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百色市靖西市渠洋镇岜蒙中心小学,广西百色市533821)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探究规律,自己归纳总结,自己摸索创造。正如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何把课堂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成为我们实施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以下是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几点做法与体会:
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首先,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尊心是尊重自己的人格,尊重自己的荣誉,维护自我尊严的情感体验。一个人如果缺乏自尊心,则任何表扬和批评都不起作用了。所以,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就是爱护学生的动力系统。教师应该尊重学生人格,坚持正面引导,善于启发做到让学生知耻为休,知耻为止。其次,处理好学于教的关系。要改变传统的“学适应于教”为“教服务于学”,树立“以学为本”的思想。
二、创设情境,设置空间,营造良好的自主探究氛围,激发兴趣。
综观我们的语文课堂,有的老师滔滔不绝,从内容到内容,诵读不足,分析讲解多;咀嚼不足,结论下得快;讨论不足,分析解决快;欣赏不足,理性结论快。长期以来,我们的学生兴味索然,对语文课望而生畏,只好应付了事,按照老师设好的圈套往里钻,没有学习主动权。甚至老师讲错,学生也不敢提出来,哪谈得上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一、二年级的语文,归类识字占了较大的比重。归类识字内容比较单一,一个又一个的生字一大串;要求不外是读准字音,记住字形,懂得字义,组成词。教完这一个,再教下一个;这堂课学左边这一个偏旁,下堂课教右边这一个部首,课堂气氛很容易陷入沉闷。如何改变这种状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善于抓住教材中能引起学生兴趣的知识点,或稍做改编、或拓展延伸,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如:归类识字,都是在熟字上加一个偏旁形成一个新字,学生完全有能力自己学习这些生字。在教学中,我改变只注意教师如何教,而忽视学生如何学的做法,大胆放手,让学生发挥主动性,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只需在新知的生长点上给予关键性的点拨,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用小黑板写出课文上的熟字,提出:现请同学们看书三分钟,比一比,看谁在三分钟内记得最多,熟字加上什么部首会变成什么新字?并能合上书,看着小黑板上的熟字说出来。这“三分钟”便变得十分热闹又十分紧张,同学们有的看书说,有的合上书看着小黑板上的熟字说,有的同桌你说一个我说一个,真正做到人人动口又动脑。时间一到,同学们纷纷举手要求回答:“上下”的“下”加“口”字旁成了“吓一跳”的“吓”;“太阳”的“太”加“心”字底成了“态度”的“态”;“花朵”的“朵”加“身”字旁成了“躲开”的“躲”。学生说一个,教师就在小黑板上写一个,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新字。
三、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主探究,与他人合作交流。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指出:“发展独立思维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或得专业知识的本身放在首位。”教师必须激励学生在合作讨论、交流中感悟、明理,学会与人交往。在教学过程中,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得以发展。
如教学《北京》一文时,学生提出好些问题:“课文写了北京的什么美?”“北京是座什么样的城市?”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你们觉得应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学生提出阅读课文、查阅课外书、看影视等方法。对于阅读课文的办法,学生提出了边读边想象、抓住中心句、图文对照读、小组合作读等方式。在学生充分学习后,教师提出“我怎样知道你们已经读懂了?”这一问题,引导交流。学生有的谈自己的感受,有的感情朗读,学生有的展示自己收集的图片。在交流中通过多种方式展现自主探究的成果,体验自主探究的乐趣。
四、引导学生走向生活,充分挖掘和发挥学生的潜能。
每个学生都蕴藏着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正如格伦多曼所说的“每个儿童出生时就有的潜在智能比达芬奇使用过的还要大得多。”因此,在教学中,首先要以人为本,相信学生都具有潜能,相信学生能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很大的可塑性,是不断变化发展与进步的个体。教师的任务本质就是要千方百计地帮助学生发挥潜能,发展个体,实现价值。
引导学生走向课外,充分发挥学生的探究潜能。学完《北京》一文,让学生带着问题:“除了课文写的,你对北京有更多的更深的了解吗?”“你还知道哪些国家的首都?”“这些城市是什么样的?”从而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进行探究。正如叶圣陶先生指出:“教师之教,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