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遥感制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遥感,地表,方法,数据,火星,大数,水体。
遥感制图论文文献综述
邵亚奎,朱长明,徐新良,张新,沈谦[1](2019)在《2000—2015年安徽省林地遥感制图与时空变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林地作为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生态因子在区域发展和环境保护中发挥了重要保障作用,及时获取空间分布特征和变化信息对林地资源保护和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在2000—2015年安徽省林业遥感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完成了安徽省2000、2005、2010、2015年4期林地遥感制图和时空分析,并从时间序列和空间尺度上探讨了2000年以来安徽省林地资源的分布特征、时空动态及其主要驱动力要素。结果表明:在时间上,近15年来安徽省林地面积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在空间上,安徽省林地地区分布不均,空间分布差异性较大,集中分布在皖南地区,沿江丘陵和淮北平原林地比重较少。林地变化活跃区集中在年均气温15—18℃,降水量1000—2000mm,坡度小于15°、高程低于500m的地方。在变化原因上,自然因素影响了安徽林地的总体空间分布特征,但是短期内政策调控、经济发展是林地时空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本文来源于《生态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朱爽,张锦水,李长青,郑阔[2](2019)在《土地覆盖遥感制图方法研究现状与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区域尺度土地利用/覆盖分类研究是当今国际上开展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及时、准确地获取地球表面特性对于掌握人类和自然现象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至关重要。本文根据土地覆盖遥感分类方法特点,从硬分类方法、软分类方法以及最新的软硬分类方法出发,总结了国内外的各研究成果,分析了各种方法的分类策略与特点及其方法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软硬分类方法能够灵活适用于遥感图像上纯净、混合像元并存的特点,可以有效解决光谱的异质性,在土地覆盖遥感监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潜力。文中提出了基于变端元的软硬分类土地覆盖制图方法框架,并指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本文来源于《测绘通报》期刊2019年11期)
颜祥照,姚艳敏,张霄羽[3](2019)在《土壤有机质遥感制图研究进展与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土壤有机质是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指标,土壤有机质制图对了解土壤肥力空间分布格局,开展培肥地力、耕地质量评价、土壤碳循环研究、土壤污染治理等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遥感技术的土壤有机质制图是土壤学科新兴的研究方向和热点问题。文章全面总结土壤有机质遥感制图方法的发展和应用,展望未来土壤有机质遥感制图研究趋势,为土壤有机质制图工作提供参考。【方法】该文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回顾和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土壤有机质遥感制图研究进展,对比分析了多光谱遥感法、结合遥感数据的土壤有机质预测性制图法、高光谱遥感影像直接法等3类土壤有机质遥感制图方法的优势和局限性;重点分析了影响成像高光谱土壤有机质制图精度的因素,阐述了土壤有机质光谱敏感波段、建模方法选择的研究进展、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结果 /结论】(1)多光谱遥感数据为土壤有机质制图提供了丰富的植被覆盖、土地利用、气候等土壤成土环境因素信息,广泛应用于大尺度范围或复杂地形区域的土壤有机质制图,但表达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细微差异不够精细化;(2)高光谱遥感数据参与土壤有机质制图,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制图精细度,但需要加强土壤有机质光谱敏感波段优选以及适宜的土壤有机质高光谱建模方法研究;(3)中红外高光谱遥感具有土壤有机质预测和制图的潜力,该领域的发展值得期待。(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信息》期刊2019年03期)
侯西勇,邸向红,侯婉,吴莉,刘静[4](2018)在《中国海岸带土地利用遥感制图及精度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地利用遥感制图结果是支撑全球气候变化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科学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数据,而制图精度方面的评价信息则决定土地利用遥感制图结果的完整性、可靠性、可用性、可控性和可传播性。本文概述2000、2005、2010和2015年多时相中国海岸带土地利用遥感制图的数据源和技术方法,针对2010年和2015年制图结果,基于Google Earth高分影像通过目视判读获得精度评价所需的参考数据,进而建立混淆矩阵并评估制图的精度。结果表明:(1) 2010和2015年中国海岸带土地利用遥感制图结果的总体精度分别为95.15%和93.98%,Kappa系数分别为0.9357和0.9229,表明2个时相遥感制图结果的精度总体较好;(2)中国海岸带土地利用遥感制图结果的精度水平存在较为显着的区域差异,2010年时相江苏沿海区域的精度最高,2015年时相津冀沿海区域、上海市、海南省和台湾省的精度均比较高,2个时相均以福建省沿海区域的精度最低;(3)中国海岸带土地利用遥感制图结果的精度水平存在显着的类型差异,总体上,耕地、林地、草地和滨海湿地的分类精度较高,而建设用地、内陆水体和人工咸水湿地的分类精度则相对较低,未利用土地则是错分最严重的类型;(4)耕地与林地之间、建设用地与草地之间相互误分比较显着,内陆水体容易被错分为耕地、林地和建设用地,人工咸水湿地容易被误分为耕地和建设用地,未利用土地容易被误分为耕地,这些都是未来时期数据持续更新过程中应该重视的问题。本文有望为海岸带土地利用变化遥感监测和科学研究提供必要的支持。(本文来源于《地球信息科学学报》期刊2018年10期)
