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大桩距搅拌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地基,水泥,应力,高速公路,模型,面积,参数。
大桩距搅拌桩论文文献综述
朱玉龙,李媛,吴继敏[1](2012)在《水泥土搅拌桩处理软土路基最优桩距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水泥土搅拌桩处理地基在实际工程中应用广泛。在地基设计中,往往期望能确定最优的桩距以简化施工工艺和节省工程成本,因此,桩距的最优化选择在工程中较为重要。搅拌桩处理地基主要运用复合地基理论,首先假设桩土变形协调,将叁维问题简化为二维平面问题,把桩沿里程方向的桩土简化为等效体,加固后的桩间土体等效为一个整体;其次,由面积置换率算出复合地基的弹性参数,利用相关的有限元软件,模拟计算不同桩距下路基的沉降关系曲线;最后,通过对不同桩间下土体的沉降分析,得出搅拌桩最优桩距选择的一般化方法。(本文来源于《勘察科学技术》期刊2012年03期)
张伟丽,蔡健,林奕禧,黄良机[2](2009)在《桩径和桩距对搅拌桩复合地基影响的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为原型,采用FLAC3D计算不同桩径和桩距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和桩土应力,得到了改变桩径和桩距对承载力、复合地基沉降以及桩土应力比的影响,对改变桩径和桩距两种方案进行比较,为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的设计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09年16期)
倪红[3](2008)在《大桩距搅拌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讨论了大桩距搅拌复合地基在实际工程设计中的注意点,并同时提出了施工中重视施工质量的相应举措,以便完善大桩距复合地基的设计方法及工程应用。(本文来源于《建筑技术开发》期刊2008年11期)
邓永锋,洪振舜,刘松玉[4](2008)在《高速公路工程搅拌桩设计最大桩距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高速公路工程水泥土搅拌桩的设计主要基于桩土变形协调的复合地基理论。在工程实践中对在什么桩距下搅拌桩地基能满足复合地基理论还没有统一的认识。为此,采用平面有限元计算路堤荷载作用下搅拌桩地基桩距与桩土变形之间的关系,并以连云港海相软土典型地层为例,分析得到了搅拌桩设计的最大桩距。(本文来源于《路基工程》期刊2008年05期)
朱华,赵宏华,韩选江[5](2007)在《大桩距搅拌桩加固软土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现场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和桩土应力比的测试,探讨了水泥土复合地基在桩距S>2.5d的情况下其承载性状和桩土应力比。试验结果表明复合地基在"有效桩长"范围内,承载力可以满足要求,并形成"加筋垫层",有效扩散应力,使沉降变形减小;桩土应力分布合理,使桩和土体各部分的承载潜能均可以得到较好的发挥,从而使复合地基可以较好满足承载和沉降的要求。(本文来源于《基建优化》期刊2007年05期)
赵宏华,韩选江,颜谳[6](2007)在《大桩距搅拌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大桩距搅拌桩复合地基的变形机理,在常规复合地基加固区、软弱下卧层沉降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计算对比,提出复合地基加固区采用复合模量法、下卧层采用应力扩散法计算沉降的方法.阐述了大桩距复合地基沉降计算的基本假定、计算公式和具体计算步骤.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将大桩距复合地基的计算结果与实测的沉降变形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本文来源于《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7年01期)
倪红,冯晓彤,季林钧[7](2005)在《大桩距搅拌桩复合地基在工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文通过对小桩距搅拌桩复合地基在应用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并通过对比大桩距搅拌桩复合地基的理论依据可知 ,后者的优化设计并辅以良好的施工组织及技术质量保证 ,其更能达到安全、经济、合理的目的。(本文来源于《江苏建筑》期刊2005年01期)
赵宏华[8](2003)在《大桩距搅拌桩复合地基变形性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泥搅拌桩加固地基是软土地基处理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因其无振动、无噪音和无污染等优点,在旧城改造的密集建筑群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设计理论存在一些误区,特别是对其沉降变形的研究工作处于滞后的状态,设计人员往往担心拉大桩距后会加大基础沉降,故设计时常采用按小桩距(S<2d)的常规设计方法。 搅拌桩复合地基按常规方法设计时一般取0.8m~1.2m的小桩距进行满堂布桩。而对于S>2d的大桩距搅拌桩复合地基却使用很少。本课题针对大桩距搅拌桩复合地基的工程实例,开展荷载~沉降关系的研究,探讨其工作机理和设计方法。具体内容如下: (1) 分析探讨了搅拌桩复合地基桩长、置换率、桩身变形模量、桩距等因素对复合地基沉降的影响; (2) 探讨了大桩距搅拌桩复合地基在“有效桩长”内形成“加筋垫层”扩散应力的机理;提出了大桩距复合地基沉降按双层地基理论计算的基本方法; (3) 阐明了大桩距复合地基沉降计算的基本假定、计算公式和具体计算步骤,可方便于实际工程应用。 (4) 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将大桩距复合地基的计算结果与实测的沉降变形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并且根据小桩距复合地基工程实例的计算结果,提出了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方法的修正系数。 (5) 基于以上工作完善了大桩距搅拌桩复合地基的设计步骤,并探讨了按变形控制设计、优化设计方法的有关问题。同时,强调了完善施工组织设计和加强技术质量措施对确保大桩距复合地基设计质量的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南京工业大学》期刊2003-04-01)
韩选江,赵宏华,颜巘,丁传松[9](2002)在《大桩距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和桩土应力比测试 ,对软土地基上某住宅小区设计的大桩距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的承载性状和桩土应力比进行全面探讨 ,为大桩距水泥搅拌桩在软基上的设计应用提供了可靠的资料和经验。(本文来源于《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2年05期)
大桩距搅拌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为原型,采用FLAC3D计算不同桩径和桩距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和桩土应力,得到了改变桩径和桩距对承载力、复合地基沉降以及桩土应力比的影响,对改变桩径和桩距两种方案进行比较,为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大桩距搅拌桩论文参考文献
[1].朱玉龙,李媛,吴继敏.水泥土搅拌桩处理软土路基最优桩距的优化[J].勘察科学技术.2012
[2].张伟丽,蔡健,林奕禧,黄良机.桩径和桩距对搅拌桩复合地基影响的研究(英文)[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9
[3].倪红.大桩距搅拌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方法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08
[4].邓永锋,洪振舜,刘松玉.高速公路工程搅拌桩设计最大桩距探讨[J].路基工程.2008
[5].朱华,赵宏华,韩选江.大桩距搅拌桩加固软土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J].基建优化.2007
[6].赵宏华,韩选江,颜谳.大桩距搅拌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方法[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
[7].倪红,冯晓彤,季林钧.大桩距搅拌桩复合地基在工程中的应用[J].江苏建筑.2005
[8].赵宏华.大桩距搅拌桩复合地基变形性状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3
[9].韩选江,赵宏华,颜巘,丁传松.大桩距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试验[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