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列地尔与川芎嗪、黄芪合用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宋欣丽[1](2021)在《龙牙楤木总皂苷抗MIRI机制研究及中成药防治MIRI的系统评价》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1.通过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龙牙楤木总皂苷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且探讨其保护作用是否与线粒体功能障碍以及内质网应激有关。2.通过Meta分析方法对中成药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疗效进行系统评价,为临床使用中成药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治疗提供循证医学依据。研究方法1.实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龙牙楤木总皂苷低、中、高剂量组,通过结扎左前降支30min后复灌,构建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假手术组、模型组予生理盐水灌胃,龙牙楤木总皂苷剂量组分别按50、100、200mg/(kg·d)灌胃处理。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2,3,5-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TTC)染色法测定大鼠心肌梗死面积,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大鼠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cTnT)的含量,TUNEL(TdT-mediated dUTP Nick-End Labeling)染色法观察心肌组织细胞凋亡指数;使用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组织中线粒体结构和形态变化,提取各组大鼠心肌组织线粒体,活性氧荧光(DCFH-DA)探针法观察线粒体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生成变化、JC-1荧光探针法观察线粒体膜电位变化、比色法观察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的形成及琥珀酸脱氢酶(Succinate dehydrogenase,SDH)活性变化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法、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法检测内质网经典信号通路PERK-eIF2α通路中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roteinkinase R-like ER kinase,PERK)、p-蛋白激酶R 样内质网激酶(p-protein kinase R-like ER kinase,p-PERK)、真核起始因子 2(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 2,eIF2α)、p-真核起始因子 2(p-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 2,p-eIF2α)相关蛋白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PERK、eIF2α中mRNA的含量。2.临床研究:通过全面搜索并筛选数据库中自建库到2021年1月1日以来发表的关于中成药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的随机临床对照试验,对相关结局指标利用RevMan5.3软件进行系统评价。评价指标包括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肌钙蛋白T(cTNT)、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乳酸脱氢酶(LDH)等。研究结果实验研究:实验一:TTC染色结果显示,sham组、I/R组、龙牙楤木总皂苷低、中、高剂量组心肌梗死面积占总心肌面积百分比分别为:0%、72%、56%、52%、31%。其中,与sham组相比较,I/R组、龙牙楤木总皂苷低、中、高组心肌梗死面积所占比例明显增加,I/R组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龙牙楤木总皂苷低、中、高剂量组提示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P>0.05);龙牙楤木总皂苷各剂量组和I/R组相比较,从各组心肌梗死面积所占百分比可见,龙牙楤木总皂苷各组梗死面积比值均低于I/R组,并且随着龙牙楤木总皂苷剂量的增加,心肌梗死面积所占比值逐渐降低,统计学分析显示,龙牙楤木总皂苷低剂量组统计结果显示无统计学差异(P>0.05);龙牙楤木总皂苷中剂量组结果显示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龙牙楤木总皂苷高剂量组结果提示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TUNEL染色结果显示,从颜色上看,sham组:大部分心肌细胞的细胞核呈现为蓝色;I/R组:大部分心肌细胞的细胞核呈现为黄褐色;龙牙楤木总皂苷低、中、高剂量黄褐色细胞核所占比例介于sham组和I/R组之间,但呈逐渐减少的趋势。sham组细胞凋亡很不明显,可见存在少量散在凋亡细胞;具体的凋亡细胞百分比见下表。与sham组比较,I/R组、龙牙楤木总皂苷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百分比则明显增加,阳性凋亡细胞数明显升高,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I/R组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龙牙楤木总皂苷低、中、高剂量组提示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P>0.05);与I/R组相比,龙牙楤木总皂苷低剂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高剂量组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P<0.01)。酶联免疫法结果显示,和sham组进行比较,I/R组、龙牙楤木总皂苷低、中、高CK-MB、cTnT含量,均有所显着升高,统计分析结果显示,I/R组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P<0.01),龙牙楤木总皂苷低、中、高剂量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P>0.05;P>0.05,P>0.05,P>0.05);与I/R组相比,龙牙楤木总皂苷低剂量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P>0.05),龙牙楤木总皂苷中剂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龙牙楤木总皂苷高剂量组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P<0.01)。实验二:透射电镜结果显示:sham组心肌细胞大小及形态基本规则,肌原纤维排列规则;肌细胞内线粒体丰富,线粒体结构完整、形态规则,线粒体内脊排列密集、结构清晰。I/R组心肌细胞大小及形态有较大差异,可见萎缩及坏死肌细胞,肌原纤维排列紊乱;肌细胞内线粒体分布不均,部分聚集,线粒体大小及形态有较大差异,内脊大多模糊。龙牙楤木总皂苷低剂量组心肌细胞形态有一定差异,肌原纤维排列不规则;肌细胞内线粒体丰富,线粒体肿胀,内脊扩张、大多结构模糊;中剂量组心肌细胞大小及形态稍不规则,细胞核呈长梭形,肌原纤维排列稍不规则;肌细胞内线粒体丰富,线粒体结构完整、形态规则,线粒体内脊部分结构清晰、部分模糊;高剂量组心肌细胞大小及形态基本规则,肌原纤维排列规则;肌细胞内线粒体丰富,线粒体结构完整、形态规则,线粒体内脊排列密集、结构清晰。DCFH-DA探针法检测ROS水平结果显示,和sham组进行比较,I/R组、龙牙楤木总皂苷低、中、高ROS水平均显着升高,统计分析结果显示,I/R组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龙牙楤木总皂苷低、中、高剂量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P>0.05);与I/R组相比,随着龙牙楤木总皂苷剂量的增高,ROS水平呈现出逐步走低的趋势;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龙牙楤木总皂苷低、中、高剂量组差异均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P<0.01,P<0.01)。比色法观察ATP水平结果显示,和sham组进行比较,I/R组、龙牙楤木总皂苷低、中、高ATP水平均有所降低,统计分析结果显示,I/R组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龙牙楤木总皂苷低、中、高剂量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P>0.05);与I/R组相比,随着龙牙楤木总皂苷剂量的增高,ATP水平呈现出逐步增高的趋势;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龙牙楤木总皂苷低、中、高剂量组差异均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P<0.01,P<0.01);JC-1荧光探针法观察线粒体膜电位水平结果显示,和sham组进行比较,I/R组、龙牙楤木总皂苷低、中、高线粒体膜电位水平水平均有所降低,统计分析结果显示,I/R组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龙牙楤木总皂苷低、中、高剂量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P>0.05);与I/R组相比,随着龙牙楤木总皂苷剂量的增高,线粒体膜电位水平水平呈现出逐步增高的趋势;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龙牙楤木总皂苷低、中、高剂量组差异均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P<0.01,P<0.01);比色法观察SDH活性水平结果显示,和sham组进行比较,I/R组、龙牙楤木总皂苷低、中、高SDH活性水平均有所升高,统计分析结果显示,I/R组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龙牙楤木总皂苷低、中、高剂量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P>0.05);与I/R组相比,随着龙牙楤木总皂苷剂量的增高,SDH活性水平呈现出逐步走低的趋势;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龙牙楤木总皂苷低、中、高剂量组差异均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P<0.01,P<0.01)。实验三: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心肌组织中PERK、eIF2α的表达。结果显示:与sham组相比,I/R组、龙牙楤木总皂苷低、中、高剂量组PERK、eIF2α的表达没有明显变化,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P>0.05,P>0.05;P>0.05,P>0.05,P>0.05,P>0.05)。而与I/R组相比较,龙牙楤木总皂苷低、中、高剂量组PERK的表达也没有明显改变,统计学分析显示,差异也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P>0.05,P>0.05;P>0.05,P>0.05,P>0.05,P>0.05)。