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周期极化钽酸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周期,激光器,激光,谐波,振荡器,相位,量比。
周期极化钽酸锂论文文献综述
张欣桐[1](2019)在《飞秒激光直写周期极化钽酸锂波导的倍频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激光倍频技术是非线性光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随着激光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倍频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固态激光器等非线性器件。由于超晶格结构的钽酸锂晶体具有较高非线性效率,而且具有良好的机械、物理性能以及成本低、体积小等优点,故其在绿光固态激光器领域的应用是目前重要的研究热点。钽酸锂晶体(LiTaO3)属于铁电相晶体,晶体结构与铌酸锂相同,具有良好的压电、铁电、声光与电光效应。其非线性系数小于铌酸锂晶体,但是具有比铌酸锂更高的热导率、光伤阂值,因而可以避免/减小晶体在高温及高功率场合下出现相位失配。除此之外,相比于铌酸锂晶体,钽酸锂晶体具有更宽的透光范围,更低的矫顽场,因而具有更大的周期反转厚度与通光口径,在中红外领域有很大的研究价值与应用前景。本文采用的样品为近化学计量比钽酸锂晶体。在同成分配比的熔融成分中生长出来的晶体的成分配比会偏离化学计量比,形成“富钽缺锂”的非化学计量比晶体,造成组酸锂晶体的非线性性能损失,产生如光损伤阈值降低、矫顽电场升高等现象,严重影响周期极化非线性光学材料的制备。近化学计量比钽酸锂的Li/Ta比接近化学计量比,有效的消除了晶体中的锂空位以及反位钽等本征缺陷,提高了晶体的非线性性能。另外通过向样品中掺杂Mg元素,使得晶体的矫顽电场大大降低,周期极化畴反转的加工精度大幅提高。近年来,飞秒激光微纳加工作为一种高效的叁维波导微加工技术逐渐发展起来。飞秒激光刻写工艺与金属扩散、质子交换、离子注入等传统的波导制作工艺相比,具有制作工艺简单,制作周期短,制作成本低等优点。光束通过适当处理后经过显微物镜聚焦于光学材料内部,一般来说焦点位置光强呈高斯分布,中心处光强最强,故而只有焦点中心区域产生多光子电离,其他区域不发生变化,通过扫描光束或者移动样品,可完成对材料的叁维微加工。另外,由于飞秒激光加工过程中的非线性吸收作用与材料本身无关,这使得飞秒直写方法制备光波导对衬底的选择性大大降低。本文主要研究飞秒激光直写周期极化钽酸锂晶体的非线性性能。我们用飞秒激光加工的方式在钽酸锂样品中刻写了包层结构,通过分析波导的倍频光输出功率,我们发现包层结构较为完整的保留了晶体的非线性性质。通过对样品进行端面耦合以及温度调谐成功实现了532nm二次谐波的输出。(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30)
孙德辉[2](2015)在《周期极化基质材料钽酸锂/铌酸锂类晶体生长与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激光显示具有高亮度、宽色域、高对比度和长寿命等优点,代表着显示技术的发展方向。以叁基色(红绿蓝)全固态激光器为光源的激光显示是当今新型显示领域研究的热点。目前红色和蓝色激光光源一般采用半导体激光器,而大功率绿光半导体激光器技术尚不成熟,因而采用了基于非线性频率变换技术的固态激光器。基于准相位匹配的周期极化铌(钽)酸锂类晶体,由于其非常高的非线性效率、体积小、易于实现热管理及容易实现产业化等优点,是用于绿色全固态激光器有重要应用前景的非线性器件。铌(钽)酸锂晶体,叁方晶系,3m点群,晶体结构以铌(钽)氧八面体和锂氧四面体为主体,在居里温度以下铌(钽)、锂阳离子与阴离子中心在主轴方向上有位移,形成自发极化,利用周期计划技术,可以制备出满足准位相匹配的要求的周期极化铌(钽)酸锂晶体。