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隐喻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独药师》,历史,疾病,文化认同
隐喻化论文文献综述
王兴文[1](2019)在《隐喻化的历史书写及其文化认同意义——论张炜《独药师》》一文中研究指出张炜在《独药师》中选择以隐喻的方式书写多维的历史,将生命个体的成长史、日常生活史与社会生活的大历史融为一体,重构复杂的历史脉络;通过对疾病与治疗这一现代文学命题的再现,思考历史选择的必然性;在自我与他者关系的哲学视域中,探讨文化认同与文化选择。(本文来源于《宁夏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孙江,秦小琪[2](2019)在《网络舆情隐喻化及纠偏治理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舆情隐喻化是舆情通过隐喻的方式在网络上传播和表达的过程。网络舆情隐喻主要以图片、漫画、表情包、历史小故事、音频、视频等为载体传播舆情。网络舆情隐喻具有流变性、群体极化性和片面性。网络舆情隐喻具有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对负向功能要给予纠偏和治理。要以转变执政理念为契机,以加强制度建设为准绳,以构建网络平台为依托,以提升应对舆情执政能力为抓手,以引导网民理性参与为目标形成网络舆情隐喻化全方位立体复合纠偏治理模式。(本文来源于《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金晶银[3](2019)在《汉韩“愤怒”表达方式的人体隐喻化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愤怒是人类的愿望受到阻碍从而导致的紧张情绪体验。愤怒是身体语言比较丰富的情感,在其表达方式中,人体隐喻化占很大的比例。由于愤怒的身体表现具有全人类的普遍性,所以汉韩"愤怒"表达方式的人体隐喻化有着很多共同点,但因为民族心理、文化风俗习惯等的差异,汉语和韩国语也有自己独特的始源域。(本文来源于《东疆学刊》期刊2019年01期)
付伟[4](2019)在《谈《老人与海》中隐喻化的女性象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作家海明威的着名小说《老人与海》中没有实际的女性形象出现,但阴性的大海和具有女性特质的小男孩弥补了这一空缺,作为女性形象的替代出现,发挥了女性的作用,通过解读我们能看到海明威极力彰显的男性气概背后隐藏的女性特质的流露和对女性的爱的渴望。(本文来源于《考试周刊》期刊2019年03期)
周雅,郭滨[5](2018)在《《青铜葵花》英译本中基本味觉词的去隐喻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味觉作为人类最基本最直接熟悉的身体经验之一,在人类认知过程中至关重要。本文借助去隐喻化手段,选取基本味觉词"酸(sour)、甜(sweet)、苦(bitter)"为研究对象,探讨《青铜葵花》英译过程中如何通过对基本味觉词的去隐喻化,来实现源语言与目标语言之间的转码。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在阅读和欣赏作品时能正确理解其涵义,从而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本文来源于《牡丹江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11期)
顾运轩[6](2018)在《俄语象声动词类别划分和隐喻化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动词是一种重要的词汇形式,其在语言表述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当前,很多研究突出动词在句法、形态及词汇等方面的地位,对于象声动词的研究相对较少,基于此,对象声动词展开系统化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从俄语象声词的划分及隐喻化层面展开研究,旨在规范象声动词的应用,并对俄语教学及双语翻译等相关领域的实践工作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文化学刊》期刊2018年10期)
张瑞琦[7](2018)在《伊纳里多导演“隔阂叁部曲”的隐喻化叙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墨西哥电影叁杰之一的亚历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多(Alejan-dro GonzalezIarritu)的“隔阂叁部曲”(《爱情是狗娘》(AmoresPerros)、《21克》(21 Grams)、《巴别塔》(Babel))为文本依据,从意象、神话—原型和文化哲学叁个层面,深入分析了伊纳里多用叁部影片共同表现“隔阂”主题的思想脉络和艺术方法。本文由五个部分构成。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现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研究方法和主要创新点。第一章主要介绍了伊纳里多及其“隔阂叁部曲”的创作背景,并提出隐喻化叙事是“隔阂叁部曲”的主要艺术方法。第二章从意象层面分析了“隔阂叁部曲”的隐喻意义。笔者将“隔阂叁部曲”中多次出现,并具有代表性的意象分为物质性隐喻意象、动作性隐喻意象、空间性隐喻意象,从而分别分析了这叁类意象所指向的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隔阂”主题。第叁章从神话—原型层面分析了“隔阂叁部曲”的隐喻意义。在这一章中,笔者试图揭示伊纳里多的宗教背景与其隐喻化叙事的内在联系,从“该隐杀弟”、“巴别塔”、“21克”和“禁言”四个神话原型的分析中去发现“隔阂”主题深层的精神内涵和信仰根基。第四章从文化哲学的层面分析了“隔阂叁部曲”的隐喻意义。在本章中,笔者力图探讨“隔阂叁部曲”通过隐喻化叙事对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规则之间的“隔阂”的揭示,从而发现了伊纳里多电影与存在主义哲学的某些内在联系。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在于:1、试图从意象、神话—原型、文化哲学叁个层面多维度地分析“隔阂叁部曲”的隐喻化叙事及其所揭示的“隔阂”主题;2、尝试性地运用神话—原型批评、拉康的镜像学说和叁界理论、存在主义哲学等理论和方法,去认识和研究伊纳里多电影。3、笔者力图沿着隐喻化叙事这一艺术方法,去探寻伊纳里多电影对人类生存境遇、精神信仰和价值追求的探索意义。这些思路和尝试虽难度较大,且有欠深入,但也算做了一点创新性的努力。(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8-06-01)
