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市政道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措施

浅谈市政道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措施

河南正泰建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摘要: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市政道路建设也在不断增长。地基的稳定性是保证整个项目质量的重要前提,对于施工效果有着深层的影响。在具体的市政道路工程当中,部分地区有着软土地基,为确保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需首先对软土地基采取相应的处理技术措施,以确保道路地基的强度和道路的整体质量。本文首先对市政道路工程中软土地基问题进行概述,进而提出市政道路工程中软土地基的处理原则,并探讨在施工处理中可采用的处理技术措施,以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市政道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施工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中的道路对于一个城市的发展而言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并逐渐成为了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市政道路工程当中的软土地基问题的出现,对于道路建设项目整体实施有着较大影响。通过处理技术措施做好软土地基的处理,才能打好道路建设基础。在道路建设中采用的沥青和混凝土等材料由于稳定性不足,很容易在软土地基基础上出现开裂问题,无法保证道路的硬度和使用质量。施工企业要针对软土层厚度差距进行对应的技术处理,就应首先对可选用的技术方法进行研究、掌握和吸收。

一、市政道路工程中软土地基问题概述

市政道路工程中的软土地基结构主要为软土,其内部土壤颗粒属于沉降性质,存在部分淤泥,水分含量相对较高,土壤颗粒之间缝隙大,导致地基稳定性较低,强度较差。就软土地基的具体特性来看,包括高压缩性、低透水性和触变性,高压缩性导致道路容易出现沉降现象;低透水性将导致最终建成道路缺乏足够质量保障,使用寿命相对较短;触变性导致其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作用性流动,造成道路稳定性不足[1]。软土地基相应特点决定了在采用沥青和混凝土材料进行道路建设时无法保证道路的质量,开裂和硬化问题频发。这就要求施工企业针对软土地基的具体特点采取相应的处理手段,才能打造高强度的地基,为道路施工打下重要基础。

二、市政道路工程中软土地基的处理原则

在实施市政道路工程软土地基施工处理之前,需首先明确其处理原则,以保证最佳的处理效果。一方面,应当对道路地基部分进行有效加固,使其较一般性道路地基的强度更强,提高整体的抗剪性,避免道路整体受到内外部作用出现下沉现象;另一方面,应当针对软土动力性能采取相应的处理技术,不断提升其动力性能,避免软土地基在日后发生变形,导致整体道路安全发生异化;此外,应当处理好软土地基的弹性问题,不断提升整体道路结构的稳定性,避免地基发生严重渗透,防止道路出现沉降或因渗透导致地基受到严重损害;另外,在地基处理当中,应当最大程度保证施工路基的相对恒定,以满足市政道路的原始设计,尽可能节约施工的时间和资金成本,最大程度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

三、市政道路工程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措施

(一)压实法

1.表层压实法

在软土地基表层利用振动碾压机械或是低能的夯实机械作人工夯实操作,使得原本较为疏松的地基结构得到有效夯实,尽可能提高地基结构密度。如地基水分含量较高,则可利用石灰或水泥进行层次化的铺垫夯实,使得整体地基结构得到强化,原本疏松的地基得到有效加固[2]。

2.高强度夯实法

如软土地基的强度条件相对更弱,可通过高强度夯实法进行地基强化。该方法的操作相对简单,施工人员的可操作性强,利用固定机械设备便可有效实施操作。高强度夯实法是通过机械设备的作用对软土地基进行强度挤压,使得内部水分得到有效挤压,不断降低地基土层的缝隙,进而达到地基强度和质量的有效提升。在操作之前,应当由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区域环境的勘察,了解作业环境的具体数据资料,进而确定夯实实施流程和操作细节,确保操作技术的最佳发挥。完成数据分析后通过施工操作流程的确定,依据施工规律有序推进。在选用光轮机械作碾压操作时,应当保证三分之一的重叠方式,对于软土地基部分进行夯实,每一处夯实度要保持一致,防止遗漏。

