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安康水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安康,水库,径流,水文,湿地,洪水,汉江。
安康水库论文文献综述
左园忠,万俊,何伟,石静涛,吴金津[1](2019)在《人类活动对安康水库入库径流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人类活动对安康水库入库径流的影响,收集安康流域多年降雨资料以及流域内所在大型水库的运行资料,从而分析降雨以及水库调蓄作用对安康入库径流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安康流域内,石泉–安康区间降雨明显增多,1991~2017年区间降雨同比1961~1990年增加4%;巴山水库的修建对安康水库入库径流影响较大,主要体现在对中小洪水有较强的拦蓄作用,从而导致安康水库在初汛期入库径流明显偏小。(本文来源于《水资源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周继术,冯鹏,于海波,吉红,陈博[2](2019)在《安康水库水环境现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安康水库水质与水生生物,为南水北调水源地的水质保护和渔政管理提供参考。在瀛湖库区设7个采样点,2015年7月-2016年6月每月1次、2016年8月-2017年6月每2个月1次采集水样,检测水质与藻类。结果显示,安康水库水体透明度在1.2m以上,12月份最高,3.5m;pH7.38~8.50,中性偏碱;溶解氧10.46mg/L;高锰酸盐指数(CODMn)与5日生化需氧量指数(BOD5)6-8月份最高,12-2月份较低,总体符合地表水I类水质标准;Cl-、Mg2+、Ca2+、SO2-4等的含量及水体总硬度均符合I类水质标准。水库藻密度最高值出现在4月,最低值在12月,分别为3.49×10~6个/L与0.07×10~6个/L,全年藻密度均值为0.8×10~6个/L。安康水库水质大部分时间内为I类水,水质总体状况优良,冬季的水质优于春夏季。(本文来源于《水生态学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张洪敏[3](2017)在《安康水库建设对库区水生生态环境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汉江流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伴随安康水电站建设形成的安康水库,该流域的生态问题也日益突出,水生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目前,关于汉江流域安康段水环境、浮游生物、底栖动物、鱼类等方面的研究资料相对匮乏,为了有效地保护当地水生生物资源,保证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对该区域开展水生生态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本着突出重点的原则,深入研究了安康水库对库区水生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时探讨了瀛湖湿地保护区对库区水生生态系统的修复作用;通过构建新型叁级跌水型湿地的理念,并进行中试实验,提出了安康库区城镇雨污混合水和面源污染治理的建议;最后采用能值理论,分析了安康库区天然和人工两种湿地系统的经济价值和可持续性。水库建设以及瀛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的设立对安康库区水生生境有着显着影响。水库建设使库区水质恶化,溶解氧(DO)、生物需氧量(BOD5)以及重金属各项指标仅达到地面水Ⅲ类水质标准,氨氮(NH3-N)、总磷(TP)、硒(Se)、酚及大肠菌群指标超标;瀛湖湿地自然保护区设立后,各监测断面的各项指标除了 NH3-N接近地面水Ⅱ类水质标准外,其他各项指标均达到地面水Ⅱ类水质标准,明显优于2000年时的水库水质。另外,为了治理安康库区附近县城合流制污水系统雨季溢流污水对库区水质的污染,本文设计了叁级跌水型湿地中试装置,置于城区污水系统溢流口末端。研究发现叁级跌水型湿地的DO浓度普遍高于普通湿地并且分布更为合理,为微生物提供更适宜的生理生化条件,对COD、NH3-N、TN的去除效果也明显优于其他普通湿地。若跌水型湿地应用于安康周边的城镇或者面源污染集中区域,可削减汉江流域安康段污染物总量的30%以上,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在水温方面,安康水库建成后水库平均水温变化不大,但最高水温降低了 3.9℃,最低水温上升了 1.2℃,出现了冬季上升夏季降低的现象;瀛湖湿地自然保护区设立后,安康水库和白河站的水温都几乎接近水库建设前的水平,证明瀛湖湿地具有较高的热容量和较强的气候调节能力。水库建设以及瀛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的设立对安康水库的水环境影响显着,因而进一步影响到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的种类、数量和种群结构变化。对浮游植物来说,水库建设后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上升,但种类明显下降;在瀛湖湿地自然保护区设立后,浮游植物种属有一定程度的增多,但仍低于建库前的水平。对浮游动物来说,水库建成后,浮游动物门类组成差异较小,而种类数量较建库前明显减少;瀛湖湿地自然保护区设立后,浮游动物经历了从以原生动物和轮虫为主,甲壳动物稀少的组成结构到仅以原生动物为主再到各种类相对均衡的发展过程,这与水生生境的变化规律相吻合。对底栖动物来说,其物种数在水库建设后急剧下降,瀛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建立后又得到回升。瀛湖湿地的净化作用对维护水库水质和水文特征的稳定起到关键作用,从而使浮游生物种群结构形成良性发展。