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磷量论文_钟培阁,孙洪仁,阎旭东,王连杰,朱凯迪

导读:本文包含了施磷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土壤,磷肥,产量,水稻,磷酸酶,紫花苜蓿,籽粒。

施磷量论文文献综述

钟培阁,孙洪仁,阎旭东,王连杰,朱凯迪[1](2019)在《黄淮海平原紫花苜蓿土壤有效磷丰缺指标与适宜施磷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给黄淮海平原紫花苜蓿测土施肥提供科学依据,试验采用零散试验数据整合法、土壤养分含量与缺素处理相对产量回归方程法、养分平衡-地力差减法确定适宜施肥量新应用公式,开展了黄淮海平原紫花苜蓿土壤有效磷丰缺指标与适宜施磷量研究。结果表明:黄淮海平原紫花苜蓿土壤有效磷(Olsen-P)第1~8级丰缺指标依次为≥37,≥21~<37,≥12~<21,≥6.4~<12,≥3.6~<6.4,≥2.0~<3.6,≥1.1~<2.0,<1.1 mg/kg;当磷肥当季利用率为20%、目标产量为12.0~22.5 t/hm~2时,紫花苜蓿土壤有效磷丰缺级别第1~8级的适宜施磷量范围依次为0~0,36~68,72~135,108~203,144~270,180~338,216~405,252~473 kg/hm~2。说明在黄淮海平原磷肥当季利用率为20%时土壤有效磷丰缺级别第2~6级的适宜施磷量为68~338 kg/hm~2。(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畜牧兽医》期刊2019年23期)

孙洪仁,张吉萍,冮丽华,吕玉才,王应海[2](2019)在《中国小麦土壤有效磷丰缺指标与适宜施磷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系统总结了中国开展的小麦土壤有效磷丰缺指标与适宜施磷量研究。结果表明:30年来中国小麦土壤有效磷丰缺指标显着提高;小麦土壤有效磷丰缺指标不同区域之间差异很大,以缺磷处理相对产量90%指标为例,土壤Olsen-P含量低者<15 mg/kg,高者>35 mg/kg;除黄淮海平原、关中灌区和河套灌区外,中国小麦土壤有效磷丰缺指标研究存在很多空白区域;小麦土壤缺磷较为普遍,第2~4级为土壤有效磷集中分布的丰缺级别,缺磷处理相对产量大多处在70%~100%;土壤养分丰缺指标研究的试验点数不宜过少,丰缺指标高端和低端采用外推数据需谨慎,并应予以注明;适宜施磷量与土壤有效磷丰缺级别线性负相关,与小麦目标产量线性正相关,与磷肥当季利用率线性负相关;当磷肥当季利用率20%、目标产量3~12 t/hm~2时,土壤有效磷丰缺级别第1~7级的小麦适宜施磷量范围依次为0~0、17~66、33~132、50~198、66~264、83~330、99~396 kg/hm~2。(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21期)

陈世平,陈金团[3](2019)在《不同施磷量对水稻产量、品质及磷肥利用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开展不同施磷量对水稻产量、品质及磷肥利用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施磷肥处理株高较对照(P_0)增加9.1~14.9cm、分蘖数提高17.6%~27.7%;水稻产量构成因素提高,稻谷产量显着增加,其中施90kg/hm~2P_2O_5处理比不施磷肥的稻谷产量提高1 0.3%,达显着差异。施用磷肥可提高水稻淀粉、粗蛋白、氨基酸含量,并促进稻谷、秸秆的磷素吸收。施用磷肥45.0kg/hm~2(P_1)、90kg/hm~2(P_2)、135kg/hm~2(P_3)对应的磷肥利用率分别为11.0%、12.3%、9.1%,但随着磷肥用量增加,磷肥利用率呈先增加后下降趋势。因此,根据当地的施肥习惯,建议在水稻生产过程中适当减施磷肥,提高磷肥的利用效率。(本文来源于《安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13期)

