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分子遗传特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基因,特征,分子,禽流感病毒,病毒,亚型,野鸟。
分子遗传特征论文文献综述
孙王杨吉,朱睿,张建军,石火英[1](2019)在《2017年国内大型鸡场分离的H9N2禽流感病毒的遗传进化和分子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H9N2禽流感病毒自1994年在广东首次报道暴发以来,已在国内广泛地流行,给养禽业带来了极大的损失,甚至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为了解2017年国内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遗传进化和分子特征变化,本研究从江苏、安徽、山东等地区的大型鸡场中分离到了10株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对10株分离株的基因分析表明,所有分离株均属于在2013年后占主导地位的G57型,由BJ/94系的HA、NA和NS基因,DK1系的PB2基因,F/98系的PB1,PA和NP基因以及G1/97系的M基因的四重组病毒组成,并且分离株的EID_(50)显着低于早期分离的H9N2禽流感病毒。10株分离株中有7株受体结合位点的198位发生了A到T,或者A到V的替换,并发生糖基化位点在218位的缺失,313位的增加。与近5年已经发表的流行株HA蛋白比较,所有分离株的抗原位点均发生了S127R、S183N、D216E、T220I、Q235M、S283R突变,NA基因在61~63位缺失NIT;表明分离株的抗原发生了变异。而分离株内部基因PB2上的K318R突变,PB1上的L13P突变,PA上的K356R突变、Q/T/S400P突变,NS上的E227K突变,NP上的D34S、K398Q突变,M1上的V15I突变以及M2上的I28V、L55F突变,使分离株更易感染哺乳动物,说明必需要继续加强H9N2禽流感病毒的监测,密切关注其对人类可能造成的影响。特别是10株分离株中首次出现的NA基因的E433D突变和PB2基因的E627V突变是否会给H9N2禽流感病毒增加新的生物学特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兽医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Gao,Cai-xia,Xin,Chang,Wang,Xiu-ying[2](2019)在《影响实验用融水小型猪遗传背景的SLA分子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标准化实验猪在生命科学各个研究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是保证动物实验结果可靠性和促进实验猪资源利用的重要前提,是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研究之基,是确保生物制品质量之本。如近一年来非洲猪瘟的肆孽传播,给养猪业带来了破坏性的灾难,急需研发相应的诊断试剂和疫苗对其防控,那么标准化实验猪是必不可少的支撑条件。我国具有丰富而又独特的小型猪资源,而且已经开展了实验动物化研究,如五指山小型猪、巴马小型猪猪、西藏小型猪和合作小型猪等,但我国目前尚无高质量的SPF猪基础群,仅有个别单位保有小规模的SPF(本文来源于《中国预防兽医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李晓芳[3](2019)在《2016-2017年上海地区野鸟携带H6亚型禽流感病毒遗传进化分析及分子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H6亚型AIVs属于LPAIVs。1965年首次从马萨诸塞州的火鸡体内分离到,目前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流行,且宿主范围也较为广泛,包括各种水禽,家禽以及哺乳动物等。除了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如H5N6等提供内部基因片段之外,多项研究报道也已证明H6亚型AIVs能够突破物种局限性感染人类,进而威胁人类健康,因此,近年来人们对H6亚型AIVs的关注度逐渐上升。野鸟作为AIVs的自然宿主,在AIVs的传播和进化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上海又是东亚-澳大利亚候鸟迁徙路线上野鸟的一个重要停留地和越冬地,所以鉴于H6亚型AIVs在我国的广泛流行以及H6亚型AIVs不断参与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重组而对人类健康所构成的危险性,我们想通过本次研究来了解上海地区野鸟携带H6亚型AIVs的情况。