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红外发射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涂层,反射率,光谱,地表,纳米,计量学,时域。
红外发射率论文文献综述
张伟钢,张涛,吕丹丹[1](2019)在《疏水型近红外低反射与8~14μm低发射率兼容涂层的制备及性能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纳米SiO_2为微纳结构改性剂、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为树脂基体、Al粉和Sm_2O_3为功能颜料,采用刮涂法制备得到了具有良好疏水特性的PDMS/Al-Sm_2O_3复合涂层。分析探讨了PDMS和颜料配比、纳米SiO_2添加量对涂层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PDMS和颜料配比对涂层性能具有重要影响,当涂层中PDMS和颜料配比为6∶4时,涂层的发射率和1.06μm近红外反射率分别为0.502和60.2%,同时涂层的水接触角可达到124°,要明显高于传统聚氨酯基近红外低反射与8~14μm低发射率兼容涂层。在涂层配方中添加纳米SiO_2可通过增加涂层的粗糙度而明显增强PDMS/Al-Sm_2O_3复合涂层的疏水特性,当纳米SiO_2添加量为8%时,涂层的水接触角可增大到138°,涂层的发射率和1.06μm近红外反射率仍可低至0.524和55.2%。(本文来源于《功能材料》期刊2019年11期)
董海龙,汪家春,曾宇润,陈宗胜,时家明[2](2019)在《红外低发射率隐身涂层对太赫兹波的反射光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红外低发射率隐身涂层对太赫兹波的反射特性,制备了红外低发射率隐身涂料,测试了其可见光效果、红外热像图及红外发射率等特性参数。以土黄色红外低发射率涂料为测试样品,利用透射式太赫兹时域光谱系统获得了样品在太赫兹波段的复折射率。分析了特征矩阵理论,并利用特征矩阵理论计算了涂层厚度(0.3~0.5 mm)与入射角度(0°~60°)的变化对入射太赫兹波反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应厚度及入射角度范围内,太赫兹波在0.8 THz频率下具有多个反射峰值,最高值可达90%以上,有利于实现太赫兹波对红外低发射率隐身涂层下金属目标的探测。此外,涂层厚度变化对入射太赫兹波反射率具有较大影响,涂层越厚,太赫兹波的反射振荡越多,反射峰值越大。入射角度对太赫兹波的反射特性具有一定的影响,但整体影响不大,有利于太赫兹波实现多角度目标的探测。最后,以表面均匀涂覆0.42 mm厚涂料的金属板为测试样品,实验测量了样品在0.1~1.5 THz频率范围内的反射特性,并与部分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实验测量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在数值和趋势上较为吻合,但也存在一定的偏差。究其原因,主要由样品厚度和样品参数误差导致,但依然可利用特征矩阵理论研究红外低发射率涂层对太赫兹波的反射光谱特性。(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19年10期)
沈久利,张玉存[3](2019)在《不同发射率下红外热图像的非稳态温度场测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分析红外测温公式,研究物体发射率对红外热图像测温精度的影响,并找出影响物体发射率的因素。根据经典计算方法,发现了物体发射率在红外热图像测温应用中的局限。从红外热图像的角度对发射率的计算进行了建模,基于修正物体发射率得到提高红外热图像对非稳态温度场测量精度的模型。对铸铁、不锈钢进行了3组测温实验,红外热图像直接测量的最大误差分别为2. 1℃、1. 7℃、2. 3℃,而所提出的方法测量的最大误差分别为1. 0℃、0. 7℃、1. 6℃。通过对比分析3组测量结果数据验证了测量方法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计量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赵慧洁,李济民,贾国瑞,邱显斐[4](2019)在《高光谱热红外温度发射率分离的相关-小波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高光谱数据热红外温度和发射率反演为病态方程且易受大气下行辐射噪声干扰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相关性和小波滤波相结合的高光谱热红外温度发射率分离方法,即相关-小波法。在相关性方法的基础上,引入小波降噪的思想,生成一系列温度梯度,在不同温度梯度下,带入大气下行辐射计算得到的发射率曲线和不考虑大气下行辐射直接小波滤波得到的发射率曲线计算相关性,取相关性最大时的温度为反演温度。同时在反演发射率时利用相关性计算不同尺度的小波信号所占的比例合成发射率曲线。模拟数据结果显示:相关-小波法在温度梯度为0.01K时,温度反演平均误差为0.05K,并且相关-小波法在温度反演精度和发射率反演精度上都优于相关性方法和小波法。由此表明,该算法可一定程度上抑制大气校正不准确引入的误差,有效提高热红外温度和发射率的反演精度。(本文来源于《光学精密工程》期刊2019年08期)
