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复模态理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模态,阻尼,摄动,理论,特征值,状态,粘性。
复模态理论论文文献综述
朱淑强,钱益明[1](2015)在《基于复模态理论的盘式制动器稳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制动盘自激激励理论,总结盘式制动器制动噪声影响参数;采用系统阻尼比判定产生制动噪声风险;建立某车型盘式制动器有限元模型,分析评判最可能产生制动噪声不稳定模态,并且针对可能产生制动噪声的频率进行结构改善。表明,通过复模态分析方法,可提前预测盘式制动器NVH性能方面设计合理性,可快速对结构进行优化。(本文来源于《第11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会议论文集》期刊2015-08-06)
闫华亮[2](2015)在《改进的复模态理论及其在随机振动领域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众所周知,对于一般线性粘性阻尼多自由度对称系统,实模态理论已经无法使得系统的振动运动微分方程解耦,这时就需要采用复模态理论,但传统的复模态理论在计算过程中,复代数运算不可避免,容易造成结果失真。本文根据复特征值、复振型等复模态参数的共轭性,推导了任意激励下的响应计算公式。基于改进的复模态理论,研究了复振型迭加的截断,提出了复振型迭加加速法,并对随机振动中的平稳随机响应进行了时域分析。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把复特征值、复振型的实部与虚部分开,给出了复模态参数的解析式,并阐述了它们各自的物理意义。根据复模态中的共轭性,推导了响应计算公式。利用刚度矩阵的复振型展开式,得到了复振型迭加截断条件下响应计算的加速公式。再则,基于改进的复模态理论,推导了简谐激励和斜坡阶跃激励下响应计算表达式,分析了各自的振动特点。研究了一个五自由度的质量弹簧阻尼系统,分析了阻尼对固有频率的影响,验证了改进的复模态理论的正确性,以及比较详细地讨论了复振型迭加截断法和复振型迭加加速法的适用情况。最后,基于改进的复模态理论,对一般线性粘性阻尼对称系统在随机激励下的平稳随机响应进行了时域分析。推导了白噪声激励和一阶滤过白噪声下随机响应的相关函数和各个分量均方值的解析式。在白噪声激励条件下,比较了时域分析方法与频域分析方法在求解均方响应时的优越性,通过算例研究了随机响应的统计特性。(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期刊2015-06-01)
杨龙,王国权[3](2015)在《基于复模态理论的盘式制动机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试件实验的基础上建立了盘式制动机构高频啸叫分析的复模态有限元模型,应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计算了系统的复特征值。对试验所得高频摩擦噪声发生频率与计算复特征值实部非负时系统失稳的模态频率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两者的频率分布具有高度相关性,高频摩擦噪声发生的频率基本上落在复特征值实部非负的模态频率附近。表明复模态有限元法及复特征值仿真分析方法可以对高频摩擦噪声进行有效预测,从而实现盘式制动机构的降噪优化。(本文来源于《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1期)
孙磊,冯国东[4](2008)在《用复模态理论讨论状态矩阵对角化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介绍了复模态理论,然后利用线性阻尼离散系统的自由振动微分方程的左右特征向量,推导出状态矩阵与振动系统的左右特征向量之间的关系。最后根据状态矩阵的左右特征向量系的正交性,对给出的状态矩阵进行对角化。从而实现振动微分方程的降阶与解耦。(本文来源于《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8年01期)
周焕廷,王燕[5](2004)在《复模态理论在近海平台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复模态理论对考虑海洋平台结构与流体相互作用而引起的非经典阻尼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水中耦合阻尼矩阵运用复模态解法,可以不必近似对角化。推导了随机波浪荷载作用下结构各种反应的能量谱密度函数及结构反应的统计特性,得到了结构反应的均方差和峰值的表达式。针对某典型平台在随机波浪荷载作用下动力反应用复模态法进行了计算并与运用实模态方法多重迭代方法的结果进行了比较。(本文来源于《力学季刊》期刊2004年03期)
任计格,王生泽[6](2004)在《基于复模态理论研究线性周期时变齐次系统的动态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线性周期时变齐次系统的状态方程经李亚普诺夫变换后 ,周期系数线性时变振动系统转化为一非齐次定常线性系统。对于拓补等价定常线性系统 ,可视为复模态系统 ,系统具有复模态和复振型。通过研究发现 ,线性周期时变齐次系统的模态不仅具有复模态的性质 ,而且为周期时变性。(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04年02期)