陈军,陈晋[5](2018)在《GlobeLand30遥感制图创新与大数据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地表覆盖及其变化反映着人类与自然相互作用、地表水热和物质平衡、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等过程,是全球环境变化研究、地理世情监测、可持续发展规划等不可或缺的基础信息和关键参量.以往国外研制的全球地表覆盖信息产品空间分辨率较粗(最高为300m),难以有效反映全球范围内地表覆盖的详细空间格局及转换规律,远不能满足中国及国际社会的应用需求.在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重点项目支持下,(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地球科学》期刊2018年10期)
李大冲[6](2018)在《湿地遥感制图中的信息挖掘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湿地调查与制图中,遥感技术相比于传统的方法具有高效、客观和经济等优势。随着遥感数据源的数量以及种类的增多,湿地遥感分类与制图有了更多的选择,精度也越来越高。然而由于湿地动态性和过渡性的特征,湿地遥感制图依然面临很多挑战。比如大范围的影像更新离不开人工的辅助解译、湿地的分类精度依然不高等。因此面临着深入挖掘湿地信息的需求。特别的,本文针对如下两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1)大范围的水体制图虽然获得了很多进展,但小于遥感影像像元分辨率的水体通常在制图时被忽略掉。这类水体如普通的细小河道、湿地与非湿地的过渡地带等,而这类湿地也往往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环境功能。如何在开展大范围水体制图同时,提高这类湿地信息的精度?2)历史的湿地专题图的形成,花费了巨大人力物力,包含了重要的信息。开展专题图更新时,如何有效利用历史专题图中信息协助完成更新任务?论文探讨了了利用遥感影像以及湿地自身的特征,开展湿地信息挖掘方法研究,以达到获取更丰富信息、提高自动化的程度的目的。具体的,我们研究的目标主要针对以下两个问题提出解决方案:1、如何使用中低分辨率卫星影像(MODIS)提取细节水体的方法?2、如何对大尺度下的专题图使用历史分类结果数据协助自动化完成制图更新的方法?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细节水体”(本文定义为包含小于影像像元分辨率的水体以及湖泊、河流的水陆交界区域等),论文探讨了其形成的原理以及卫星遥感分类时容易发生漏分、误分的根本原因。综合考虑“毗邻效应”和“混合像元效应”对细节水体的影响,通过去除成像时像元对应地表区域受临近地物折射、反射造成的反射率量化偏差,再对低偏差的量化反射率像元使用混合像元分解以达到提高细节水体信息提取的能力。2.对于水体混合像元的定位方法,由于水体混合像元多处于过渡区域,其像元灰度值呈现渐变的特点。论文方法利用像元灰度值的相对变化,同时考虑符合影像判读“同物异谱”现象的方式,提出了基于梯度变化的混合像元区域定位方法。该方法提高了混合像元的定位精度,包括混合像元的位置和混合像元的区域。本文所提方法在没有人工监督信息的情况下,优于使用相应监督分类的结果。3.对于湿地专题图更新方式,论文提出了一种自动化的方法IIR(Iterative interpretation and Reorganization)。IIR可以充分利用已有专题图的信息进行更新,增加自动化的程度,同时也减少了分类过程中主观判断的影响。使用自动化的更新方法IIR,在全国4个典型的湿地分布区的实验表明,分类结果普遍优于监督分类结果,而且有能力识别出历史专题图中未出现的类别。主要创新点如下:1.针对水陆交替区域及遥感系统共同作用下形成的细节水体,论文提出了系统去除“毗邻效应”和“混合像元效应”的方法,可以提高混合像元中水体的定位以及提取精度。最终得到的定位精度优于简单阈值法所得到的结果,提取结果也很好的平衡了河流、池塘等细节水体面临的错分、漏分误差,优于监督分类结果。2.对于专题图更新的需求,论文提出了基于湿地历史专题图信息对新的遥感影像进行分类方法,提高了历史专题图的利用价值,同时能有效保持区域分类的客观性。由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对湿地制图更新的总体精度在70%-90%之间,总体上优于传统监督分类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期刊2018-06-01)
[7](2018)在《给你一双看清地表格局及发展趋势的慧眼——“全球30米地表覆盖遥感制图关键技术与产品研发”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文中研究指出1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陈军教授主持完成的"全球30米地表覆盖遥感制图关键技术与产品研发"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球地表覆盖分布及变化反映着人类与自然相互作用、地表水热和物质平衡、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等过程,美欧曾研制多套全球地表覆盖信息产品,并长期占据这一领域主导。但是现有的全球产品分辨(本文来源于《地理信息世界》期刊2018年01期)
