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混合多羧酸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羧酸,棉织物,马来,苎麻,稀土,织物,晶体。
混合多羧酸论文文献综述
楚旭东,王怀芳,朱平,隋淑英[1](2018)在《响应面法优化混合多元羧酸免烫整理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丁烷四羧酸(BTCA)和马来酸复配对棉织物进行免烫整理,研究BTCA和马来酸的用量、焙烘温度和焙烘时间等因素对免烫效果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BTCA-马来酸复配免烫工艺。优化的工艺为:BTCA 37 g/L,次亚磷酸钠(SHP)50 g/L,马来酸63 g/L,174℃焙烘60 s。整理织物的回复角为257°,断裂强力保留率为59%。(本文来源于《印染》期刊2018年21期)
陈美云,袁德宏[2](2011)在《棉织物的混合多羧酸-水解淀粉防皱整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将丁烷四羧酸(BTCA)、柠檬酸(CA)及水解淀粉混合,对棉织物进行无甲醛防皱整理,研究淀粉用量、BTCA与CA摩尔分数比及其用量、次亚磷酸钠和叁乙醇胺用量、焙烘温度及焙烘时间等对整理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得到其优化工艺为:、淀粉2%,BTCA与CA的摩尔分数比为1∶3、多元羧酸8%、次亚磷酸钠6%、叁乙醇胺2%、渗透剂JFC 2 mL/L,180℃焙烘90 s。整理后棉织物的湿缓弹折皱回复角从175.1°提高到266.5°,强力保留率有所下降,白度下降不大,且具有较好的耐水洗性能。整理对染色棉织物的K/S值有一定的影响,对染色牢度基本没有影响。(本文来源于《印染》期刊2011年12期)
侯克玲[3](2011)在《刚柔/刚刚混合多羧酸稀土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及荧光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主要针对混合多羧酸配体为主的系列稀土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及其性质进行研究,旨在研究混合多羧酸稀土配合物结构的多样性,热稳定性和荧光特性。本文将对具有新颖构型的有机配体构筑的22种混合多羧酸稀土配位聚合物进行描述和探讨。我们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配合物1-22的晶体结构,利用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用热分析方法研究了配合物的热稳定性。同时,对Eu,Tb,Sm,Dy配合物的荧光性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且详细探讨了配合物的结构与荧光性质之问的关系。我们合成的22种配合物的分子式如下所示:注:H4bta=1,2,4,5-均苯四甲酸;HBSA=苯磺酸;H2bdc=1,4-对苯二甲酸;H20x=草酸;H2glu=戊二酸;H2ad=己二酸本文第叁章和第四章主要着手研究了在刚性配体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引进系列柔性配体作为第二连接体来构筑系列多功能刚柔混合多羧酸稀土配合物。目的在于研究混合多羧酸稀土配合物在含有相同刚性配体时,不同柔性配体对配合物的结构、荧光及热分解性质等的影响。我们在传统的“刚柔”体系的设计理念启发下,尝试设计“刚刚”体系期望得到结构新颖发光性能更好的稀土配合物。本文第五章中我们合成了几例刚刚混合多羧酸稀土配合物,并且探讨了刚刚混合配体对配合物荧光性质的影响。(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期刊2011-05-01)
王卓,白凤英,邢永恒,谢妍,赵海燕[4](2010)在《含有刚柔混合多羧酸配体的新型稀土配位聚合物[Ce(pydc)(Hglu)]_n的水热合成、结构和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设计合成新型的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受到了人们的青睐,由于它们在结构上的多样性导致了它们在磁性、催化、电子导体等领域具有广泛的潜在应用[1-4]。因此,在设计合成这些配合物的过程中,金属和配体的选择对其结构性质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其中,在金属选择中,我们发现具有高配位数的稀土元素有助于合成结构新颖的配位聚(本文来源于《无机化学学报》期刊2010年08期)
