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省港大罢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港大,纠察队,工人,区委,工人运动,中华全国总工会,团支部。
省港大罢工论文文献综述
市委党史研究室[1](2019)在《90多年前,中山工农联合支援省港大罢工》一文中研究指出“大革命”期间,广东工人运动发展迅猛,香山籍的中共党员林伟民、苏兆征、杨殷成为杰出的领导者。按照中共广东区委的部署,1925年,中共党员冯光到中山开展工人运动。同年秋,全县各行业基层工会联合组成“中山县总工会”。为支援上海人民“五卅”反帝爱国运动(本文来源于《中山日报》期刊2019-10-21)
段训臻[2](2019)在《《工人之路》对省港大罢工的舆论宣传(1925-1926年)》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正处于社会变革最为剧烈的时期。笼罩中华大地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国轰然倒塌,代之以社会矛盾更为突出的中华民国。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侵入,给古老的农业国家注入了工业的血液,同时也在剥削着苦难劳动者的膏血。综观20世纪上半叶的历史发展进程,“罢工”一词频繁闪现于各大报端。广大工人阶级以仅有的斗争方式,为抗议资方不合理的待遇制度,进行了持续不懈的抗争。发轫于1925年6月,结束于1926年10月的省港大罢工,是中国乃至世界罢工史上极为重要的一次反帝爱国运动。关于此次运动的研究成果已是汗牛充栋,但学界对于中共在此期间主办报纸的相关研究,却多有忽视。事实上,《工人之路》这一中共早期舆论喉舌的重要性不亚于省港大罢工本身。透过《工人之路》这张报纸,全景式展现省港大罢工的起承转合,进而分析其对于罢工舆论的宣传与动员,为笔者论证中共早期革命舆论宣传的实效性,提供了绝佳的视角。本文首先从省港大罢工爆发前的历史背景入手,分析《工人之路》诞生的原因,介绍其基本情况,并与同时代其他报刊进行比较,探讨《工人之路》的受众群体及其舆论影响力,分析《工人之路》在罢工群众间广受欢迎的原因;其次,对《工人之路》在省港罢工运动爆发前后的跟进报道进行梳理,突出其在消息跟进方面的迅速性以及对罢工工人群体的人文关怀。继而探究《工人之路》的宣传方式及政策拥护:包括教导罢工工人如何进行有效抗争、鼓吹工商联合及国民革命、揭露港英当局的阴谋举动等,并分析其成效如何;最后部分的重点在于整体审视这张报纸及这起运动,尝试总结时人对于省港罢工运动的看法,并提出《工人之路》在报道在思想性方面严重欠缺的观点,以求教于方家。(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曾耀荣,谢观音[3](2019)在《五卅运动与省港大罢工中的政府态度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925年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就其结果来看是失败的,但两者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都是广大民众反对帝国主义,争取民族自由和权利的政治斗争。在五卅运动中,北京政府由开始默认和暗中支持,转而镇压民众运动;在省港大罢工中,广东革命政府自始至终支持罢工斗争。北京政府和广东革命政府对待罢工斗争的态度,反映两个政府对待民意的不同取向,这不仅引导罢工运动的走向,而且对它们自身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本文来源于《广东党史与文献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李洁春[4](2018)在《苏兆征对省港大罢工的巨大贡献》一文中研究指出苏兆征是中国早期工人运动的先驱和着名领袖,是省港大罢工的核心领袖。在省港大罢工的反帝斗争中,他以卓越的组织领导才能和对革命事业忠心耿耿、大公无私、任劳任怨的高贵品德,赢得了广大工人的热爱和拥戴;他灵活地运用了革命统一战线的策略,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是国际职业运动史上罕见之壮举。(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社会》期刊2018年34期)
贺林平[5](2018)在《省港大罢工:反帝爱国的厚重一笔》一文中研究指出广州,越秀南路往南,和右转的东园横路一交叉,形成一个反“L”形。坐落在这个反“L”形底边上的省港罢工纪念馆是一栋西式的两层小红楼,与另一边的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纪念馆隔着十字路口相望。10月30日临近中午,广东工业大学艺术和设计学院团支部20多名(本文来源于《人民日报》期刊2018-11-15)
王一雕[6](2017)在《粤海关税务司贝泐(F.H.Bell)与省港大罢工》一文中研究指出1925~1926年爆发的省港大罢工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这场运动的矛头主要指向1925年5月30日英国人在上海的暴行。省港大罢工期间,香港航运停顿,进出口贸易锐减,商业、旅游业萧条,公司破产,股票暴跌,地产贬值,港英当局财政收入大幅减少,使得香港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陷入极度混乱和困难的地步,港英当局也因此深受打击。为此,港英当局不择手段地进行镇压,甚至武力威胁,企图破坏省港(本文来源于《海洋史研究》期刊2017年02期)
贾晓明[7](2017)在《中国共产党与省港大罢工》一文中研究指出1925年五卅惨案后,中共中央广州临时委员会和中共广东区委根据中央关于声援上海人民斗争的指示,决定指派邓中夏、黄平、杨殷、杨匏安、苏兆征组成党团,到香港组织罢工。经过短短几天的发动,工人们纷纷表示赞成举行罢工,声援上海反帝爱国运动,并成立全港工团联合会,(本文来源于《人民政协报》期刊2017-07-06)
