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酶法与苦味酸法测定血清肌酐的差异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李伦,王兵,刘匀慧[1](2021)在《肌酐酶法和苦味酸法检查血清及尿肌酐值的结果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分析肌酐酶法和苦味酸法检查血清及尿肌酐值的结果异同。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10月于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体检正常的96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尿液样本作为研究材料,分别采用肌酐酶法和碱性苦味酸法测定其血清、尿肌酐值,分析两种方法在肌酐检查中的差异和相关性。结果:两种方法测定血肌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测定不同稀释度尿肌酐的均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测定血肌酐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肌酐酶法=0.8829X苦味酸法+460.227,相关性分析结果为r=0.942,P<0.05;1/10、1/50的稀释度两种方法测定尿肌酐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肌酐酶法=0.5528X苦味酸法+587.464,r=0.847,P<0.05;Y肌酐酶法=0.4123X苦味酸法+526.637,r=0.740,P<0.05。结论:肌酐酶法和碱性苦味酸法检测血肌酐及尿肌酐的结果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其中碱性苦味酸法测定的肌酐均值偏高。
陈克娜,谌海兰[2](2021)在《酶法检测肌酐水平降低的秘密:羟苯磺酸钙的干扰》文中指出血清中的肌酐水平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是衡量和监测肾功能最常用的指标之一。目前肌酐检测方法已达10余种,但各种方法的结果之间有一定程度的差异,其中特异度和抗干扰能力较强的酶法被临床实验室广泛运用。然而,研究发现一些临床常用药物会对肌酐检测产生干扰,其中羟苯磺酸钙会对酶法检测肌酐产生较为严重的负干扰,导致检测结果与患者临床表现不符,且其干扰机制尚不明确。探究其干扰机制、寻求解决办法是临床一线工作者的重任。
谭红军,罗春华,杨林,董贞荣,张玉红,张新明,汪彬彬[3](2019)在《肌酐检测方法学评价及其研究进展》文中提出描述肌酐检测在临床疾病诊断上的价值,肌酐检测方法有Jaffe反应法、硫酸铜肌酐复合物氧化Metol光度法、酶法、化学发光法与荧光匀相法、毛细管电泳法、拉曼散射法、电极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同位素稀释质谱法等。其中部分方法目前未见有系统评价,临床上因方法学和其他各类原因导致肌酐检测结果存在明显差异,该文较全面地综述了肌酐检测的方法学评价及研究进展。
王美珠,康伟,黄勤烽,陈敏[4](2019)在《3种肌酐测定方法的分析性能评价》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系统评价亚胺水解酶法(简称紫外酶法)、肌氨酸氧化酶法(简称氧化酶法)及苦味酸法测定肌酐的分析性能。方法按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EP5-A2、EP6-A、EP9-A2、EP7-A2等文件要求,采用罗氏Cobas c702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3种肌酐测定方法的精密度、线性范围、可报告范围、方法学比对、药物干扰、试剂稳定性等性能指标进行评价。结果紫外酶法、氧化酶法及苦味酸法的批内精密度和批间精密度分别小于1/4允许总误差(TEa)和1/3TEa。紫外酶法、氧化酶法及苦味酸法的线性范围分别为4~2 017、8~1 966、3~1 310μmol/L;可报告范围分别为4~20 160、8~51 900、3~10 080μmol/L。3种方法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2>0.99)。羟苯磺酸钙≥5.24μg/mL、酚磺乙胺≥0.016g/L时氧化酶法存在负干扰;其他2种方法在药物的最大剂量下不受干扰。苦味酸法在不定标的情况下待机在控时间只有2d,随后检测结果逐日明显下降,而其他2种方法稳定性较好。结论紫外酶法是3种肌酐测定方法中最为可靠的方法。
王正印,尹元,王伟灵[5](2018)在《肌酐检测方法及常见药物对肌酐检测干扰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血清肌酐的检测有多种方法,每种方法的特异性和抗干扰能力均不同,由此造成不同临床实验室血清肌酐测定结果出现差异。此外,药物对肌酐测定的干扰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临床上很多常见的药物均会导致肌酐测定出现假性结果,且同种药物会因不同的检测方法而出现不同的干扰方向。文章对肌酐的检测方法及干扰肌酐检测结果的常见药物作一综述。
