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新闻记者应该怎样适应新媒体时代

浅论新闻记者应该怎样适应新媒体时代

揭阳市揭东区广播电视台广东揭阳515500

摘要:本文主要对新闻记者应该怎样适应新媒体时代谈谈自己的观点,以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新闻记者;新媒体时代;适应策略

传统媒体时代,新闻记者在信息的传播过程中起着主体的作用,在社会上一直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新闻记者被人们称为“把关人”不是没有道理的。有了他们,信息的传播与交流才得以顺利的展开和进行,新闻记者在某种程度上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当今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等高科技在新闻媒体中的大量运用,媒体无论是从哪个方面来说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播范围变得更加的广阔,传播特征也有了极大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那么,作为信息的主要传递者——新闻记者来说,到底应该怎样去适应新媒体时代呢?

报纸、广播、电视新闻这些传统的传播方式到了今天,已经慢慢的适应不了时代的发展,因此在科技创新的基础上,有了新的传播方式,具体来说就是依靠网络、手机以及他们的衍生品,如博客、微博、手机报、手机电视等进行新一轮的传播。这种新型传播方式在短暂的时间内迅速的被大众所接受,并取得了非常优越的成绩,其发展速度超越了大多数人的估计。中国从1994年开始使用互联网,只经过短短十五年的时间,网民规模就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2009年一季度中国网民新增1620万人,互联网网民总数达到3.16亿人。

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使人们具有了“隐身”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对自己说的话不必负责任,于是有更多的非专业人士参与进信息的传播中来。有人说现代社会已经进入“自媒体”时代,所谓“自媒体”时代,就是指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自己就是一个小型的媒体发布站,所有人都是记者,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在这一生存环境中,这些非专业的人员,通过非传统的媒体平台,如网帖、论坛、微博、社区等,发布影响广泛的“信息播报”,其参与者大多数是不具有职业记者身份和专业背景的普通民众,但他们在对新闻线索和信息的发现、搜集、传播、分析等行为或过程中普遍表现出了很强的主动性,甚至比某些专业的新闻记者表现的还要敬业。中国社科院在2010年公布的《社会蓝皮书》中指出,2009年约三成的社会舆论因互联网而兴起,互联网成为新闻舆论独立源头。从寻常百姓的家长里短到公共事件的争论,从公益慈善到草根走红,“最美妈妈”、“最牛警察”、“彪悍抢修哥”、“‘小悦悦事件’道德大论战”……无不彰显着广大非专业人士的传播力、渗透力及影响力。

这些非专业人士发布了比职业记者更具有时效性的信息,掌握着更多第一手材料。但他们无需遵守记者的职业行为规范,不用承担相应的责任,因此可能会不顾事实真相,听风即动。他们甚至可能就是利益主体,在信息传播中进行议程设置从而达到自我宣传的目的,谣言也就由此产生。这些都给新闻从业者的职业素养带来了更为严苛的挑战,如播报突发事件的效率、信息核实的能力和速度、通讯员网络的扩张、线索挖掘的深度和广度等。

近年来,随着媒体产业的进程加快,基本面向市场,新闻被完全商品化,部分记者为了金钱,大肆实行以金钱为中介的新闻买卖,有的记者甚至公开明目张胆的索要钱物,或者以收费方式向会员单位提供新闻报道支持,搞变相的有偿新闻,使新闻报道偏离了客观性、公正性、真实性,在很大程度上侵害公众的利益,误导社会公众。还有一些新闻记者热衷于光顾各种名目的新闻发布会、招待会、开业及庆典,写出的稿子充斥着空话、大话、套话、废话。不愿下基层和到艰苦地区采访,整天浮在表面上,把被采访单位提供的通稿改头换面,标上自己的名字便当作新闻来发表,并且心安理得接受某些存在不良心思的人的好处,如红包、礼品等,对这些人的不良行为视而不见,甚至有的人助纣为虐,说假话去欺骗受众,严重影响新闻工作者的形象。

在当前由于全球化的不断加深,新闻价值观发生了某些变化,加之中国媒体的产业化集团化改革,媒介大融合,媒体的政治性不断消减,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商业化气息深深地影响了某些新闻记者,他们为了自身的一些小利益而沦为某些利益团体的附庸者,把自己的笔尖指向人民的对立面,严重影响新闻记者的形象。“笔下有是非曲直,笔下有毁誉忠奸,笔下有财产万千,笔下有人命关天”,面对新媒体时代,面对舆情复杂局面,新闻记者的专业水准、职业道德和公信力便弥足珍贵。面临着诸多新的挑战,新闻记者更要认清自己的使命,加强自身的职业素养建设,提高自身的职业精神,树立新时期新闻工作者的崭新形象。具体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素养:

一是正义感。坚持真理,维护正义是新闻工作者的职业责任。在真理和正义面临威胁的时候,记者只能挺身而出,因为他们责无旁贷。新闻记者维护正义、公平和法治的,坚持真理,维护正义已成为新闻工作的传统,坚持正义给新闻界带来了无比的光荣。

二是同情心。新闻工作者要与人民同一战线,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同情心造就着记者敏锐的感觉,培养记者敏感度,能够及时感受到人民的苦、乐、哀、怨。同情心代表着记者的责任心,它关系到一个记者对新闻的敏感,关系到记者职业的实现。

三是勇往直前。新闻工作室勇敢者从事的职业,而不是怯懦者从事的职业。记者需要具有采访消息的不可动摇的信心。随时准备遭遇拒绝、遭遇冷遇、遭遇嘲弄、遭遇威胁。记者要随时准备牺牲自己的时间、自己的财富,包括自己的自尊心。新闻工作者面对障碍,要有进取精神。

四是坚持不懈。新闻工作者面对一切问题要坚持,坚持自己的原则,坚持自己的职业道德,没有得到最后的新闻素材决不罢休,坚持到最后,系列的报道新闻事实。

五是不断质疑、不断求证。新闻工作者要做“怀疑者”,对自己所听到的,看到得一切可能构成新闻的事情提出质疑,不要轻信别人,不要轻信任何没有证实的信息。多问几个为什么,让自己保持清醒的头脑,认真细致的思考问题,更深刻的追求事实真相。积累知识。面对日新月异变动着的社会环境,新闻工作者要通过努力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开拓眼界,活跃思维,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能力,更准确的识别新闻,判断新闻,描述新闻。

六是勤于思考。新闻工作者对任何事物都要追问。要多角度的思考问题,洞察新闻背后的复杂关系、新闻波及的社会影响、新闻发展的趋势走向,要有研究能力,特别要对突然呈现于眼前的事物进行深刻的研究。为社会担负责任。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的创始人沃尔特•威廉起草的《报人守则》向世人宣称:“新闻工作是神圣的事业”。他提出了新闻工作基本的道德规范:为公众服务目的,客观公正的态度,求真务实的精神,超然独立的地位,廉洁不贪的品格。

新闻工作者具备了以上职业素养,才能够真正的体会新闻事业,才能够真正的适应新闻事业的发展,为社会文化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蔡文.《新闻编辑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第一次出版:P46-P47.

[2]高钢.《新闻写作精要》.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年4月出版:P8-P19

标签:;  ;  ;  

浅论新闻记者应该怎样适应新媒体时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