刘崇现,张文萍,周卫军,张文俊,闫丽君[4](2019)在《施磷量对增氧条件下水稻根系酸性磷酸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水稻根系酸性磷酸酶活性对增氧条件下施磷量的响应机制,明确水稻产量与根系酸性磷酸酶活性的相关性。【方法】以杂交水稻C两优608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设置4个磷肥(P2O5)施用水平,P1(0 g/株)、P2(3.23g/株)、P3(6.46 g/株)、P4(9.70 g/株),分蘖期至灌浆期设置2种灌溉方式,即NO(不增氧灌溉)和O(增氧灌溉),测定了水稻根系酸性磷酸酶活性和产量指标,分析了根系酸性磷酸酶活性与产量的响应关系。【结果】随着施磷量的增加,增氧条件下理论产量、有效穗数与千粒质量均先降低后升高,而每穗粒数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分蘖期与拔节孕穗期根系酸性磷酸酶活性随施磷量的增加而降低,灌浆期根系酸性磷酸酶活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增氧条件下千粒质量与灌浆期根系酸性磷酸酶活性显着负相关,结实率与拔节孕穗期根系酸性磷酸酶活性显着正相关。【结论】不外加磷肥情况下,增氧方式可显着增加水稻理论产量、有效穗数及千粒质量,施磷量的增加反而抑制水稻产量形成,6.46 g/株(90 kg/hm2)为增氧条件下理论产量、有效穗数、千粒质量、每穗粒数阈值,根系酸性磷酸酶活性是增氧条件下水稻响应根际增氧及磷素吸收的重要指标。(本文来源于《灌溉排水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张亮[5](2019)在《施磷量及有机替代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有机肥和无机磷肥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及块茎产量的影响,对马铃薯生产中有机肥替代无机肥的可行性及替代效果进行验证和阐述,本试验于2017年,在田间试验条件下,设置单施有机肥、有机肥和无机肥配施、单施无机肥的叁个磷梯度,共5个处理,分别用O、OP1、P1、P2、P3表示,以‘尤金’和‘克新23号’为供试品种,研究不同施肥方案对马铃薯各器官的生长发育,整个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量变化规律,磷素积累与分配,块茎产量构成因子,以及块茎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对促进两品种地上部茎叶的生长作用更显着,施有机肥(O、OP1)处理的株高、茎粗及叶面积指数均大于单施无机肥(P1、P2、P3)的处理。施有机肥还显着(p<0.05)提高了‘尤金’叶片的SPAD值,延缓了‘尤金’地上茎叶及根的衰老,而对‘克新23号’的叶片SPAD值及茎叶的衰老影响不显着。施无机磷肥则促进了两个品种根系伸长,增加了根冠比,其中P2处理的根冠比最高,分别较O处理提高14.57%和12.98%。与施用有机肥相比,单施无机肥提高了两个品种块茎的干物质积累量及磷素分配比例;但降低了全株干物质和磷素积累量。两品种各处理的块茎干物质积累曲线均呈“S”型变化,但在苗后30-46天‘尤金’单施无机肥处理(P1、P2、P3)的块茎干物质积累速率大于施有机肥的处理(O、OP1),至苗后46-60天‘尤金’施有机肥处理(O、OP1)的块茎干物质积累速率反而大于单施无机肥的处理(P1、P2、P3);而‘克新23号’P3处理的块茎干物质积累量在各时期均是最高的,除P3处理外其他处理相同时期块茎干物质积累量差异不显着。两品种各处理之间的光合生产率在块茎膨大前(苗后13-30天)差异均不显着;在块茎膨大后(苗后30-60天),光合生产率最高的均是OP1和P2处理,且OP1>P2。不同肥料类型对‘尤金’块茎酶活性影响相对较小,但过量施用无机磷肥会导致‘尤金’块茎多酚氧化酶活性显着降低(p<0.05)。施有机肥有助于提高‘克新23号’块茎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从而提高块茎抗病性和耐贮性;单施无机肥的块茎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则随着施磷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除‘克新23号’P1处理外,两个品种单施无机肥处理的单株结薯数均高于施有机肥的处理,其中‘尤金’P2处理的单株结薯数最高(6.20个/株),‘克新23号’P3处理的单株结薯数最高(4.84个/株)。施用有机肥处理的单株结薯数虽然较少,但其平均薯重和商品薯率较高,其中‘尤金’有机肥处理O、OP1的平均薯重较P1处理分别提高27.31%(p<0.05)和15.50%;‘克新23号’各处理间的平均薯重差异均不显着。相同处理下‘尤金’的单株结薯数高于‘克新23号’,但‘克新23号’的平均薯重更高。两个品种均是P1处理的平均薯重最小,产量最低,最高产量均为单施无机肥的处理,但‘尤金’产量最高的为P2处理(90 kg P_2O_5/hm~2),产量达41.50 t/hm~2,较P1处理增产15.5%;而‘克新23号’产量最高的为P3处理(135 kg P_2O_5/hm~2),产量达41.26 t/hm~2,较P1处理增产20.8%。在本试验条件下,有机替代OP1处理的产量虽然没有达到最高水平,但均高于P1处理(45 kg P_2O_5/hm~2)。(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期刊2019-06-01)