汤菲,安黎云,贾克然,王宪灵[6](2015)在《湿化学酶法测定华氏巨球蛋白血症患者血清肌酐假性增高的评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湿化学酶法检测华氏巨球蛋白血症患者肌酐假性增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方法以2010201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收治的5例华氏巨球蛋白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离心超滤管将采集的患者血清中大分子蛋白滤去,分别用湿化学酶法、苦味酸法、干化学酶法检测超滤前后患者血清肌酐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超滤前其中2例华氏巨球蛋白血症患者用湿化学酶法测得血清肌酐水平与苦味酸法、干化学酶法比较有明显差异,而5例患者后2种方法测得的肌酐水平差异不明显。而以离心超滤管滤去大分子蛋白后,3种方法测得的血清肌酐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采用湿化学酶法检测华氏巨球蛋白血症患者血清肌酐时,应去除大分子蛋白以防止所测血清肌酐水平异常增高,或用干化学酶法或苦味酸法测定以确定检测的准确性,为临床提供真实可靠的检验结果。
蒋敏,王奇玲,庞韬,梁惠民,吴瑞珊,黄木兰,何丽萍,郑立新[7](2014)在《苦味酸法和酶法测定血清肌酐室间质评现状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广东省计划生育机构实验室血清肌酐的检测质量现状。方法将肌酐室间质评(EQA)的质控品以邮寄的方式发放到各实验室,各实验室在规定时间内把检测数据、检测方法网告研究所。第一次室间质评有71家实验室使用苦味酸法,52家实验室使用酶法;第二次室间质评有37家实验室使用苦味酸法,64家实验室使用酶法,分析不同方法检测肌酐的数据结果。结果第一次室间质评苦味酸法组和酶法组能力比对检验(PT)合格率分别为57.46%和83.85%;第二次室间质评苦味酸法组和酶法组PT合格率分别为83.78%和97.19%。第二次室间质评使用苦味酸法检测肌酐的变异系数在6.67%19.26%之间;酶法的变异系数在3.78%11.43%之间,五个批号的质控品使用苦味酸法检测肌酐的结果与酶法均存在差异(P<0.05),其中低值质控苦味酸法检测结果高于酶法,偏差在9.82%66.31%之间;高值质控苦味酸法检测结果低于酶法,偏差在4.30%10.66%之间。结论酶法检测肌酐的质量明显优于苦味酸法。广东省计划生育机构实验室血清肌酐的检测质量有待提高。
刘芳龙,刘伟[8](2014)在《胆红素对血清肌酐测定结果的干扰及原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胆红素对血清肌酐测定结果的干扰及干扰原因的分析。方法从黄疸患者中随机收集60份血清标本。先分别通过酶法和碱性苦味酸法测定血清肌酐水平;再用铁氰化钾去除血清胆红素,采用碱性苦味酸法作2次检测。从同期体检健康成年人随机选血清标本60份,分别通过上述3种方法测定血清肌酐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酶法、碱性苦味酸法测定结果均偏低,但酶法总体变化不大;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超过152 μmol/L后,随着该水平升高,碱性苦味酸法结果偏低程度明显高于酶法,t值均≥7.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胆红素水平对碱性苦味酸法测定血清肌酐时具有十分明显的干扰,但对酶法测定血清肌酐无明显的影响。
宋云霄,欧美贤,李水军,张海晨,余琛[9](2013)在《同位素稀释质谱法、酶法和碱性苦味酸法测定血清肌酐方法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对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ID-LC-MS/MS)、肌氨酸氧化酶法(简称酶法)和碱性苦味酸法(简称Jaffe法)的血清肌酐检测结果进行方法比较,为临床实验室不同检测系统肌酐检测结果的一致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ID-LC-MS/MS、酶法和Jaffe法同时测定200例临床血清标本、50例溶血标本、50例高脂标本(甘油三酯1.88~17.60 mmol/L)和6例标准添加标本的肌酐水平,观察3种方法的精密度、回收率、方法偏差以及溶血和高脂对检测方法的干扰程度。结果血清标准添加50和100μmol/L肌酐,酶法、Jaffe法和ID-LC-MS/MS的变异系数(CV)分别为<1.14%、<2.39%、<3.84%;回收率分别为84.9%、82.2%,74.4%、70.8%,96.1%、96.3%。ID-LC-MS/MS与酶法、Jaffe法的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Y酶法=0.964XID-LC-MS/MS+0.385,r=0.994;YJaffe法=0.955XID-LC-MS/MS+13.14,r=0.979。与ID-LC-MS/MS比较,酶法和Jaffe法的平均偏差分别为-2.93%、13.9%。溶血和高脂对酶法、Jaffe法测定血清肌酐均有不同程度的负干扰。结论酶法与ID-LC-MS/MS的血清肌酐测定结果可比性较好,Jaffe法的血清肌酐测定结果明显偏高。溶血和高脂可干扰酶法和Jaffe法的血清肌酐测定,使结果偏低。
