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通过设置不同的密度梯度,株行距分别为10 cm×25 cm (40×10~4株/hm~2)、15 cm×25 cm (26.7×10~4株/hm~2)、20 cm×25 cm (20×10~4株/hm~2)、25 cm×25 cm (16×10~4株/hm~2)、30 cm×25 cm (13.3×10~4株/hm~2),采用随机区组实验设计,每个梯度3个重复;采收期为8月、9月和10月,研究不同栽培密度和采收期对青海省蒙古黄芪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以期得到蒙古黄芪在青海省栽培的最佳密度和采收期。研究结果表明,密度和采收期对蒙古黄芪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均有影响。随着密度的减小,植株个体指标测量值增加,但是群体产量整体下降。从多指标综合评价中得出,最佳的种植密度为26.7×10~4株/hm~2,在此密度下黄芪的综合性状和群体产量达到最佳。从采收期的综合评价中得出,10月份采收的黄芪品相和产量最高。从生产实践和经济效益出发,青海省蒙古黄芪的最佳种植密度为26.7×10~4株/hm~2,宜10月采收。本研究为青海省农业区蒙古黄芪的种植提供了参考技术,对当地的扶贫工作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填补了高海拔地区栽培技术的空白,实现了黄芪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王玲玲,杨路存,熊丰,聂秀青,肖元明,李长斌,赵晓辉,郑智,周国英
关键词: 蒙古黄芪,栽培密度,采收期,产量
来源: 分子植物育种 2019年23期
年度: 2019
分类: 农业科技
专业: 农作物
单位: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藏药研究重点实验室青海省青藏高原特色生物资源重点实验室
基金: 青海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2017-SF-119),青海省高端创新人才“千人计划”项目,中科院兰州分院院地合作项目,青海省重点实验室发展建设专项(2017-ZJ-Y10)共同资助
分类号: S567.239
DOI: 10.13271/j.mpb.017.007962
页码: 7962-7968
总页数: 7
文件大小: 1752K
下载量: 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