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心肌组织中p-PERK、p-eIF2α的表达结果显示,和sham组进行比较,I/R组、龙牙楤木总皂苷低、中、高p-PERK、p-eIF2α表达水平均显着升高,统计分析结果显示,I/R组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P<0.01),龙牙楤木总皂苷低、中、高剂量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P>0.05);与I/R组相比,随着龙牙楤木总皂苷剂量的增高,p-PERK、p-eIF2α表达水平呈现出逐步走低的趋势;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龙牙楤木总皂苷低、中、高剂量组差异均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P<0.01,P<0.01;P<0.01,P<0.01,P<0.01)。qRT-PCR 方法检测心肌组织中PERK、eIF2αmRNA的表达,结果显示,和sham组进行比较,I/R组、龙牙楤木总皂苷低、中、高PERK、eIF2α表达水平均显着升高,统计分析结果显示,I/R组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P<0.01),龙牙楤木总皂苷低、中、高剂量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P>0.05;P>0.05,P>0.05,P>0.05);与I/R组相比,随着龙牙楤木总皂苷剂量的增高,PERK、eIF2α表达水平呈现出逐步走低的趋势;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龙牙楤木总皂苷低、中、高剂量组差异均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P<0.01,P<0.01;P<0.01,P<0.01,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 sham组相比,I/R组、龙牙楤木总皂苷低、中、高剂量组PERK、eIF2α的表达没有明显改变,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P>0.05,P>0.05;P>0.05,P>0.05,P>0.05,P>0.05)。而与I/R组相比较,龙牙楤木总皂苷低、中、高剂量组PERK、eIF2α的表达也没有太大差异,统计学分析显示,差异也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P>0.05;P>0.05,P>0.05,P>0.05)。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心肌组织中p-PERK的表达。结果显示,和sham组进行比较,I/R组、龙牙楤木总皂苷低、中、高p-PERK表达水平均显着升高,I/R组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龙牙楤木总皂苷低、中、高剂量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P>0.05);与I/R组相比,随着龙牙楤木总皂苷剂量的增高,p-PERK表达水平呈现出逐步走低的趋势;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龙牙楤木总皂苷低、中、高剂量组差异均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P<0.01,P<0.01)。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心肌组织中p-eIF2α的表达。结果显示,和sham组进行比较,I/R组、龙牙楤木总皂苷低、中、高p-eIF2α表达水平均显着升高,统计分析结果显示,I/R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龙牙楤木总皂苷低、中、高剂量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P>0.05);与I/R组相比,随着龙牙楤木总皂苷剂量的增高,p-eIF2α表达水平呈现出逐步走低的趋势;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龙牙楤木总皂苷中、高剂量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龙牙楤木总皂苷低剂量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研究:最终纳入研究96项,中文文献92篇,英文文献4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CK-MB(SMD:-1.86,95%CI:[-2.33,-1.38],I2=95%,P<0.00001);CK(SMD:-102.21,95%CI:[-129.34,-75.09],I2=100%,P<0.00001);cTnI(SMD:-0.80,95%CI:[-0.97,-0.62],I2=99%,P<0.00001),cTnT(SMD:-1.55,95%CI:[-1.8,-1.3],I2=100%,P<0.00001);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MD:-0.42,95%CI:[-0.34,-0.51],I2=45%,P<0.00001);不良事件发生率(MD:-0.28,95%CI:[-0.22,-0.36],I2=12%,P<0.00001);LVEF(SMD:-4.89,95%CI:[-3.9,-5.87],I2=86%,P<0.00001);HsCRP(SMD:-5.04,95%CI:[-6.92,-3.16],I2=99%,P<0.00001);MDA(SMD:-4.25,95%CI:[-5.22,-3.28],I2=99%,P<0.00001);SOD(SMD:-15.26,95%CI:[-10.74,-19.78],I2=99%,P<0.00001);NO(SMD:-15.26,95%CI:[-5.29,-7.51],I2=97%,P<0.00001);LDH(MD:-13.83,95%CI:[-20.31,-7.35],I2=0%,P<0.00001)。研究结论1.龙牙楤木总皂苷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减少心肌酶漏出,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改善损伤心肌组织和线粒体结构,抑制SDH活性,同时降低ROS生成,减缓蛋白磷酸化,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线粒体功能障碍、抑制内质网应激的过度激活有关。龙牙楤木总皂苷的保护作用与剂量呈正相关,发挥大鼠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的最适有效剂量在200mg/(kg·d)左右。2.中成药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疗效肯定,尤其在降低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和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效果显着,但鉴于纳入研究数量偏少、样本量较小、方法学质量偏低,未来需要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来证实。
马征[2](2021)在《基于ERK1/2与TGF-β1/Smad3通路研究参连复脉颗粒干预高血压心房重构及房颤易感性机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可引起包括脑卒中在内的多种栓塞性疾病,并诱发、加重心力衰竭,严重威胁了人类健康。目前,房颤的西医治疗以内科药物和射频消融术为主,虽然疗效有了明显提高,但仍存在一定局限。中医从整体观念出发,辨证用药,或可作为临床防治房颤的一个策略。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以益气活血法为基础,通过加入清热化痰、养心安神等方法治疗房颤有一定疗效,然而由于当前临床研究的样本量、方法、质量水平参差不齐,其有效性尚缺乏准确的判断。Meta分析作为循证医学寻求最佳证据的有力手段,或可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思路,因此,本研究拟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益气活血法为主治疗房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探讨。流行病学显示房颤与高血压之间关系密切,高血压心房重构被认为是其发生房颤的重要原因,其中,以心房纤维化为主要特征的心房结构重构是关键环节。目前,仍缺乏针对高血压心房重构的有效药物,中医药研究有可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突破口。高血压的中医辨证分型主要有肝阳上亢、痰浊阻滞、气虚血瘀等,发病过程容易出现痰热,而快速性心律失常在气虚血瘀的基础上,痰热证表现较为突出,特别是在如房颤等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发作期,痰热尤为明显。参连复脉颗粒作为我院心内科治疗心律失常的协定处方,其在益气活血的基础上,注重清心化痰,临床治疗有一定疗效。前期研究发现参连复脉颗粒具有抑制炎症、缩短动作电位时长、降低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减少房颤复发率的作用。相关文献研究亦发现参连复脉颗粒主要组成药物及有效成分可通过抑制TGF-β1通路等作用抑制心房纤维化,减少房颤的发生。本研究通过复制原发性高血压大鼠动物模型,运用小动物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在体心房burst刺激、电生理检查、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等方法,从整体、组织细胞、分子层面进行研究,以验证“参连复脉颗粒可能通过调节ERK1/2和TGF-β 1/Smad3通路,抑制高血压心房重构和房颤易感性”的假说。目的1.探讨以益气活血法为主治疗房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房颤的中医药治疗提供循证医学证据。2.探究参连复脉颗粒对高血压心房重构和房颤易感性的干预作用及可能机制。第一部分 益气活血法治疗房颤的Meta分析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以及国外数据库包括PubMed、Web of Science及Cochrane Library。收集公开发表的关于益气活血法为主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房颤的随机对照临床实验。用RevMan5.3软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通过森林图呈现,敏感性分析评估结果是否稳定,漏斗图分析文献是否存在发表偏倚。结果1.文献检索筛选结果经过文献检索和补充,共检索出712篇文献,排除重复文献215篇,进而浏览标题、,剔除289篇与纳入标准不符的文献,最后进行文献通读,纳入文献17篇。2.纳入文献特征2.1一般资料17篇文献共纳入1639人,其中治疗组828人,对照组811人;17篇文献中有2篇未详细说明治疗组和对照组具体年龄和性别分布情况,其余均详细描述了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例数、性别、年龄、干预措施和疗程,17篇文献中有3篇文献未明确说明病程情况,其余详细描述了病程;17篇文献均描述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2.2中药使用情况本研究纳入的文献以益气活血法为基础治法,其中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为人参(10次),黄芪(6次),丹参(8次),三七(7次)。2.3不良反应及随访情况纳入的17篇文献中,有4篇明确报道无不良反应;有6篇明确报道出现不良反应,包括有头晕、恶心呕吐、心动过缓等;有7篇未描述是否发生不良反应。3.文献质量评价纳入文献总体质量一般,经改良jadad评分量表评分,有4篇文献2分,6篇文献3分,6篇文献4分,1篇文献6分。纳入的17篇文献均提及“随机”字样,其中13篇采用了正确的随机方法,17篇文献均未描述分配方案隐藏,有1篇文献采用了正确的盲法,2篇文献报告偏倚风险低,17篇文献结果数据均完整、没有其他偏倚来源。4.Meta分析结果Meta分析结果显示,益气活血中药联合常规西药组在临床疗效(RR=1.16,95%CI=[1.08,1.23],Z=4.33,P<0.00001)、中医证候疗效(RR=1.29,95%CI=[1.18,1.41],Z=4.33,P<0.00001)、房颤转复率(RR=1.23,95%CI=[1.04,1.46],Z=2.46,P=0.01)、窦性心律维持(RR=1.31,95%CI=[1.14,1.50],Z=3.80,P=0.0001)、房颤发作次数(SMD=-1.00,95%CI=[-1.73,-0.27],Z=2.67,P=0.008)和安全性评价(RR=0.43,95%CI=[0.28,0.66],Z=3.83,P=0.0001)方面优于常规西药组。