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硫化合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化合物,含硫,盐湖,氧化亚氮,硫化物,大蒜,原油。
硫化合物论文文献综述
姜瑞华[1](2019)在《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化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以苏教版“含硫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单元教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课程发展和教学实践中,"核心素养—课程标准—单元教学设计—课时计划"环环相扣。单元教学设计是保证全面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环节,是应该被提倡的教研和教学模式,本文以苏教版"含硫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的单元教学设计为例,论述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设计中的注意事项,说明了单元教学设计能够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效率,也能引导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本文来源于《文理导航(中旬)》期刊2019年12期)
秦立波,贾武艳,王栋[2](2019)在《(CTAB)_3PW_(12)O_(40)纳米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其对油品中含硫化合物的脱除》一文中研究指出论文利用双表面活性剂法制备了(CTAB)3PW12O40纳米材料,并使用红外、SEM等方法对其进行表征,通过检测氧化脱硫效率来判断其催化性能,同时研究了反应时间对氧化脱硫性能的影响,通过实验结论可以得到:当反应条件为反应时间60min,催化剂4mg,反应温度15℃时,(CTAB)3PW12O40纳米材料的脱硫效率为93.9%,表现出了优异的氧化脱硫性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期刊2019年11期)
翁瑞,盛晓婧,刘平香,张继光,邱静[3](2019)在《大蒜中有机硫化合物及其分析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蒜是在我国广泛种植和食用的农产品,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等多种营养健康功能。这些主要得益于大蒜中的有机硫化合物,包括蒜氨酸等风味前体化合物、大蒜素等硫代亚磺酸酯和大蒜烯等硫醚类挥发性化合物等。这些有机硫化合物或各自具有其生物活性,或多种化合物相互协同,共同产生同一种生理功效。但有机硫化合物普遍具有易酶解或稳定性差等特点,且不同类别有机硫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差异也较大,目前对大蒜中有机硫化合物的分析方法仍然存在局限性,现有报道多是对某类化合物进行总量测定,或是针对个别化合物进行测定,尚未有研究对大蒜中的有机硫化合物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因此,本研究分别对大蒜中主要风味前体化合物、硫代亚磺酸酯和硫醚类挥发性化合物的分析方法进行了分类讨论和综述,包括其样品前处理方法和检测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8期)
