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玉琼(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手术室237005)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0-0271-02
【摘要】目的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中的护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防止发生手术并发症,确保病人手术安全。方法成立护理专科小组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采取术前访视,调查资料,确立护理问题,提出护理目标,实施护理措施,效果评价五个阶段开展护理工作,在术后随访中观察病情,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对护理效果进行调查总结。结果针对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问题的分析与应对后,病人手术并发症大大降低,病人满意度及医生满意度均大幅提高。结论采取整体护理的工作程序,有效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使病人得到了更好更安全的身心护理。
【关键词】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护理问题
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发生率近些年逐年增高,通过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来代替病人原有的疾病关节,重新获得关节功能,越来越被病人和医生接受,但如何护理好病情重、年龄高、并发症多的髋关节置换术的病人,是我们护理工作的难题也关系到髋关节置换术的成败。为了更好的对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护理,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已不能很好地适应护理专业发展,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新的护理模式—整体护理模式。它强调的是“以病人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框架,注重护理质量和护理工作的连续性,以及健康宣教和心理护理[1],从而对髋关节置换的病人实施全面的整体护理。我科自实施整体护理模式以来,总结积累很多有关经验,以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为例,探讨一下手术室护理中问题及对策。
1研究对象与方法
2010年1月至8月共有98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其中有8例实施双关节置换,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56例,平均年龄71岁,65例股骨颈骨折,33例无菌性股骨头坏死。均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成立一个以骨科为专科的护理小组,小组成员在实施手术前,进行收集病人资料,评估病人,展开讨论,确立护理问题,制定护理目标及护理措施,进而开展和实施护理各项措施,最后骨科专科小组人员对术后病人进行跟踪调查。
2确立的护理问题及对策
2.1护理问题:焦虑(与恐惧手术、紧张有关)。护理目标:病人在手术期间减轻焦虑,达到较舒适状态。护理措施:减轻焦虑措施通过术前访视,与病人亲切交谈,鼓励病人叙述心理感受,帮病人排除疑虑,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主动与患者家属交谈,尊重老年人,及时帮助患者解决疼痛及生活不适等问题。介绍手术成功病例,鼓励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感受到生活的希望,以最佳的心态愉快地接受手术治疗。效果评价:采用Zung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DS)[2]测定,病人焦虑情绪较未作疏通工作有所降低。
2.2护理问题:全髋置换手术知识缺乏。护理目标:病人对手术、麻醉有正确的认识。护理措施:针对病人年龄、文化层次、理解能力,用易与理解的语言进行沟通。讲解手术必要性、手术方式、麻醉方式及安全性,通过对该手术的知识点的细致解释,使病人获得自身疾病的知识。效果评价:病人对自身疾病及手术相关知识有所了解。
2.3护理问题:疼痛(与创伤、移动有关)。护理目标:病人在搬运、麻醉及术后能减轻疼痛。护理措施:在搬运病人时,应注意动作轻柔,保护患肢并适当牵引,避免骨折端移位,造成疼痛;摆放麻醉体位时,我们应协助病人翻身,牵引患肢,用厚垫支撑患肢,扶住病人头部及下肢,同时安慰病人,观察病人有无不适反应;术后采用适合的止痛方法,减轻术后疼痛。效果评价:经过相应护理措施实施,通过疼痛FPS-R评估量表[3],病人在搬运、麻醉及术后疼痛程度较低。