结论以益气活血法为主的口服中药联合西药,在改善房颤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房颤转复率、窦性心律维持及房颤发作次数方面有一定疗效,且安全性较好。但由于纳入的文献质量有限,本次Meta分析结果尚有待大样本、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证实。第二部分基于ERK1/2与TGF-β1/Smad3通路研究参连复脉颗粒干预高血压心房重构及房颤易感性机制方法1.分组与给药将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随机分为SHR空白组(SHR组)、SHR+氯沙坦钾组(LOS组)、SHR+参连复脉颗粒组(SLFM组),同时以正常血压京都威斯特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WKY组),共4组。给予相应药物或生理盐水灌胃,共4周。2.检测方法各组大鼠干预4周后记录体重、血压、心率、死亡情况;利用小动物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房及左心室的结构和功能;利用心电图检测P波时限、PR间期;利用多导生理记录仪检测心房有效不应期,利用在体心房burst刺激检测房颤易感性;利用H&E染色、Masson染色及免疫组化检测心房心肌细胞肥大、心房间质纤维化情况;利用ELISA、Rt-qPCR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ERK1/2与TGF-β1/Smad3通路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模型评价:(1)与WKY组相比,SHR组体重较轻,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升高(P<0.05);(2)与WKY组相比,SHR组左室壁增厚、左室内径缩小、左心房扩大、左心房总射血分数降低、标化左心房重量及标化全心重量增加(P<0.05);(3)与WKY组相比,SHR组P波时限、PR间期、房颤诱发持续时间增加(P<0.05);(4)与WKY组相比,SHR组心房心肌细胞肥大、胶原蛋白I和胶原蛋白Ⅲ表达增高,胶原纤维容积分数升高(P<0.05);(5)与WKY组相比,SHR组心肌纤维化相关因子表达异常,表现为 ERK1/2 通路相关因子 AngⅡ、AT1R、p-ERK1/2 显着升高(P<0.05),而 TGF-β1/Smad3通路相关因子 Galectin-3、TGF-β1、p-Smad3、MMP-3 升高(P<0.05),TIMP-3 降低(P<0.05)。2.参连复脉颗粒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作用:SLFM组与SHR组相比,左心房内径、左心房最大容积显着缩小(P<0.05),其余指标均无明显差异;LOS组与SHR组相比,舒张期左室前壁厚度、左房内径显着缩小(P<0.05),左心房最大容积有缩小的趋势,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其余指标均无明显差异。3.参连复脉颗粒对心房电生理及房颤诱发率的作用:SLFM组与SHR组相比,P波时限、房颤诱发持续时间显着降低(P<0.05),房颤诱发率有降低的趋势,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其余指标均无明显差异;LOS组与SHR组相比,P波时间、PR间期、房颤诱发持续时间显着降低(P<0.05),房颤诱发率有降低的趋势,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其余指标均无明显差异。4.参连复脉颗粒对心房心肌细胞肥大及心房间质纤维化的作用:与SHR组相比,SLFM组与LOS组心房心肌细胞肥大有所抑制,胶原蛋白Ⅰ、胶原蛋白Ⅲ表达有所减少,纤维容积分数明显减少(P<0.05)。5.参连复脉颗粒对心房ERK1/2及TGF-β1/Smad3通路相关因子表达的作用:与SHR组相比,SLFM 组与 LOS 组心房 AT1R、p-ERK1/2/t-ERK1/2 显着降低(P<0.05);SLFM组与 LOS 组心房 Galectin-3、TGF-β1、p-Smad3、t-Smad3、MMP-3、MMP-3/TIMP-3 显着降低(P<0.05),TIMP-3 明显升高(P<0.05)。结论1.参连复脉颗粒能改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房结构重构,对心房电重构及房颤易感性有一定抑制作用。2.参连复脉颗粒改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房结构重构的机制可能和调控ERK1/2及TGF-β1/Smad3信号通路有关。
龙宇,张羽璐,万金艳,刘松雨,倪丽,李楠,杨明[3](2021)在《中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致多器官损伤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CIS)可引发包括心、肝、脾、肺、肾在内的多个器官损伤,该类疾病是由多个病理环节组成,具有复杂的发病机制及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严重者可形成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s,MODS)。目前任何针对单一环节、单一靶点的治疗都不足以应对这一问题。研究发现中药可经多途径、多靶点,参与疾病的多个环节干预疾病。中药通过抗氧化作用、抑制炎症反应、调节能量代谢等对CIS引发的多器官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对中药及其有效成分对CIS后引起的多器官损伤及其相关机制进行了综述,以期更大程度地发挥祖国医学的治疗作用和治疗范围,为中药临床干预脑血管类合并多器官损伤类疾病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陈琳[4](2020)在《速效救心丸抗心肌缺血的作用与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心肌缺血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冠状动脉痉挛、冠状动脉栓塞等引起的,冠状动脉给心肌的供血、供氧不足的病理生理状态。速效救心丸(SJP)由川芎及冰片等中药组成,具有扩张冠状动脉、舒张血管平滑肌、抗心肌缺血、保护心肌细胞、抑制粥样动脉形成、降低血粘度和解痉镇痛等作用,是目前心血管内科最常用的中成药之一。虽然目前关于速效救心丸对心肌缺血与脑缺血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较多,但其改善心肌缺血的作用机制仍不十分清楚。同时,速效救心丸的主要成分之一冰片是中医临床应用中的一味常用佐药,目前有超过二十种中成药含有冰片,但人们对其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知之甚少。在预测体内潜在的药物-药物相互作用时,必须考虑联合用药引起的肝肾转运体表达量与活性的变化,然而,服用冰片是否会对肝肾药物转运体产生影响目前尚不明确。因此,探讨冰片对大鼠肝肾摄取性与外排性转运体表达的影响,对预测冰片参与的联合用药在药动相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文以高脂饲料喂养24周结合腹腔注射垂体后叶素3天诱导的心肌缺血雄性Wistar大鼠为模型动物,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SJP治疗组(250、500、1000 mg/kg/d)和冰片治疗组(37.5、75、150 mg/kg/d)(n=10)。模型组、SJP治疗组和冰片组经高脂饲料喂养24周,在大鼠处死前7天连续灌胃SJP、每天1次,处死前3天连续腹腔内注射垂体后叶激素(30U/kg/d)、每天1次。研究了速效救心丸及冰片灌胃给药后对模型大鼠心肌组织中缺血损伤相关调控蛋白表达的影响,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低氧诱导因子1ɑ(HIF-1ɑ)、内皮素1(ET-1)、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Ser/Thr蛋白激酶B(AKT)和磷酸化AKT(pAKT)。此外,还研究了冰片(33、100和300 mg/kg/d)连续灌胃给药7天、每天1次,对正常雄性Wistar大鼠肝肾摄取转运体(包括牛磺胆酸钠协同转运多肽Ntcp,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Oatp2b1、Oatp1a1和Oatp1a4,有机阴离子转运体Oat2,有机阳离子转运体Oct1、Oct2和新型有机阳离子转运体Octn2)及外排转运体(包括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dr1a,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多药耐药蛋白Mrp2、Mrp4和Mrp5,多药及毒性化合物外排转运体Mate1)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以及肝脏Ntcp,Mdr1a,Mrp2和Mrp4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模型大鼠于处死前7天连续灌胃速效救心丸1周,不仅明显改善了缺血诱导的心肌组织病理变化,而且剂量依赖性降低了血清中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T和I(cTnT,cTnI)、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环素F-1ɑ(PGF-1ɑ)和内皮素-1(ET-1)水平,以及心肌组织中HIF-1α、VEGF和ET-1的蛋白表达量,上调了pAKT及eNOS的蛋白表达量。(2)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模型大鼠于处死前7天连续灌胃合成冰片1周,对血清中CK-MB、cTnT、cTnI、TXB2、PGF-1ɑ和ET-1水平无明显影响,仅冰片高剂量组对缺血诱导的心肌组织炎症反应有较明显改善作用。同时,对心肌组织中VEGF、ET-1和pAKT的蛋白表达无明显影响,但显着抑制了HIF-1α的蛋白表达并促进了eNOS的蛋白表达。(3)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大鼠连续灌胃冰片剂量依赖性降低了肝脏Mdr1a、Mrp4和Ntcp的mRNA表达水平,非剂量依赖性下调了Mrp2的mRNA表达水平,对Mate1、Bcrp、Mrp5、Oct1、Oct2、Octn2、Oat2、Oatp2b1、Oatp1a1和Oatp1a4的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影响。同时,显着降低了大鼠肝脏Mdr1a、Mrp2、Mrp4和Ntcp的蛋白表达水平,其中对Mrp4和Mdr1a蛋白表达的下调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对Mrp2蛋白表达的下调则是非剂量依赖性,而对Ntcp蛋白表达的下调作用呈反剂量依赖性。此外,亦剂量依赖性抑制了肾脏Mrp2和Mrp4的m RNA表达水平并反剂量依赖性下调了Mate1的mRNA表达水平。结论:VEGF、HIF-1α、p-AKT、eNOS及ET-1不仅与心脑缺血损伤密切相关,而且相互间调控关系密切。VEGF是HIF-1ɑ的一个重要靶基因,脑缺氧后HIF-1ɑ的上调表达诱导了VEGF的蛋白表达,促进了微循环的重建,增加了缺血组织血流灌注和供氧量。VEGF通过蛋白激酶C(PKC)作为e NOS的上游激活物,促进NO的产生和内皮细胞的增生,进而增加细胞的通透性,还可通过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结合,上调pAKT的表达,激活eNOS产生NO。NO和HIF-1信号通路间高度串扰,许多受NO调控的生理功能均涉及HIF-1的参与,反之亦然。尤其是HIF-NO信号对缺血/再灌注诱导的氧化损伤、炎症反应和梗死面积均具有重要调控作用。本文研究发现,速效救心丸剂量依赖性降低了心肌缺血模型大鼠心肌HIF-1ɑ、VEGF和ET-1的蛋白表达量,升高了p-AKT和eNOS的蛋白表达,表明速效救心丸改善心肌缺血损伤的作用与其对上述关键蛋白表达的影响密切相关,其作用机制受HIF-1信号通路调控。同时,冰片对心肌组织HIF-1α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及对eNOS蛋白表达的促进作用,也是其改善缺血诱导的心肌组织炎症反应与氧化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药物摄取后在肝细胞中的代谢和在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排泄是大多数药物清除的主要决定因素,也是预测联合用药引发的药物相互作用的重要研究对象。本文发现冰片灌胃给药后对大鼠肝脏Mdr1a、Mrp2、Mrp4和Nctp的转录与翻译水平有抑制作用,对肾脏Mrp2、Mrp4和Mate1的转录水平亦有明显抑制作用。提示冰片可促进上述转运体相关底物药物在肝肾细胞中的积累,增加它们在体内的暴露量,影响它们的体内药代动力学特性,以及胆汁酸的肠肝循环。