陈家新[8](2016)在《一年零四个月 省港大罢工为什么能坚持这么长久?》一文中研究指出受五卅反帝爱国运动的影响,1925年6月19日,广州和香港爆发了前所未有的规模宏大的省港大罢工。这次大罢工历时长达1年零4个月,是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工人运动中最罕见最成功最壮观的一笔,这次大罢工尽管有无数革命烈士为此付出了生命,但它确实有效地打击了英帝国主义在香港的政治和经济的统治,对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和准备北伐战争,起到了相当的促(本文来源于《工会博览(下旬版)》期刊2016年05期)
罗绍志[9](2016)在《蔡麓仙:省港大罢工中壮烈牺牲的纠察队长》一文中研究指出1889年4月9日,蔡麓仙生于湘乡县永丰镇(今属双峰县),在兄弟姐妹6人中,他排行第叁,系中共早期重要领导人蔡和森胞兄。年轻的时候,他因家境贫寒,刚成年就进蔡广益杂货店当店员。后来,他与永丰镇附近井湾里一袁姓姑娘结了婚,生了一个女儿。到长沙后,为解决家庭的生活困难,让弟弟蔡和森专心从事革命活动,他一面帮助家里种菜,一面做些小生意。1919年冬,蔡和森、蔡畅偕同母亲远涉重洋赴法勤工俭学,他非常向往,但这时家里还有(本文来源于《湘潮(上半月)》期刊2016年04期)
吴波[10](2015)在《试论广东革命政府时期英国对华政策》一文中研究指出英国对华政策是中英关系中的重要课题,是中外关系重要的组成部分。纵观中英关系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传统的英国对华政策,是帝国主义的炮舰政策。可是到了20世纪20年代,由于英国国力的衰退,特别是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使得英国不得不改变对华政策,即从一贯的“炮舰”政策改变为暂时的“让步”政策。英国对华政策的变化,正体现了英帝国开始由盛转衰,是英国世界地位发生变化的“晴雨表”。一战之后,英国经济上的霸主地位被后来居上的美国和日本等国取代,20年代中后期的中国政局则动荡不安,并形成南北对立的情形,此时中国南方政权由广东革命政府掌控。英国为了维护其在中国的市场,确保它在中国的经济利益,对华采取了一系列强硬的手段和措施。在广东革命政府时期,随着中国人民民族主义意识的高涨,再加上苏联对华援助,英国开始调整对华政策,并准备承认国民政府。广东革命政府时期英国对华采取两面政策有英国国际地位的相对衰落和内部矛盾激化两方面的原因。中国人民抗争的胜利和民族主义意识的增强,美日军事力量的威慑,苏联对华援助,这些促使英国改变对华政策。两面政策的实施对英国在华投资起到阻碍作用,美日在华投资增长速度开始超过英国。与此同时,英国及其殖民地香港的经济遭受严重的打击,对华贸易急剧下降,而美日两国对华直接贸易额保持稳定的上升趋势。因此,英国对华采取的两面政策是英国根据当时形势发展做出的一种战略性调整。(本文来源于《四川师范大学》期刊2015-04-07)
省港大罢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正处于社会变革最为剧烈的时期。笼罩中华大地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国轰然倒塌,代之以社会矛盾更为突出的中华民国。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侵入,给古老的农业国家注入了工业的血液,同时也在剥削着苦难劳动者的膏血。综观20世纪上半叶的历史发展进程,“罢工”一词频繁闪现于各大报端。广大工人阶级以仅有的斗争方式,为抗议资方不合理的待遇制度,进行了持续不懈的抗争。发轫于1925年6月,结束于1926年10月的省港大罢工,是中国乃至世界罢工史上极为重要的一次反帝爱国运动。关于此次运动的研究成果已是汗牛充栋,但学界对于中共在此期间主办报纸的相关研究,却多有忽视。事实上,《工人之路》这一中共早期舆论喉舌的重要性不亚于省港大罢工本身。透过《工人之路》这张报纸,全景式展现省港大罢工的起承转合,进而分析其对于罢工舆论的宣传与动员,为笔者论证中共早期革命舆论宣传的实效性,提供了绝佳的视角。本文首先从省港大罢工爆发前的历史背景入手,分析《工人之路》诞生的原因,介绍其基本情况,并与同时代其他报刊进行比较,探讨《工人之路》的受众群体及其舆论影响力,分析《工人之路》在罢工群众间广受欢迎的原因;其次,对《工人之路》在省港罢工运动爆发前后的跟进报道进行梳理,突出其在消息跟进方面的迅速性以及对罢工工人群体的人文关怀。继而探究《工人之路》的宣传方式及政策拥护:包括教导罢工工人如何进行有效抗争、鼓吹工商联合及国民革命、揭露港英当局的阴谋举动等,并分析其成效如何;最后部分的重点在于整体审视这张报纸及这起运动,尝试总结时人对于省港罢工运动的看法,并提出《工人之路》在报道在思想性方面严重欠缺的观点,以求教于方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省港大罢工论文参考文献
[1].市委党史研究室.90多年前,中山工农联合支援省港大罢工[N].中山日报.2019
[2].段训臻.《工人之路》对省港大罢工的舆论宣传(1925-1926年)[D].华中师范大学.2019
[3].曾耀荣,谢观音.五卅运动与省港大罢工中的政府态度比较研究[J].广东党史与文献研究.2019
[4].李洁春.苏兆征对省港大罢工的巨大贡献[J].法制与社会.2018
[5].贺林平.省港大罢工:反帝爱国的厚重一笔[N].人民日报.2018
[6].王一雕.粤海关税务司贝泐(F.H.Bell)与省港大罢工[J].海洋史研究.2017
[7].贾晓明.中国共产党与省港大罢工[N].人民政协报.2017
[8].陈家新.一年零四个月省港大罢工为什么能坚持这么长久?[J].工会博览(下旬版).2016
[9].罗绍志.蔡麓仙:省港大罢工中壮烈牺牲的纠察队长[J].湘潮(上半月).2016
[10].吴波.试论广东革命政府时期英国对华政策[D].四川师范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