21d将全部试验仔猪剖杀,发现给药组1(20 μg/kg)能显着抑制PCV2在腹股沟淋巴结(p<0.05)、肠系膜淋巴结(p<0.05)组织中的增殖,给药组2(50μg/kg)还能显着抑制PCV2在扁桃体(p<0.05)和肺(p<0.05)组织中的增殖;病理切片和组织病理学评分结果显示,两个剂量ACT均能减轻PCV2感染造成的上述脏器组织的病理损伤。分析了 ACT对PRRSV体外增殖的影响。结果显示,12.5-100μg/mL的ACT对1OOTCID50及10TCID50PRRSV均显示出显着的直接灭活作用(p<0.01);0.39-100μg/mLACT能显着抑制100TCID50及 10TCID50PRRSV 在 MARC-145 细胞的增殖(p<0.01);而 0.19-100μg/mLACT 预处理细胞并不能影响PRRSV的感染和增殖。从细胞周期调控角度探讨了 ACT抑制PCV2增殖的机理。结果显示,62.5μg/mLACT能抑制PCV2感染导致的PK-15细胞S期延迟(p<0.01);同时抑制CyclinE2、CDK2、p53的转录和表达。表明ACT可能通过抑制CyclinE2、CDK2、p53蛋白的表达影响细胞周期分布,从而抑制PCV2在PK-15细胞的增殖。综上,本研究建立了一种简便、稳定的ACT制备方法,并对ACT在体内外抗PCV2和PRRSV感染的作用和效果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ACT对PCV2在细胞、小鼠及仔猪的增殖均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在体外对PRRSV也具有一定的直接灭活和抑制作用,并发现ACT可能通过调控细胞周期抑制PCV2在PK-15细胞的增殖。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挖掘ACT抗病毒机理及临床防控PCVAD和PRRS提供了试验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期刊2018-05-01)
袁晓宁,马文静,孙智婷,张云飞,刘莹[9](2017)在《牛蒡苷元下调CIP2A抑制叁阴性乳腺癌转移的作用及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以往研究表明,一种新型STAT3抑制剂牛蒡苷元(Arctigenin,Atn)在叁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中能诱导显着的细胞毒性。本研究将进一步阐述Atn在TNBC细胞中通过下调蛋白磷酸酶2A(PP2A)的癌性抑制因子(cancerous inhibitor of protein phosphatase 2A,CIP2A)触发细胞毒性的新型分子机制。方法:Western blot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TNBC系中CIP2A的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CIP2A下游分子Akt、ERK、PP2A的表达及活化;PP2A活性测定检测TNBC系中PP2A的活性;侵袭实验、划痕愈合实验检测TNBC的侵袭和迁移能力;siRNA干扰技术转染TNBC细胞系,检测转染后TNBC细胞侵袭能力。结果:Atn显着下调TNBC系CIP2A的表达;CIP2A下调导致PP2A活性增加和Akt的磷酸化水平下降;沉默CIP2A表达增强Atn对TNBC细胞转移行为的抑制作用;Atn通过重激活PP2A抑制TNBC增殖和侵袭。结论:研究发现Atn在TNBC中的新型作用机制,即Atn通过抑制CIP2A表达而活化PP2A,进而抑制Akt活化,从而抑制细胞的转移。(本文来源于《湖北医药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5期)
闻晓鑫,张娜,窦德强[10](2017)在《牛蒡苷元对鱼藤酮致大鼠脏器损伤的保护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鱼藤酮对帕金森模型大鼠各脏器的损伤,探讨牛蒡苷元对其缓解与治疗作用。方法采用颈背部皮下注射鱼藤酮葵花油乳化液4周的方法建立大鼠帕金森模型,并灌胃给予不同剂量的牛蒡苷元进行干预治疗,观察各组大鼠脏器指数。采用HE染色法和电镜法观察大鼠脏器损伤程度,检测血清中丙氨酸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肌酐(creatinine,CRE)与尿素氮(urea nitrogen,BUN)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的肝指数和肾指数与正常组相比显着升高,血清中ALT与BUN的含量显着升高(P≤0.01),肝脏切片显示肝脏内存在着中央静脉扩张、慢性炎症细胞浸润等病理改变,肾皮质和髓质内均有慢性出血和炎性浸润,并可见肾小球固缩。牛蒡苷元治疗后肝肾指数显着降低,血清中ALT与BUN明显降低(P≤0.01),肝肾相应损伤有所缓解。结论牛蒡苷元能有效抑制鱼藤酮所致的大鼠肝脏和肾脏肿大,可缓解和治疗鱼藤酮所引起肝和肾的损伤。(本文来源于《沈阳药科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10期)
牛蒡苷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探索瑶药五爪金龙活性成分牛蒡子苷元的薄层色谱(TLC)定性鉴别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定量检测方法,寻找瑶药五爪金龙质量控制的依据。本研究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药材中的牛蒡苷元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药材中的牛蒡苷元进行含量测定。通过实验,确定了TLC定性鉴别和HPLC定量检测的方法。薄层色谱中牛蒡苷元斑点集中、清晰。高效液相色谱法中牛蒡苷元对照品在0.42~5.26μg时,进样量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牛蒡苷元平均回收率为100.43%,RSD=2.09%。10批五爪金龙药材中牛蒡苷元含量在0.06%~0.52%。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牛蒡苷元论文参考文献
[1].何斌,吴利军,陈夏冰,杨文海,邵志勇.牛蒡苷元在仔猪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研究[J].中国兽药杂志.2019
[2].雷沛霖,黄瑞松,李耀华.瑶药五爪金龙中牛蒡苷元薄层色谱及含量测定[J].广西科学.2019
[3].章玲玲,陈意,何仁,徐珊珊,徐煜彬.牛蒡苷元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潜在靶点的预测与鉴定[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9
[4].何斌,冉志平,周琦,张海静,杨文海.牛蒡苷元及牛蒡子提取物的急性毒性试验研究[J].中国兽药杂志.2019
[5].杨婷,窦德强.牛蒡苷元对S_(180)腹水瘤小鼠的药效学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9
[6].许佳欣,佘家军,杨锐,向雨晨,司渊.天然药物牛蒡苷元直接靶向STAT3抑制叁阴性乳腺癌的分子对接及分子动力学研究[J].湖北医药学院学报.2019
[7].陈洁,吴利军,陈夏冰,刘晓丽,金尔光.牛蒡苷元对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仔猪体内病毒复制及组织病理影响[J].畜牧兽医学报.2018
[8].陈洁.牛蒡苷元的制备及其抗PCV2和PRRSV活性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8
[9].袁晓宁,马文静,孙智婷,张云飞,刘莹.牛蒡苷元下调CIP2A抑制叁阴性乳腺癌转移的作用及机制研究[J].湖北医药学院学报.2017
[10].闻晓鑫,张娜,窦德强.牛蒡苷元对鱼藤酮致大鼠脏器损伤的保护作用[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