刘岩松[5](2020)在《基于SIRT1信号通路探讨舒心生脉丹对MI/RI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和机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院内制剂舒心生脉丹,是三十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得出的经验方,在治疗冠心病为代表的心血管疾病方面疗效确切。为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本课题通过病理学、分子生物学等分析方法,探索其对心肌细胞的保护机制,探讨其与细胞凋亡相关性,运用实验数据评价舒心生脉丹的疗效,为舒心生脉丹新药研发提供数据支持,为中医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药物应用以及疾病治疗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方法:1.将70只健康SPF级SD雌性大鼠随机分成7组:空白组、假手术组、阳性对照组(复方丹参滴丸)、模型组、舒心生脉丹低剂量组、舒心生脉丹中剂量组、舒心生脉丹高剂量组。2.中药预处理:适应性饲养5天后,分组给药。给药剂量:根据动物与人之间药物等效剂量换算系数表计算,舒心生脉丹中剂量组为健康成年人1日用量,舒心生脉丹高剂量组与舒心生脉丹低剂量组分别为2倍剂量与0.5倍剂量,对照组复方丹参滴丸按照健康成年人1日用量给药。预给药7天,每日给药1次,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给予蒸馏水。7天后禁食进行造模,空白组不做处理,假手术组只进行穿线,不予结扎。其余各组行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30min,再灌注120min,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取心脏组织。3.监测并记录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心电图、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分析舒心生脉丹对MI/RI模型大鼠心功能的影响。4.通过HE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MI/RI大鼠心肌组织及超微结构,分析舒心生脉丹对MI/RI模型大鼠心肌组织及超微结构的干预效果。5.分别采用qRT-PCR法、Western blot法、IHC法检测中药舒心生脉丹对SIRT1信号通路相关因子SIRT1、p53、ac-p53、Bax、Bcl-2、Capase-3、Capase-9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量影响。分析舒心生脉丹对MI/RI大鼠心肌组织SIRT1/p53信号通路上相关因子的调控。结果:1.心电图:各组大鼠在造模成功后心电图均有明显ST段改变,肢体导联出现ST段抬高,并有出现T波倒置改变;再灌注30min后各组大鼠心电图提示ST段不同程度回落改变,提示MI/RI大鼠造模成功。2.血流动力学:与模型组相比,舒心生脉丹各剂量治疗组及阳性对照组大鼠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舒心生脉丹组改善更为明显。3.HE染色:MI/RI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结构欠完整,形态排列紊乱,细胞间质水肿明显,细胞核出现固缩。与模型组相比,中药舒心生脉丹各治疗组结构相对完整,形态排列较规则,层次较清晰,细胞间质水肿程度较模型组减轻,细胞核固缩减少。其中舒心生脉丹高剂量组改善最明显。4.电镜观察:模型组肌纤维排列不整齐,线粒体肿胀,排列呈不规则形态,部分线粒体嵴不完整,出现空泡。中药舒心生脉丹各剂量治疗组及阳性药组线粒体可见轻度肿胀变形,多数结构完整,肌纤维排列大致整齐,程度较模型组减轻。5.qRT-PCR法检测MI/RI大鼠心肌组织中SIRT1、Bcl-2、Bax、Caspase-9的基因表达量:与模型组相比,舒心生脉丹能上调SIRT1、Bcl-2的基因表达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降低Bax、Caspase-9基因表达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法检测MI/RI大鼠心肌组织中SIRT1、Caspase-9、p53、ac-p53的蛋白表达量:与模型组相比,舒心生脉丹能够上调MI/RI模型大鼠心肌细胞中SIRT1的蛋白表达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调Caspase-9、p53、ac-p53的蛋白表达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HC检测提示舒心生脉丹能够上调SIRT1的蛋白表达,降低p53、Caspase-3、Caspase-9的蛋白表达。结论:1.舒心生脉丹对能改善大鼠MI/RI后的心功能和心肌超微结构,对心肌细胞具有保护作用。2.舒心生脉丹能调控MI/RI模型大鼠心肌细胞中SIRT1、p53、ac-p53、Bax、Bcl-2、Capase-3、Capase-9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量,减少细胞凋亡的发生,其保护作用与细胞凋亡机制相关。
李瑛[6](2020)在《苦碟子注射液与临床常用药物配伍应用的可行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冠心病等心肌缺血类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长,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作为一种活血化瘀的中药注射液,苦碟子注射液由菊科植物抱茎苦荬菜(Ixeris sonchifolia Hance)经提取、精制而成,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预防和治疗心肌缺血、冠心病、中风、脑梗塞等疾病。在临床使用中,苦碟子注射液常与不同溶媒和其他药物配伍合用,但临床配伍合用仍存在两个关键问题,第一,药物配伍合用是否具有可行性,不同药物之间是否存在配伍禁忌,是否会造成不良反应的发生;第二,药物配伍合用是否会影响药物的稳定性而导致临床疗效降低。针对目前存在的关键问题,本研究从体外药物配伍的化学稳定性、体内配伍药效角度开展苦碟子注射液与临床常用药物配伍应用的可行性研究,以期为临床上安全合理合用药物提供参考。具体实验内容及结论如下:(一)苦碟子注射液与常用药物配伍的化学稳定性研究基于药物稳定性试验指导原则并模拟苦碟子注射液临床常用药物浓度,以0.9%氯化钠注射液与5%葡萄糖注射液为溶媒,考察苦碟子注射液与两种常用配伍药物(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盐酸川芎嗪注射液)在4℃、室温、30℃环境下配伍溶液的外观、p H值、不溶性微粒、吸光度及有效成分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苦碟子注射液与上述两种溶媒及药物配伍后,配伍溶液在8h内未出现浑浊现象,p H值、吸光度与有效成分含量在配伍8h内均未发生明显变化,不溶性微粒存在明显变化及超出药典规定范围的现象。综合各项研究结果,苦碟子注射液与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盐酸川芎嗪注射液在临床上配伍使用时,应注意选择溶媒,尽早用完。研究发现,苦碟子注射液与0.9%氯化钠注射液及盐酸川芎嗪注射液配伍较为稳定,后续可进行体内相关研究。(二)基于代谢组学的苦碟子注射液配伍盐酸川芎嗪预防心肌缺血作用机制研究本实验采用异丙肾上腺素(ISO)建立大鼠心肌缺血模型并给予药物,通过生化指标检测和心脏病理组织切片对比观察,发现苦碟子注射液和盐酸川芎嗪配伍应用对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更为突出。此外,采用UPLC-Q-TOF/MS技术进行无靶向代谢组学分析,经多元统计分析筛选得到17个心脏组织标志物和16个血浆标志物,其主要调控鞘脂代谢,甘油磷脂代谢,色氨酸代谢,谷胱甘肽代谢,亚麻酸代谢,甾类激素生物合成等通路。本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单独用药,苦碟子注射液与盐酸川芎嗪配伍可回调更多的代谢物,且代谢物水平变化倍数较大,表明苦碟子注射液与盐酸川芎嗪配伍对代谢物回调程度明显,疗效突出。本研究从药效角度反映了苦碟子注射液与盐酸川芎嗪配伍应用可明显增强对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为进一步探究其对心肌缺血的保护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三)基于网络药理学的苦碟子注射液配伍盐酸川芎嗪预防心肌缺血作用机制研究基于以上研究,本研究利用网络药理学技术分析苦碟子注射液与盐酸川芎嗪配伍前后的保护作用机制,以药效成分和回调的心肌缺血代谢物挖掘预测潜在的靶点,进一步整合构建“成分-作用靶点-疾病”调控网络,通过对潜在靶点的相关通路分析,探讨其“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机制。本研究筛选出药效成分可以调节心肌缺血代谢紊乱的靶点蛋白110个,药物配伍既可作用与苦碟子注射液和盐酸川芎嗪的共有靶点Faah、Drd2等;同时也可作用于苦碟子注射液和盐酸川芎嗪的作用靶蛋白,例如Ace、Kcnk2、Ccr1等;对比分析发现,苦碟子注射液与盐酸川芎嗪配伍应用可作用于更多的靶点和通路,如钙信号通路、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通路、环磷酸腺苷信号通路等,其药效成分可能通过作用于上述信号通路中的关键因子而改善心肌缺血。本研究证实苦碟子注射液与盐酸川芎嗪配伍应用可共同发挥对心肌缺血的预防作用,可协同增效影响代谢物水平,对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更为突出。
董庆海[7](2020)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化学成分及其抗血瘀作用的研究》文中提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Salviae Miltiorrhizae and Ligustrazine Hydrochloride injection),具有扩张血管、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改善心肌缺血的耐受力等作用,常用于闭塞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为进一步阐明其化学组成,筛选其新的药理活性,扩大其临床应用范围,本论文运用UPLC-Q/TOF-MS等分离技术,UNIFI天然产物解析平台、化合物标准品比对等鉴定手段,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对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的化学物质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同时构建了冰水浴复加肾上腺素诱导的急性血瘀大鼠模型,对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抗血瘀活性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取得了成果:1.基于UPLC-Q/TOF-MS技术的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全成分研究首次采用UPLC-Q/TOF-MS技术结合UNIFI天然产物解析平台对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进行了全成分分析。结果,鉴定出了黄酮类、醌类、萜类、有机酸及其酯类等共计40种化学成分,提供了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化学成分的详细信息。2.基于UPLC-Q/TOF-MS技术的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入脑成分研究首次采用UPLC-Q/TOF-MS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的入脑成分进行了研究。