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韩茶文化交流会”欢迎词(论文文献综述)
宗立宁[1](2020)在《“缘”理论视角下周边人文交流路径研究 ——以中韩人文交流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中国外交在当前国际形势下,显示出了新的发展趋势,就是独立创新意识逐渐增强,号召在国际外交中发出中国声音,创造能够表达中国身份的东方话语权,能够符合中国定位和需求的“中国概念”。中国根据国内、国际形势、社会发展趋势做出了一系列理论创新,也是适应时代需求的尝试,体现出了中国的身份认同和战略需求,也显现出了中国与国际社会关系的变化。尤其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一带一路”倡议等核心理念的产生和发展,更是结合了实践与利益的平衡融合,成为理念转换和实践改革的先导。中国外交也出现了新的理念和方式,“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的总体布局,“周边人文交流”也随之成为学术界新的研究热点。当前国际政治经济领域研究中,仍然是西方理论占主导地位。中国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就需要参与到现有体系中,实现东西共建共治,这就需要东西逻辑根本上的互补,需要从人文历史方面着手,注入东方色彩,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文化资源,从东方逻辑出发,开发优势互补的发展路径模式和新的研究视角,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理论,为全球治理做出东方贡献,为人文外交提供东方视角,一种新的分析框架。本论文从东方传统文化中挖掘出“缘”这一优秀的文化资源,将其作为一种新的外交话语和东方视角,通过演绎推理、历史分析、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结合实证分析法和政策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中韩人文交流中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论证,从“缘”理论视角重新解释和认识周边人文交流。本论文分七个章节,第一章从“缘”的追根溯源开始,阐述其概念内涵,及其与周边人文交流的关系,在中韩人文交流中的实践应用;第二章从“关系主义”、“身份认同”、“想象的共同体”几个核心概念入手,结合缘理论视角,阐述东西方理论逻辑的“缘”与“法”的不同之处,构建缘视角的分析框架;第三章开始至第六章,分别从“亲缘”、“地缘”、“业缘”、“神缘”四个缘路径,分别从其关系、历史、认同及想象的分析框架内,结合中韩人文交流中的实际案例进行阐述和分析,论证缘理论路径的合理性、可行性及其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最后在第七章中从实际案例入手,进而从理论和现实角度思考了拓展多缘路径的可能性,最后提出通过多缘路径探索构建“东亚命运共同体”的理论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并结合当前国内外发展形势和需求,进一步探索完善“缘”理论作为东方话语体系的理论化建构。以多缘路径分析中韩人文交流,探索有效的人文交流路径,有助于朝鲜半岛及东亚局势的安全与稳定,也能够为中韩两国各方面经济合作与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缘”理论用以分析解释“周边人文交流”,是解释和分析“中韩人文交流”的理论框架,缘理论框架下的各缘路径,则是发展中国周边人文交流的新的实践模式的探索。
董学峰[2](2016)在《国家语言战略背景下的汉语国际推广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从国家语言战略的宏观视角出发,全面回顾我国汉语国际推广的历史进程,并对美国、日本、韩国及欧洲一些发达国家的语言推广政策、语言推广机构的设置等方面内容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对比大量数据和材料,进而探讨我国汉语国际推广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本文总计八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包括选题的缘由、研究对象的界定、关键词语的基本概念、研究意义、理论背景及研究框架等。第二章为文献综述部分,首先对汉语国际推广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数据分析。其次对汉语国际推广的教材研究情况进行了梳理,再次对汉语国际推广师资素质、培养、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最后对孔子学院的研究情况做了介绍。第三章重点对汉语国际推广的历史进行了回顾,对汉语国际推广的管理体制、孔子学院、汉语水平考试、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情况进行简要介绍。第四章对各国语言推广战略和执行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以英国、法国、日本、韩国和美国为主要考察对象,在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得出各国语言推广政策的经验与启示。