张学昕,刘淑英,王平[6](2019)在《施磷量对棉花磷素吸收利用和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在施氮一致的前提下,增加施磷量对棉花磷素吸收利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棉花不同器官不同时期吸磷量最高的均为N_2P_3处理;棉花各器官磷素的吸收不同施肥处理下表现不同,大致表现为铃>茎>叶>根系。与单施氮(N2)相比,施磷对棉花花铃、叶片、茎和根系的吸磷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各施肥处理植株对磷素吸收的最高峰出现在盛铃期,阶段积累吸收量为22.91~91.40 kg/hm~2,占总量的33.71%~54.85%。磷养分吸收速率从苗期到盛蕾期增长缓慢,盛蕾期到盛花期各处理磷养分吸收速率开始明显加快。当生育期进行到盛铃期时,各处理吸收速率均达到最高值,其中,处理N_2P_3的吸收速率高于其他处理,此后棉株对磷的吸收速率逐渐降低。试验中,N2P3处理产量达2 308.67 kg/hm~2,显着高于其他处理。N_2P_3处理单株铃数、单铃重、纯收益最大。(本文来源于《农业科技与信息》期刊2019年10期)

胡法龙,于洪明[7](2019)在《施磷量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磷肥的不同施用量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选用磷肥(重过磷酸钙)采取随机区组设计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磷肥用量49.8 g·m~(-2)的处理叶龄和茎基宽显着高于不施磷肥处理,且秧苗发根力的根长和根数都显着高于不施磷肥处理,但磷肥用量过大,则会抑制发根。因此,在供试土壤条件下,磷肥施用量49.8 g·m~(-2)能有效地增加根数、叶龄,提高水稻秧苗素质,利于插秧后的返青。(本文来源于《北方水稻》期刊2019年03期)

冯媛媛,申艳,徐明岗,田应兵,任凤铃[8](2019)在《施磷量与小麦产量的关系及其对土壤、气候因素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在有效磷含量不同的土壤中磷肥施用量对小麦籽粒产量的影响,探明在保证小麦高产的前提下,不同有效磷含量土壤中施磷量与小麦籽粒产量之间的关系,为小麦生产中合理施用磷肥、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根据1990—2017年间已公开发表的有关中国磷肥田间试验的文献,建立土壤有效磷、施磷量和小麦籽粒产量的数据库。采用数据整合分析方法 (Meta-analysis),研究在3个土壤有效磷梯度(<10、10~20、> 20 mg/kg)下,不同施磷(P_2O_5)量(<60、60~90、90~120、120~150、> 150 kg/hm2)对小麦籽粒产量的影响,分析施磷量与小麦籽粒产量之间的关系及其对环境因素的响应。【结果】1)除在有效磷>20 mg/kg的土壤上施用P_2O_5> 90 kg/hm2的高量磷肥外,在其它有效磷含量土壤上施用磷肥对小麦籽粒产量的提高均具有正影响。具体表现为:在有效磷<10 mg/kg的土壤上,小麦籽粒产量随施磷量的升高而呈直线上升趋势,其中施P_2O_5> 150 kg/hm2的磷肥对小麦的增产作用最强(36.6%);在有效磷含量为10~20 mg/kg的土壤上,90~120 kg/hm2的P_2O_5施用量对小麦的增产作用最强(25.8%);在有效磷含量> 20 mg/kg的土壤上,小麦籽粒产量与施磷量的关系符合米歇里西方程,即小麦籽粒产量随施磷量先增加后达到平衡,且磷肥施用对小麦的有效增产作用相对较弱(<8%)。2)在不同的环境因素下磷肥施用对小麦籽粒产量的提高均为正影响。具体表现为:在不同的气候类型条件下,亚热带季风气候条件下施用磷肥对小麦籽粒产量的提高幅度为19.4%,高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10.7%);在不同土壤类型条件下,黑垆土中磷肥施用对小麦籽粒产量的提高幅度为34.4%,显着高于黄棕壤(10.3%)、棕壤(9.2%)和褐土(15.6%);在不同小麦种植区中,春小麦区中磷肥施用对小麦籽粒产量的提升幅度为32.9%,显着高于北方冬小麦区(13.9%)和南冬小麦区(10.8%)。【结论】在试验前初始有效磷含量不同的土壤中,磷肥施用量对小麦籽粒产量的影响程度不尽相同,其中在亚热带季风气候、黑垆土、春小麦区条件下施磷的增产作用较强。因此,在小麦生产过程中施用磷肥时应充分考虑当地的土壤有效磷含量,适量施肥,减少磷素浪费,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本文来源于《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王炎,李振宙,黄凯丰[9](2019)在《施磷量与耕作方式交互作用对甜荞植株形态及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耕作方式和施磷量对甜荞植株形态及产量的影响,以甜荞品种丰甜1号为试验材料,设置了不同的耕作方式和磷肥处理,研究了其对甜荞根际土壤养分、根系形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根际土壤铵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总体随施磷量的增加呈先降后增的趋势,且基本以中浓度磷肥处理时含量最低,根际土壤pH值随施磷量的增加而降低,有机质含量则增加;根系活力、农艺性状及产量基本以中浓度磷肥处理高于其他处理。不同耕作方式间以深耕和常耕处理的根系形态优于免耕;根系活力、产量以深耕高于其他处理;相关性分析表明,丰甜1号的株高与根系长度、表面积显着正相关,与主茎节数、主茎分枝数极显着正相关,产量与株高、主茎节数极显着正相关。综上,深耕及中浓度磷肥处理将更有利于甜荞植株的成长及产量的提高。(本文来源于《中国土壤与肥料》期刊2019年01期)