胡园园[8](2018)在《英语学术语篇中语法隐喻的“去隐喻化”汉译》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学着作Landmarks in Linguistic Thought:the Western Tradition from Socrates to Saussure是由牛津大学语言学名誉教授Roy Harris和Talbot J.Taylor合着的,该书介绍了推动西方传统语言学发展的一些重要思想,书中的每个章节都向读者展示了语言学史上的“里程碑”。通过研究发现源语文本中存在大量的语法隐喻,但是隐喻式表达不同于一致式表达,它在句法结构上更加复杂,这一差异,不仅给中外学者之间的学术交流造成很大困难,而且也成为译者翻译工作中的“拦路虎”。因此,本文以语法隐喻理论为依据,对原文中存在的语法隐喻进行翻译。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语法隐喻理论,并对源语文本中不同类型的语法隐喻进行分析,从而了解英语学术语篇中语法隐喻汉译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接着,探讨了语法隐喻翻译的叁大原则,即:语境原则、可读原则和连贯原则,并在这些翻译原则的指导下提出了“去隐喻化”的翻译方法;最后,笔者结合所选文本中大量的英汉翻译实例,提出了词性转换、拆析词组、适当删减、词序调整、拆析小句与重新组合等翻译方法,旨在帮助译者译出准确流畅的汉语译文。研究发现,英语学术语篇中的语法隐喻因其在词汇语法层和语义层不一致,会给翻译带来许多困难。译者可以从理解和重构这两个阶段对源语文本中的语法隐喻进行翻译。在理解阶段通过“去隐喻化”,将“隐喻式表达”拆析为“一致式表达”,以便深入剖析原文中的语法隐喻来充分理解原文的深层意义。在重构阶段将拆析后的信息按照汉语的句子结构和行文习惯重新组织形成译文。本文虽然只探讨了Landmarks in Linguistic Thought:The Western Tradition from Socrates to Saussure中节选文本中语法隐喻的翻译,但希望本研究还能为同类文本的翻译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湖南科技大学》期刊2018-06-01)
窦贤路[9](2017)在《简析语言隐喻化中身体词隐喻的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的隐喻化现象在生活中十分常见,而且由于人类由近及远,由熟悉到陌生,由抽象到具体的认知特点,身体词隐喻在语言隐喻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的目的则是想探讨身体词隐喻中的映射机制,包括相似性,系统性以及突显和隐藏机制,此外,文章也分析了身体词隐喻中隐喻和转喻相互作用的关系。(本文来源于《校园英语》期刊2017年37期)
刘芳[10](2017)在《天气现象的隐喻化方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每个人都生活在蓝天白云的大自然环境下,而天气现象的转变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人们对天气现象的变化有熟悉的了解和切身的体验,也就逐渐的形成了天气隐喻这一概念,它是对其所感受到的世界以及对世界的表达通过天气隐喻的方式进行阐述。尤其是在中英译文中,通过天气现象隐喻化方式来与英文中所翻译的天气现象的隐喻化方式进行分析,在英文翻译中提高对天气现象隐喻化方式的了解,以此促进人们语言表达的严谨性。(本文来源于《文学教育(下)》期刊2017年07期)
隐喻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网络舆情隐喻化是舆情通过隐喻的方式在网络上传播和表达的过程。网络舆情隐喻主要以图片、漫画、表情包、历史小故事、音频、视频等为载体传播舆情。网络舆情隐喻具有流变性、群体极化性和片面性。网络舆情隐喻具有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对负向功能要给予纠偏和治理。要以转变执政理念为契机,以加强制度建设为准绳,以构建网络平台为依托,以提升应对舆情执政能力为抓手,以引导网民理性参与为目标形成网络舆情隐喻化全方位立体复合纠偏治理模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隐喻化论文参考文献
[1].王兴文.隐喻化的历史书写及其文化认同意义——论张炜《独药师》[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9
[2].孙江,秦小琪.网络舆情隐喻化及纠偏治理机制研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9
[3].金晶银.汉韩“愤怒”表达方式的人体隐喻化对比[J].东疆学刊.2019
[4].付伟.谈《老人与海》中隐喻化的女性象征[J].考试周刊.2019
[5].周雅,郭滨.《青铜葵花》英译本中基本味觉词的去隐喻化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8
[6].顾运轩.俄语象声动词类别划分和隐喻化探究[J].文化学刊.2018
[7].张瑞琦.伊纳里多导演“隔阂叁部曲”的隐喻化叙事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8
[8].胡园园.英语学术语篇中语法隐喻的“去隐喻化”汉译[D].湖南科技大学.2018
[9].窦贤路.简析语言隐喻化中身体词隐喻的特征[J].校园英语.2017
[10].刘芳.天气现象的隐喻化方式分析[J].文学教育(下).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