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性聚合物微球论文_徐潇,蒋姗,王秀瑜,姚立

导读:本文包含了磁性聚合物微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聚合物,磁性,青霉素,粒子,头孢,染料,纳米。

磁性聚合物微球论文文献综述

徐潇,蒋姗,王秀瑜,姚立[1](2019)在《通过调控表面活性剂的HLB值制备具有拓扑结构的磁性聚合物微球》一文中研究指出具有不同形貌的聚合物微球在生物和材料等领域应用广泛。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选择以微流控技术为平台来制备聚合物微球。本文报道了一种基于微流控技术,通过调节表面活性剂的HLB值来制备具有拓扑结构磁性聚合物微球的方法。结果表明,不同表面活性剂的HLB值能够调控液滴的演变行为和目标微球的形貌特征;同时,该方法具备一定的普适性,可作为制备聚合物微球的有效补充手段。(本文来源于《化学通报》期刊2019年08期)

张辰,苏亚林,王文平[2](2018)在《自旋交叉磁性聚合物微球的制备及性能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将丙烯酸和苯乙烯聚合得到羧基化改性的聚苯乙烯微球,以改性聚苯乙烯微球为核,表面接枝有机配体,通过自组装反应制备了一种具有自旋交叉性能的磁性聚合物微球。讨论了不同条件对改性聚苯乙烯微球粒径和分散性的影响,发现在苯乙烯用量为13mL、丙烯酸用量为1mL、引发剂用量为0.1g、水用量为125mL时,改性聚苯乙烯微球粒径最小,分散性最佳。通过场发射透射电镜(TEM)、红外光谱(FT-IR)、场发射扫描电镜(SEM)、拉曼光谱(Raman)、差示扫描量热法(DSC)、超导量子干涉(SQUID)等手段对磁性聚合物微球进行结构和磁学性能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改性聚苯乙烯微球粒径在300nm左右,磁性聚合物微球粒径在350nm左右;自旋交叉配合物成功接枝到聚合物微球表面,表现出明显的自旋交叉现象,自旋转换温度为T_c↑=301K、T_c↓=293K,伴有一个8K的滞回宽度。(本文来源于《弹性体》期刊2018年05期)

覃兰媚,梁健荣,武安福,张发爱[3](2018)在《聚合松香酯化物为交联单体的磁性聚合物微球制备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了油酸改性纳米四氧化叁铁(Fe_3O_4),并以聚合松香与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的酯化物(PRH)为交联单体,用悬浮聚合的方法,制备了苯乙烯与PRH的磁性聚合物微球。探讨了Fe_3O_4的含量对聚合物微球磁性能的影响。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热重分析、光学显微镜以及振动样品磁强计对磁性聚合物微球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成功制备了磁性聚合物微球,微球具有超顺磁性;当改性纳米Fe_3O_4的比例增大时,载入磁性微球中Fe_3O_4的含量增大,同时磁性微球粒径增大,粒径分布变宽,磁饱和强度增大。(本文来源于《桂林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赵旭[4](2018)在《磁性碳微球表面印迹聚合物的制备与吸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L-丝氨酸是一种非必需氨基酸,一般存在于人体的脊髓和脑脊液中,能够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和脂肪的代谢,保护免疫系统。但L-丝氨酸的生产分离技术存在不足,分子印迹技术(Molecular Imprinting Technique)是高效的分离技术,能够快速高效的分离L-丝氨酸。本文以性能优良的磁性碳微球为载体,采用Materials Studio模拟技术对分子印迹的功能单体和溶剂进行优化筛选,利用分子印迹技术制备L-丝氨酸分子印迹聚合物。研究结果如下:(1)磁性碳微球的制备:首先以廉价易得的葡萄糖,葡萄糖酸亚铁和叁氯化铁作为原料,同时加入表面活性剂,采用水热碳化的方法制备磁性碳微球,利用扫描电镜和热重等一系列的表征手段,考察表面活性剂,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其产物形貌、粒径和表面官能团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180℃,反应时间18 h,使用十六烷基叁甲基溴化铵,(C_((glucose))=0.1mol/L,C_((ferric chloride))=0.002 mol/L,C_((ferrous gluconate))=0.001 mol/L)制备磁性碳微球形貌完整,分布均匀,是良好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基体。(2)L-丝氨酸分子印迹聚合物体系的优化:利用可视化软件Materials Studio中Doml3模块对模板分子L-丝氨酸(L-serine),叁种印迹功能单体甲基丙烯酸(MAA)、丙烯酰胺(AA)、叁氟甲基丙烯酸(TFMAA)进行结构优化,比较L-丝氨酸在不同溶剂中的最低能量,从叁氯甲烷(THM)、乙腈(ACN)、二甲基亚砜(DMSO)筛选出比较合适的溶剂体系,将L-丝氨酸分别与甲基丙烯酸(MAA)、丙烯酰胺(AA)、叁氟甲基丙烯酸(TFMAA)构建分子印迹体系,在筛选出的溶剂体系中进行优化,筛选合适的L-丝氨酸的分子印迹体系。优化结果如下:L-丝氨酸与甲基丙烯酸(MAA)按照1:4的比例,以溶剂二甲基亚砜(DMSO)为反应体系制备L-丝氨酸分子印迹聚合物比较合适。(3)L-丝氨酸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吸附性能研究:首先将退火处理的磁性碳微球,用3-氯丙基叁甲氧基硅烷对其硅烷化修饰,然后以偶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铜试剂)制备表面接枝iniferter的磁性碳微球,按照实验设计的方案制备L-丝氨酸印迹磁性碳球聚合物,验证模拟结果,并对其吸附能力和吸附机理进行研究。结果如下:按照模拟方案进行实验验证,L-丝氨酸印迹磁性碳球聚合物制备成功,静态吸附拟合结果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最大的吸附量为12.7 mg/g,动力学吸附拟合比较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就吸附量来说,设计方案优于其他方案。(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8-06-01)