同成分铌(钽)酸锂晶体内部本征缺陷密度大,影响晶体的物理性能。生长掺镁铌(钽)酸锂晶体(MgO:LN/LT)和近化学计量比铌(钽)酸锂晶体(SLN/SLT)是两个非常有效的改进晶体性能的途径。而掺镁近化学计量比铌(钽)酸锂晶体(MgO:SLN/MgO:SLT)理论上综合了两种改进方案,是性能最优越的铌(钽)酸锂类晶体。另外,通过非线性光学技术,拓展激光波长,获得更加丰富的光谱范围越来越受到国际上的重视。采用基于准相位匹配技术的周期极化钽酸锂晶体,通过光参量振荡过程可以实现3-5μm波段的中红外连续可调谐激光输出。由于SLT和MgO:SLT的矫顽场低且抗光伤阈值高,可以实现Z方向较大厚度(3mm)的铁电畴周期反转,使通光孔径最大化,增加中红外激光输出功率,满足更广泛的应用需求。然而目前SLT和MgO:SLT晶体材料的缺乏严重限制了其在这方面应用研究的发展。将多种功能复合,在一种晶体上同时实现不同的物理过程,是实现激光器件小型化的重要途径。将周期极化铌酸锂/钽酸锂的自倍频性质与激光激活粒子的相结合,形成的基于稀土的激光性能与非线性晶体耦合效应的自倍频和自泵浦光参量振荡,是实现激光器小型化的重要方向。而生长出高质量的稀土与镁共掺的铌(钽)酸锂晶体是推进这项研究的先决条件。基于以上激光领域研究的材料需求和本课题组的研究基础,本论文在铌(钽)酸锂类晶体的生长和性能研究方面开展了以下工作:1)液相合成掺镁的近化学计量比钽酸锂多晶料批量制备技术。利用水热法和有机酸的络合作用合成含Ta、Li和Mg等元素的透明前驱体溶液,使所有元素在溶液中达到了原子级均匀混合,消除了固相反应法合成的多晶料中镁元素分布不均匀的问题,促进MgO:SLT晶体生长质量的改进。将新的合成方法所得的掺镁钽酸锂多晶料与传统固相反应法合成的多晶料进行了对比研究:XRD物相分析证明了新工艺在煅烧温度上的优势;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及定点元素扫描分析发现固相反应合成掺杂多晶料中掺杂元素分布不均匀;XPS能谱证明了液相法合成的多晶料,镁元素均匀掺入钽酸锂晶格中,消除了+4价的反位钽缺陷。2)利用提拉法生长了SLT晶体,并发现了由于多晶料烧结不充分导致锂元素挥发的证据。利用液相法合成的多晶料,生长了MgO:SLT晶体。对比研究了CLT, MgO:CLT, SLT和MgO:SLT晶体的基本物理性质,讨论Li/Ta计量比和镁掺杂对钽酸锂晶体光学、电学和热学性质的调控机制。3)生长了高掺镁的镁钕双掺Nd:MgO:CLT晶体。利用CGSim软件进行数值模拟,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确定了生长钽酸锂晶体的合适温场。利用X射线荧光元素分析测试了Nd:MgO:CLT晶体内的Nd离子和Mg离子的浓度,并计算出其分凝系数。利用变温XRD研究了Nd:MgO:CLT晶体结构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发现钽酸锂晶体的与掺杂离子位置非常靠近的几个特殊晶面受掺杂离子的影响有畸变。利用GSAS软件精修系列变温XRD曲线,获得LT晶格常数的温度依赖性。利用激光热导仪测量了Nd:MgO:CLT晶体的热导率值, ka=4.429 W/(m·K), k=5.155 W/(m-K). Nd:MgO:CLT晶体的偏振吸收谱和发射谱均具有明显分裂现象,σ偏振的吸收峰半峰宽比π偏振的宽。研究了两种切型的Nd:MgO:CLT晶体样品的连续激光性能,c切晶体的激光性能优于α切晶体,实现了最高输出功率3.58 W的连续激光输出,光光转化效率达到22.78%。4)利用JPG自等径控制系统生长了3英寸掺钕浓度0.8 mol%的Nd:CLN、掺钕浓度0.5 mol%和镁浓度5 mol%的Nd:MgO:CLN等晶体。利用XRD研究了Nd:CLN和Nd:MgO:CLN等晶体的结构,并利用FULLPROF软件精修XRD曲线,得到掺杂离子占位对铌酸锂晶格常数的影响规律。