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低涡形成、发展和东移影响下游暴雨天气个例的位涡分析

青藏高原低涡形成、发展和东移影响下游暴雨天气个例的位涡分析

论文摘要

在引发我国东部地区夏季降水的天气系统中,青藏高原低涡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高原低涡不仅是高原地区夏季的降水系统,在一定的环流形势配合下,一些高原低涡能够发展加强并东移出高原,导致高原下游我国东部地区出现暴雨等灾害性天气过程。位涡作为一种能够综合反映大气动力学和热力学性质的物理量,被广泛应用于天气系统的诊断与分析中。2016年6月28日至7月1日在我国副热带地区发生了一次青藏高原低涡形成、发展及东传引发长江中下游地区暴雨天气的过程。本文在位涡理论框架内,利用MERRA2再分析资料和TRMM降水资料对该过程进行诊断分析,探究了本次过程中高原低涡形成和发展的物理机制,及其东移出高原后对下游地区大尺度动力背景的影响,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夏季青藏高原地表加热具有强烈的日变化,高原地表加热由白天感热加热源到夜间辐射冷却源的转变直接影响高原上空非绝热加热率的垂直梯度,使高原近地层白天有位涡耗散,夜间有位涡制造,呈现明显的昼夜循环。当夜间高原上空出现有积云凝结潜热释放时,夜间的位涡制造将增强,当夜间制造的位涡不为白天的耗散所抵消时,通常位涡制造的昼夜循环被破坏,高原低涡形成。(2)在高原低涡的快速发展阶段,非绝热加热项对局地位涡的增长起主要贡献。由于此时高原低涡中心附近已有明显的降水出现,降水凝结潜热加热随高度的急剧增加会造成低空位涡的剧烈增长,导致高原低涡迅速发展,此时地表加热场的日变化对其影响较小。(3)随着低涡系统的持续东移,移出高原的位涡中心可导致长江中下游地区对流层中层出现正的纬向位涡平流、低层出现负的经向位涡平流,降水中心附近出现位涡平流随高度增加的大尺度动力背景,有利于垂直上升运动的发展。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高原低涡的相关研究进展
  •     1.2.1 高原低涡的形成
  •     1.2.2 高原低涡的发展东移
  •     1.2.3 高原低涡影响下游地区降水的研究
  •   1.3 位涡理论的相关研究进展
  •     1.3.1 位涡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     1.3.2 位涡理论的提出和发展
  •     1.3.3 位涡理论在降水事件中的应用
  •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与章节安排
  • 第二章 资料和方法
  •   2.1 资料数据
  •   2.2 基本理论
  •     2.2.1 位涡局地变化方程
  •     2.2.2 位涡与垂直运动的关系
  •     2.2.3 热力适应理论
  • 第三章 高原低涡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暴雨天气的过程
  •   3.1 青藏高原低涡与下游降水的联系
  •   3.2 高原低涡的移动路径
  •   3.3 大尺度环流背景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高原低涡形成的成因分析
  •   4.1 位涡局地变化方程诊断高原低涡形成原因
  •   4.2 非绝热加热项对局地位涡增长的贡献
  •     4.2.1 非绝热加热贡献的形成原因
  •     4.2.2 云物理过程在高原低涡形成中的作用
  •   4.3 高原低涡的形成对上升运动的影响
  •     4.3.1 低涡中心周围要素变化与气旋的发展
  •     4.3.2 热力适应理论的应用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高原低涡快速发展的成因分析
  •   5.1 位涡局地变化方程诊断高原低涡快速发展的原因
  •     5.1.1 水平方向上的位涡变化
  •     5.1.2 垂直方向上的位涡变化
  •   5.2 动力特征及水汽条件
  •     5.2.1 动力特征
  •     5.2.2 水汽条件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高原低涡对下游地区降水的影响
  •   6.1 降水过程的划分
  •   6.2 大气环流对位涡强迫的响应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和展望
  •   7.1 全文总结
  •   7.2 创新点
  •   7.3 未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马婷