王延瓒[5](2018)在《萘酰亚胺类荧光聚合物磁性微球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荧光聚合物磁性微球同时具有磁性和荧光性的特点,能够在磁场作用下发生迁移运动并且利用其荧光性进行标记。荧光磁性双功能化微球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缺点,比如:荧光单体产率、效率低;荧光单体色牢度不高,易迁移;毒性大,与有机体相容性低。基于此,制备一种产率高、单体色牢度高,不迁移,具有超顺磁性,在磁场作用下迁移,并具有荧光标记功能的聚合物复合微球一直以来都是科研工作者追求的目标。本文从细乳液聚合方法入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和研究:1.以4-溴-1,8-萘酐、2-氨基-1,3-丙二醇、甲醇钠、二乙胺、丙烯酰氯为原料,经亚胺化,取代和酯化叁步反应分别合成出荧光染料单体FD1、FD2。并采用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等方法对荧光染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荧光染料单体FD1、FD2的荧光量子产率分别为0.82和0.06。FD1,FD2的乙酸乙酯溶液在UV-Vis吸收光谱上的最大吸收波长(λmax)为361和413 nm,FD1在荧光光谱上的最大激发波长(λex)和最大发射波长(λem)分别为362和431 nm,FD2在荧光光谱上的最大激发波长(λex)和最大发射波长(λem)分别为430和515 nm。2.以FeCl_3·6 H_2O、油酸钠、油酸和十八烯为原料,通过热分解法制得磁性Fe_3O_4纳米粒子。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粒度分析等方法进行表征。制备出纯度较高,粒径分布均匀,表面被油酸修饰的,粒径在10-22nm的磁性Fe_3O_4纳米粒子。3.以苯乙烯(St),丙烯酸丁酯(BA),十六烷(HD),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过硫酸铵(APS)为原料,制得的磁性Fe_3O_4纳米粒子作为磁性功能单元,利用细乳液聚合法制备出磁性聚合物微球。制备出包覆有磁性Fe_3O_4纳米粒子的聚合物纳米微球,粒径在50~200 nm之间,单分散性好、Fe_3O_4含量高。4.将荧光染料单体FD1、FD2,共聚到磁性聚合物微球表面,制得荧光聚合物磁性纳米微球,并采用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粒度分析和电位分析等方法对微球进行表征。制备出内部包覆有磁性Fe_3O_4纳米粒子,外部共聚有荧光染料单体的荧光磁性聚合物纳米微球。(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期刊2018-05-01)

