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土地改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土地改革,土地,农村,乌干达,解放战争,东平,夹生饭。
土地改革论文文献综述
龙新[1](2019)在《韩长赋会见南非农业、土地改革和农村发展部部长和乌干达农业、牧业和渔业部部长》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12月9日上午,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在海南叁亚会见了出席首届中非农业合作论坛的南非农业、土地改革和农村发展部部长迪迪扎和乌干达农业、牧业和渔业部部长塞姆皮贾,就落实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涉农成果,深化中非农业合作交换意见。在会见迪迪扎时,韩长(本文来源于《农民日报》期刊2019-12-11)
冯兵,赵一[2](2019)在《新中国70年来土地改革研究回顾与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传统农耕经济为主的中国,土地问题是生存问题。在人地关系异常紧张的背景下,土地问题已不单是经济问题,更涉及社会稳定甚至政权的存续。新中国70年来,学界对这一重大制度变革给予了高度关注,研究成果颇为丰硕,研究视角日趋多样,研究重心有所转移,研究方法得以突破。但已有研究亦存在视角过于宏观,眼光有待下移,研究对象时间跨度亟需缩减,交叉学科方法运用仍需丰富等不足,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土地改革研究的进一步拓展,有赖于走出现有限局,由土地改革观察时代变迁,眼光可瞄准更宽广的视域,包括土地改革史料的整理和出版、新的主题与领域的挖掘、新的研究理论和方法的突破。(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陈小君[3](2019)在《《土地管理法》修法与新一轮土地改革》一文中研究指出2019年8月26日经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修正案)》,建立在叁十多年来叁轮重要修法法案的基础上,是因应党的十八届叁中全会后关于土地制度改革系列政策及其实践诉求所为。强化市场要素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法律评论》期刊2019年05期)
[4](2019)在《土地改革》一文中研究指出新中国成立前,占全国面积约1/3的东北、华北等老解放区已基本完成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新中国成立后,按照《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规定,国家要"有步骤地将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1950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从1950年冬到1953年春,在新解放区占全国人口一(本文来源于《中国经济周刊》期刊2019年18期)
刘晓琦[5](2019)在《1945-1951年间东平县减租减息与土地改革群众动员简析》一文中研究指出1945-1951年,东平县在减租减息和土地改革进程中将群众动员作为关键一环。党员干部、工作组、积极分子等带领群众广泛开展反奸诉苦、"阶级"与"翻身"教育与雇佃贫系列运动,在层层动员之下,土改进程不断推进,人民积极参军、支援前线,坚持恢复与发展生产,共建新生活。(本文来源于《德州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曲韵霄[6](2019)在《供给侧视角下的农村土地改革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介绍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改革的基础上,指出农村土地改革的关键点在于思想解放,突破点在市场经济,出发点在供给侧,而顶层设计下的制度保障将是农村土地改革的重要法宝。(本文来源于《山西科技》期刊2019年05期)
窦可欣,薛金艳[7](2019)在《1946—1948年黑龙江地区的土地改革》一文中研究指出抗日战争胜利后,黑龙江地区的土地主要集中在地主、富农和敌伪势力手中,大多数农民无地或少地。为了解决土地制度不合理的问题,1946—1948年间中国共产党领导黑龙江地区的农民群众进行了土地改革,经历了反奸清算与减租减息运动、煮"夹生饭"运动、砍挖运动以及平分土地运动四个阶段,取得了较大的历史成效,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本文来源于《长春师范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陈那波,余剑[8](2019)在《传统乡村社会是如何被组织起来的?——基于土地改革和合作化运动时期的南景村个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如何将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动员起来参与到国家建设之中,稳固新生的国家政权。为实现这一目标,国家政权必须全面深入基层社会,通过建立各类正式与非正式组织,实现社会生活的全面组织化,以瓦解传统的乡村权威结构和统治秩序,并以国家力量取代。这一时期乡村治理变迁研究多从国家-社会关系的框架分析乡村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治理结构、国家政权建设等方面,而对乡村社会的组织化过程较少讨论。本文聚焦土地改革和合作化运动时期的南景村,在提供一个微观的、详尽的乡村组织化案例的基础上,深入呈现这一时期国家力量是如何通过组织化的方式成功下沉到村落并将其整合进国家正式体系的微观经历,以期为乡村治理变迁研究提供新的尝试。(本文来源于《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期刊2019年05期)
杨文伟,杨桂林[9](2019)在《武进区:“叁心”“叁度”“叁法”书写农村土地改革新篇章》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最初的“统筹谋划、先行先试”,到“完善提升、增量扩面”,再到“集成创新、全面推进”的转变,作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江苏唯一的试点城市,常州市武进区以打造江苏特点、常州经验、武进模式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样本为目标,坚持把土地制度改革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改善(本文来源于《江苏经济报》期刊2019-09-16)
刘晓琦,金坡[10](2019)在《解放战争时期长清县土地改革推进因素简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解放战争时期,长清县政府与军队在坚决对敌斗争的同时,逐步推进土地改革进程,为老百姓争取实际收益与基本权利。长清土改正式开始于1946年10月全县工作会议,基于上级指示精神,会后几年间在及时调整落实政策、驻村干部与试点相结合、层层宣传动员教育、部队保障与协助等因素影响下土改工作顺利进行,最终于1952年春结束。在党和政府领导下,长清人民分得土地,守住家园,最终实现当家作主。(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土地改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传统农耕经济为主的中国,土地问题是生存问题。在人地关系异常紧张的背景下,土地问题已不单是经济问题,更涉及社会稳定甚至政权的存续。新中国70年来,学界对这一重大制度变革给予了高度关注,研究成果颇为丰硕,研究视角日趋多样,研究重心有所转移,研究方法得以突破。但已有研究亦存在视角过于宏观,眼光有待下移,研究对象时间跨度亟需缩减,交叉学科方法运用仍需丰富等不足,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土地改革研究的进一步拓展,有赖于走出现有限局,由土地改革观察时代变迁,眼光可瞄准更宽广的视域,包括土地改革史料的整理和出版、新的主题与领域的挖掘、新的研究理论和方法的突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土地改革论文参考文献
[1].龙新.韩长赋会见南非农业、土地改革和农村发展部部长和乌干达农业、牧业和渔业部部长[N].农民日报.2019
[2].冯兵,赵一.新中国70年来土地改革研究回顾与展望[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3].陈小君.《土地管理法》修法与新一轮土地改革[J].中国法律评论.2019
[4]..土地改革[J].中国经济周刊.2019
[5].刘晓琦.1945-1951年间东平县减租减息与土地改革群众动员简析[J].德州学院学报.2019
[6].曲韵霄.供给侧视角下的农村土地改革探讨[J].山西科技.2019
[7].窦可欣,薛金艳.1946—1948年黑龙江地区的土地改革[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9
[8].陈那波,余剑.传统乡村社会是如何被组织起来的?——基于土地改革和合作化运动时期的南景村个案分析[J].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2019
[9].杨文伟,杨桂林.武进区:“叁心”“叁度”“叁法”书写农村土地改革新篇章[N].江苏经济报.2019
[10].刘晓琦,金坡.解放战争时期长清县土地改革推进因素简析[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