王梦思,马红亮,高人,尹云锋,彭园珍[4](2019)在《含硫化合物对不同土壤硝化作用和N_2O排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发现,甲硫氨基酸对土壤氮的影响有别于其他氨基酸,为了探究这种影响差异是否与含硫有关,以3种不同pH值土壤:东北黑土(D)、福建红壤(F)、河南碱性土壤(H)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CK,0 mg·N·kg~(-1))、添加甲硫氨基酸(Met,40 mg·N·kg~(-1))、半胱氨酸(Cys,40 mg·N·kg~(-1))、硫酸钠(S,91 mg·S·kg~(-1))4个处理在室内培养21天,分析各土壤的硝化过程和N_2O排放。结果表明:与CK相比,Met和Cys处理的净氨化速率在土壤D和F显着升高,在H土壤中为负值,S处理变化不明显;Met和Cys处理显着提高了H土壤净硝化速率403.6%和312.0%,显着降低了F土壤146.4%和122.4%,而在S处理变化不明显。可见含硫氨基酸添加促进酸性土壤氨化、抑制硝化作用,但对碱性土壤影响相反。在CK和S处理中,土壤净硝化速率表现为D>F>H,而在Met和Cys中则表现为H>D>F,有机硫和无机硫影响不同,在有机硫化合物处理中,净氨化速率和净硝化速率分别与土壤pH值呈负相关和正相关关系。然而在无机硫化合物处理中,净氨化速率与土壤pH值呈正相关关系,pH对净硝化速率没有影响。Met和Cys处理的N_2O产生速率显着升高,S处理与CK差异不明显,说明有机含硫化合物促进了N_2O的释放,尤其是F土壤。由于N_2O是硝化作用的产物,因此,F土壤硝态氮降低可能与硝态氮保持有关,并不是限制了硝化。(本文来源于《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高升,韩冬云,乔海燕,石薇薇,曹传洋[5](2019)在《O_3/H_2O_2协同氧化脱除FCC柴油中含硫化合物》一文中研究指出以O_3为氧化剂,H_2O_2为催化剂,无水甲醇为萃取剂,通过协同氧化—萃取方式脱除FCC柴油中的含硫化合物。利用气相色谱硫化学发光检测器测定FCC柴油和精制油中硫化物的分布和含量,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对FCC柴油、氧化油以及精制油中所含官能团进行分析。同时考察了H_2O_2加入量、反应温度以及剂油比对FCC柴油脱硫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质量分数为30%H_2O_2用量为5 mL、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为50 min以及剂油比为1∶1的最佳反应条件下,FCC柴油中的含硫化合物脱除率可达90. 80%。(本文来源于《现代化工》期刊2019年10期)
徐田武,李素梅,张洪安,张云献,吴建勋[6](2019)在《东濮凹陷原油含硫化合物的分布特征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东濮凹陷盐湖相原油中杂原子化合物研究薄弱。采用高分辨率质谱结合色谱-质谱技术,对东濮凹陷盐湖相、淡水湖相原油中的含硫化物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原油中含有丰富的含硫化合物,S_1和O_1S_1占绝对优势,咸水相原油富含S_1类、淡水相原油相对富集O_1S_1类,指示O_1S_1/S_1具有原始沉积环境指示意义。东濮盐湖相原油中的硫化物富含碳数为C_(27-35)、C_(40)的化合物,与原油中丰富的甾类、藿烷类与β-胡萝卜类化合物碳数相吻合,指示菌藻类、色素类生源的重要贡献。随成熟度增加,硫化物缩合度增加、烷基侧链碳数范围降低,相关参数DBE_6/DBE_(12)-S_1、DBE_(3+6)/DBE_(12+15+18)-S_1等可用于辅助评价原油成熟度。东濮低熟油含有丰富的低热稳定性硫化物,指示富硫干酪根和/或富硫大分子低温降解是低熟油形成的重要机制之一。(本文来源于《现代地质》期刊2019年03期)
李婷婷[7](2019)在《紫外光引发剂含硫化合物的合成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紫外光(UV)固化技术是一项高效、低耗、绿色环保的新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涂料、油墨、光刻胶等领域。其中,紫外光固化涂料是研究历程最长,技术较成熟的一个应用。光引发剂作为体系的关键组分,决定体系是否可以成膜以及固化成膜后涂层的性能问题。光引发剂根据产生的活性中间体不同可以分为自由基和阳离子两种类型。本论文分别以不同的方法合成了作为自由基型光引发剂的硫酯类化合物以及作为阳离子型光引发剂的叁芳基硫鎓盐。(1)第一部分硫酯类化合物的合成。以2-巯基苯并唑类化合物为原料,与酰氯通过亲核取代反应合成了含有苯并杂环的硫酯类化合物。