孙洪仁,张吉萍,吕玉才,郑笑冉,张利霞[10](2019)在《中国北方甜菜土壤有效磷丰缺指标与适宜施磷量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给甜菜测土施肥提供科学依据,采用零散实验数据整合法、土壤养分含量与缺素处理相对产量回归方程法和"养分平衡—地力差减法"确定适宜施肥量新应用公式,开展了我国北方甜菜土壤有效磷丰缺指标与适宜施磷量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北方甜菜土壤有效磷(Olsen-P)第1~7级丰缺指标依次为>62、30~62、15~30、7~15、4~7、2~4和≤2 mg/kg。当磷肥当季利用率20%、目标产量30~90 t/hm~2时,土壤有效磷丰缺级别第1~7级的适宜施磷量范围依次为0~0、23~68、45~135、68~203、90~270、113~338和135~405 kg/hm~2。(本文来源于《中国糖料》期刊2019年01期)

施磷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系统总结了中国开展的小麦土壤有效磷丰缺指标与适宜施磷量研究。结果表明:30年来中国小麦土壤有效磷丰缺指标显着提高;小麦土壤有效磷丰缺指标不同区域之间差异很大,以缺磷处理相对产量90%指标为例,土壤Olsen-P含量低者<15 mg/kg,高者>35 mg/kg;除黄淮海平原、关中灌区和河套灌区外,中国小麦土壤有效磷丰缺指标研究存在很多空白区域;小麦土壤缺磷较为普遍,第2~4级为土壤有效磷集中分布的丰缺级别,缺磷处理相对产量大多处在70%~100%;土壤养分丰缺指标研究的试验点数不宜过少,丰缺指标高端和低端采用外推数据需谨慎,并应予以注明;适宜施磷量与土壤有效磷丰缺级别线性负相关,与小麦目标产量线性正相关,与磷肥当季利用率线性负相关;当磷肥当季利用率20%、目标产量3~12 t/hm~2时,土壤有效磷丰缺级别第1~7级的小麦适宜施磷量范围依次为0~0、17~66、33~132、50~198、66~264、83~330、99~396 kg/hm~2。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施磷量论文参考文献

[1].钟培阁,孙洪仁,阎旭东,王连杰,朱凯迪.黄淮海平原紫花苜蓿土壤有效磷丰缺指标与适宜施磷量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9

[2].孙洪仁,张吉萍,冮丽华,吕玉才,王应海.中国小麦土壤有效磷丰缺指标与适宜施磷量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9

[3].陈世平,陈金团.不同施磷量对水稻产量、品质及磷肥利用率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2019

[4].刘崇现,张文萍,周卫军,张文俊,闫丽君.施磷量对增氧条件下水稻根系酸性磷酸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J].灌溉排水学报.2019

[5].张亮.施磷量及有机替代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D].东北农业大学.2019

[6].张学昕,刘淑英,王平.施磷量对棉花磷素吸收利用和产量的影响[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9

[7].胡法龙,于洪明.施磷量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J].北方水稻.2019

[8].冯媛媛,申艳,徐明岗,田应兵,任凤铃.施磷量与小麦产量的关系及其对土壤、气候因素的响应[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9

[9].王炎,李振宙,黄凯丰.施磷量与耕作方式交互作用对甜荞植株形态及产量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19

[10].孙洪仁,张吉萍,吕玉才,郑笑冉,张利霞.中国北方甜菜土壤有效磷丰缺指标与适宜施磷量初步研究[J].中国糖料.2019

论文知识图

不同施磷量对产量的影响播种后不同时间不同施磷量处理对...可知,小麦剑叶SPAD值开花至花后21d维持...施磷量与坡度函数的响应曲面AM真菌与施磷量对烟叶SOD活性的...推荐施磷量与各等级平均值曲线

标签:;  ;  ;  ;  ;  ;  ;  

施磷量论文_钟培阁,孙洪仁,阎旭东,王连杰,朱凯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