我们于2016-2017年间在上海的九段沙自然保护区和浦东南汇东滩共采集1514份喉肛拭子样品,从中分离到30株H6亚型AIVs,然后选择8个毒株做了进一步的检测和分析,结果发现有四种H6亚型(H6N1、H6N2、H6N5、H6N8)的禽流感病毒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所分离到的8株H6亚型AIVs和东亚-澳大利亚候鸟迁徙路线上的野鸟和家鸭中传播的禽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有很高的同源性,且依据基因片段的来源情况,我们将分离到的8个毒株分为7个重组基因型,这也进一步强调了野鸟在禽流感病毒的传播、进化及新基因型出现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细胞实验结果显示8个H6亚型毒株均能在MDCK、A549及MLE-12中增殖,而受体结合实验进一步验证了所分离到的毒株优先结合禽源受体,还未具备在人群中的传播能力,但不排除其在进化过程中与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发生重组,所以还要持续监测中国华东地区野鸟携带的H6亚型AIVs,从而更好地了解其传播和演变情况。(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9-05-10)
陈新武,段旭彤,王彦哲,季雅宁,石晓娜[4](2018)在《2014~2016年江苏地区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遗传进化及其分子特征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 AIV)在我国广泛流行,给养禽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还对公共卫生安全存在潜在威胁. 2014~2016年,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在江苏地区的活禽市场的鸡中的阳性率为8.39%~13.74%.选取10株H9N2分离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及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 H9N2分离株的HA基因与早期的江苏分离株位于同一小分支上,且同源性较高,但NA基因与早期江苏病毒株的同源性较低,核苷酸同源性为91.4%~93.9%,氨基酸同源性为91.2%~93.8%.这些病毒株的基因型依然为B69,为目前的优势基因型.所有H9N2病毒分离株的HA蛋白的226位点为L.固相受体结合实验结果显示, H9N2分离株具有人源α2,6唾液酸受体的结合特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生命科学》期刊2018年12期)
孙妍妍,王珍珍,郭媛,孙晓敏,李玮[5](2018)在《油菜温敏不育系373S的遗传及分子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温敏不育系是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的重要授粉控制系统之一。373S是由2002年发现的由嵌合不育株连续自交育成的油菜温敏不育系。本研究观察了373S的形态学和细胞学特征。通过多年重复,在田间调查373S育性变化,分析育性与温度、光照的关系。根据田间资料分析结果,在培养箱设置不同温度及光照组合进行处理,确定影响373S育性转换的温度及光照条件。利用373S与常规油菜品种杂交构建F_1,BC_1,F_2等群体,通过育性观察,分析373S育性的遗传规律。利用RNA-seq技术分析373S可育亲本和不育亲本以及BC_1中可育株和不育株花药及小花蕾的差异转录组,揭示不育涉及的差异基因并解析其代谢通路。结果表明:(1)与对照可育花相比,不育花外观无明显差异,雌蕊发育正常,但其雄蕊败育彻底,花丝短,花药干瘪无花粉。细胞学观察发现不育花药绒毡层和胼胝质发育异常,染色体提前降解,花粉外壁畸形;(2)373S属温敏不育类型,表现为高温不育,低温可育,光照对其育性无显着影响。现蕾期(即开花前一个月左右)的平均气温与育性指数呈显着负相关,其育性转换的临界温度为10℃(15℃/5℃)-12℃(17℃/7℃);(3)对BC_1和F_2代进行5年育性分离比调查,发现373S的育性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4)利用RNA-seq共得到10 092个差异表达基因(DEG),并从中筛选到430个(包括298个上调表达基因和132个下调表达基因)亲本与BC_1共有DEG。对430个DEG进行基因功能分类和富集分析,发现与绒毡层发育、胼胝质降解、孢粉素合成和花粉外壁形成相关的基因与育性关系密切。发现19个与花粉发育相关基因,其中大部分基因参与了花粉外壁形成。并对这19个基因进行了qRT-PCR验证,确认其表达量变化趋势与RNA-seq结果一致。本文研究结果为揭示油菜373S的败育机理与利用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作物专业委员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综述与摘要集》期刊2018-11-19)