徐斌成[6](2018)在《聚合物接枝磁性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及吸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染料废水是重要的工业废水之一,严重威胁水环境安全。吸附法是染料废水处理中最具前景的技术之一。吸附剂是吸附法的核心基础。研发高效、经济、环保的吸附剂具有重要的工程实践意义和经济价值。壳聚糖(CS)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几丁质脱乙酰化的产物,因其可生物降解和易于改性的特点成为最有前景的吸附剂制备原材料之一。同时,与传统的吸附剂分离技术相比,磁性分离技术更高效、经济。因此,壳聚糖基磁性吸附剂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然而,目前已开发的磁性壳聚糖基吸附剂具有制备工艺复杂、吸附容量小和重复利用率低等不足。课题采用热引发自由基聚合法合成具有吸附容量大、易分离、再生性能好等优点的聚合物接枝磁性壳聚糖微球,并且通过其对染料废水的吸附研究探讨吸附机理,对工程化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论文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1.通过共沉淀法制备了Fe_3O_4纳米颗粒(Fe_3O_4),通过酸性条件下Na_2SiO_3的水解使Fe_3O_4纳米颗粒包覆SiO_2得到Fe_3O_4@SiO_2纳米颗粒(Fe_3O_4@SiO_2)。以Fe_3O_4@SiO_2为磁核,通过反相乳液交联法制备了磁性壳聚糖微球A(MCBs)。以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通过自由基引发接枝共聚法制备聚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PAMPS)接枝磁性壳聚糖微球(PMCBs)。以Fe_3O_4为磁核,通过反相乳液交联法制备磁性壳聚糖微球B(MCMs)。以KPS为引发剂,通过自由基引发接枝共聚法制备聚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PDMAEMA)接枝磁性壳聚糖微球(GMCMs)。2.采用扫描电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热重分析仪(TG)、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等对微球进行表征。结果表明,MCBs、PMCBs、MCMs和GMCMs均是微米级小球,Fe_3O_4和Fe_3O_4@SiO_2成功与CS复合,PAMPS和PDMAEMA分别成功接枝到MCBs和MCMs上。3.通过吸附实验,研究各种因素(溶液初始pH、吸附时间、溶液初始浓度等)对微球吸附染料的影响,并进行了解吸和再生实验。结果表明,在溶液初始pH1.0-10.0范围内,MCBs对亚甲基蓝(MB)的吸附量很小,而PMCBs对MB的吸附容量随着pH的增大显着增大并远大于MCBs的吸附容量。此外,在溶液初始pH 2.0-10.0范围内,GMCMs对酸性绿25(AG25)和活性蓝19(RB19)的吸附容量随着pH的增大而减小且远大于MCMs。经过5次吸附-脱附循环实验后,PMCBs和GMCMs均能保持较大的吸附容量。4.对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吸附热力学和吸附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微球对染料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在溶液初始pH 9.0、温度30 ~oC条件下,PMCBs对MB的最大吸附容量(q_(max))为1000mg/L。在溶液初始pH 2.0、温度30 ~oC条件下,GMCMs对AG25和RB19的q_(max)分别为991.8 mg/L和703.7 mg/L。PMCBs吸附MB是自发、吸热过程。PMCBs吸附MB的机理是静电吸引和疏水作用。GMCMs吸附AG25和RB19的机理是静电吸引和氢键作用,同时,PDMAEMA的pH响应性有利于提升GMCMs的吸附和脱附性能。5.将PMCBs和GMCMs与其他已报道的吸附剂进行对比。结果表明,PMCBs和GMCMs的吸附容量处于较高水平。(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8-05-01)