共在给药脑组织中鉴定出丹参素、川芎嗪、原儿茶酸乙酯、紫草酸单甲酯、迷迭香酸、洋川芎内酯Q和亚麻醇等7个化学成分,为阐明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在脑内药效物质基础提供参考。3.基于UPLC-Q/TOF-MS技术的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代谢产物研究首次采用UPLC-Q/TOF-MS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在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进行了研究。共在给药大鼠的血浆、尿液、粪便、胆汁中发现15个代谢产物,其中原型代谢产物2个分别为丹参素和川芎嗪,丹参素的代谢产物10个,川芎嗪的代谢产物3个,涉及羟基化、羧基化、硫酸酯化和葡萄糖醛酸化等多个代谢途径。4.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抗血瘀药理活性的初步研究首次开展了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抗血瘀活性的初步研究。结果,相比于模型组,给药组可降低模型组的全血及血浆黏度,并使血浆α颗粒膜蛋白(GMP-140)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含量明显降低。以上结果说明,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可以治疗冰水浴复加肾上腺素所致的急性血瘀,可改善血液流变学参数、降低GMP-140蛋白及vWF因子的含量,具有抗血瘀作用。5.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的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抗血瘀作用机制预测采用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方法并结合前期对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化学成分的研究结果,来预测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抗血瘀作用的机制。结果,通过数据库分析,预测出其中31个活性成分、涉及38个靶标,作用于10个通路与血瘀疾病有关,初步揭示了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协同治疗血瘀疾病的作用机制。6.基于代谢组学技术的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抗血瘀作用机制研究采用代谢组学技术从整体水平对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抗血瘀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可显着回调急性血瘀所致的22个内源性代谢物的异常改变,通过调控鞘脂代谢,类固醇激素的生物合成,视黄醇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α-亚麻酸代谢,亚油酸代谢,甘油磷脂代谢等发挥抗血瘀的作用。综上所述,本论文丰富了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的化学成分,鉴定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的入脑成分和代谢成分,筛选了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抗血瘀的药理活性,并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和代谢组学技术,预测并研究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抗血瘀作用的机制。论文中较为系统的研究了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为深入开发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提供参考。
潘雅婧[8](2020)在《肾康注射液调节UUO小鼠肾纤维化及HUVEC血管生成的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以VEGF为切入点,在动物和细胞实验探讨肾康注射液对UUO小鼠肾纤维化和HUVEC血管生成的调控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1.动物实验:将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单侧输尿管梗阻组(UUO)、氯沙坦钾组(ARB)及高、中、低剂量肾康组(SKI-H、SKI-M、SKI-L)。除sham组外的各组行UUO手术;次日ARB组予氯沙坦钾(13 mg/kg·d)灌胃;SK]-H、SKI-M、SKI-L 组分别予 7.8 g/kg·d、3.9 g/kg·d、1.95 g/kg·d SKI 尾静脉注射。观察小鼠一般状态、记录体重变化。给药14天后检测血Scr、BUN、CysC水平;micro-CT检测肾脏血管分布;HE染色观察肾组织形态改变;天狼星红染色观察胶原沉积;IHC染色观察VEGF、VEGFR-2表达。2.细胞实验:将HUVEC分为空白组(CON)、SKI高剂量组(SKI-11)、SKI-低剂量组(SKI-L)、VE GF 沉默组(Si)、VEGF 沉默-SKI 高剂量组(Si-SKI-H)、VEGF 沉默-SKI 低剂量组(Si-SKI-L)。SKI-H、SKI-L 组分别予 8 mg/ml、2 mg/ml SKI干预 24 h;Si组通过RNAi转染沉默VEGF基因;Si-SKI-H、Si-SKI-L组在转染同时分别予8 mg/ml、2 mg/ml SKI干预24 h。观察血管生成情况,计算血管生成参数;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VEGF通路重要靶点基因和蛋白表达。结果:1.动物实验:给药14天后UUO组体重较sham组减轻(P<0.01);ARB、SKI-H、SKI-M组体重较UUO组增高(P<0.05)。UUO组Scr、BUN、CysC水平较sham组升高(P<0.05,P<0.01);ARB、SKI-H 组 Scr、BUN、CysC 水平较 UUO 组降低(P<0.05,P<0.01)。肉眼观察sham组双肾无明显异常改变;UUO组患侧肾脏表面粗糙、膨大、积水,肾盂肾盏扩张,实质变薄;SKI组患肾结构破坏较UUO组减轻。micro-CT见sham组肾血管密集,走向清晰;UUO组患肾血管疏松,分支减少、曲度下降;SKI组患肾血管损伤较UUO组减轻。HE染色见sham组肾脏结构完整,无明显病理损害;UUO组肾小管扩张,上皮细胞肿胀坏死,间质增宽伴炎性浸润;SKI组肾脏损伤较UUO组减轻。天狼星红染色(光镜)见sham组肾脏几乎无红染胶原;UUO组肾间质大量红色胶原聚集;SKI组红染程度较UUO组减轻。偏振光镜荧光信号变化与普通光镜所见大体一致。IHC示UUO组患肾VEGF、VEGFR-2表达较sham组降低(P<0.01);SKI 组 VEGF、VEGFR-2 表达较 UUO 组降低(P<0.01)。剂量方面,SKI 减轻肾脏纤维化损伤和促进血管生成,以中、高剂量效果更优。2.细胞实验:沉默VEGF 24 h后Si组VEGF基因表达较CON组显着降低(P<0.01),阴性对照组与CON组VEGF无显着差异(P>0.05),验证转染稳定可行。血管生成方面,SKI组血管连接较CON组增多、血管网密度增大,血管生成参数提高,SKI促进HUVEC血管生成(P<0.01,P<0.05)。基因表达方面,与CON组相比,SKI-H 组 VEGF、VEGFR-2、eNOS 水平升高(P<0.05,P<0.01);与 Si 组相比,Si-SKI-H 和 Si-SKI-L 组 VEGF、eNOS 水平升高(P<0.05,P<O.01),SKI 上调 VEGF 通路靶点基因,且该效应在VEGF沉默时更突出。蛋白表达方面,在正常培养及VEGF沉默状态,SKI 均提高 VEGFR-2、p-VEGFR-2、eNOS、p-eNOS 表达水平(P<0.05,P<0.01)。结论:1.肾康注射液可改善UUO小鼠肾功能,缓解肾纤维化病理改变,减轻纤维化损伤;可缓解肾脏微血管网损伤,上调VEGF、VEGFR-2表达,促进患侧肾脏血管生成。2.肾康注射液可促进HUVEC血管生成;可上调HUVEC的VEGF、VEGFR-2基因表达;可提高VEGFR-2、eNOS总蛋白水平及磷酸化蛋白水平。3.肾康注射液可能通过调节VEGF/VEGFR-2及下游eNOS来改善肾纤维化损伤和促进血管生成。
刘旺华[9](2019)在《基于微观辨证探讨脑缺血后脾虚病机可能及健脾补土方干预》文中指出目的:采用文献调查法探讨脑缺血损伤后脾虚病机可能;从在体和离体两层次探讨健脾补土方(JPBTF)对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对细胞外基质(ECM)及整合素(INT)-黏着斑激酶(FAK)信号通路的干预作用及机理,反证脑缺血损伤后脾虚病机可能,为临床抗脑缺血损伤提供新的治法和切入点。方法:1.通过文献回顾性研究,检索近10年脑卒中急性期相关期刊文献,运用频次分析探讨缺血性脑卒中证素分布规律。2.以《古今名医临证金鉴·中风卷》收录的着名医家治疗脑卒中的经验方为研究对象,运用频次分析、聚类分析探讨缺血性脑卒中用药规律。3.基于微观辨证和取象比类思想,将神经ECM微观结构与中医“脾土”功能之间的相似性进行类比,提出健脾补土法保护ECM抗脑缺血损伤的治法。在体实验中,采用大脑中动脉闭塞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JPBTF小剂量组、JPBTF中剂量组、JPBTF大剂量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改良大鼠m-NSS法,脑组织病理形态采用HE染色法观察,血脑屏障采用电镜观察,血脑屏障通透性采用伊文思蓝渗出法检测,细胞外基质胶原(Col Ⅳ)、层粘连蛋白(LN)、纤维蛋白原(FN)、Caspase-3蛋白表达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胶原容积分数(CVF)采用Masson染色法检测,MMP-9 mRNA、MMP-2 mRNA表达用RT-PCR法检测,INTβ3、p-FAK、p-AKT、bcl-2蛋白表达用免疫印迹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检测用TUNEL法。细胞实验中INT、ILK、FAK蛋白表达采用免疫印迹法和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结果:1.脑卒中急性期常见证型有13个证型,其中与“痰”有关的证有7个,累积频率占53.8%。与“瘀,”有关的证型有5个,累积频率占50.2%。与“气虚”有关的证型有3个,累积频率占22.9%。2.脑卒中急性期病位证素频次排前3的分别是脑、脾、肝;病性证素频次排前3的分别是痰、瘀血、气虚。3.脑卒中处方中频次排前10的单味药是白芍、牛膝、当归、半夏、茯苓、石菖蒲、胆南星、钩藤、黄芪、熟地。4.脑卒中处方中频次排前5位的药类依次是补虚药、平肝熄风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化痰药。5.高频使用药物聚类分析聚为6类:分别是涤痰汤加减、羚角钩藤汤加减、天麻枸杞菊花饮、镇肝熄风汤加减、六味地黄丸加减、补阳还五汤加减。6JPBTF各剂量能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神经功能症状(P<0.01),改善脑组织病理形态;JPBTF大、中剂量能保护血脑屏障完整性,减轻血脑屏障通透性,减少脑组织伊文思蓝的渗出(P<0.05);JPBTF各剂量能减轻神经细胞凋亡(P<0.05~0.01);JPBTF大、中剂量能减轻脑组织Col Ⅳ、LN、FN的降解和丢失(P<0.05~0.01);JPBTF各剂量能抑制ECM降解酶MMP-9、MMP-2的表达(P<0.05~0.01);JPBTF大、中剂量促进INT-FAK信号通路关键蛋白INTβ3、ILK、p-FAK、p-AKT、bcl-2 的表达(P<0.05~0.01);JPBTF 各剂量能降低脑组织 Caspase-3的表达(P<0.05~0.01)。结论:1.文献研究显示,病位证素除了脑,脾排在第一,病性证素痰排第一,气虚排第三。表明脾失健运,气血生化不足以及脾失健运,酿湿生痰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病理环节,脾虚是脑缺血后的一个重要的病机;通过对《当代名医临证金鉴·中风卷》进行数据挖掘显示,健脾益气是治疗脑卒中的重要治法单元,为健脾补土法组方治疗脑卒中提供了理论支撑。2.健脾补土方能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脾虚状态、神经功能和脑组织病理形态,减轻ECM降解,抑制神经细胞失巢凋亡。3.健脾补土方可能通过保护ECM和干预INT-FAK信号通路减轻脑缺血神经损伤。4.基于微观辨证和取象比类思想将ECM与“脾土”类比建立的健脾补土法保护神经ECM抗脑缺血损伤具有可行性。