利用最小偏向角法测量了掺钕0.5 mol%的Nd:MgO:CLN晶体的不同波长的折射率,并通过最小二乘法拟合曲线,得到了Nd:MgO:CLN晶体的Sellmeier方程。对比研究了不同切型(α切和c切)的Nd:MgO:CLN晶体样品的连续激光性能,并用两种不同透过率的输出镜,研究了不同谐振腔对α切晶体样品的连续激光性能的影响。采用本文生长的Nd:MgO:CLN晶体,利用外加电场法得到了结构均一的周期极化的Nd:MgO:CLN晶片,并利用PPNd:MgO:CLN晶片首次获得了80 mW的单色光自倍频绿光,中心波长为542nm。(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5-05-23)
焦梦丽,吕新杰,刘驰,袁烨,漆云凤[3](2012)在《周期极化钽酸锂倍频窄谱线全光纤连续激光放大器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准相位匹配技术,采用1μm波段高功率窄谱线连续光纤激光放大器抽运高二次谐波转换效率周期性极化晶体,是实现高光束质量、小型化、高功率连续绿光激光器的一个非常有前途的方向。实验自主研发了高效率主振荡功率放大(MOPA)全光纤保偏放大模块,获得中心波长为1064.25nm,线宽为0.035nm的30 W连续线偏振激光,并以此作为基频光抽运国产周期极化钽酸锂(PPSLT)晶体进行了外腔单通倍频实验。保持PPSLT晶体的控制温度为145.6℃,在抽运光功率为21.5W时得到了2.1W的绿光输出。实验分析了温度、基频光功率密度和Boyd-Kleinman聚焦因子对倍频光转换效率的影响。实验过程中没有出现饱和现象,进一步提高抽运功率有望获得更高功率的绿光。(本文来源于《中国激光》期刊2012年03期)
魏星斌,彭跃峰,王卫民,陈兴无,王春华[4](2011)在《基于周期极化钽酸锂晶体的光参变振荡器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基于周期极化钽酸锂(PPLT)晶体的光参变振荡器(OPO)技术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通过叁波混频耦合波方程组,计算了PPLT-OPO的波长调谐曲线。分别研究了信号光单谐振结构(SSRO)和闲频光单谐振结构(ISRO)下,PPLT-OPO的中红外激光输出特性。当Nd:YAG激光器输出的1.064μm激光抽运功率为48 W,重复频率为5 kHz时,SSRO和ISRO输出的3.9μm中红外激光功率分别为5.78 W和5.07 W,相应的转换效率分别为12%和10.6%,ISRO输出的3.9μm激光的近场光斑分布和光束质量优于SSRO的输出结果。(本文来源于《光学学报》期刊2011年06期)
贾宝申,赵业权[5](2010)在《近化学计量比钽酸锂晶体生长及其周期极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添加助熔剂K2O,制备了近化学计量比钽酸锂晶体。晶体没有开裂和孪晶现象。晶体的居里温度为(673±0.4)℃。通过在晶片表面形成占空比60%的聚酰亚胺周期结构并利用LiCl饱和溶液体电极施加极化电压,采用自动极化技术,制备出Z向切割0.5 mm厚的均匀周期极化化学计量比钽酸锂(SLT)晶片,晶片的畴反转占空比接近50%,并以1064 nm的Nd+3…YVO4激光器作为抽运源进行了光学实验。(本文来源于《光学学报》期刊2010年11期)
贾宝申,谭千里,赵业权[6](2010)在《均匀周期极化化学计量比钽酸锂晶片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添加助熔剂(K2O)的方法,成功制备了近化学计量比钽酸锂晶体,并基于1mol%MgO掺杂的化学计量比钽酸锂晶体周期性畴反转制备光参量振荡器(OPO)。通过在晶片表面形成占空比为60%的聚酰亚胺周期结构并利用液体电极施加极化电压,运用叁步电压极化技术,制备出Z向切割1mm厚的均匀周期极化化学计量比钽酸锂晶片,晶片的畴反转占空比接近50%。(本文来源于《半导体光电》期刊2010年01期)