王伟,赖永星[7](1992)在《复模态理论的摄动有限元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借助状态空间,采用摄动有限元法对不定参数结构进行了动力分析.将复模态的二次特征值问题化为一次特征值问题,对不定参数在某一确定值邻域内的摄动,利用二阶摄动的有限元方法通过一次性计算得到了结构复特征值,状态特征向量的一、二阶摄动公式。(本文来源于《郑州工学院学报》期刊1992年01期)
宗志桓,罗兆辉[8](1992)在《复模态理论及其与实模态理论的统一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定义和解释了复模态方法中各参数的意义,推演复模态问题转化为实模态问题的条件。并推导由实模态构造复模态的一般公式,最后通过算例验证本文的一些结论。(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学报》期刊1992年01期)
李培均,郑兆昌[9](1990)在《多自由度系统复模态理论的摄动方法 (叁)非对称系统复特征值问题的摄动迭代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实模态理论和相应特征值计算方法,本文在位形空间中用摄动方法求解非对称系统的复特征值和复模态。为提高精度,增加了一个迭代格式。最后给出算例并讨论了计算精度和收敛性。(本文来源于《应用力学学报》期刊1990年02期)
冯振东,吕振华[10](1989)在《阻尼系统振动分析的实模态与复模态理论间统一性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阐述了粘性阻尼线性振动系统的复模态退化为实模态的过渡方式,推证了复模态参数与实模态参数之间的统一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度量系统的各阶复模态对相应的实模态的偏离程度的一些简便方法,给出了从系统的复模态特征参数中提取其实模态特征参数的一组近似估计公式。(本文来源于《吉林工业大学学报》期刊1989年03期)
复模态理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众所周知,对于一般线性粘性阻尼多自由度对称系统,实模态理论已经无法使得系统的振动运动微分方程解耦,这时就需要采用复模态理论,但传统的复模态理论在计算过程中,复代数运算不可避免,容易造成结果失真。本文根据复特征值、复振型等复模态参数的共轭性,推导了任意激励下的响应计算公式。基于改进的复模态理论,研究了复振型迭加的截断,提出了复振型迭加加速法,并对随机振动中的平稳随机响应进行了时域分析。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把复特征值、复振型的实部与虚部分开,给出了复模态参数的解析式,并阐述了它们各自的物理意义。根据复模态中的共轭性,推导了响应计算公式。利用刚度矩阵的复振型展开式,得到了复振型迭加截断条件下响应计算的加速公式。再则,基于改进的复模态理论,推导了简谐激励和斜坡阶跃激励下响应计算表达式,分析了各自的振动特点。研究了一个五自由度的质量弹簧阻尼系统,分析了阻尼对固有频率的影响,验证了改进的复模态理论的正确性,以及比较详细地讨论了复振型迭加截断法和复振型迭加加速法的适用情况。最后,基于改进的复模态理论,对一般线性粘性阻尼对称系统在随机激励下的平稳随机响应进行了时域分析。推导了白噪声激励和一阶滤过白噪声下随机响应的相关函数和各个分量均方值的解析式。在白噪声激励条件下,比较了时域分析方法与频域分析方法在求解均方响应时的优越性,通过算例研究了随机响应的统计特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复模态理论论文参考文献
[1].朱淑强,钱益明.基于复模态理论的盘式制动器稳定性分析[C].第11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会议论文集.2015
[2].闫华亮.改进的复模态理论及其在随机振动领域的应用[D].东北大学.2015
[3].杨龙,王国权.基于复模态理论的盘式制动机构分析[J].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4].孙磊,冯国东.用复模态理论讨论状态矩阵对角化问题[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5].周焕廷,王燕.复模态理论在近海平台中的应用[J].力学季刊.2004
[6].任计格,王生泽.基于复模态理论研究线性周期时变齐次系统的动态特性[J].振动与冲击.2004
[7].王伟,赖永星.复模态理论的摄动有限元法[J].郑州工学院学报.1992
[8].宗志桓,罗兆辉.复模态理论及其与实模态理论的统一性[J].天津大学学报.1992
[9].李培均,郑兆昌.多自由度系统复模态理论的摄动方法(叁)非对称系统复特征值问题的摄动迭代法[J].应用力学学报.1990
[10].冯振东,吕振华.阻尼系统振动分析的实模态与复模态理论间统一性的探讨[J].吉林工业大学学报.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