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亚里士多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亚里士多德,正义,柏拉图,理性,马克思,理论,法权。
亚里士多德论文文献综述
王娟[1](2019)在《马克思和亚里士多德闲暇观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亚里士多德是第一个对闲暇问题进行研究的思想家,他把闲暇当作伦理学与政治学的范畴,认为闲暇是人的幸福一个重要条件。马克思继承与发展亚里士多德的闲暇理论,认为闲暇是人的全面发展一个重要条件,闲暇是一个唯物史观范畴。马克思不仅考察闲暇与人的关系,而且从唯物史观方法论出发,得出闲暇要以社会生产率提高为前提,人的全面发展要以生产力高度发展为前提等结论。在一定程度上,亚里士多德闲暇观与马克思闲暇观可以相互补充,亚里士多德的闲暇观有一定合理性,马克思的闲暇观具有现实性。(本文来源于《长春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颜辰晖[2](2019)在《浅析亚里士多德悲剧论视域下的电影《我不是药神》》一文中研究指出亚里士多德在《诗学》里讨论诗与其他艺术时,给予了悲剧很高的地位,认为悲剧是希腊文化中的最高形式。而同样具有浓墨重彩一笔的票房神话《我不是药神》正是因其亚里士多德悲剧式的人物性格和情节的悲剧色彩,深深抓住了观众的心。(本文来源于《汉字文化》期刊2019年22期)
陈慧心[3](2019)在《以亚里士多德《诗学》悲剧理论探析《伪君子》的悲剧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莫里哀作为着名的古典主义喜剧作家,其创作的作品在不同方面都展现了对古典主义喜剧的突破。而《伪君子》这部打击宗教伪信徒的讽刺喜剧更是突破了古典主义喜剧的严格界限,剧中所蕴藏的悲剧性特点与亚里士多德《诗学》中的悲剧理论不谋而合。文章试从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出发,探寻莫里哀《伪君子》中所蕴含的古典悲剧思想,感受喜剧中所蕴藏的悲剧内核。(本文来源于《大观(论坛)》期刊2019年11期)
黄传根[4](2019)在《亚里士多德的“灵魂不朽性”疑难及其化解》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论灵魂》中,亚里士多德一方面以形式与质料范畴阐述了灵魂与躯体之于完整生命的不可分离性,另一方面又认为作为灵魂之高级能力的心灵是与躯体相分离的、不朽的。由此,亚里士多德是否承续了柏拉图的"灵魂不朽"概念,即成了此后亚氏灵魂学说诠释者们激烈争辩的一个疑难,相继提出了种种解读路径以期化解该疑难,但至今仍未形成共识。实际上,若撇开亚里士多德相关论述的表象性矛盾,即可抓住其所追求的"不朽性"实质乃人类理性的纯粹性、高贵性。(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马正正[5](2019)在《李渔《闲情偶寄》与亚里士多德《论诗》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李渔《闲情偶寄》与亚里士多德《论诗》分别是中西方戏剧理论的代表着作,二者既有共性,也有差异。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戏剧的写作目的、大戏剧观的形成、戏剧选材和戏剧结构。通过比较,可深入了解中西方戏剧理论的异同,并从中吸取经验,指导当今的戏剧创作。(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9年32期)
聂敏里,邢雅杰[6](2019)在《亚里士多德关系范畴难题——《范畴篇》第七章8a28-35的翻译和诠释》一文中研究指出亚里士多德在《范畴篇》第七章中曾经先后两次给关系范畴下定义,它们分别是6a36-37和8a28-35。第一个定义的不充分产生了一个思想难题,即实体范畴中的一些有可能属于关系范畴。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难题,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对关系范畴的第二个定义。同第二个定义相关的8a28-35这段话不仅在希腊文语法的准确把握上较为困难,而且在思想的正确理解上也较为困难。本文在对比了库克、埃奇希尔、阿克利的叁个英译文和方书春先生的中译文的基础上,首先对这段话的希腊文语法做了深入的分析,给出了准确的翻译,然后利用莫拉莱斯的研究成果,指出了把握第二个定义和第一个定义之间的区别的关键,这就是后者仅仅是一个语言上的定义,而前者却是一个存在论上的定义,正是这个定义才排除了实体范畴中的一些有可能属于关系范畴的难题。(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何卫平[7](2019)在《哲学解释学的伦理学之维——伽达默尔对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善”观念的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哲学中善的观念》是伽达默尔继《真理与方法》之后的第二部杰作。它通过对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善"观念的分析,着重阐释了柏拉图在这个问题上的前后关联以及与亚里士多德的一致性,强调二人即便有差异,也不是根本性的,他们一起构成了西方实践哲学传统的伟大开端。伽达默尔这一解释立足于一个新的起点,那就是超越当代德国的新康德派、耶格尔派的立场,包括海德格尔的挑战,同时也是在更高层次上回到黑格尔之前的西方传统。它以柏拉图的《斐莱布篇》为重心,上挂下联,揭示了善本身以及以它为中心的实践哲学与本体论的统一。伽达默尔解释学对普遍性的追求最终在古代实践哲学中找到了根据,同时它也反映出当代西方解释学的伦理学转型所依靠的重要资源。这部着作的完成,使得伽达默尔"解释学就是实践哲学"的着名论断真正落到了实处,解释学的普遍性得到了彻底的实现,在这里存在哲学与实践哲学、哲学解释学与哲学伦理学达到了统一。(本文来源于《道德与文明》期刊2019年06期)