    导师: 吴国雄,刘屹岷

    关键词: 青藏高原,非绝热加热日变化,位涡制造和平流,低涡形成和发展

    来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气象学,气象学

    单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基金: 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重点研究项目“位涡源汇模型和全球变暖影响区域气候的新机制”(QYZDY-SSW-DQC01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730963,91437219,91637312)

    分类号: P458.121.1

    DOI: 10.27248/d.cnki.gnjqc.2019.000408

    总页数: 66

    文件大小: 9242K

    下载量: 44

    相关论文文献

    • [1].台风‘彩虹’(2015)快速加强前的高层位涡异常及其对海温降低的响应(英文)[J].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2020(05)
    • [2].长时间强度维持台风内核区位涡的中尺度分布特征及诊断[J]. 地球物理学报 2019(08)
    • [3].一次变形场背景下的暴雨位涡诊断研究[J]. 高原气象 2019(06)
    • [4].等熵位涡在一次淮河流域大暴雨分析中的应用[J]. 气象科学 2016(06)
    • [5].一次西南涡暴雨的等熵位涡特征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4(06)
    • [6].二阶位涡在暴雨预报中的应用[J]. 暴雨灾害 2014(04)
    • [7].东北冷涡发展过程的位涡收支分析[J]. 高原气象 2015(01)
    • [8].一次西南涡暴雨的位涡分析[J]. 气象科技进展 2018(04)
    • [9].高原低涡与西南涡结伴而行的不同活动形式个例的环境场和位涡分析[J]. 大气科学 2017(04)
    • [10].2008年初中国南方低温雨雪冰冻事件的等熵位涡分析[J]. 高原气象 2010(05)
    • [11].对一次台风暴雨的位涡与湿位涡诊断分析[J]. 气象 2009(01)
    • [12].青藏高原地表位涡密度强迫对2008年1月中国南方降水过程的影响Ⅰ:资料分析[J]. 气象学报 2018(06)
    • [13].广西一次暴雨过程中准静止中尺度涡旋的位涡反演诊断[J]. 暴雨灾害 2012(02)
    • [14].一类高阶位涡反演的算法及其应用[J]. 气象学报 2011(03)
    • [15].登陆台风等熵面位涡演变的数值模拟研究[J]. 气象 2009(03)
    • [16].副热带高压对登陆台风等熵面位涡演变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J]. 大气科学 2009(06)
    • [17].华南前汛期一次大暴雨过程的扰动位涡反演与数值研究[J]. 暴雨灾害 2008(03)
    • [18].青藏高原低涡形成、发展和东移影响下游暴雨天气个例的位涡分析[J]. 大气科学 2020(03)
    • [19].一次极端寒潮天气过程等熵位涡分析[J]. 气象科技 2019(02)
    • [20].青藏高原地表位涡密度强迫对2008年1月中国南方降水过程的影响Ⅱ:数值模拟[J]. 气象学报 2018(06)
    • [21].台风“尤特”的等熵位涡分析[J]. 高原气象 2016(03)
    • [22].梅雨期高位涡源区及其传播过程[J]. 应用气象学报 2008(06)
    • [23].2016年湖南两次寒潮事件等熵位涡分析[J]. 陕西气象 2019(01)
    • [24].“等熵思维”到“等熵位涡思维”回顾与讨论[J]. 气象 2014(05)
    • [25].能量位涡在雷雨大风天气诊断分析中的应用[J]. 大气科学学报 2013(02)
    • [26].位涡反演理论在台风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大气科学学报 2011(05)
    • [27].浙北地区一次大暴雨过程的等熵位涡分析[J]. 气象科学 2010(04)
    • [28].赤峰市一次大暴雨过程等熵位涡分析初探[J]. 农家参谋 2019(05)
    • [29].冬季北极增暖与中纬度环流和极寒天气之间的联系:经向位涡梯度的关键作用[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9(09)
    • [30].夏季梅雨期一次强江淮气旋位涡反演分析[J]. 高原气象 2008(S1)

    标签:;  ;  ;  ;  

    青藏高原低涡形成、发展和东移影响下游暴雨天气个例的位涡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