采用~1H NMR、~(13)C NMR以及HRMS技术对其进行结构表征,通过讨论确定了反应的最优条件:温度为60℃,硫醇与酰氯的摩尔比为1:2,无水THF为溶剂,Et_3N为碱,回流10 h后产率达到75%。随后,以摩尔浓度1×10~-55 mol∕L的DMSO为溶剂,测定目标产物3的紫外吸收光谱,结果表明产物3的吸收波长明显红移,其中化合物3f的λ_(max)接近325 nm。最后将产物3作为自由基光引发剂,与市售的光引发剂1-羟基-环己基苯甲酮(Irgacure184)、二苯甲酮(BP)对比,进行了紫外光固化涂膜实验,结果显示产物3c,3d,3e,3f,3g的硬度和附着力等成膜性能效果都较好。(2)第二部分硫鎓盐的合成。以二芳基硫化物为原料,与高碘盐反应合成叁芳基硫鎓盐。首先,以Cu(OAc)_2为催化剂在无溶剂条件下合成了二苯并噻吩硫鎓盐8,产率可以达到82%。随后,以1,1,2,2-四氯乙烷为溶剂,CuI和Cu粉为催化剂,在110℃条件下反应3 h,合成了产物10和12,收率达到76%。通过~1H NMR、~(13)C NMR以及HRMS技术对物质结构表征确定。并对产物进行了紫外光学性质测定,发现产物紫外吸收强度增大,8a和10a分别在316 nm和294 nm处观察到吸收带。最后,将产物8、10、12作为阳离子光引发剂进行UV光固化涂膜实验,结果显示大部分的膜是光滑的且透明度较高,其中物质12a和12b的硬度和附着力都很好。(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19-06-01)
吕国春[8](2019)在《大气中含硫化合物的转化和性质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含硫化合物一直是大气科学研究的重点。大量的含硫化合物,例如硫化氢(H2S)、二甲基硫醚等(CH3SCH3,DMS)、二氧化硫(SO2)等,能够通过自然活动和人类活动排放到大气中。这些含硫化合物能够在大气中进行转化,从而使得大气中含硫化合物的种类进一步丰富,并且使得含硫化合物的研究更加的复杂。研究已经证明释放的和转化后的含硫化合物能够对环境造成巨大的影响。它们能够在全球变暖,酸沉降和云形成等过程中扮演重要的作用。虽然科学界已经关注了大气中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很长时间,但是它们转化过程涉及的反应机理还没有被完全理解。因此,关于大气中含硫化合物转化的研究仍然十分的必要。另外,除了转化,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对于理解这些物质本身以及它们的转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这些考虑,本论文将对大气含硫化合物的转化和性质进行理论研究。本论文使用从头算(ab initio),密度泛函理论(DFT)和分子动力学模拟(MD)方法研究了大气中几种重要的含硫化合物(S03、SO2和甲基亚磺酸)的转化和性质。本论文研究内容包括草酸对S03水合反应的促进作用、有机胺对SO2水合反应的促进作用以及水合产物的性质、甲基亚磺酸的臭氧氧化以及甲基亚磺酸在气液界面的性质。本论文的主要内容概括如下:1.草酸催化SO3水合反应的理论研究SO3水合反应是气相H2S04的主要形成途径。由于S03+H20反应具有较高的能垒,实验和理论研究已经证明,实际的SO3水合反应有第二个H20分子参与。随后的研究也显示,其它气体分子能够替代第二个H2O分子来催化促进SO3的水合反应。本部分使用DFT和ab initio方法研究了草酸对S03水合成硫酸的反应的促进作用。研究结果显示,草酸能够有效地催化S03的水合,因为当草酸的四种构象异构体(cTt、tTt、tCt和cCt构象)存在时,S03的水合反应的能垒在1 kcal mol-1左右,且低于S03 +2H20反应的5.17 kcal mol-1的能垒。另外,通过计算和比较不同海拔下草酸催化、H20分子催化S03水合反应的速率可以发现,草酸催化反应的速率常数高于H2O分子催化反应的速率常数,但是H20在大气中的浓度远高于草酸。速率常数和浓度两个因素综合后的结果显示,在对流层的上层部分,草酸催化的S03水合反应的速率能够达到H20分子催化的S03水合反应的1/10左右。因此,通过本部分的研究可以得出结论:在对流层上层部分,草酸催化的SO3水合反应能够扮演重要的角色。2.