张定军,白雪,陈玉娴,吴彦飞,李宪文[7](2018)在《多层组装磁性聚合物复合微球调剖剂的制备及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四氧化叁铁(Fe_3O_4)、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丙烯腈(AN)为原料,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和沉淀聚合法制备核-壳结构的磁性凝胶微球调剖剂P(AA-AM-AN)/Fe_3O_4.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P(AA-AM-AN)/Fe_3O_4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不同制备条件下调剖剂的吸水溶胀性能,探讨了其在模拟地层环境条件下的堵水调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具有超顺磁性的P(AA-AM-AN)/Fe_3O_4复合微球可实现磁性分离回收处理.由于疏水性聚丙烯腈的存在,所制备的磁性微球调剖剂具有良好的运送特性.当m(AN)∶m(P(AA-AM)/Fe_3O_4)为1.25∶1时,P(AA-AM-AN)/Fe_3O_4的吸水性能最优,吸水倍率高达82.8 g/g.另外,P(AA-AM-AN)/Fe_3O_4的吸水倍率随油藏地层水温度的增加而逐步增大,随NaCl含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胡春苗,薛屏,曹雪荣,张玮玮[8](2018)在《磁性聚合物微球固定化青霉素G酰化酶用于催化合成头孢克洛》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反相悬浮技术制备出平均孔径和比表面积分别为13.0 nm和123.6 m~2/g的磁性聚合物微球,其具有超顺磁性,饱和磁化强度为6.04 emu/g。磁性微球固定化青霉素G酰化酶在乙二醇-磷酸盐缓冲溶液共溶剂体系中催化7-氨基-3-氯-3-头孢烯-4-酸(7-ACCA)与D-苯甘氨酸甲酯(D-PGM)合成头孢克洛,20℃反应2 h时,头孢克洛产率为33.0%,合成与水解比(S/H)为0.13;而在相同反应条件下使用游离青霉素G酰化酶,产率和合成与水解比分别为17.0%和0.08。同时考察了酶用量、反应温度以及溶剂对磁性固定化酶催化合成头孢克洛性能的影响规律。(本文来源于《现代化工》期刊2018年04期)

周少丹,唐嘉琦,贾博,吕运开[9](2018)在《表面接枝亲水性聚合物刷磁性微球的制备及其对蜂蜜中四环素类抗生素残留的磁分散固相萃取》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电子转移活化再生催化剂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ARGET-ATRP)在磁性微球(MMs)表面连续接枝了聚碱类聚合物和聚乙二醇刷。首先将MMs包覆硅胶,接枝氨基,然后在其表面接枝溴引发剂,最后在MMs表面进行聚合,制备了亲水性聚合物刷磁性微球(HMMs)。通过透射电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HMMs进行表征,并研究了HMMs对蛋白质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合成的HMMs粒径较为均一,分散性良好并且具有良好的抗蛋白质吸附性能。利用制备的HMMs,采用磁分散固相萃取(MDSPE)-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了蜂蜜中四环素类抗生素(TCs)残留。TCs的平均回收率为85.8%~94.5%,方法的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1.92~2.56μg/kg和6.40~8.53μg/kg。该方法成功地用于蜂蜜中TCs残留的快速分离富集。(本文来源于《色谱》期刊2018年02期)

