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威孚金宁有限公司江苏省南京市211800
摘要:本文通过实验分析了VE泵端面凸轮渗碳层中网状碳化物的形成及其对接触疲劳强度的影响,并提出了响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度VE泵端面;凸轮;渗碳层;网状碳化物;接触疲劳强度
一、引言
2017年9月份,福田反馈出口越南00.01.06.0037泵出现批量端面凸轮盘短里程磨损严重,按福田要求派人到现场,实地拆解分析故障原因。后经现场检查拆解,该车在下线试车过程中突然熄火无法启动,现场检查电路,油路,喷油器有两缸不供油外接试验依旧,更换油泵后启动正常,当时怀疑为输油泵叶片卡滞,拆开后发现滚轮凸轮磨损,更换滚轮凸轮后依旧无法启动,福田海外对此提出疑议为什么零公里的车辆就出现此问题(5.3公里),要求对此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由于现场受条件限制无法分析故障件由福田发动机厂带回,然后会同福田海外一起带南京威孚金宁分析。
二、试验方法和结果
1.表面硬度
检验产品,端面凸轮成品件,材质16MnCrS5钢,其化学成分为碳C:0.14-0.19,硅Si:≤0.4,锰Mn:1-1.3,磷P:≤0.025
硫S:0.02-0.04铬Cr:0.8-1.1,渗碳设备为爱协林气体渗碳多用炉,型号VKEs3-60/65/110cn,渗碳介质为丙烷。
经检查,三件表面磨损件端面凸轮表面硬度结果:62HRC、61.5HRC、63HRC,工艺要求:60-64HRC,三件故障件表面硬度符合要求。
2.硬化层
经过切割-粗磨-镶嵌-细磨-精磨-抛光一系列工序,通过Q10M数显维氏硬度计检测,三件故障件的硬化层分别为1.25mm、1.2mm、1.3mm,工艺要求:1.0-1.4mm
3.金相检测
三件故障件经过4%硝酸酒精腐蚀,金相结果如图1:故障件。
图1:故障件图2:正常件
近表面马氏体2级,网状碳化物3级,工艺要求:马氏体≤3级,网状碳化物≤3级。由于网状碳化物会使组织硬脆,使渗碳层的韧性下降,我们对比了此批次同一时间段的其他凸轮产品热处理金相。如图2:正常件。
这两件端面凸轮均为售后返回给质保部拆解分析的,故障现象为泵体漏油,经过一个月左右的正常使用,凸轮表面未产生磨损,经过以上金相比对,此两件端面凸轮近表面马氏体2级,网状碳化物3级,与这次返回的故障件金相结果基本一致,排除网状碳化物对产品表面磨损的影响。
三、结果分析与改进
通过以上产品金相比对,级别范围内的网状碳化物对产品表面疲劳强度几乎没什么影响,但毕竟网状碳化物晶界碳含量随冷却而增加,引起晶界松弛,属于不良组织,我们对于多用炉设备立即进行了定碳排查,步骤如下:
1.爱协林多用炉温度设置925℃,碳势设置1.0%,温度碳势到达后,保温一小时
2.取定碳片两片,丙酮清洗并吹干后,测定质量
3.通过定碳孔放进炉内,20分钟左右取出,检查质量
4.通过定碳结果,现在炉内实际碳势显示1.15%,高于设定碳势1.0%
5.通过碳控仪修正补偿,降低实际碳势到1.0%
6.同样的方法用定碳片对炉内修正过的碳势进行二次测量,确定修正结果
目前我公司在对端面凸轮进行多用炉气体渗碳时,由于设备年代久远,炉内碳势波动较大,如果工艺没有及时调整,控制不当,在渗层内常常出现网状碳化物,严重时使渗层变脆,接触疲劳强度降低,导致表层剥落,影响到端面凸轮的使用寿命。表面大量的网状碳化物同时带来了零件的变形和脱碳,降低了零件的质量。渗碳过程出现的碳化物从形态上分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颗粒状的,主要是金属化合物M,C3,MZ,C;另一种是网状碳化物,主要是渗碳体Fe3C。网状碳化物又可分为粗网状、细网状、连续网状和不连纹网状等不同的形态。
关于此次什么级别的网状炭化物对零件接触疲劳强度才有影响,顺便试验多用炉测定碳势后,热处理的情况,我们做了两炉9点产品的试验,取9件端面凸轮毛坯,其他炉内工装空间用废品填充,放置位置如下:
第一炉:渗碳温度925℃,碳势设置1.0%
第二炉:渗碳温度925℃,碳势设置1.2%
结果:第一炉9件端面凸轮表面硬度,硬化层和金相都符合工艺要求
第二炉9件端面凸轮表面硬度64-65HRC,硬化层1.5-1.8mm,金相结果显示,表面网状碳化物达到了4-5级,都超出了工艺要求。
我们取第二炉9件热处理后凸轮产品,跟踪后道加工工序,并跟踪到技术中心试验台进行跑合试验。经过一周的跑合试验,9件网状碳化物超级的凸轮产品表面有5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磨损和剥落。
试验表明,影响渗层碳化物形态的主要因素是渗碳碳势,当碳势超过设定碳势越高,网状碳化物网络越粗,晶界间结合力越松弛,接触疲劳强度明显降低,网状越严重脆性就越大,也就越容易剥落,从而使渗层接触疲劳强度大为降低,但级别范围内的形成的细网状碳化物对使用性能影响不大。
参考文献:
[1]韩德伟.《金相式样制备与显示技术》.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7-76.
[2]邹鹏,张忠和,张博,等.高级渗碳淬火钢网状碳化物敏感性的研究[J].热处理技术与装备,2017,38(4):25-28.
[3]《金相检验》.2009.机械专家网[4]王忠诚.《汽车零部件热处理技术》.2007:334-364.
[4]赵文贵,崔冕,周志伟,等.轴承钢网状碳化物和带状碳化物的控制方法以及轴承钢:,CN105648170A[P].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