第五章对汉语国际推广的现状进行客观描述,根据孔子学院年度报告等材料,将孔子学院近10年的数据进行汇总、分类、比较、研究,从数据中总结、发现孔子学院在汉语国际推广中的一些规律。第六章主要是分析汉语国际推广面临的一些问题,从机遇和挑战等多个角度进行了研究说明,从战略、制度、经费、项目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剖析。第七章以汉语国际推广面临的问题为导向,探讨了推广模式多元化的可能性及相关政策的配套方案,提出多渠道筹措汉语国际推广的资金,全方位提高汉语国际教育质量并建立相应的质量评估体系等具体建议。第八章为结语,是对论文内容的全面总结,并指出本研究的缺点和不足,以及一些未及时展开讨论的研究。
黄淑美,欧阳中一[3](2005)在《《农业考古·中国茶文化》1991-2004年目录索引》文中认为
黄淑美,伍慕仪[4](2005)在《《农业考古》《中国农史》《农史研究》《古今农业》论文资料目录索引(1980——2004)》文中研究表明
曾绍阳[5](2002)在《“中韩茶文化交流会”欢迎词》文中研究指明
闵锋[6](2002)在《中韩碑林情》文中提出 中韩两国一衣带水,是友好的邻邦。自古以来,两国就有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可以说,中华文化对韩国文化有深远的影响。古都开封退休干部李公涛自1985年创建中国翰园碑林以来,十分重视和加强双方的文化交流,相互访问和支援,为增进中韩友谊,促进文化繁荣作出了有益的贡献。
舒曼[7](2001)在《千年茶未凉——韩中友谊赵州古佛禅茶纪念碑铭揭碑仪式暨河北省第三届金秋茶会散记》文中研究表明
古农[8](2001)在《《农业考古》1991年──2000年一、三期总目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刊在1991年曾经将自1981年创刊至1990年的《农业考古》总目录 编辑成册,现将1991年至2000年的一、三期目录汇总,以便读者查阅。1991年 至2000年的二、四期(即《中国茶文化专号》)目录已经汇总在1995年4期和20 01年2期《农业考古》上发表。
二、“中韩茶文化交流会”欢迎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韩茶文化交流会”欢迎词(论文提纲范文)
(1)“缘”理论视角下周边人文交流路径研究 ——以中韩人文交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问题与研究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与文献分析 |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第一章 缘文化溯源 |
第一节 “缘”之本义 |
第二节 “缘”与五缘学说 |
第三节 “缘”与周边人文交流 |
第四节 “缘”与中韩人文交流 |
第二章 基于缘理论视角的分析框架 |
第一节 “缘”与“法” |
第二节 “缘”与“关系主义” |
第三节 “缘”与“身份认同” |
第四节 “缘”与“想象” |
第三章 深化周边人文交流的“亲缘”路径探析 |
第一节 亲缘关系 |
第二节 亲缘历史 |
第三节 亲缘认同与交流 |
第四节 亲缘想象与交流 |
小结 |
第四章 深化周边人文交流的“地缘”路径探析 |
第一节 地缘关系 |
第二节 地缘历史 |
第三节 地缘认同与交流 |
第四节 地缘想象与交流 |
小结 |
第五章 深化周边人文交流的“业缘”路径探析 |
第一节 业缘关系 |
第二节 业缘历史 |
第三节 业缘认同与交流 |
第四节 业缘想象与交流 |
小结 |
第六章 深化周边人文交流的“神缘”路径探析 |
第一节 神缘关系 |
第二节 神缘历史 |
第三节 神缘认同与交流 |
第四节 神缘想象与交流 |
小结 |
第七章 开展周边人文交流的多缘路径探析 |
第一节 开展周边人文交流的多缘路径 |
第二节 拓展中韩人文交流的多缘路径 |
第三节 探索构建“东亚命运共同体”的多缘路径 |
结语 |
参考文献 |
(2)国家语言战略背景下的汉语国际推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缘由 |
1.2 研究对象 |
1.3 研究意义 |
1.4 理论背景 |
1.5 研究框架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对文献资料的分析 |
2.2 对外汉语教材研究 |
2.2.1 教材研究现状和问题 |
2.2.2 教材研究成果 |
2.2.3 对外汉语教材编写建议 |
2.3 对外汉语教师研究 |
2.3.1 对外汉语教师素质研究 |
2.3.2 对外汉语教师培养研究 |
2.3.3 对外汉语师资队伍建设 |
2.4 孔子学院研究 |
2.4.1 孔子学院的现状分析 |
2.4.2 孔子学院的办学模式 |
2.4.3 孔子学院的文化软实力 |
2.4.4 孔子学院的未来 |
第三章 汉语国际推广的历史回顾 |
3.1 对外汉语教学的历史回顾 |
3.2 对外汉语教学的三个时期 |
3.2.1 开创期(20世纪50至70年代后期) |
3.2.2 探索期(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 |
3.2.3 发展期(20世纪90年代至2005年) |
3.3 汉语国际推广管理体制的现状 |
3.3.1 国家层面 |
3.3.2 省级层面 |
3.3.3 高校层面 |
3.4 孔子学院的发展现状 |