有机胺催化SO2水合反应的理论研究除了 SO3水合成H2S04的反应,SO2在大气中的水合反应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SO2+ H2O生成亚硫酸是十分困难的,因为此反应具有较高的能垒。实验和理论已经证明,即使多个额外的水分子加入到SO2 + H20中,反应仍然有较高的能垒存在。但是,理论计算已经研究了几种其它分子(NH3、H2SO4和H2S03)的加入对SO2水合的影响。结果显示,这些大气分子比H2O分子更能有效地促进SO2的水合反应。本部分使用DFT、ab initio和MD模拟方法研究了有机胺(甲胺和二甲胺)对SO2水合反应的促进作用,并探讨了水合产物的性质。首先,本部分通过DFT和ab initio方法研究了水合反应机理。研究结果显示,甲胺和二甲胺催化的SO2水合反应的能垒明显地低于H20和NH3分子的催化反应能垒。并且,对于SO2 +2H20+DMA反应,其存在一条接近无能垒(0.10 kcal mol-1的能垒)的反应路径。这些结果说明,有机胺(甲胺和二甲胺)能够有效地降低SO2水合反应的能垒,进而促进反应的发生。关于水合产物,本部分使用MD模拟分析了这些水合产物(CH3NH3+-HSO3--H2O和(CH3)2NH2+-HS03--H20团簇)的自聚集能力和吸收其它大气分子的能力。模拟结果显示,这些水合产物能够自聚集并且具有吸收其它气体分子的能力。这些结果说明了有机胺(甲胺和二甲胺)催化SO2水合形成的产物对新粒子形成具有潜在的贡献。3.甲基亚磺酸的臭氧氧化的理论研究甲基亚磺酸(CH3S(O)OH,MSIA)是二甲基硫醚(DMS)氧化过程中的重要中间体。研究已经证明通过自然和生物活动排放到大气中的含硫化合物主要是DMS。因此,DMS在大气中的转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MSIA作为DMS氧化的重要中间体,所以关于它的反应和它的性质的研究也显得十分有必要。本部分使用DFT和ab initio方法研究了 MSIA在臭氧(O3)作用下的氧化反应。研究结果显示,MSIA与03反应存在3条反应路径,其中最优的一条反应路径的最高能垒是13.02 kcal mol-1。另外,通过对比MSIA+03与MSIA+OH反应在220 K到298 K范围内的反应速率发现,MSIA被03氧化的速率低于它被OH自由基氧化的速率。因此可以认为,大气中MSIA的03氧化的重要性低于它的OH自由基氧化。但是在某些OH自由基浓度较低的情况下,MSIA的03氧化同样能扮演一定的作用。4.甲基亚磺酸在气液界面的性质的理论研究由于甲基亚磺酸的亨利系数较大,研究已经证明它能够溶于水中。因此,气相条件下生成的MSIA能够迁移并溶于大气的液相环境(云、雾和其它气溶胶等)中。而气体分子溶于液相的过程首先是迁移到气液界面。另外,气液界面化学在大气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研究MSIA在气液界面的性质对了解它的行为和它所涉及的非均相化学反应都是十分有意义的。本部分使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MSIA从气相迁移到液相的自由能变化、它停留在界面的可能性、它在界面的取向和水合环境。自由能的结果显示,MSIA从气相迁移到界面自由能不断降低,并在界面到达最低。当它从界面进入液相中时,自由能反而升高。此结果说明,MSIA具有停留在界面的倾向性。但是因为其在界面形成的自由能阱较浅(界面和液相的自由能仅差0.76 kcal mol-1),所以在热运动作用下,MSIA分子能轻易地跨越自由能阱进入到液相中。通过额外的一个NVT系综模拟可以发现,吸附到界面的MSIA分子容易进入到液相中,而它仅有约1/5的可能性停留在界面。当MSIA停留在界面时,它主要以倾斜的方式存在,并且它的甲基部分朝向气相,而-S(O)-OH基团朝向液相。另外,它在界面的特殊水合环境有利于它的非均相反应的发生。通过对S03、S02和甲基亚磺酸的研究,本论文明确了这些含硫化合物转化的反应机理,确定了相关反应在大气中的重要性,并了解了这些含硫化合物的性质。这些结果对完善含硫化合物的相关知识以及对进一步研究含硫化合物都能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28)