张伟钢,朱英曼,王永贵[5](2019)在《水性近红外低反射与8~14μm低发射率兼容涂层的制备及性能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制备符合环保要求的低发射率、低近红外反射率兼容涂层,以自制水性聚氨酯(WPU)为黏合剂,片状Al粉和Sm_2O_3为功能颜料,采用简单的刮涂法制备得到了具有低发射率、低近红外反射率和良好力学性能的绿色环保型WPU/Al-Sm_2O_3复合涂层;系统研究了复合颜料添加量、固化温度及交联剂对涂层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复合颜料添加量和固化温度对涂层发射率影响明显,而对涂层的近红外反射率几乎没有影响。当复合颜料添加量为40%(质量分数),固化温度为120℃时,涂层的发射率和1.06μm近红外反射率可分别低至0.468和51.1%。水性交联剂的使用可明显提高涂层的硬度,当交联剂添加量为5%(质量分数)时,涂层的硬度可增大到H,附着力和耐冲击强度可分别保持在1级和500 N·cm,发射率和1.06μm近红外反射率相比交联剂使用前基本保持稳定,其值分别为0.473和50.9%。(本文来源于《材料保护》期刊2019年08期)
张允祥,李新,韦玮,翟文超,张艳娜[6](2019)在《基于多通道温度与发射率分离算法的敦煌场地红外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多通道式热红外辐射计CE312开展敦煌辐射校正场红外特性的研究,通过测量场地目标和红外标准板获取地表辐射亮度和大气下行辐射亮度,再采用多通道温度与发射率分离算法得到场地通道发射率和场地温度,最后利用最优偏移量法得到场地发射率光谱;将其与利用102F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相同目标区域进行测量,并采用光谱迭代平滑温度与发射率分离算法分离出的结果进行比较,两种算法获得的通道发射率最大偏差在0.011以内,场地温度偏差在0.104 K以内,说明采用多通道式热红外辐射计可以实现场地温度和发射率的分离,获得高精度的热红外场地参数。本试验为基于敦煌辐射校正场开展卫星遥感器热红外波段场地自动化观测绝对辐射定标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光学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李静,徐国跃,郭腾超,何云飞,潘凌宇[7](2019)在《铝粉的漂浮态对红外低发射率涂层耐腐蚀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对比不同漂浮态Al粉填料对涂层发射率及耐腐蚀性能的影响,对添加不同含量不同漂浮率铝粉的涂层进行试验。对最佳涂层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力学性能、耐盐水、发射率与附着力的测试以及Tafel曲线测试。结果表明:当填料为非浮型铝粉时,最佳添加量为40%;当填料为高漂浮型铝粉时,最佳添加量为20%;高漂浮型铝填充容积比更低,其在涂层中的排列整齐有序且紧密,减少了涂层表面的孔隙与缺陷,从而保证该样板在长达48 d的热盐水浸泡后,发射率仍然低于0.25,附着力仍保持1级。高漂浮型铝粉涂层在发射率及耐腐蚀性能方面均优于非浮型铝粉涂层。(本文来源于《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9年06期)
汪心坤,赵芳,唐香珺,段荣霞,王建江[8](2019)在《静电纺丝法制备La~(3+)掺杂SnO_2中空纳米纤维及其红外发射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静电纺丝法结合热处理技术制备了不同浓度La~(3+)掺杂的SnO_2中空纳米纤维。采用TGA-DSC、XRD和SEM等方法对样品进行表征。利用ST2258C型数字四探针测试仪和IR-2红外发射率测试仪分别测试了产物的的电阻率和红外发射率。研究表明:前驱体纤维表面光滑,直径平均在200 nm左右。前驱体纤维经600℃煅烧后,均生成了金红石结构的La~(3+)掺杂的SnO_2纳米纤维,说明La~(3+)的掺杂没有改变SnO_2纤维的晶体结构。单根纤维表面均是由La~(3+)掺杂的SnO_2颗粒堆积形成,直径平均在90 nm左右,纤维的形貌结构为中空结构。此外,产物红外发射率随La~(3+)的掺杂浓度发生改变,这与其电阻率的变化保持一致。当La~(3+)的掺杂比例为0.3mol%时,最低红外发射率为0.72。这使得La~(3+)掺杂的SnO_2中空纳米纤维在红外发射率纳米材料方面具有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陶瓷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刘文芳,赵磊,崔箫,李文珠,张文标[9](2019)在《竹炭远红外发射率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不同类别竹炭材料远红外发射率的影响因素,开展对不同竹种、不同竹龄、不同炭化温度、不同含水率和不同粒径的竹炭,通过IR-2双波段红外发射率测试仪对竹炭进行远红外发射率测试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竹炭红外吸收与维恩定律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在室温下红外吸收峰主要集中在8~14μm,处于对人体极为有利的远红外线波长范围。