秦琦[10](2019)在《益气养阴通络法通过JAK2/STAT3信号通路调控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通过观察益气养阴通络法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JAK/STAT信号通路调控机制,来探讨双参通脉颗粒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益气养阴通络法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材料与方法:本研究以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为研究对象,体质量250280g,来源于辽宁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于清洁级环境内饲养7 d。干预药物双参通脉颗粒:(由人参10g,黄芪20g,麦冬15g,当归15g,丹参15g,川芎20g组成),采用传统颗粒制备方法,由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制剂室提供。对照药物为盐酸地尔硫卓片:由天津田边制药有限公司生产,30mg/片,国药准字:H12020126。将健康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MIRI)、西药组(DH)、中药低剂量组(GSG-L)、中药中剂量组(GSG-M)中药高剂量组(GSG-H)共6组,每组10只。双参通脉颗粒治疗组,低剂量相当于生药量9.37 g/(kg·d),中剂量相当于生药量18.75 g/(kg·d),高剂量相当于生药量37.5 g/(kg·d),均制成6ml溶液,每日2次灌胃,每次3ml。阳性药物对照组,给予盐酸地尔硫卓灌胃,剂量为4.23mg/(kg·d),制成6ml溶液,每次3ml,每日2次灌胃。模型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均给予生理盐水灌胃,每次3ml,每日2次,疗程均为4周。实验结束后行心功能检测;制备血清标本,冻存备用;取心肌组织标本,冻存备用。将大鼠H9c2心肌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复氧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共4组,采用双参通脉颗粒含药血清干预。实验结束后进行细胞增殖及凋亡检测。实验一:采用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变化。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IHC法检测P-JAK2、P-STAT3蛋白表达。由ALC-MPA多导生物信号分析系统记录血流动力学参数:左心室收缩功能(LVSF)、左心室舒张功能(LVDF)。实验二: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P-JAK2、Bax、Bcl-2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实验三:采用MTT法检测心肌细胞增殖情况,IF法测定Bax、Bcl-2蛋白表达。应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数据经过正态性检验及方差齐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方差齐。P<0.05为结果有显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各组大鼠造模前后I导联心电图(ECG)变化各组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后心电图I导联ST段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介于0.1-0.3 mv,证明各组大鼠心肌缺血模型复制成功。2.大鼠血流动力学检测治疗结束后大鼠各项血流动力学参数都发生了改变,其中反映左心室收缩功能的指标(LVSF)明显降低(P<0.05),反映左心室舒张功能的指标(LVDF)显着升高(P<0.05);中药高剂量组血流动力学改善最明显。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左心室收缩功能显着降低,左心室舒张功能显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治疗组大鼠LVSF均显着升高,西药、中药各剂量治疗组大鼠LVDF均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高剂量组LVSF显着升高,LVDF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变化Sham组:心肌细胞排列紧密、无明显水肿,肌纤维无扭曲,细胞核居中、细胞膜完整,无明显炎症浸润;MIRI组:心肌细胞水肿,细胞核散乱分布,组织间隙增宽,肌纤维扭曲、紊乱,炎细胞浸润,大量红细胞存在于细胞间隙;DH组:与MIRI组比较,心肌细胞水肿明显减轻,肌纤维断裂现象较少,可见炎细胞浸润,红细胞渗出;GSG-L组:与MIRI组比较,心肌细胞水肿减轻,细胞边界清晰,红细胞渗出较多,存在出血;GSG-M组:心肌细胞排列尚规整,与MIRI组比较,心肌细胞水肿区域较小,肌纤维无明显断裂,炎症浸润不明显;GSG-H组:与MIRI组比较损伤显着降低,细胞边界轮廓清晰,组织间隙有轻微水肿,肌纤维无断裂,红细胞渗出较少。4.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显微镜下正常心肌细胞核呈蓝色,凋亡细胞核为棕褐色。假手术组心肌组织可见极少凋亡的细胞;模型组心肌组织中凋亡细胞较多、较密集。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显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治疗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西药组比较,中药低剂量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西药组比较,中药中剂量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IHC法检测P-JAK2、P-STAT3蛋白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P-JAK2蛋白、P-STAT3蛋白表达光密度平均值(IOD/area)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P-JAK2蛋白、P-STAT3蛋白表达IOD/area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西药组比较,中药高剂量组P-STAT3蛋白表达IOD/area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各组心肌细胞中Bax、Bcl-2蛋白的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Bax表达明显升高,Bcl-2蛋白表达显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各治疗组Bax蛋白表达均降低,各治疗组Bcl-2表达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高剂量组Bax表达明显降低,西药组及中药高剂量组Bcl-2蛋白表达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高剂量组与西药组相比Bax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各组心肌细胞中P-JAK2蛋白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P-JAK2蛋白表达显着下降(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中药低剂量组及中药高剂量组P-JAK2蛋白表达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各组心肌细胞中caspase3蛋白的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caspase3表达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caspase3蛋白表达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高剂量组caspase3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各组大鼠心肌细胞增殖活性比较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缺氧/复氧组心肌细胞活性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缺氧/复氧组比较,中药低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心肌细胞活性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高剂量组与中药低剂量组比较,心肌细胞活性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0.各组心肌细胞凋亡率比较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缺氧/复氧组心肌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缺氧/复氧组比较,中药低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心肌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高剂量组与中药低剂量组比较,心肌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1.心肌细胞的形态学观察通过倒置显微镜对培养的心肌细胞形态进行观察,正常对照组心肌细胞呈三角形、梭形或不规则形,核仁清楚;缺氧/复氧组心肌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核仁不清;中药低剂量组心肌细胞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核仁欠清楚,较缺氧/复氧组心肌细胞活性稍高;中药高剂量组心肌细胞呈椭圆形、梭形或不规则形,核仁稍清楚,较缺氧/复氧组心肌细胞活性增高。12.免疫荧光检测Bcl-2蛋白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Bcl-2波形蛋白表达均显着降低,细胞核形状欠规则,荧光强度明显降低;缺氧/复氧组少数心肌细胞核的中部向内凹陷,缢裂成为两个细胞核;与缺氧/复氧组比较,中药低剂量组Bcl-2波形蛋白表达有增高趋势,细胞核形状规则,荧光信号有所增高;与缺氧/复氧组比较,中药高剂量组Bcl-2波形蛋白表达显着增高,细胞核形状规则,荧光信号强。13.免疫荧光检测Bax蛋白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Bax波形蛋白表达均显着升高,细胞核形状规则,荧光强度明显增高;正常对照组少数心肌细胞核缢裂成为多个细胞核;与缺氧/复氧组比较,中药低剂量组Bax波形蛋白表达有降低趋势,细胞核形状欠规则,荧光信号有所减弱;与缺氧/复氧组比较,中药高剂量组Bax波形蛋白表达显着下降,细胞核形状不规则,荧光信号弱。结论:1.益气养阴通络法能够明显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左心功能。2.益气养阴通络法能够有效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上调P-JAK2、P-STAT3蛋白表达有关。3.益气养阴通络法可能通过激活JAK2/STAT3信号通路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细胞凋亡起到保护作用。4.益气养阴通络法能够上调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P-JAK2、Bcl-2蛋白表达,下调Bax、Caspase3蛋白表达。5.益气养阴通络法能够改善心肌细胞增殖活性,降低心肌细胞凋亡率;并通过下调Bax蛋白表达、上调Bcl-2蛋白表达发挥心肌细胞保护作用。