水库建设以及瀛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的设立对安康水库的鱼类种类、数量和种群结构也有一定的影响。安康水库建设后(2000年)调查得到的鱼类共6目35种,远少于水库建设前(1990年)调查的73种,瀛湖湿地自然保护区设立后(2013年)调查所得的鱼类共53种,鱼类种数有所增加。在这个过程中,安康库区鱼类经历了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其中岚河(河口)采样点底层鱼类密度和生物量最高,其在瀛湖湿地自然保护区设立后升高幅度更加明显,原因很可能在于瀛湖湿地自然保护区附近水质条件相对较好,为鱼类提供了更好的栖息和产卵场所。从鱼类的优势种和多样性指数来看,1990年渔获物构成中记载到的较大体型鱼类在2000年和2013年几乎绝迹,并且安康库区、紫阳和岚河这叁个监测点的多样性指数、丰富度和均匀度在水库修建后均出现明显下降,这种变化规律同样不仅与水质相关,更受水力条件、大坝拦截等因素的影响。设立瀛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后上述指数有所回升,证明其对鱼类种群结构的多样性有保护作用。本文还采用能值分析法研究了瀛湖湿地安康库区和叁级跌水型人工湿地的可持续性、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自然资产价值。本研究采用净能值产出率、可持续发展能值指标等多个指标进行生态可持续性分析。通过计算和对比其他湿地系统各项能值指标,发现瀛湖湿地系统处于中可持续发展状态,甚至接近强可持续发展状态;虽然叁级跌水型湿地的可持续性能指标低于瀛湖湿地,但比其他污水处理工艺具有更高的生态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在能耗投入方面也具备明显优势。瀛湖湿地和叁级跌水型湿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在净化安康库区水体、保障汉江流域生态安全上可共同发挥作用。(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期刊2017-09-01)
刘招,王青,贾志峰,席秋义[4](2015)在《安康水库入库洪水预报误差分布形式》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进一步探讨水库预报入库洪水误差可能服从的概率分布形式,在分析预报入库洪水、实测入库洪水和实际入库洪水之间关系的基础上,采用入库洪水误差的不同定义方式分别生成预报入库洪水误差序列,进而对误差序列的分布类型进行了假设检验和论证。以安康水库为例,分别对正态分布、对数正态分布、Gamma分布等十余种洪水预报误差可能服从的概率分布类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安康水库入库洪水预报误差序列符合Logistic分布规律,而不符合正态分布、皮尔逊Ⅲ型分布等其他类型分布。同目前广泛采用的正态分布相比,对于一些水库,采用Logistic分布类型可能会更好地表达其入库流量预报误差的概率特性。(本文来源于《人民黄河》期刊2015年07期)
袁聪,陶诗雨,张莹莹,高建操,杨彦平[5](2015)在《安康水库表层浮游藻类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安康水库表层水质与浮游藻类群落现状以及浮游藻类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于2012年1—12月对水库表层水进行每月一次的采样,分别对浮游藻类分布状况和理化因子进行分析.利用Shannon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分析浮游藻类群落特征,根据理化指标和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SI)评价水体营养状态.共检测到浮游藻类7门110属,丰度为0.11×104~2.08×104cells·L-1.藻类组成、污染指示种分布情况、多样性分析和TSI显示安康水库表层属于中污染水质,处于中营养状态.此外,高密度投饵水产养殖及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入库对水质产生负面影响,支流岚河的水质状况也较差.典范对应分析(CCA)结果显示,测定的8个环境因子中,不同季节影响浮游藻类群落组成及分布的环境因子不同,且氮是影响浮游藻类组成的主要营养盐因子.理化指标分析显示,安康水库表层水大体满足Ⅱ类水标准,水质良好.但部分采样点的总氮出现差于Ⅱ类水标准的现象,表明安康水库水质有变差的趋势.(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15年07期)
魏燕齐[6](2015)在《旅游人类学视角下东道主社会的变迁——以安康水库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水库以其丰富的生物资源、水资源和库区周围良好的生态环境、自然景观以及人文景观等优势日益成为一种为大众所钟爱的旅游目的地。随着旅游和其他文化的元素引入目的地社会,随之而来的便是当地人生活的改变。本文从旅游人类学角度,通过对安康水库的旅游发展进行多方位了解,发现水库旅游的开发也相继导致了当地居民生计、心理的变迁,并主要从旅游在当地的发展以及东道主和游客的直接互动来揭示当地社会文化的变化。(本文来源于《青春岁月》期刊2015年03期)
毛陶金,曹学章,陈斌[7](2014)在《安康水库对下游生态水文情势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安康水库对下游生态水文情势的影响,以安康水库1991-2011年入库流量数据和水库下泄径流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变化范围法(RVA)分析了水库修建前后对天然水文情势的变化情况,定量评价了水文情势改变程度。结果表明:人类活动对河流水文情势影响较大,安康水库运行阶段的整体改变度为39.21%,属于中度改变。生态水文特征的中度改变将对汉江中的水生生物和整个河流生态系统造成深远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水利水电》期刊2014年07期)