2.4护理问题:有感染的危险(与手术、侵袭性操作有关)。护理目标:最大限度降低术后感染率。护理措施:所有的手术器械均采用高压灭菌,髋关节假体材料必须严格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器械包的消毒有三重监控措施(即3M指示胶带、卡、5代爬行卡、生物监测剂);术前进行充分空气消毒;严格无菌操作。巡回护士严格监督手术人员的无菌操作,指导、检查器械师、进修医生、实习生的无菌操作;手术人员均戴双手套,有破损时,要检查手套的完整性,并及时更换;合理地应用抗生素,分别在手术开始时和手术进行后30分钟时,静脉推注头孢曲松钠1g,严格按时给药,以维持血液药物有效浓度,起到预防感染的作用;严格控制参观人员,避免人员流动。手术进行时,尽量减少走动,必要走动时,步伐要轻,操作动作轻柔,避免尘埃飞扬。效果评价:感染率控制在1.0%以下。
2.5护理问题:有皮肤、血管、神经受损的危险(与受压、电烫伤、过度牵引有关)。护理目标:手术期间皮肤、血管、神经无损害。护理措施:由于病人长期卧床,年龄均较大,皮肤干燥薄弱,极易受损,因此我们在搬运时,应避免拖、拉、拽的动作,要协调一致将病人抬起,再轻轻放下;摆放体位时,要注意动作轻柔,保护骨突部位,台布平整无褶皱。在头面部、腋下、卧于下面的髋部、膝部、两膝之间都垫以软垫,两足踝处放垫圈,胸撑与病人之间垫软垫,稳妥固定,使病人身体保持直线位,便于术中医生的判断及复位;上肢外展与身体的角度小于90°,避免血管、神经过度牵拉;2小时按摩受压部位的皮肤一次,促进血液循环;电刀负极板的放置,由于手术操作,患肢无法进行电刀负极板的黏贴。健侧肢体卧于下方,医生在牵引复位过程中,极易引起负极板的脱落、移位,术中被布类覆盖,不便于检查,因此,选择上臂或肩胛部黏贴,便于观察、管理。效果评价:病人在手术期皮肤血管、神经未出现受损的情况。
2.6护理问题:有低体温的危险(与手术环境、低温液体输入有关)。护理目标:病人在术中、术后维持正常体温。护理措施:病人在入室前,将室温调至24-25℃,术中可适当调低1-2℃。不要将空调风直接对着病人吹,扇叶往上调,手术结束前30分钟,将室温再次调至25℃,术中将暴露的肢体用棉布包好,冲洗液适当加温至36-37℃,输液、输血可用自控加温仪对液体进行加温。手术病人可以进行腋温或肛温监测,采取各种保暖措施,防止发生低体温。效果评价:98例病人体温维持均在36.5℃左右。
2.7护理问题:有体液丧失的危险(与失血有关)。护理目标:病人术中生命体征正常,有效地纠正血容量不足。护理措施:该手术病人年龄较大,身体虚弱,各脏器功能衰退,故术中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根据生命体征、尿量、神情正确评估出血量,合理调节输液速度和安排输血的时间。在积极纠正血容量不足的同时,也要避免纠正过旺,给病人造成体液储留的危险,避免心衰、肺水肿的发生。效果评价:病人生命体征正常,未出现输液并发症。
2.8护理问题:有术肢脱位的危险(与搬运有关)。护理目标:无脱位发生。护理措施:术后搬运病人时,注意术肢保持外展中立位30°,双下肢之间放置一个梯形枕,不要把患肢架在另一条腿上,忌侧卧,避免伤肢外旋、内收动作,术肢避免脱位发生。加强手术宣教工作,提高患者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认识,并加强医护结合,对预防髋关节脱位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效果评价:病人无脱位发生。
3质量评价与反馈措施
术后专科小组成员分别对病人进行随访,观察病情,98例手术中,无一例并发症的发生;发放满意度调查表,结果医生及病人满意度均较以前有大幅度提高。最后小组对护理效果要进行评价,作出总结,发现护理新问题,并重新制定更完善的护理计划。
4讨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中开展越来越多,术中明确护理诊断,对术中病人的护理,能帮助护士准确无误的实施,可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整体护理的要求是要严格按护理程序进行护理工作,合理运用护理程序,根据护理程序的五步骤,责任护士根据收集来的资料和相关手术种类进行科学地评估,然后拟定手术中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护理工作中可以照章执行,使护理过程少走弯路避免差错,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护理问题的确立,因病人有个体差异,制定护理问题时要因人而异寻找其他个性护理问题,以人为本,更好的体现整体护理的宗旨:“以病人为中心”。
手术室实行整体护理,提高了手术室护士的综合素质和护理质量,增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使护理工作不再是医嘱加常规的被动局面,患者得到了更科学、及时、全面的护理,从而激发了护士的学习热情[4]。
参考文献
[1]王丽铭,鲍红柳,李春英.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护理诊断探讨.《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5,2(5):191-192.
[2]刘晓红.护理心理学[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1998.266~268.
[3]李漓,刘雪琴.老年人的疼痛及评估.《中华护理杂志》,2003,2:24.
[4]吕碧琼.改变护理模式在手术室的护理对策探讨.《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5,3(9):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