冯愈[5](2008)在《苎麻织物纤维素酶-混合多羧酸防皱整理》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混合多羧酸对苎麻织物进行防皱整理时,其白度和柔软性比较差。经纤维素酶预处理后,再进行混合多羧酸防皱整理,可提高苎麻织物的白度和柔软性,且布面光洁,服用性能良好,断裂强力保留率仅略有下降。纤维素酶预处理苎麻织物的最佳工艺为:纤维素酶浓度4%(owf),pH值5.0,温度50℃,时间40min。(本文来源于《印染》期刊2008年22期)
张兴晶[6](2008)在《系列刚柔混合多羧酸稀土配位聚合物的分子设计、合成、结构以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主要研究系列刚柔混合多羧酸稀土配位聚合物的分子设计、合成、结构及其性能研究,旨在研究稀土.羧酸配位聚合物的结构多样化,并在结构研究的基础上,探讨新型次级结构单元以及具有新颖拓扑结构的配位聚合物的设计与合成。本文选择不同构型的有机配体合成出14种稀土.多羧酸配位聚合物。在合成方面,主要研究了金属离子、有机配体、模板剂以及pH值对结构的影响。利用x-单晶衍射测定了配合物1.14的晶体结构,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用热分析方法讨论了配合物的热稳定性,对部分配合物进行了荧光光谱指认。我们合成的14个配合物分子式如下:[Tb_2(Suc)_(0.5)(BC)_3(OH)_2](1) [Eu_2(Suc)_(0.5)(BC)_3(OH)_2](2)[Sm_2(Suc)_(0.5)(BC)_3(OH)_2](3) [Pr_2(Suc)_(0.5)(BC)_3(OH)_2](4)[Pr(mal)(ox)_(0.5)(H_2O)_2]·2H_2O(5) [Nd(mal)(ox)_(0.5)(H_2O)_2]·2H_2O(6)[La(mal)(ox)_(0.5)(H_2O)_2]·2H_2O(7) [Sm(suc)(ox)_(0.5)(H_2O)](8)[Tb(suc)(ox)_(0.5)(H_2O)](9) [Pr(suc)(ox)_(0.5)(H_2O)_2]·2H_2O(10)[KNd(suc)_(0.5)(ox)_(1.5)(H_2O)]·H_2O(11) [KEu(suc)_(0.5)(ox)_(1.5)(H_2O)]·H_2O(12)[KTb(suc)_(0.5)(ox)_(1.5)(H_2O)]·H_2O(13) [KGd(suc)_(0.5)(ox)_(1.5)(H_2O)]·H_2O(14)注:H_2Suc=琥珀酸;HBC=苯甲酸;H_2mal=顺丁烯二酸;H_2ox=草酸我们分别选择(i)琥珀酸和苯甲酸、(ii)顺丁烯二酸和草酸、(iii)琥珀酸和草酸作为混合有机配体来构筑稀土-有机配位聚合物。在(i)系列中,苯甲酸采取端基配位形式,OH以少见的μ_3桥配位,整个配合物中,稀土离子,μ_3-OH桥和共边的“…Ln-O-C-O-Ln…”链形成一个无限的无机墙,无机墙之间通过琥珀酸和苯甲酸连接形成二维开放骨架结构(第叁章)。在第四章中,配合物形成了大约6.4x7.8 (?)大小的矩形孔道,这些孔道被配位水和游离的水占据,这样的配位聚合物有望制成孔道材料。第五章中,主要探讨了金属离子的配位构型,以及混合有机配体不同摩尔比对稀土-有机配位聚合物的网络结构的影响,合成出具有新颖结构的叁维稀土-羧酸配位聚合物。本论文为该体系的进一步设计合成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期刊2008-05-01)
任春莲,张建波,王炳,朱平[7](2008)在《PMA和BTCA混合多元羧酸棉织物抗皱整理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以马来酸为单体合成的聚马来酸(PMA)和BTCA混合多元羧酸对棉织物的抗皱整理工艺,在整理液中添加硼酸以提高整理后织物强力保留率.实验结果表明:在PMA和BTCA混合多元酸中加入硼酸对棉织物具有优良的抗皱性能,折皱回复角可达276°,断裂强力保留率为72%,并且具有很高的耐洗性.(本文来源于《印染助剂》期刊2008年02期)