林嵩,赵江山,周翊[7](2009)在《周期极化钽酸锂晶体腔内倍频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报道了基于准相位匹配(QPM)应用的周期性极化钽酸锂(PPSLT)晶体进行腔内倍频非线性光学变换实验研究。分析比对了不同长度(3.5mm,5mm,10mm)晶体倍频过程。利用3.5mmPPSLT晶体在2500mW808nm激光抽运下产生1445mW1064nm基频光输出,经过倍频可以得到760mW的绿光输出。同时对于制约倍频效果和效率提高的系统温度控制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中国激光》期刊2009年11期)
赵业权,贾宝申,申岩,张学锋[8](2009)在《复合电极法周期极化近化学计量比钽酸锂》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添加助熔剂,成功制备了近化学计量比钽酸锂晶体,并基于1mol%MgO掺杂的化学计量比钽酸锂晶体周期性畴反转制备光参量振荡器。采用金属铝和聚酰亚胺复合的电极结构并通过外加电场极化,制备出Z向切割1.0mm厚的周期极化近化学计量比钽酸锂晶片,晶片的畴反转占空比接近50%。以1064nm的Nd+3:YVO4激光器作为泵浦源,得到波长1.55-1.63μm的温度调谐光输出。(本文来源于《第15届全国晶体生长与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09-11-06)
马莹,彭显楚[9](2005)在《1342nm激光通过周期极化钽酸锂产生红光和蓝光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激光二极管(LD)抽运Nd∶YVO4激光器通过周期极化的钽酸锂(PPLT),利用非线性光学中倍频与和频的原理,为了实现准相位匹配调控周期极化钽酸锂的温度,当基频光与倍频光满足准相位匹配时,产生 671 nm的红光和447 nm的蓝光。当1342 nm基波的平均功率为1 .58 W时,输出671 nm红光的最大平均功率为750 mW,对应的匹配温度为92 .3℃,半峰全宽温度值为3 2℃,输出447 nm蓝光的最大平均功率为128 mW,对应的匹配温度为83. 2℃,半峰全宽温度值为4 5℃,其红光的光 光转换效率为47.4%,蓝光转换效率为8 .1%。经过一段时间观察,由周期极化的钽酸锂倍频与和频得到的红光和蓝光输出稳定,结果显示周期极化的钽酸锂可以构造全固态红光和蓝光双波长激光器。(本文来源于《中国激光》期刊2005年02期)
路洋[10](2004)在《基于周期极化铌酸锂和钽酸锂的准相位匹配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在周期极化晶体准相位匹配技术的非线性频率变换方面展开了一些初步的研究和分析。第一章在对准相位匹配技术的基本理论,特点和未来前景以及周期极化晶体的特性,制作和分类做了必要的介绍以后,第二章对THz辐射的产生方法进行了综述,对其各种常用的探测手段进行了比较。特别分析和总结了差频产生THz波的方法,并详细介绍了THz辐射的特性,对其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在第叁章中提出我们自己的研究方法和具体的项目实施方案。多年来,科学界对THz波段的各种特性知之甚少,主要是由于没有切实可行的THz波产生方法和检测手段,以至于该波段被称为电磁波谱中的THz空隙,可以说是电磁波谱研究的空白,也是电磁波谱中有待进行全面深入研究的最后一个频率段。本文第四章对宽带光源的发展进行了综述,列举了宽带光源的种类,分析了其优缺点及适用范围。在此基础上对基于准相位匹配的新型宽带光源进行了介绍;探讨了准相位匹配参量过程实现宽带光源的原理;对QPM-OPG的泵浦波长的选择和极化周期的确定进行了数值计算;对参量振荡器的泵浦源946nm激光器进行了理论实验研究,并对未来做了展望。