余志[9](2019)在《胺插层辅助剥离过渡金属磷硫化合物及其电催化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二维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结构调控是近年来纳米材料研究中的热点。二维材料,即在叁维空间中的某一个维度被降低至原子尺度后的材料。目前所知的二维材料的种类众多,包括石墨烯、黑磷、过渡金属硫属化合物、金属磷硫化合物等。虽然存在具有普适性的方法(如机械剥离、锂插层、液相超声剥离、气相沉积法等)来制备这些材料的二维结构,但是由于不同材料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同一种方法处理各种材料所得到的效果会有所差别,并且不同方法具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因此对各种材料尝试不同的方法有利于发展新型高效的制备手段。由于二维材料在某一个维度被降低至原子极限,电子被限制在二维尺度上,这类材料通常表现出与块材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能。正因为如此,二维材料在各种领域中有着十分广泛而独特的应用前景,例如催化、电子工业、光电器件、传感器、能源存储与转化等等。同时,二维材料有着较高的比表面积,可以暴露出更多的活性位点及表面原子,使其具有很好的表面可调控性,所以它们非常适合用来作为结构调控的模板以探究和优化其独特的性能。本论文选取了最近兴起的新型层状材料一一金属磷硫化合物中的典型代表材料FePS3作为研究对象,发展了一种新型胺插层辅助液相剥离手段来获得FePS3纳米片,并且同时实现了对其结构的定向调控,最终实现了电催化析氢的性能优化。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两点:1.发展了一种胺插层辅助超声剥离的手段来剥离FePS3,仅通过室温搅拌即可将正丙胺插入FePS3层间,并且改变插层的时间可以调节胺插层的程度,随后进行短时间的超声剥离就可以得到尺寸为1~4μm左右、厚度为6nm左右的多层FePS3纳米片,部分纳米片的尺寸可以达到10 μm以上。同时还能将该方法推广至其他相似的叁元材料如MnPS3等;2.通过改变胺插层的反应温度,可以实现对得到的FePS3纳米片中的金属价态、化学组分和结晶性方面的定向调控。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Fe3+/Fe2+的比例升高,硫原子逐渐缺失,同时样品的结晶性逐渐变差。通过这些因素共同作用来优化FePS3纳米片的导电性,从而进一步调控了其电催化析氢性能,使得在-10 mA/m2下的过电位降低了 147 mV,塔菲尔斜率从139 mV dec-1降低到了94 mV dec-1。(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9-05-01)
王柳[10](2019)在《钼硫化合物复合3D电极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问题的加剧,人们开始关注新能源并寻找传统能源的替代者。在研究的过程中,氢能源因其高的能量密度和环境友好的特点脱颖而出。水分解是一种可持续和环保的氢气生产方式,其中电催化剂的选择是水分解效率高低的关键所在。Pt是公认的高活性HER催化剂,但其成本高、储存不足、稳定性差的特点限制了它的广泛使用。因此需要开发价格低廉且具有高活性HER的非贵金属催化剂。在众多析氢催化材料中,硫化钼因其地球丰度高、具有与Pt相近的吉布斯自由能等特点而备受关注。然而由于硫化钼自身导电性差、基面惰性的特点严重制约了它的HER活性。因此,本文以高导电碳布(CC)为基底,分别引入PPy阵列、Ni(OH)_2阵列,然后通过水热制备了一系列同钼硫化合物复合的3D电极材料,并研究了它们的电化学性能。本论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1)首先,利用电沉积法在CC上合成垂直排列的PPy阵列,经高温碳化转变为含氮碳,获得了具有大比表面的高导电基底。然后通过简单的水热法合成了由碳纳米纤维阵列支撑的富含缺陷的MoS_x(MoS_x/CF/CC)。并探讨了钼硫比对产物结构以及HER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增加前体溶液中硫代乙酰胺的量可能会干扰MoS_2片状结构的形成并改变其生长方向,导致在CF/CC阵列上形成富含缺陷水平覆盖的MoS_x。MoS_x因存在缺陷而暴露更多的活性位点,同时CF/CC提供了大的比表面积并且增强了MoS_x的导电性,因此该复合3D电极的HER性能大大提高。