陈星,杨露,詹望成,王丽,郭耘[10](2018)在《青霉素G酰化酶在含环氧基团的顺磁性聚合物微球上的固定化(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青霉素G酰化酶(PGA)是一种重要的工业生物催化剂,常用于以青霉素G为底物生产7-氨基去乙酰氧基头孢烷酸(7-ADCA)和6-氨基青霉烷酸(6-APA)等半合成β-内酰胺类抗生素.然而,PGA较差的稳定性和可重复使用性能限制了其在工业上的广泛应用.因此,将PGA固定在固体载体上是很有必要的,可以形成一种可重复使用的高性能的多相催化剂.用于生物酶固定化的良好载体应具备以下条件:(1)载体表面具有可用于与生物酶多点结合的高密度的官能团;(2)载体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以固定更多的生物酶.通常情况下,可以通过减小载体的粒径来增加其比表面积,然而,小粒径的载体很难从反应混合液中分离出来,造成固定化酶回收使用困难.为了将聚合物微球的优异固定化性能与磁性纳米粒子的独特顺磁性结合起来,我们制备了一种含环氧基团的顺磁性聚合物微球作为PGA的固定化载体.但由于Fe_3O_4纳米颗粒具有较高的表面能,在反相悬浮聚合反应过程中容易团聚成大颗粒,从而导致制备的顺磁性聚合物微球的磁体含量、表面形貌和粒径分布存在差异.此外,Fe_3O_4纳米颗粒与聚合反应单体之间的相容性不好,使得部分磁性颗粒不能很好地包埋于聚合物微球内部,影响固定化酶的活性和操作稳定性.本文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以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和烯丙基缩水甘油醚为功能性单体,用反相悬浮聚合方法在SiO_2包覆的Fe_3O_4纳米颗粒表面成功制备出含环氧基团的顺磁性聚合物微球.用SEM,FT-IR,XRD,VSM和低温氮气吸附等手段对含环氧基团的顺磁性聚合物微球进行了表征.研究了SiO_2对Fe_3O_4纳米颗粒的包覆和Fe_3O_4/SiO_2纳米颗粒的数量对于固定化酶的初始活性和操作稳定性的影响.SiO_2在反相悬浮聚合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用SiO_2对Fe_3O_4纳米颗粒进行亲水性改性,有效改善了Fe_3O_4纳米颗粒与聚合反应单体的相容性,将其引入反相悬浮聚合体系中,可以制备得到球形度好、粒径分布均匀和超顺磁性的含环氧基团的顺磁性聚合物微球,其中当Fe_3O_4/SiO_2纳米颗粒的质量比为7.5%时制备的含环氧基团的顺磁性聚合物微球具有最好的PGA固定化性能.PGA通过其活性非必需侧链基团–氨基与顺磁性聚合物微球表面的环氧基团的共价结合来制备顺磁性固定化酶,该固定化PGA的初始活性为430 U/g(wet),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容易回收使用,重复使用10次后可保留99%的初始活性,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酸碱稳定性,具有较好的工业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催化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磁性聚合物微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将丙烯酸和苯乙烯聚合得到羧基化改性的聚苯乙烯微球,以改性聚苯乙烯微球为核,表面接枝有机配体,通过自组装反应制备了一种具有自旋交叉性能的磁性聚合物微球。讨论了不同条件对改性聚苯乙烯微球粒径和分散性的影响,发现在苯乙烯用量为13mL、丙烯酸用量为1mL、引发剂用量为0.1g、水用量为125mL时,改性聚苯乙烯微球粒径最小,分散性最佳。通过场发射透射电镜(TEM)、红外光谱(FT-IR)、场发射扫描电镜(SEM)、拉曼光谱(Raman)、差示扫描量热法(DSC)、超导量子干涉(SQUID)等手段对磁性聚合物微球进行结构和磁学性能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改性聚苯乙烯微球粒径在300nm左右,磁性聚合物微球粒径在350nm左右;自旋交叉配合物成功接枝到聚合物微球表面,表现出明显的自旋交叉现象,自旋转换温度为T_c↑=301K、T_c↓=293K,伴有一个8K的滞回宽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磁性聚合物微球论文参考文献

[1].徐潇,蒋姗,王秀瑜,姚立.通过调控表面活性剂的HLB值制备具有拓扑结构的磁性聚合物微球[J].化学通报.2019

[2].张辰,苏亚林,王文平.自旋交叉磁性聚合物微球的制备及性能表征[J].弹性体.2018

[3].覃兰媚,梁健荣,武安福,张发爱.聚合松香酯化物为交联单体的磁性聚合物微球制备与表征[J].桂林理工大学学报.2018

[4].赵旭.磁性碳微球表面印迹聚合物的制备与吸附性能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8

[5].王延瓒.萘酰亚胺类荧光聚合物磁性微球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

[6].徐斌成.聚合物接枝磁性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及吸附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18

[7].张定军,白雪,陈玉娴,吴彦飞,李宪文.多层组装磁性聚合物复合微球调剖剂的制备及性能[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8

[8].胡春苗,薛屏,曹雪荣,张玮玮.磁性聚合物微球固定化青霉素G酰化酶用于催化合成头孢克洛[J].现代化工.2018

[9].周少丹,唐嘉琦,贾博,吕运开.表面接枝亲水性聚合物刷磁性微球的制备及其对蜂蜜中四环素类抗生素残留的磁分散固相萃取[J].色谱.2018

[10].陈星,杨露,詹望成,王丽,郭耘.青霉素G酰化酶在含环氧基团的顺磁性聚合物微球上的固定化(英文)[J].催化学报.2018

论文知识图

一核壳型乳胶粒子的制备不同交联剂比例制备磁性聚合物微球6 磁性聚合物微球的磁化曲线不同交联剂比例制备磁性聚合物微球5 嗜硫类磁性聚合物微球高效分离...羧基修饰磁性聚合物微球的电镜...

标签:;  ;  ;  ;  ;  ;  ;  

磁性聚合物微球论文_徐潇,蒋姗,王秀瑜,姚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