最后,本文第五章对准相位匹配二次谐波产生进行了综述,并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基于PP-MgO:SLT的外腔倍频实验研究。本文的创新点如下:1.直接利用增益介质(如Nd: YAG)的发射截面相近的谱线作为泵浦光和信号光,注入到PPLN中,获得THz的准相位匹配差频输出;2.利用两个波长接近的信号光在倾斜周期PPLN中实现差频,产生THz波,通过对光学参量振荡PPLN晶体的温度和角度调谐,实现双波长信号光的可调谐运转,从而获得宽调谐范围的THz波输出;3.实验上进行了LD端面泵浦的946nmNd:YAG激光器的研制,获得最大功率为3.05W,斜效率为24%的连续输出,并以此为PPLN-OPG泵浦源的实验研究基础;4.实验上,我们获得平均输出功率为1.8W,重复频率为50kHz的准连续946nm激光输出。同时进行了946nm准连续激光倍频的相关实验。在基频光入射平均功率为525mW时,获得473nm激光最高平均输出功率为79.5mW,倍(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04-12-01)
周期极化钽酸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激光显示具有高亮度、宽色域、高对比度和长寿命等优点,代表着显示技术的发展方向。以叁基色(红绿蓝)全固态激光器为光源的激光显示是当今新型显示领域研究的热点。目前红色和蓝色激光光源一般采用半导体激光器,而大功率绿光半导体激光器技术尚不成熟,因而采用了基于非线性频率变换技术的固态激光器。基于准相位匹配的周期极化铌(钽)酸锂类晶体,由于其非常高的非线性效率、体积小、易于实现热管理及容易实现产业化等优点,是用于绿色全固态激光器有重要应用前景的非线性器件。铌(钽)酸锂晶体,叁方晶系,3m点群,晶体结构以铌(钽)氧八面体和锂氧四面体为主体,在居里温度以下铌(钽)、锂阳离子与阴离子中心在主轴方向上有位移,形成自发极化,利用周期计划技术,可以制备出满足准位相匹配的要求的周期极化铌(钽)酸锂晶体。同成分铌(钽)酸锂晶体内部本征缺陷密度大,影响晶体的物理性能。生长掺镁铌(钽)酸锂晶体(MgO:LN/LT)和近化学计量比铌(钽)酸锂晶体(SLN/SLT)是两个非常有效的改进晶体性能的途径。而掺镁近化学计量比铌(钽)酸锂晶体(MgO:SLN/MgO:SLT)理论上综合了两种改进方案,是性能最优越的铌(钽)酸锂类晶体。另外,通过非线性光学技术,拓展激光波长,获得更加丰富的光谱范围越来越受到国际上的重视。采用基于准相位匹配技术的周期极化钽酸锂晶体,通过光参量振荡过程可以实现3-5μm波段的中红外连续可调谐激光输出。由于SLT和MgO:SLT的矫顽场低且抗光伤阈值高,可以实现Z方向较大厚度(3mm)的铁电畴周期反转,使通光孔径最大化,增加中红外激光输出功率,满足更广泛的应用需求。然而目前SLT和MgO:SLT晶体材料的缺乏严重限制了其在这方面应用研究的发展。将多种功能复合,在一种晶体上同时实现不同的物理过程,是实现激光器件小型化的重要途径。将周期极化铌酸锂/钽酸锂的自倍频性质与激光激活粒子的相结合,形成的基于稀土的激光性能与非线性晶体耦合效应的自倍频和自泵浦光参量振荡,是实现激光器小型化的重要方向。而生长出高质量的稀土与镁共掺的铌(钽)酸锂晶体是推进这项研究的先决条件。基于以上激光领域研究的材料需求和本课题组的研究基础,本论文在铌(钽)酸锂类晶体的生长和性能研究方面开展了以下工作:1)液相合成掺镁的近化学计量比钽酸锂多晶料批量制备技术。利用水热法和有机酸的络合作用合成含Ta、Li和Mg等元素的透明前驱体溶液,使所有元素在溶液中达到了原子级均匀混合,消除了固相反应法合成的多晶料中镁元素分布不均匀的问题,促进MgO:SLT晶体生长质量的改进。将新的合成方法所得的掺镁钽酸锂多晶料与传统固相反应法合成的多晶料进行了对比研究:XRD物相分析证明了新工艺在煅烧温度上的优势;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及定点元素扫描分析发现固相反应合成掺杂多晶料中掺杂元素分布不均匀;XPS能谱证明了液相法合成的多晶料,镁元素均匀掺入钽酸锂晶格中,消除了+4价的反位钽缺陷。