产物MoS_x/CF/CC-2起始过电位低至107 mV,电流密度为100 mA cm~(-2)时,过电位仅为187 mV时,并且该样品具有较低的Tafel斜率51 mV dec~(-1)。此外,在过电位为300 mV时,其TOF值高达20.6 s~(-1)。该复合3D电极的制备为提高MoS_2的HER活性提供了新策略。(2)基于前面的工作,通过油浴法制备了有着同上述工作相似多硫价态的(NH_4)_2Mo_3S_(13)·2H_2O粉末。为进一步改善MoS_2在碱性电解质中的HER性能,以CC为基底,引入两种分别具有多孔和垂直片结构的Ni(OH)_2/CC阵列。然后通过水热法制备出Ni_3S_2-MoS_2/Ni(OH)_2/CC复合电极材料,并探讨了水热温度对产物形貌、成分、价态以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具有片状结构的Ni(OH)_2/CC更利于改善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并且水热温度的不同会影响合成产物的结构。140 ~oC合成产物以Ni(OH)_2与MoS_x复合物为主,并且在0.5 M H_2SO_4中有着优异的HER性能,证实了上一步工作的研究结果。水热温度为180 ~oC时所制备的电极材料成分为Ni_3S_2-MoS_2/Ni(OH)_2/CC。该材料不仅在酸性条件有着不错的HER性能,在碱性电解质中同样具有优异的HER与OER催化活性,其起始过电位分别为90 mV、83 mV、1.44V。该工作为开发经济高效的双功能催化剂提供了新思路。(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期刊2019-04-20)
硫化合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论文利用双表面活性剂法制备了(CTAB)3PW12O40纳米材料,并使用红外、SEM等方法对其进行表征,通过检测氧化脱硫效率来判断其催化性能,同时研究了反应时间对氧化脱硫性能的影响,通过实验结论可以得到:当反应条件为反应时间60min,催化剂4mg,反应温度15℃时,(CTAB)3PW12O40纳米材料的脱硫效率为93.9%,表现出了优异的氧化脱硫性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硫化合物论文参考文献
[1].姜瑞华.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化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以苏教版“含硫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单元教学为例[J].文理导航(中旬).2019
[2].秦立波,贾武艳,王栋.(CTAB)_3PW_(12)O_(40)纳米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其对油品中含硫化合物的脱除[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9
[3].翁瑞,盛晓婧,刘平香,张继光,邱静.大蒜中有机硫化合物及其分析方法[J].中国农业科学.2019
[4].王梦思,马红亮,高人,尹云锋,彭园珍.含硫化合物对不同土壤硝化作用和N_2O排放的影响[J].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19
[5].高升,韩冬云,乔海燕,石薇薇,曹传洋.O_3/H_2O_2协同氧化脱除FCC柴油中含硫化合物[J].现代化工.2019
[6].徐田武,李素梅,张洪安,张云献,吴建勋.东濮凹陷原油含硫化合物的分布特征及其应用[J].现代地质.2019
[7].李婷婷.紫外光引发剂含硫化合物的合成与应用[D].山西大学.2019
[8].吕国春.大气中含硫化合物的转化和性质的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19
[9].余志.胺插层辅助剥离过渡金属磷硫化合物及其电催化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
[10].王柳.钼硫化合物复合3D电极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