郑甲成,刘婷,李杰勤,刘言龙,王丽华[6](2018)在《32份甜高粱种质资源形态特征和分子遗传多样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甜高粱抗逆性强、适应性广,是重要的能源作物,种质资源多样性分析是甜高粱遗传改良的基础。为了有效利用甜高粱种质资源,本研究对32份甜高粱的14个形态特征进行调查,并利用筛选出的46对多态性丰富的SSR引物研究甜高粱群体遗传变异。结果表明:32份甜高粱的穗形、粒色、颖壳色、颖壳包被度存在较大差异,主茎穗粒重和单株鲜重变异最大,变异系数分别达到0.32和0.42,差异达到显着水平;引物位点的多态信息含量指数(PIC)变幅在0.12-0.63,遗传相似系数(GS)在0.11-0.85,表明32份甜高粱间基因交流不频繁,群体内部遗传变异较小。UPGMA聚类分析将32份甜高粱分为4类:I类有16个品种,株高较高,千粒重较大,主茎穗较长,出汁率高;Ⅱ类有3个品种,株高、茎粗和粒重较小,生物学产量较低;Ⅲ类有5个品种,茎粗、株高、鲜重和糖锤度较大,生物学产量高;Ⅳ类有8个品种,茎粗较细,出汁率和鲜重较低。结果综合分析表明,7329、357、7325和7357四个甜高粱品种整体形态特征优良,群体内部遗传变异较大,可以作为甜高粱育种生产中的重点亲本材料。(本文来源于《2018中国草学会年会论文集》期刊2018-11-07)
董波,安永帅,戴爱玲,李晓华,杨小燕[7](2018)在《闽西地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M基因遗传进化及分子结构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2015—2017年闽西地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遗传进化规律,本研究收集了闽西地区12份PEDV阳性样品,对其M基因进行RT-PCR扩增,克隆至p MD18-T载体测序,并与国内外已知参考毒株序列进行比对及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12株闽西毒株M基因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100.0%;遗传进化分析表明,12株闽西毒株与经典毒株CV777、2010年前中国分离毒株LCZ、以及韩国毒株SM98、virulent DR13的亲缘性较远,而与2010年后国内分离毒株以及2013年美国分离毒株亲缘关系最近,说明闽西PEDV毒株属于目前国内外流行毒株。分子结构特征分析表明,PEDV M基因具备高度保守的特性,可以作为设计疫苗的候选基因。(本文来源于《浙江农业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袁小远,孟凯,张玉霞,徐怀英,李莉[8](2018)在《2016年~2017年山东地区商品肉鸡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的分子特征和遗传进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山东地区商品肉鸡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分离株的遗传变异情况,本研究对13株从不同肉鸡场分离的H9N2 AIV的HA基因进行PCR扩增、克隆和测序,并对获得的HA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13个分离株的HA裂解位点均为RSSR↓GLF,符合低致病性AIV的分子特征;8株分离株有8处糖基化位点,其余5株存在个别位点缺失情况;受体结合位点除198位有变异外,其它位点均保守;234位氨基酸均为L,因此具有与哺乳动物唾液酸α,2-6受体结合的特征。所有分离株HA基因核苷酸同源性为94.1%~99.8%,氨基酸同源性为94.3%~100%。HA基因进化树显示,所有分离株均属于欧亚分支中的A/Chicken/Beijing/1/1994(A/Duck/Hong Kong/Y280/97)亚群,也同属于近几年在中国鸡群中流行的以A/chicken/Zhejiang/HJ/2007为代表的G57分支。以上研究为H9N2亚型AIV的防控和疫苗研制提供了科学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预防兽医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赵丽,李存法,韩昊莹,张鸿鑫,卢婷婷[9](2018)在《河南地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S基因和ORF3基因分子特征和遗传进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分析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近年在河南省的流行情况,本研究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集河南省不同地区的200份PED疑似病料进行S基因和ORF3基因检测,通过RT-PCR扩增、克隆测序及序列分析,显示15株河南流行株S基因和ORF3基因的部分氨基酸和核苷酸不同于参考株,发生了变异。其中15个毒株的S基因和ORF3基因变化显示,PEDV河南毒株和其他参考株均可分为两个群,基于S基因扩增的15株则独立成群,与其他参考毒株亲缘较远;基于ORF3基因扩增的15个毒株与国内分离株、美国株及韩国株均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同时,对于S基因和ORF3基因在整个进化关系中,本试验中的15个河南株均相对独立成群,与经典毒株CV777及国内所使用的疫苗株,亲缘关系较远。结果表明,PEDV有变异和进化的趋势,应从当前流行毒株中选用有效的疫苗才能更好地控制本病的发生。(本文来源于《中国兽医杂志》期刊2018年05期)