2)利用提拉法生长了SLT晶体,并发现了由于多晶料烧结不充分导致锂元素挥发的证据。利用液相法合成的多晶料,生长了MgO:SLT晶体。对比研究了CLT, MgO:CLT, SLT和MgO:SLT晶体的基本物理性质,讨论Li/Ta计量比和镁掺杂对钽酸锂晶体光学、电学和热学性质的调控机制。3)生长了高掺镁的镁钕双掺Nd:MgO:CLT晶体。利用CGSim软件进行数值模拟,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确定了生长钽酸锂晶体的合适温场。利用X射线荧光元素分析测试了Nd:MgO:CLT晶体内的Nd离子和Mg离子的浓度,并计算出其分凝系数。利用变温XRD研究了Nd:MgO:CLT晶体结构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发现钽酸锂晶体的与掺杂离子位置非常靠近的几个特殊晶面受掺杂离子的影响有畸变。利用GSAS软件精修系列变温XRD曲线,获得LT晶格常数的温度依赖性。利用激光热导仪测量了Nd:MgO:CLT晶体的热导率值, ka=4.429 W/(m·K), k=5.155 W/(m-K). Nd:MgO:CLT晶体的偏振吸收谱和发射谱均具有明显分裂现象,σ偏振的吸收峰半峰宽比π偏振的宽。研究了两种切型的Nd:MgO:CLT晶体样品的连续激光性能,c切晶体的激光性能优于α切晶体,实现了最高输出功率3.58 W的连续激光输出,光光转化效率达到22.78%。4)利用JPG自等径控制系统生长了3英寸掺钕浓度0.8 mol%的Nd:CLN、掺钕浓度0.5 mol%和镁浓度5 mol%的Nd:MgO:CLN等晶体。利用XRD研究了Nd:CLN和Nd:MgO:CLN等晶体的结构,并利用FULLPROF软件精修XRD曲线,得到掺杂离子占位对铌酸锂晶格常数的影响规律。利用最小偏向角法测量了掺钕0.5 mol%的Nd:MgO:CLN晶体的不同波长的折射率,并通过最小二乘法拟合曲线,得到了Nd:MgO:CLN晶体的Sellmeier方程。对比研究了不同切型(α切和c切)的Nd:MgO:CLN晶体样品的连续激光性能,并用两种不同透过率的输出镜,研究了不同谐振腔对α切晶体样品的连续激光性能的影响。采用本文生长的Nd:MgO:CLN晶体,利用外加电场法得到了结构均一的周期极化的Nd:MgO:CLN晶片,并利用PPNd:MgO:CLN晶片首次获得了80 mW的单色光自倍频绿光,中心波长为542nm。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周期极化钽酸锂论文参考文献
[1].张欣桐.飞秒激光直写周期极化钽酸锂波导的倍频效应研究[D].山东大学.2019
[2].孙德辉.周期极化基质材料钽酸锂/铌酸锂类晶体生长与性质研究[D].山东大学.2015
[3].焦梦丽,吕新杰,刘驰,袁烨,漆云凤.周期极化钽酸锂倍频窄谱线全光纤连续激光放大器特性[J].中国激光.2012
[4].魏星斌,彭跃峰,王卫民,陈兴无,王春华.基于周期极化钽酸锂晶体的光参变振荡器技术研究[J].光学学报.2011
[5].贾宝申,赵业权.近化学计量比钽酸锂晶体生长及其周期极化[J].光学学报.2010
[6].贾宝申,谭千里,赵业权.均匀周期极化化学计量比钽酸锂晶片的制备[J].半导体光电.2010
[7].林嵩,赵江山,周翊.周期极化钽酸锂晶体腔内倍频实验研究[J].中国激光.2009
[8].赵业权,贾宝申,申岩,张学锋.复合电极法周期极化近化学计量比钽酸锂[C].第15届全国晶体生长与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2009
[9].马莹,彭显楚.1342nm激光通过周期极化钽酸锂产生红光和蓝光的研究[J].中国激光.2005
[10].路洋.基于周期极化铌酸锂和钽酸锂的准相位匹配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