3.4.1 孔子学院的数量与分布 |
3.4.2 孔子学院的性质 |
3.4.3 孔子学院的主要职能 |
3.4.4 孔子学院的办学模式 |
3.4.5 孔子学院的办学标准 |
3.5 汉语教师队伍的建设 |
3.5.1 对外汉语教师的聘用和认证条件 |
3.5.2 对外汉语教师的培养与培训 |
3.5.3 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计划 |
3.6 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 |
3.6.1 第一阶段:从无到有(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 |
3.6.2 第二阶段:从少到多(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 |
3.6.3 第三阶段:从系列化到立体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 |
3.7 汉语水平考试 |
3.7.1 汉语水平考试的内容和构成 |
3.7.2 新汉语水平考试的特点 |
3.7.3 汉语水平考试的创新 |
3.8 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开展 |
3.8.1 "汉语桥"中文比赛 |
3.8.2 "汉语桥"外国中小学校长访华之旅 |
3.8.3 "汉语桥"高中生夏令营 |
3.8.4 "汉语桥基金"和援助国外中文图书馆 |
3.8.5 全球外国人汉语大会 |
3.8.6 新汉学计划 |
3.8.7 孔子学院大会 |
第四章 各国语言推广战略的比较分析 |
4.1 欧洲地区语言的国际推广 |
4.1.1 英语 |
4.1.2 法语 |
4.2 亚洲地区的国际推广 |
4.2.1 日语 |
4.2.2 韩语 |
4.3 美洲地区语言的推广 |
4.3.1 美国语言使用的基本情况 |
4.3.2 美国语言推广的考试模式 |
4.3.3 美国语言推广的政策 |
4.4 中外语言推广机构及政策比较 |
4.4.1 中外语言推广政策比较 |
4.4.2 中外语言推广教育政策的执行机构 |
4.4.3 中外语言推广教育政策特点 |
4.4.4 中外语言推广机构及政策的经验与启示 |
第五章 汉语国际推广的相关数据分析 |
5.1 汉语国际推广机构的发展情况 |
5.1.1 孔子学院发展数据分析 |
5.1.2 孔子课堂发展数据分析 |
5.1.3 孔子学院(课堂)分布研究 |
5.2 汉语国际推广的经费数据分析 |
5.2.1 孔子学院经费总支出情况 |
5.2.2 孔子学院阶段性投入项目 |
5.2.3 孔子学院长期投入项目 |
5.3 孔子学院师生、教材等数据分析 |
5.3.1 孔子学院教师数据分析 |
5.3.2 孔子学院注册学生数据分析 |
5.3.3 孔子学院赠售教材、图书数据分析 |
第六章 汉语国际推广面临的问题 |
6.1 汉语国际推广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
6.1.1 汉语国际推广面临的机遇 |
6.1.2 汉语国际推广面临的挑战 |
6.2 汉语国际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
6.2.1 汉语国际推广的战略高度问题 |
6.2.2 汉语国际推广与中华文化传播问题 |
6.2.3 汉语国际推广的"三教"问题 |
6.2.4 汉语国际推广的经费问题 |
6.2.5 汉语国际推广机构建设问题 |
第七章 汉语国际推广战略的建议 |
7.1 将推广模式多元化 |
7.1.1 加强多方合作 |
7.1.2 采取多渠道传播 |
7.2 提升汉语国际推广的国际战略体地位 |
7.3 完善相关政策及其配套方案 |
7.4 多方募集孔子学院经费 |
7.5 全方位提高对外汉语的教学质量 |
7.5.1 加强对外汉语师资队伍建设 |
7.5.2 加强教材编写的针对性 |
7.5.3 努力实现教学方式本土化 |
7.5.4 改善课程设置 |
7.6 改进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 |
7.7 建立质量评估体系 |
7.8 语言教学与文化传播相结合 |
第八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
四、“中韩茶文化交流会”欢迎词(论文参考文献)
- [1]“缘”理论视角下周边人文交流路径研究 ——以中韩人文交流为例[D]. 宗立宁.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0
- [2]国家语言战略背景下的汉语国际推广研究[D]. 董学峰. 东北师范大学, 2016(06)
- [3]《农业考古·中国茶文化》1991-2004年目录索引[J]. 黄淑美,欧阳中一. 农业考古, 2005(04)
- [4]《农业考古》《中国农史》《农史研究》《古今农业》论文资料目录索引(1980——2004)[J]. 黄淑美,伍慕仪. 农业考古, 2005(03)
- [5]“中韩茶文化交流会”欢迎词[J]. 曾绍阳. 农业考古, 2002(04)
- [6]中韩碑林情[J]. 闵锋. 协商论坛, 2002(12)
- [7]千年茶未凉——韩中友谊赵州古佛禅茶纪念碑铭揭碑仪式暨河北省第三届金秋茶会散记[J]. 舒曼. 农业考古, 2001(04)
- [8]《农业考古》1991年──2000年一、三期总目录[J]. 古农. 农业考古, 2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