陈美云,袁德宏,王春梅[8](2007)在《混合多羧酸-壳聚糖对真丝绸的抗皱整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用1,2,3,4-丁烷四羧酸(BTCA)、柠檬酸(CA)和壳聚糖(CS)一起对真丝绸进行抗皱整理,讨论了有关工艺因素对整理效果的影响,并测定了织物先整理后染色的上染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抗皱整理的最佳工艺条件为BTCA与CA的摩尔比为1∶1,混合多羧酸8%,壳聚糖0.04%,次亚磷酸钠6%,叁乙醇胺3%,170℃焙烘1.5~2min。整理织物具有较好的耐洗性,整理对染色牢度基本无影响。(本文来源于《丝绸》期刊2007年05期)
陈美云,袁德宏,王春梅[9](2007)在《棉织物的混合多元羧酸-壳聚糖防皱整理》一文中研究指出以1,2,3,4-丁烷四羧酸(BTCA)、柠檬酸(CA)和壳聚糖(CTA)共同对棉织物进行防皱整理,讨论了工艺因素对整理效果的影响,并测定了整理织物的染色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防皱整理的最佳工艺条件为:BTCA与CA的质量之比1∶1,多羧酸8%,壳聚糖0.10%,次亚磷酸钠6%,叁乙醇胺3%,180℃焙烘2min。整理后会使织物染色深度下降,颜色有所变化,但基本不影响染色牢度。(本文来源于《印染》期刊2007年01期)
王晓明[10](2005)在《混合多羧酸对苎麻织物防皱免烫整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开发新一代的无甲醛防皱整理剂以代替传统的N-羟甲基酰胺类整理剂,已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和迫切任务。多元羧酸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无醛整理剂,应用较多的催化剂是含磷催化剂,但含磷催化剂对环境有害。本文讨论了选用柠檬酸钠作无磷催化剂, 在柠檬酸处理液中加入一定的酒石酸、苹果酸等羧酸,筛选出苎麻织物经整理后防皱等综合性能较好的混合多元羧酸。同时分析讨论了柠檬酸与酒石酸的反应机理。(本文来源于《第六届全国印染后整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5-11-01)
混合多羧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将丁烷四羧酸(BTCA)、柠檬酸(CA)及水解淀粉混合,对棉织物进行无甲醛防皱整理,研究淀粉用量、BTCA与CA摩尔分数比及其用量、次亚磷酸钠和叁乙醇胺用量、焙烘温度及焙烘时间等对整理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得到其优化工艺为:、淀粉2%,BTCA与CA的摩尔分数比为1∶3、多元羧酸8%、次亚磷酸钠6%、叁乙醇胺2%、渗透剂JFC 2 mL/L,180℃焙烘90 s。整理后棉织物的湿缓弹折皱回复角从175.1°提高到266.5°,强力保留率有所下降,白度下降不大,且具有较好的耐水洗性能。整理对染色棉织物的K/S值有一定的影响,对染色牢度基本没有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混合多羧酸论文参考文献
[1].楚旭东,王怀芳,朱平,隋淑英.响应面法优化混合多元羧酸免烫整理工艺[J].印染.2018
[2].陈美云,袁德宏.棉织物的混合多羧酸-水解淀粉防皱整理[J].印染.2011
[3].侯克玲.刚柔/刚刚混合多羧酸稀土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及荧光特性[D].辽宁师范大学.2011
[4].王卓,白凤英,邢永恒,谢妍,赵海燕.含有刚柔混合多羧酸配体的新型稀土配位聚合物[Ce(pydc)(Hglu)]_n的水热合成、结构和性质[J].无机化学学报.2010
[5].冯愈.苎麻织物纤维素酶-混合多羧酸防皱整理[J].印染.2008
[6].张兴晶.系列刚柔混合多羧酸稀土配位聚合物的分子设计、合成、结构以及性能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
[7].任春莲,张建波,王炳,朱平.PMA和BTCA混合多元羧酸棉织物抗皱整理工艺研究[J].印染助剂.2008
[8].陈美云,袁德宏,王春梅.混合多羧酸-壳聚糖对真丝绸的抗皱整理[J].丝绸.2007
[9].陈美云,袁德宏,王春梅.棉织物的混合多元羧酸-壳聚糖防皱整理[J].印染.2007
[10].王晓明.混合多羧酸对苎麻织物防皱免烫整理研究[C].第六届全国印染后整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