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混合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混合砂,机制砂,尾矿,混凝土
混合砂论文文献综述
孙江涛,吴定略,曹亮宏,沈卫国,卢自立[1](2019)在《混合砂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尾矿与机制砂复配制备混合砂高强混凝土,并对其工作性、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机制砂中掺入20%的尾矿能够改善机制砂的级配;混合砂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高达104 MPa,弹性模量高达64.1 GPa,且均高于相应机制砂混凝土;混合砂高强混凝土的工作性均优于相应的机制砂混凝土;混合砂高强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为最高级V级,抗冻等级远高于F400。(本文来源于《混凝土》期刊2019年09期)
唐瑜,吴庆雄,陈荣刚[2](2019)在《混合砂配制C50混凝土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面对天然河砂资源逐渐匮乏、价格越来越高的现状,以机制砂部分替代天然河砂配制形成混合砂已成为当前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通过连续和单一级配的机制粗砂与天然中、细砂,按照一定的掺配比例形成混合砂,依托实际工程制备C50高性能混凝土,并开展混凝土性能试验研究和经济性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天然细砂、中砂与连续级配的机制粗砂,或天然细砂与单一级配机制粗砂,均能配比成级配和工作性能较好、抗压强度较高的混凝土。利用较粗的机制砂按照合适比例形成混合砂,可以替代河砂配制高性能混凝土,其抗压强度较高,替代比例可达40%,用砂成本可节省20%以上,能有效地缓解建筑用砂矛盾,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福建建筑》期刊2019年08期)
周志福[3](2018)在《混合砂再生粗骨料混凝土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特细砂、机制砂和再生骨料的使用是混凝土技术发展的趋势,本文从机制砂的掺量比例、砂率、再生骨料的取代率以及掺合料的比例等方面对混合砂再生骨料混凝土进行试验研究。(本文来源于《四川水泥》期刊2018年10期)
梁伟,孙爱东,金荣鸿,李正茂,孙国斌[4](2018)在《再生混合砂在湿拌砌筑砂浆中的应用及经济效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再生混合砂不同取代比例对湿拌砌筑砂浆抗压强度、稠度和材料成本的影响,经过配合比调整,最终得到符合砂浆标准要求和经济性高的再生砂取代率。(本文来源于《商品混凝土》期刊2018年10期)
徐鑫,陶元洪,吴振兴,夏京亮[5](2018)在《混合砂比例对T梁C55混凝土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针对肯尼亚内马铁路沿线缺乏河砂的现状和采用机制砂配制高强混凝土粘度过大的问题,通过混凝土含气量、容重、坍落度和抗压强度研究了机制砂和河砂混合砂中的混合比例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混合砂中机制砂比例的增加,混凝土含气量逐渐下降,混凝土容重和抗压强度呈现增大趋势,保持混凝土坍落度在(180±10)mm,减水剂用量随着机制砂比例的增大而增加,即使减水剂用量增加,采用机制砂比例较高的混合砂配制的混凝土坍落度也呈下降趋势。(本文来源于《建材世界》期刊2018年03期)
罗忠涛,刘正辉,司政凯,陈晓飞,康少杰[6](2018)在《含钼尾矿砂混合砂级配优化及其对水泥砂浆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钼尾矿砂替代天然砂对水泥砂浆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微观结构分析石粉在砂浆中起的填充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砂浆的用水量随钼尾矿砂掺量的增加而增加,抗压强度随掺量的增加呈现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说明存在最佳掺加比例。其最佳的钼尾矿砂比例为40%,细度模数调整为1.6。相对于不掺钼尾矿砂的砂浆,用水量增加了3.5%,28 d抗压强度增加了17.4%,孔体积最小,无害孔减少了9.5%,且砂浆性能优良。(本文来源于《混凝土》期刊2018年04期)