二、前列地尔与川芎嗪、黄芪合用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前列地尔与川芎嗪、黄芪合用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龙牙楤木总皂苷抗MIRI机制研究及中成药防治MIRI的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上篇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与内质网应激 |
(一) 内质网应激的主要路径 |
(二) 内质网应激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机制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线粒体功能障碍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
(一) 线粒体形态动力学异常 |
(二) 线粒体能量代谢障碍 |
(三) 活性氧产生过量 |
(四) 钙稳态异常 |
(五) 线粒体膜通透性改变 |
参考文献 |
综述三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 |
1.中药复方汤剂 |
2.中成药 |
3.中药单体及有效成分 |
4.结语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下篇 实验研究 |
前言 |
实验一 龙牙楤木总皂苷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
1 实验器材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小结 |
实验二 基于线粒体功能障碍探讨龙牙楤木总皂苷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
1 主要仪器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结果 |
4 小结 |
实验三 基于内质网应激探讨龙牙楤木总皂苷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
1 主要实验材料和仪器 |
2 实验方法 |
3 结果 |
4 小结 |
讨论 |
1 研究的临床意义 |
2 龙牙楤木总皂苷抗MIRI的研究基础 |
3 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选择 |
4 研究结果分析 |
参考文献 |
临床研究 中成药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系统评价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结论 |
参考文献 |
结语 |
致谢 |
个人简历 |
(2)基于ERK1/2与TGF-β1/Smad3通路研究参连复脉颗粒干预高血压心房重构及房颤易感性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心房颤动的中医研究进展 |
1. 病名沿革 |
2. 心房颤动的脉象 |
3. 房颤的中医病因 |
4. 房颤的中医病机 |
5. 房颤的辨证分型 |
6. 中医对房颤的治疗 |
7.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高血压房颤的发生机制与药物防治靶点 |
1. 高血压与房颤的患病情况 |
2. 高血压对房颤的影响因素 |
3. 高血压房颤的病理生理学机制 |
4. 心房纤维化是导致心律失常的心房结构重构的重要特点 |
5. 高血压房颤心房纤维化的机制 |
6. 高血压房颤的药物干预靶点 |
7. 中药可能的防治靶点 |
8.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临床文献研究 |
前言 |
益气活血法治疗房颤的Meta分析 |
目的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结语 |
创新点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中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致多器官损伤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理论研究 |
1.1 传统理论对中药治疗CIS致多器官损伤的认知 |
1.2 现代理论对中药治疗CIS致多器官损伤的认知 |
2 中药治疗CIS致相关器官损伤 |
2.1 心脏损伤 |
2.2 肝脏损伤 |
2.3 脾脏损伤 |
2.4 肺脏损伤 |
2.5 肾脏损伤 |
3 结语与展望 |
(4)速效救心丸抗心肌缺血的作用与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表 |
第1章 绪论 |
1.1 速效救心丸改善心脑血管疾病的实验与临床研究 |
1.1.1 速效救心丸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
1.1.2 速效救心丸对冠心病的影响 |
1.1.3 速效救心丸对脑缺血的影响 |
1.1.4 川芎嗪与冰片的药物相互作用 |
1.2 HIF信号通路 |
1.3 选题依据与研究内容 |
1.3.1 选题依据 |
1.3.2 研究内容 |
第2章 速效救心丸对心肌缺血大鼠的预防作用与机制 |
2.1 前言 |
2.2 实验材料 |
2.2.1 实验试剂与药品 |
2.2.2 实验仪器 |
2.2.3 实验动物与饲养条件 |
2.2.4 饲料 |
2.3 实验方法 |
2.3.1 实验相关试剂的配制 |
2.3.2 心肌缺血动物造模与分组给药 |
2.3.3 心脏切片的HE染色 |
2.3.4 血清生化指标检测方法 |
2.3.5 心肌样品处理方法 |
2.3.6 蛋白印迹检测法 |
2.3.7 数据统计分析 |
2.4 实验结果 |
2.4.1 速效救心丸对心肌缺血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 |
2.4.2 速效救心丸对心肌缺血大鼠血清关键指标的影响 |
2.4.3 速效救心丸对心肌缺血大鼠心肌关键蛋白表达的影响 |
2.5 讨论 |
第3章 冰片对大鼠心肌缺血损伤相关调控蛋白表达的影响 |
3.1 前言 |
3.2 实验材料 |
3.2.1 实验试剂与药品 |
3.2.2 实验仪器 |
3.2.3 实验动物与饲养条件 |
3.2.4 饲料 |
3.3 实验方法 |
3.3.1 实验相关试剂的配制 |
3.3.2 速效救心丸中冰片的含量测定方法 |
3.3.3 心肌缺血动物造模与分组给药 |
3.3.4 心脏切片的HE染色 |
3.3.5 血清生化指标检测方法 |
3.3.6 心肌样品处理方法 |
3.3.7 蛋白印迹检测法 |
3.3.8 数据统计分析 |
3.4 实验结果 |
3.4.1 速效救心丸中冰片含量的测定与给药剂量的确定 |
3.4.2 冰片对心肌缺血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 |
3.4.3 冰片对心肌缺血大鼠血清关键指标的影响 |
3.4.4 冰片对心肌缺血大鼠心肌关键蛋白表达的影响 |
3.5 讨论 |
第4章 冰片对大鼠肝肾转运体表达的影响 |
4.1 前言 |
4.2 实验材料 |
4.2.1 实验试剂与药品 |
4.2.2 实验仪器 |
4.2.3 实验动物与饲养条件 |
4.3 实验方法 |
4.3.1 实验相关试剂的配置 |
4.3.2 动物分组与给药处理 |
4.3.3 肝肾转运体MRNA表达的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 |
4.3.4 转运体蛋白表达的WESTERN BLOT检测 |
4.3.5 数据统计分析 |
4.4 实验结果 |
4.4.1 冰片对肝肾转运体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
4.4.2 冰片对肝脏转运体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
4.5 讨论 |
第5章 论文总结 |
5.1 论文的主要研究结果 |
5.2 论文的主要创新性发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基于SIRT1信号通路探讨舒心生脉丹对MI/RI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和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引言 |
文献综述 |
综述一中西医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
1 西医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
1.1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概念及常见损伤 |
1.2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病机制 |
1.3 西医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 |
2 中医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
2.1 病名源流 |
2.2 病因病机 |
2.3 辨证分型 |
2.4 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
综述二SIRT1 信号通路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
实验研究 |
第一章 MI/RI大鼠模型的建立及心功能指标测定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用药 |
1.3 实验主要试剂、器械、仪器与耗材 |
2 实验方法 |
2.1 分组与给药 |
2.2 MI/RI大鼠模型建立 |
2.3 指标检测 |
2.4 统计学处理 |
3 实验结果 |
3.1 MI/RI大鼠心电图改变 |
3.2 MI/RI大鼠血流动力学改变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二章 舒心生脉丹对MI/RI模型大鼠心肌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 |
1.1 主要实验试剂 |
1.2 主要实验仪器 |
2 实验方法 |
2.1 石蜡病理切片的制备 |
2.2 HE染色法 |
2.3 透射电镜检测 |
3 实验结果 |
3.1 HE染色实验结果 |
3.2 透射电镜实验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三章 舒心生脉丹对MI/RI模型大鼠心肌组织SIRT1 信号通路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用药 |
1.3 实验试剂 |
1.4 实验仪器 |
2 实验方法 |
2.1 q RT-PCR检测法 |
2.2 Western blot检测法 |
2.3 IHC检测法 |
3 实验结果 |
3.1 q RT-PCR实验结果 |
3.2 Western blot实验结果 |
3.3 IHC 化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讨论 |
1 舒心生脉丹的创立和意义 |
2 MI/RI模型建立的关键问题 |
3 实验指标分析 |
3.1 舒心生脉丹对心电图影响 |
3.2 舒心生脉丹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
3.3 舒心生脉丹对心肌组织形态学影响 |
3.4 对SIRT1 信号通路的影响 |
4.实验总结 |
结论 |
本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介 |
(6)苦碟子注射液与临床常用药物配伍应用的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实验一 苦碟子注射液与常用药物配伍的化学稳定性研究 |
一 苦碟子注射液与两种溶媒及头孢替安配伍的化学稳定性研究 |
1 仪器与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二 苦碟子注射液与盐酸川芎嗪注射液配伍的化学稳定性研究 |
1 仪器与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实验二 基于代谢组学的苦碟子注射液配伍盐酸川芎嗪预防心肌缺血作用机制研究 |
一 苦碟子注射液配伍盐酸川芎嗪预防心肌缺血的心脏代谢组学研究 |
1 仪器与试剂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二 苦碟子注射液配伍盐酸川芎嗪预防心肌缺血的血浆代谢组学研究 |