吴聪敏[8](2019)在《关于亚里士多德的幸福的争议与解决》一文中研究指出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点到底是什么呢?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争议,余纪元先生认为,这种争议出现的根源就在于他们没有能够弄清楚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究竟比较的是两种生活还是两种活动。本文首先通过论述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的关系,得出理论理性优于实践理性的观点,并进而得出通过二者获得了两种幸福且这两种幸福的地位也是不同的观点。其次,论述了由这两种不同幸福观所带来的综合论者和理智论者的争论,并提出了自己对于亚里士多德的"幸福"的看法,最后通过引用余纪元先生对于亚里士多德的"幸福"的解释来回应这种争论。(本文来源于《学理论》期刊2019年11期)
董波[9](2019)在《亚里士多德论民主》一文中研究指出亚里士多德的民主论述正在重新成为当代政治哲学重要的思想资源。民主制被亚里士多德归类为由多数人统治的变态政体,其所依据的正义原则偏离了城邦追求德性的正当目的,其所秉持的自由观念蕴含着挣脱任何政体和法律约束的意图。但与此同时,基于多数人德性相加的论证和城邦安全的要求,亚里士多德一方面支持公民集体对于城邦政治事务的有限参与,另一方面又坚持有德性与实践智慧的政治家的必要性,从而为一种兼有民主和德性要素的混合政体提供了辩护。亚里士多德正视了城邦发展进程越来越趋于极端民主制的可能性,并呼唤立法家们承担起不断改良现有政体的职责。(本文来源于《世界哲学》期刊2019年06期)
白刚,郜爽[10](2019)在《正义的转向:从亚里士多德、黑格尔到马克思》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西方伦理学的奠基者,亚里士多德把正义视作理性合乎德性的实践活动,强调那些形成正义倾向的事物来源于人自身的"我能成其所是"的德性,因此亚里士多德的正义是内向性的。黑格尔看到了亚里士多德内向性正义以"自我沉思"的方式追求正义的局限,主张以法权这一外向性维度完成正义实现的理性必然,但由于黑格尔缺乏对社会生产方式的研究和剖析,导致其正义理论仍然带有抽象性和片面性。马克思则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深入剖析,发现了资本对劳动的绝对支配这一隐匿着的资本逻辑,主张无产阶级以革命实践的方式推翻资本主义私有制,从而既突破了亚里士多德的正义和德性的内向汇通,也超越了黑格尔的正义和法权的外向交叉,在历史和社会的生产方式变革中实现了正义的现实性。(本文来源于《理论探索》期刊2019年06期)
亚里士多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里讨论诗与其他艺术时,给予了悲剧很高的地位,认为悲剧是希腊文化中的最高形式。而同样具有浓墨重彩一笔的票房神话《我不是药神》正是因其亚里士多德悲剧式的人物性格和情节的悲剧色彩,深深抓住了观众的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亚里士多德论文参考文献
[1].王娟.马克思和亚里士多德闲暇观比较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9
[2].颜辰晖.浅析亚里士多德悲剧论视域下的电影《我不是药神》[J].汉字文化.2019
[3].陈慧心.以亚里士多德《诗学》悲剧理论探析《伪君子》的悲剧性[J].大观(论坛).2019
[4].黄传根.亚里士多德的“灵魂不朽性”疑难及其化解[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5].马正正.李渔《闲情偶寄》与亚里士多德《论诗》比较[J].北方文学.2019
[6].聂敏里,邢雅杰.亚里士多德关系范畴难题——《范畴篇》第七章8a28-35的翻译和诠释[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7].何卫平.哲学解释学的伦理学之维——伽达默尔对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善”观念的解读[J].道德与文明.2019
[8].吴聪敏.关于亚里士多德的幸福的争议与解决[J].学理论.2019
[9].董波.亚里士多德论民主[J].世界哲学.2019
[10].白刚,郜爽.正义的转向:从亚里士多德、黑格尔到马克思[J].理论探索.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