邸凯昌,刘斌,刘召芹[8](2018)在《火星遥感制图技术回顾与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国际火星探测任务、遥感制图技术的进展与产品成果进行了综述。1960年至今,世界各国已开展了44次火星探测任务,其中18次成功,3次部分成功。基于轨道器影像和激光测高数据、着陆器和火星车的影像数据,相关团队已开发了一系列的摄影测量技术,制作了百米量级全球制图产品、米级及亚米级局部高分辨率制图产品等,广泛用于火星科学研究和工程任务支持。文章对火星遥感制图未来重要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与展望,包括火星多源多重覆盖遥感数据全球制图、火星全球控制网的改进、海量火星遥感数据的自动处理与信息挖掘、火星车实时长距离导航定位与制图、数据共享与国际合作等。(本文来源于《航天器工程》期刊2018年01期)
刘佳,辛鑫,刘斌,邸凯昌,岳宗玉[9](2018)在《基于DMSP/OLS夜间灯光影像的2000—2013年鄂尔多斯市城市扩张遥感制图与驱动因子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在过去十几a中经历了经济的飞速发展与城市的快速扩张,目前却面临着经济发展的停滞与城市转型。对鄂尔多斯市城市扩张及其驱动因子在时间及空间尺度上的分析,可为鄂尔多斯市的城镇化发展规划提供参考信息。利用DMSP/OLS夜间灯光(nighttime light,NTL)遥感数据,并结合Landsat影像数据,对鄂尔多斯市2000—2013年间城市扩张进行遥感制图和信息提取;应用基于稳定映射点NTL影像间辐射校正方法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算法,并结合阈值法进行数据校正和建成区面积提取。经分析发现鄂尔多斯市分3个阶段扩张,并提出应用组合分析的方式对城市扩张驱动因子进行定量分析。(本文来源于《国土资源遥感》期刊2018年01期)
陈学泓,曹鑫,廖安平,陈利军,彭舒[10](2016)在《全球30m分辨率人造地表遥感制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全球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城镇化进程预计将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加速,而人造地表是城镇化在地表覆盖上的直接体现.一方面,人造地表的扩张为工业生产、经济活动、人员居住等提供合适的场地;另一方面,人造地表深刻改变了地球的自然表面,进而影响地表热量交换、水文过程以及生态系统等自然过程.因此,对全球人造地表进行精确制图对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等相关领域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全球2000与2010年两个基准年的30m分辨率遥感影像为基础,完成了全球两期30m分辨率的人造地表制图任务.首先,根据人造地表的地理内涵与30m分辨率影像上提取的可行性,从斑块层面上提出适用于该尺度的人造地表定义;其次,考虑到人造地表的光谱复杂性与空间异质性,对现有像素级分类与对象级分割技术进行组合,以实现较高精度的人造地表斑块提取;最后,通过人工编辑与质量控制的手段,进一步保证全球范围内的人造地表制图精度.独立精度评价结果显示,该地表覆盖分类产品的用户精度达到80%以上.可以认为,该套产品是目前全球尺度上,人造地表或相关地表覆盖类型产品中分辨率与精度都最高的分类成果.该数据将为开展全球城镇时空格局分析、生态环境健康诊断等相关研究工作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地球科学》期刊2016年11期)
遥感制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区域尺度土地利用/覆盖分类研究是当今国际上开展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及时、准确地获取地球表面特性对于掌握人类和自然现象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至关重要。本文根据土地覆盖遥感分类方法特点,从硬分类方法、软分类方法以及最新的软硬分类方法出发,总结了国内外的各研究成果,分析了各种方法的分类策略与特点及其方法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软硬分类方法能够灵活适用于遥感图像上纯净、混合像元并存的特点,可以有效解决光谱的异质性,在土地覆盖遥感监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潜力。文中提出了基于变端元的软硬分类土地覆盖制图方法框架,并指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遥感制图论文参考文献
[1].邵亚奎,朱长明,徐新良,张新,沈谦.2000—2015年安徽省林地遥感制图与时空变化分析[J].生态科学.2019
[2].朱爽,张锦水,李长青,郑阔.土地覆盖遥感制图方法研究现状与展望[J].测绘通报.2019
[3].颜祥照,姚艳敏,张霄羽.土壤有机质遥感制图研究进展与展望[J].中国农业信息.2019
[4].侯西勇,邸向红,侯婉,吴莉,刘静.中国海岸带土地利用遥感制图及精度评价[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8
[5].陈军,陈晋.GlobeLand30遥感制图创新与大数据分析[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8
[6].李大冲.湿地遥感制图中的信息挖掘应用[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2018
[7]..给你一双看清地表格局及发展趋势的慧眼——“全球30米地表覆盖遥感制图关键技术与产品研发”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J].地理信息世界.2018
[8].邸凯昌,刘斌,刘召芹.火星遥感制图技术回顾与展望[J].航天器工程.2018
[9].刘佳,辛鑫,刘斌,邸凯昌,岳宗玉.基于DMSP/OLS夜间灯光影像的2000—2013年鄂尔多斯市城市扩张遥感制图与驱动因子分析[J].国土资源遥感.2018
[10].陈学泓,曹鑫,廖安平,陈利军,彭舒.全球30m分辨率人造地表遥感制图研究[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