郭明哲[7](2018)在《混合砂配制C50预应力混凝土在预制T梁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高速公路桥梁工程预应力混凝土对砂、碎石等原材料质量要求高且用量大的特点,以桂叁高速公路桥梁工程为依托,探讨了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由施工方自办机制砂场,生产机制砂,其与河砂按比例掺配成混合砂为例,从原材料、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等方面进行质量控制,对混合砂配制C50预应力混凝土进行了技术分析与总结。工程实践经验对合理使用砂石资源具有一定的应用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广东公路交通》期刊2018年01期)
王义恒,魏义福,陈超,景晓光,李莎[8](2018)在《混合砂高抛自密实钢管混凝土试验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调整机制砂与天然砂的比例、水胶比和砂率制备混合砂高抛自密实钢管混凝土,并研究了叁者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机制砂与天然砂的比例为2.3:1、水胶比为0.37、砂率为0.46时,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力学性能最佳。该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微膨胀性能及抗离析性能,在某大型市政工程成功实现应用。(本文来源于《商品混凝土》期刊2018年01期)
贺海珍[9](2017)在《混合砂在C50泵送混凝土中的应用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混合砂在泵送混凝土中的应用技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C50泵送混凝土强度等级为例,进行技术研究。从技术方案及主要操作流程、混凝土的试验分析和社会及经济效益等几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从强度、工作性能、耐久性能几方面,证明30%机制砂掺量为最佳。(本文来源于《住宅产业》期刊2017年12期)
曹亮[10](2017)在《混合砂对C55地铁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及机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福州地铁长乐段某标段C55混凝土配方设计试验数据,探讨了运用于有氯盐环境机制砂混凝土配合比技术要求及混凝土特性。通过RCM法、电通量法、抗硫酸盐侵蚀系数法、静力受压弹性模量试验法及抗压强度法等方式,测试机制砂与天然河砂通过不同掺配比例设计的混凝土配合比,发现机制砂石粉含量在10%以内时,随着机制砂掺量的增加(石粉含量也相应的增加),电通量、氯离子扩散系数值相应降低,抗硫酸盐侵蚀系数、静力受压弹性模量、抗压强度相应增大。经试验论证后的机制砂混凝土成功运用在有氯盐环境的福州地铁长乐段某标段C55混凝土中。(本文来源于《商品混凝土》期刊2017年12期)
混合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面对天然河砂资源逐渐匮乏、价格越来越高的现状,以机制砂部分替代天然河砂配制形成混合砂已成为当前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通过连续和单一级配的机制粗砂与天然中、细砂,按照一定的掺配比例形成混合砂,依托实际工程制备C50高性能混凝土,并开展混凝土性能试验研究和经济性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天然细砂、中砂与连续级配的机制粗砂,或天然细砂与单一级配机制粗砂,均能配比成级配和工作性能较好、抗压强度较高的混凝土。利用较粗的机制砂按照合适比例形成混合砂,可以替代河砂配制高性能混凝土,其抗压强度较高,替代比例可达40%,用砂成本可节省20%以上,能有效地缓解建筑用砂矛盾,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混合砂论文参考文献
[1].孙江涛,吴定略,曹亮宏,沈卫国,卢自立.混合砂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性能研究[J].混凝土.2019
[2].唐瑜,吴庆雄,陈荣刚.混合砂配制C50混凝土应用研究[J].福建建筑.2019
[3].周志福.混合砂再生粗骨料混凝土试验研究[J].四川水泥.2018
[4].梁伟,孙爱东,金荣鸿,李正茂,孙国斌.再生混合砂在湿拌砌筑砂浆中的应用及经济效益分析[J].商品混凝土.2018
[5].徐鑫,陶元洪,吴振兴,夏京亮.混合砂比例对T梁C55混凝土性能的影响[J].建材世界.2018
[6].罗忠涛,刘正辉,司政凯,陈晓飞,康少杰.含钼尾矿砂混合砂级配优化及其对水泥砂浆性能的影响[J].混凝土.2018
[7].郭明哲.混合砂配制C50预应力混凝土在预制T梁中的应用[J].广东公路交通.2018
[8].王义恒,魏义福,陈超,景晓光,李莎.混合砂高抛自密实钢管混凝土试验研究与应用[J].商品混凝土.2018
[9].贺海珍.混合砂在C50泵送混凝土中的应用技术研究[J].住宅产业.2017
[10].曹亮.混合砂对C55地铁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及机理分析[J].商品混凝土.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