(二)换填置换法

就软土地基的土层进行换填置换,将原本的软土结构以渗水效果好的硬土或者砂石作为置换补充,形成新的地基土层,达到提升施工区域地基强度的效果。在施工之前,应当对施工环境和施工目标作严密考察和分析,避免换填置换区域过大,施工量过大且施工周期较长出现严重的成本损耗[3]。针对软土置换量较低且软土层厚度较小的情况,则可适当选用该操作方法。在进行置换施工前,需就区域软土土层结构进行全面分析,明确软土层的面积和厚度,在明确置换的数量和预估成本,再作具体的施工计划。应当选取最佳的置换材料,在完成由内到外的土层置换后,对每层作压实处理,逐步强化土层的密度,使得置换后的地基强度得到有效提升,满足市政道路建设相应标准。

(三)砂垫层法

砂垫层法的使用条件为当软土地基水分含量过高且软土成分相对较少的情况下,可于地基下部土层铺设砂石,进而达到强化地基强度、提升路面地基硬度的效果。应注意的是,尽可能避免在区域软土层过后的情况下采用该施工处理方式。如厚度过高,则砂石层的铺设很难保证相应均匀性,在无法有效强化软土地基强度的同时还可能导致整体结构失衡,无法进行进一步的道路建设施工。砂垫层铺设的时候,控制施工厚度在0.5米-1.2米,充分发挥砂石层的固定和隔离作用效果。在砂石的选择上,应当确保其较强的渗水性和排水性[4]。施工过程中,应当就粉土回填处理作相应的防护工作,避免其造成对砂垫层的影响导致排水效果不佳。操作过程中同样由内到外进行分层压处理,由于无需进行土层开挖操作,该施工技术的时间花费相对较少。

(四)复合地基法

复合地基法是市政道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中的一种,其包括了几个分支法,针对不同的施工条件可取到对应的施工效果。首先,粉喷桩复合地基技术,即通过化学材料与软土的整合,利用化学原理达到相应的化学反应,进而强化软土地基的内部强度。在操作当中,利用机械设备运送石灰或水泥等材料进入软土层,在机械搅拌后让石灰或水泥与软土进行充分融合,在化学作用下达到水分吸收的效果,进而达到石灰水泥和软土的固化结合,在较低水分的环境下实现整体软土地基的强化,同时大大强化其抗外压效果;其次,挤密桩法,即利用机械设备对软土地基进行振动或冲击处理,使得砂土通过挤密使得软土地基的密度和强度得到提升。施工过程中,可利用振动打桩机或柴油打桩机进行振动处理,使得软土地基发生地基沉降的可能性大大下降[5];此外,碎石桩技术是通过震动处理于软土地基孔内添加石料以达到强化地基的效果。以振冲器对软土地基进行震动处理,添加碎石料的过程中上拔振动器,强化碎石料密度。该施工技术通过挤压振动使得碎石形成强咬合力,进而强化软土地基避免其发生沉降。

结语

市政道路工程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对于强化区域内软土地基、提升道路质量有着重要帮助。在区域内环境下作前期的勘察工作,掌握软土地基的土层情况,再选取最佳的处理技术,才能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同时确保施工成本的有效控制。不同处理技术针对的软土地基条件各不相同,花费的时间和成本也有一定区别,这就要求施工方做好有效规划,运用现代化的技术设备,结合适当的科学处理技术和手段,提升软土地基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敏.市政道路工程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7,(32):266-267.

[2]彭久东.市政道路工程软土地基沉降处理设计分析[J/OL].工程技术研究,2017,(07):222+225.

[3]陈芃霖.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在市政道路施工中的应用[J].建筑知识,2017,37(01):56.

[4]于达,杨秋萍.市政道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措施分析[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5,(11):31-33+11-12.

[5]孙军.试论市政道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措施[J].四川水泥,2014,(10):31.

标签:;  ;  ;  

浅谈市政道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措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