(2)竹炭的远红外发射率与竹炭的理化性能有一定的关系,即随着含水率和固定碳的升高,表现为先升高后平缓的趋势。(3)竹炭的远红外远红外发射率随着炭化温度的升高先缓慢上升后逐渐达到平稳状态,这主要与竹炭化学组成的变化有一定的关系,其中固定碳对远红外发射率影响较大。(4)散生竹竹炭的远红外发射率基本都大于丛生竹,主要原因是散生竹的固定碳含量大于丛生竹。由此可见,竹炭的固定碳、含水率是影响竹炭远红外发射率的2个重要因素。(本文来源于《竹子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陈益松,王砚[10](2019)在《纺织面料红外发射率测量的新装置及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现有红外发射率测量技术不适用于测量多孔质非良导体的纺织面料的情况,提出一种新的红外发射率测量装置及方法,即将反射率法中外部辐射热源与量热法的算法相结合。使用光热源正面辐射加热代替传统量热法中的热板背面加热,将面料背面紧贴于绝热材料上使之单向绝热,则背面温度计所测量的温度等于面料正面的真实温度,结合红外热像仪正面所测量的面料辐射温度,即可满足量热法计算公式的条件。使用两个外光热辐射源以60°夹角进行加热,可最大程度避免因产生透射热辐射而造成对背面温度计测量结果的影响,同时减少面料表面反射热辐射对面料辐射温度测量的影响,保证了面料红外发射率的测量准确性。试验结果表明,纺织面料的红外发射率基本都在0.8左右,个别超过0.9。参考物的试验结果亦证明该方法可用于其他类灰体的测量。(本文来源于《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红外发射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研究红外低发射率隐身涂层对太赫兹波的反射特性,制备了红外低发射率隐身涂料,测试了其可见光效果、红外热像图及红外发射率等特性参数。以土黄色红外低发射率涂料为测试样品,利用透射式太赫兹时域光谱系统获得了样品在太赫兹波段的复折射率。分析了特征矩阵理论,并利用特征矩阵理论计算了涂层厚度(0.3~0.5 mm)与入射角度(0°~60°)的变化对入射太赫兹波反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应厚度及入射角度范围内,太赫兹波在0.8 THz频率下具有多个反射峰值,最高值可达90%以上,有利于实现太赫兹波对红外低发射率隐身涂层下金属目标的探测。此外,涂层厚度变化对入射太赫兹波反射率具有较大影响,涂层越厚,太赫兹波的反射振荡越多,反射峰值越大。入射角度对太赫兹波的反射特性具有一定的影响,但整体影响不大,有利于太赫兹波实现多角度目标的探测。最后,以表面均匀涂覆0.42 mm厚涂料的金属板为测试样品,实验测量了样品在0.1~1.5 THz频率范围内的反射特性,并与部分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实验测量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在数值和趋势上较为吻合,但也存在一定的偏差。究其原因,主要由样品厚度和样品参数误差导致,但依然可利用特征矩阵理论研究红外低发射率涂层对太赫兹波的反射光谱特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红外发射率论文参考文献
[1].张伟钢,张涛,吕丹丹.疏水型近红外低反射与8~14μm低发射率兼容涂层的制备及性能表征[J].功能材料.2019
[2].董海龙,汪家春,曾宇润,陈宗胜,时家明.红外低发射率隐身涂层对太赫兹波的反射光谱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9
[3].沈久利,张玉存.不同发射率下红外热图像的非稳态温度场测量研究[J].计量学报.2019
[4].赵慧洁,李济民,贾国瑞,邱显斐.高光谱热红外温度发射率分离的相关-小波法[J].光学精密工程.2019
[5].张伟钢,朱英曼,王永贵.水性近红外低反射与8~14μm低发射率兼容涂层的制备及性能表征[J].材料保护.2019
[6].张允祥,李新,韦玮,翟文超,张艳娜.基于多通道温度与发射率分离算法的敦煌场地红外特性研究[J].光学学报.2019
[7].李静,徐国跃,郭腾超,何云飞,潘凌宇.铝粉的漂浮态对红外低发射率涂层耐腐蚀性能的影响[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19
[8].汪心坤,赵芳,唐香珺,段荣霞,王建江.静电纺丝法制备La~(3+)掺杂SnO_2中空纳米纤维及其红外发射率研究[J].陶瓷学报.2019
[9].刘文芳,赵磊,崔箫,李文珠,张文标.竹炭远红外发射率影响因素研究[J].竹子学报.2019
[10].陈益松,王砚.纺织面料红外发射率测量的新装置及方法[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