赵丽,张鸿鑫,李存法,韩昊莹,卢婷婷[10](2017)在《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河南株2014年~2015年分子特征和遗传进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分析河南省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分子和遗传进化特征,本研究对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集自河南省不同地区的200份PEDV疑似病料进行RT-PCR检测,并对15份阳性样品进行S和ORF3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结果显示15株河南流行株PEDV的S基因和ORF3基因的部分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与参考株相比均发生了变异。S和ORF3基因遗传进化树显示,PEDV均可分为两个群,基于S基因的进化树显示15株河南株独立成群,与其它参考株亲缘关系较远;基于ORF3基因的进化树显示,15株河南株与国内分离株、美国株及韩国株均有较近的亲缘关系。从S和ORF3基因的进化关系中还显示,15株河南株与经典株CV777及国内所使用的疫苗株,亲缘关系较远。表明PEDV河南株有变异和进化的趋势。本研究为更好地控制本病在河南地区的发生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预防兽医学报》期刊2017年12期)
分子遗传特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标准化实验猪在生命科学各个研究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是保证动物实验结果可靠性和促进实验猪资源利用的重要前提,是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研究之基,是确保生物制品质量之本。如近一年来非洲猪瘟的肆孽传播,给养猪业带来了破坏性的灾难,急需研发相应的诊断试剂和疫苗对其防控,那么标准化实验猪是必不可少的支撑条件。我国具有丰富而又独特的小型猪资源,而且已经开展了实验动物化研究,如五指山小型猪、巴马小型猪猪、西藏小型猪和合作小型猪等,但我国目前尚无高质量的SPF猪基础群,仅有个别单位保有小规模的SPF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分子遗传特征论文参考文献
[1].孙王杨吉,朱睿,张建军,石火英.2017年国内大型鸡场分离的H9N2禽流感病毒的遗传进化和分子特征分析[J].中国兽医学报.2019
[2].Gao,Cai-xia,Xin,Chang,Wang,Xiu-ying.影响实验用融水小型猪遗传背景的SLA分子特征分析[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19
[3].李晓芳.2016-2017年上海地区野鸟携带H6亚型禽流感病毒遗传进化分析及分子特征[D].华东师范大学.2019
[4].陈新武,段旭彤,王彦哲,季雅宁,石晓娜.2014~2016年江苏地区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遗传进化及其分子特征的分析[J].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18
[5].孙妍妍,王珍珍,郭媛,孙晓敏,李玮.油菜温敏不育系373S的遗传及分子特征研究[C].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作物专业委员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综述与摘要集.2018
[6].郑甲成,刘婷,李杰勤,刘言龙,王丽华.32份甜高粱种质资源形态特征和分子遗传多样性分析[C].2018中国草学会年会论文集.2018
[7].董波,安永帅,戴爱玲,李晓华,杨小燕.闽西地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M基因遗传进化及分子结构特征分析[J].浙江农业学报.2018
[8].袁小远,孟凯,张玉霞,徐怀英,李莉.2016年~2017年山东地区商品肉鸡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的分子特征和遗传进化分析[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18
[9].赵丽,李存法,韩昊莹,张鸿鑫,卢婷婷.河南地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S基因和ORF3基因分子特征和遗传进化分析[J].中国兽医杂志.2018
[10].赵丽,张鸿鑫,李存法,韩昊莹,卢婷婷.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河南株2014年~2015年分子特征和遗传进化分析[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