1 仪器与试剂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实验三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苦碟子注射液配伍盐酸川芎嗪预防心肌缺血作用机制研究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中药注射液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化学成分及其抗血瘀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丹参药对配伍的概况 |
1.1.1 丹参及其化学成分 |
1.1.2 丹参药对配伍 |
1.2 川芎药对配伍的概况 |
1.2.1 川芎及其化学成分 |
1.2.2 川芎药对配伍 |
1.3 丹参川芎药对的研究进展 |
1.3.1 丹参川芎药对抗心肌缺血、冠心病的作用 |
1.3.2 丹参川芎药对抗血栓方面的作用 |
1.3.3 丹参川芎药对抗脑缺血再灌注作用 |
1.3.4 丹参川芎药对的现代化 |
1.4 研究思路及拟解决的科学问题 |
1.4.1 科研思路 |
1.4.2 拟解决的科学问题 |
第二章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全化学成分的研究 |
2.1 实验仪器与材料 |
2.1.1 试剂 |
2.1.2 对照品 |
2.1.3 仪器 |
2.2 实验条件与方法 |
2.2.1 色谱条件 |
2.2.2 质谱条件 |
2.2.3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样本的处理 |
2.2.4 数据处理 |
2.3 实验结果 |
2.3.1 黄酮类化合物的鉴定 |
2.3.2 茋类化合物的鉴定 |
2.3.3 苯丙素类化合物的鉴定 |
2.4 小结 |
第三章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在大鼠体内化学成分的研究 |
3.1 基于UPLC-Q/TOF-MS技术分析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的入脑成分 |
3.1.1 实验仪器与材料 |
3.1.2 实验条件与方法 |
3.1.3 实验结果 |
3.1.4 小结 |
3.2 基于UPLC-Q/TOF-MS技术分析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的代谢产物 |
3.2.1 实验仪器与材料 |
3.2.2 实验条件与方法 |
3.2.3 实验结果 |
3.2.4 小结 |
第四章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抗血瘀作用的研究 |
4.1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抗血瘀药效学研究 |
4.1.1 实验仪器与材料 |
4.1.2 实验条件与方法 |
4.1.3 实验结果 |
4.1.4 小结 |
4.2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预测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抗血瘀作用机制 |
4.2.1 实验方法 |
4.2.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4.2.3 小结 |
4.3 基于UPLC-Q/TOF-MS代谢组学技术研究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抗血瘀作用机制 |
4.3.1 实验仪器与材料 |
4.3.2 实验条件与方法 |
4.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4.3.4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 |
5.1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全化学成分的研究 |
5.2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在大鼠体内化学成分的研究 |
5.3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抗血瘀作用的研究 |
5.4 小结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8)肾康注射液调节UUO小鼠肾纤维化及HUVEC血管生成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中医药防治慢性肾脏病肾纤维化研究进展 |
1. 病名 |
2. 病因病机 |
3. 临床治疗 |
4. 实验研究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肾康注射液治疗肾脏疾病研究概述 |
1. 药物基本情况 |
2. 临床疗效研究 |
3. 基础药理机制研究 |
4.发展前景 |
参考文献 |
综述三 血管生成在肾纤维化发生发展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
1. 血管生成发生发展 |
2. 肾纤维化发生发展 |
3. 血管生成障碍与肾纤维化密切相关 |
参考文献 |
实验研究 |
前言 |
实验一 肾康注射液对UUO小鼠肾纤维化和血管生成的影响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二 肾康注射液对HUVEC血管生成和VEGF/VEGFR-2/eNOS的影响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结语 |
创新点 |
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成果 |
(9)基于微观辨证探讨脑缺血后脾虚病机可能及健脾补土方干预(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引言 |
第一部分 基于文献的缺血性脑卒中证素分布规律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1.1 文献资料来源 |
1.2 检索策略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筛选方法 |
1.6 资料规范化处理 |
1.7数据分析 |
2 结果 |
2.1 各证型分布情况 |
2.2 病位、病性证素分布规律 |
3 讨论 |
第二部分 基于文献的缺血性脑卒中用药规律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1.4 资料规范化处理 |
1.5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脑卒中处方中药使用步页次分析 |
2.2 脑卒中处方药物类别分析 |
2.3 高频使用药物聚类分析 |
3 讨论 |
第三部分 健脾补土方通过ECM和INT-FAK通路对脑缺血损伤的干预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健脾补土方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脑损伤的影响 |
1.1.1 健脾补土方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和脑组织病理形态的影响 |
1.1.2 健脾补土方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伊文思蓝渗出的影响 |
1.1.3 健脾补土方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
1.1.4 健脾补土方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ECM的影响 |
1.1.5 健脾补土方对调控ECM降解的酶类的影响 |
1.1.6 健脾补土方对INT-FAK信号通路INTβ3、p-FAK、p-AKT、bcl-2表达的影响 |
1.2 健脾补土方对体外神经元INT、ILK、FAK表达的影响 |
2 结果 |
2.1 健脾补土方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脑损伤的影响 |
2.1.1 动物一般情况及证候观察 |
2.1.2 健脾补土方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 |
2.1.3 健脾补土方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病理形态的影响 |
2.1.4 健脾补土方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 |
2.1.5 健脾补土方对脑缺血灌注损伤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
2.1.6 健脾补土方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细胞外基质的影响 |
2.1.7 健脾补土方对调控ECM降解的酶类的影响 |
2.1.8 健脾补土方对INT-FAK信号通路INTβ3、p-FAK、p-AKT、bcl-2表达的影响 |
2.2 健脾补土方对体外神经元INT、ILK、FAK表达的影响 |
3 讨论 |
3.1 微观辨证 |
3.2 取象比类 |
3.3 基于微观辨证和取象比类思想的细胞外基质与“脾土”的类比 |
3.4 ”脾土”与脑生成的关系 |
3.5 “脾土”与脑的经络相通关系 |
3.6 “脾土”与脑主情志的关系 |
3.7 “脾土”与脑卒中发病的关系 |
3.8 脑卒中临床特点与“脾土”的关系 |
3.9 ECM和INT-FAK通路与脑缺血损伤的关系 |
3.10 中医药防治脑缺血性疾病研究概况 |
3.11 健脾补土方通过ECM和INT-FAK通路对脑缺血损伤的干预 |
3.12 健脾补土方立法选方理论探讨 |
第四部分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业绩 |
综述 中医药防治缺血性脑卒中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10)益气养阴通络法通过JAK2/STAT3信号通路调控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论文一 益气养阴通络法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论文二 益气养阴通络法通过JAK2/STAT3信号通路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论文三 双参通脉颗粒含药血清对心肌细胞凋亡Bax 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四、前列地尔与川芎嗪、黄芪合用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龙牙楤木总皂苷抗MIRI机制研究及中成药防治MIRI的系统评价[D]. 宋欣丽.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2)
- [2]基于ERK1/2与TGF-β1/Smad3通路研究参连复脉颗粒干预高血压心房重构及房颤易感性机制[D]. 马征.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中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致多器官损伤的研究进展[J]. 龙宇,张羽璐,万金艳,刘松雨,倪丽,李楠,杨明. 中草药, 2021(07)
- [4]速效救心丸抗心肌缺血的作用与机制研究[D]. 陈琳. 湖北大学, 2020(02)
- [5]基于SIRT1信号通路探讨舒心生脉丹对MI/RI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和机制[D]. 刘岩松.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0(08)
- [6]苦碟子注射液与临床常用药物配伍应用的可行性研究[D]. 李瑛.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4)
- [7]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化学成分及其抗血瘀作用的研究[D]. 董庆海. 吉林大学, 2020(08)
- [8]肾康注射液调节UUO小鼠肾纤维化及HUVEC血管生成的机制研究[D]. 潘雅婧.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9]基于微观辨证探讨脑缺血后脾虚病机可能及健脾补土方干预[D]. 刘旺华.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9(04)
- [10]益气养阴通络法通过JAK2/STAT3信号通路调控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D]. 秦琦.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