毛陶金[8](2014)在《面向鱼类资源保护的安康水库生态需水调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库生态调度研究是以当前国内外河流生态恢复理论中的热点问题。水库生态调度是维持河流健康生命和生态恢复建设的主要措施之一,对缓解水利水电工程造成的河流生态问题、恢复和重建退化的河流生态系统,促进新建水利水电工程的生态保护措施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指导作用。本论文从生态水文学入手,从水库修建运行对下游水文情势的影响、生态需水量调度目标、泥沙调度目标、生态洪水调度目标、水温调度目标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以安康水库1991-2011年入库流量数据和水库下泄径流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变化范围法(RVA)分析了水库修建前后对天然水文情势的变化情况,定量评价了水文情势改变程度。结果表明:人类活动对河流水文情势影响较大,安康水库运行阶段的整体改变度为39.21%,属于中度改变。(2)从保护鱼类资源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安康水库生态调度内容。汉江干流安康段生态调度指标包括6个部分23个指标,通过对各个指标设定一个目标值来进行定量分析。(3)生态需水量调度最好能按适宜生态流量下泄径流;在生态洪水调度方面实施人造洪峰,以此来满足水生生物的生长要求;在水温调度方面,5月水温控制在18.6-21.1℃,6月水温控制在23.1-25.1℃;水位波动控制方面,水位变化速率控制在0.011m/h-0.045m/h(本文来源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期刊2014-06-01)
汪建伟[9](2014)在《安康水库建成后的洪水特性变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安康水库系汉江上游大型水利工程,水库建成后,库区范围内天然河道及邻近坡面被淹没,产、汇流规律发生明显变化。诸多差异的结症所在就是建库后坝址以上128公里长度的库区形成了一个水面宽广的人工湖泊,改变了原来河道的水文特性。现就与安康防汛关系较大的几个方面进行论述。(本文来源于《科技风》期刊2014年08期)
马聪,鲁春霞,李亦秋,孙艳芝[10](2013)在《安康水库下游径流演变及水库运行对径流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1970~2010年水文数据,分析了安康水库下游安康水文站径流的年内、年际变化,并运用Mann-kendall趋势分析方法探讨了径流变化趋势和突变年份;在此基础之上,以安康水库蓄水运行时间为界线,通过绘制径流-降水双累积曲线,剥离降水和安康水库以上流域人类活动对其下游径流的影响,得到安康水库运行等人类活动对下游径流影响程度,从而为揭示水利工程建设对河流影响提供定量化参考。研究表明:近40a来,安康水库下游径流量呈现减少趋势,且水库的建设运行等人类活动使径流发生了由多到少的突变,使径流年际间变化趋于平缓,其对径流的直接影响程度高达83.8%,是径流减少的最直接、最主要的因素。(本文来源于《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期刊2013年11期)
安康水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安康水库水质与水生生物,为南水北调水源地的水质保护和渔政管理提供参考。在瀛湖库区设7个采样点,2015年7月-2016年6月每月1次、2016年8月-2017年6月每2个月1次采集水样,检测水质与藻类。结果显示,安康水库水体透明度在1.2m以上,12月份最高,3.5m;pH7.38~8.50,中性偏碱;溶解氧10.46mg/L;高锰酸盐指数(CODMn)与5日生化需氧量指数(BOD5)6-8月份最高,12-2月份较低,总体符合地表水I类水质标准;Cl-、Mg2+、Ca2+、SO2-4等的含量及水体总硬度均符合I类水质标准。水库藻密度最高值出现在4月,最低值在12月,分别为3.49×10~6个/L与0.07×10~6个/L,全年藻密度均值为0.8×10~6个/L。安康水库水质大部分时间内为I类水,水质总体状况优良,冬季的水质优于春夏季。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安康水库论文参考文献
[1].左园忠,万俊,何伟,石静涛,吴金津.人类活动对安康水库入库径流影响分析[J].水资源研究.2019
[2].周继术,冯鹏,于海波,吉红,陈博.安康水库水环境现状研究[J].水生态学杂志.2019
[3].张洪敏.安康水库建设对库区水生生态环境的影响[D].东北林业大学.2017
[4].刘招,王青,贾志峰,席秋义.安康水库入库洪水预报误差分布形式[J].人民黄河.2015
[5].袁聪,陶诗雨,张莹莹,高建操,杨彦平.安康水库表层浮游藻类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应用生态学报.2015
[6].魏燕齐.旅游人类学视角下东道主社会的变迁——以安康水库为例[J].青春岁月.2015
[7].毛陶金,曹学章,陈斌.安康水库对下游生态水文情势的影响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4
[8].毛陶金.面向鱼类资源保护的安康水库生态需水调度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4
[9].汪建伟.安康水库建成后的洪水特性变化分析[J].科技风.2014
[10].马聪,鲁春霞,李亦秋,孙艳芝.安康水库下游径流演变及水库运行对径流影响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