周晓毅,吴丽惠[10](2013)在《酶法与苦味酸速率法在血清肌酐测定中的比较分析》文中提出目的:了解血清肌酐测定中酶法与苦味酸速率法的优缺点,为临床检测选择合适方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用酶法与苦味酸速率法测定78例患者血清肌酐,并用这两种方法对标准血清进行20次检测,分别对两种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种方法测定78例患者血清肌酐的结果有差异(t=2.00,P<0.05),标准血清进行20次检测中,酶法的结果与靶值不存在差异(t=1.25,P>0.05),而苦味酸速率法的结果与靶值存在差异(t=3.69,P<0.05)。结论:酶法测定血清肌酐是继苦味酸速率法后方法学上一大进步,且结果较为准确。
二、酶法与苦味酸法测定血清肌酐的差异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酶法与苦味酸法测定血清肌酐的差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肌酐酶法和苦味酸法检查血清及尿肌酐值的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方法 |
1.2.1 肌酐酶法 |
1.2.2 碱性苦味酸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 果 |
2.1 两种检测方法的血肌酐测定结果比较 |
2.2 两种检测方法的尿肌酐测定结果比较 |
2.3 两种检测方法测定血清及尿肌酐值的关系分析 |
3 讨 论 |
(2)酶法检测肌酐水平降低的秘密:羟苯磺酸钙的干扰(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常用的肌酐检测方法 |
1.1 碱性苦味酸法 |
1.2 肌氨酸氧化酶法 |
2 羟苯磺酸钙对肌酐检测的干扰 |
2.1 羟苯磺酸钙的药代动力学 |
2.2 羟苯磺酸钙的作用机制 |
2.3 羟苯磺酸钙对肌酐检测的负干扰 |
2.4 负干扰产生机制的假说 |
3 讨论 |
(3)肌酐检测方法学评价及其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检测方法与评价 |
1.1 Jaffe反应 |
1.1.1 终点法 |
1.1.2 二点 (速率) 法 |
1.2 硫酸铜肌酐复合物氧化Metol光度法 |
1.3 酶法 |
1.3.1 肌酐酰胺水解酶法 |
1.3.2 肌酐亚氨基水解酶-GLDH法 |
1.3.3 肌酐酰胺水解酶-肌酸脒基水解酶-Trinder反应法 |
1.3.4 N-甲基乙内酰脲酰胺水解酶-Trinder反应法 |
1.4 化学发光法与荧光匀相法 |
1.5 毛细管电泳法 |
1.6 拉曼散射法 |
1.7 电极法 |
1.8 高效液相层析 (HPLC) 法 |
1.9 同位素稀释质谱 (isotope dilution mass spectrome-try, ID-MS) 法 |
2 国内外血清肌酐检测参考测量系统及量值溯源性研究现状 |
(4)3种肌酐测定方法的分析性能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标本来源收集无溶血、黄疸和脂血的本院收治的患者及健康体检者的新鲜临床标本。 |
1.2 仪器与试剂 |
1.3 方法 |
1.3.1 精密度试验 |
1.3.1. 1 批内精密度 |
1.3.1. 2 批间精密度 |
1.3.2 线性范围试验 |
1.3.3 可报告范围验证 |
1.3.4 方法学比对 |
1.3.5 药物干扰试验 |
1.3.5. 1 配对差异干扰实验 |
1.3.5. 2 剂量效应试验 |
1.3.6 试剂稳定性验证 |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EXCEL2007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
2 结果 |
2.1 精密度 |
2.2 线性范围评估 |
2.3 可报告范围 |
2.4 不同方法学比对 |
2.5 药物干扰 |
2.5.1 配对差异干扰实验 |
2.5.2 剂量效应试验 |
2.6 试剂稳定性试验 |
3 讨论 |
4 结论 |
(5)肌酐检测方法及常见药物对肌酐检测干扰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肌酐的检测方法 |
1.1 碱性苦味酸法 |
1.2 酶法 |
1.3 放射性核素稀释质谱法 (isotope dilution-mass spectrometry, ID-MS) |
1.3.1 放射性核素稀释气相色谱质谱法 (isotope dilution-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 ID-GC-MS) |
1.3.2 ID-LC-MS |
1.4 高效液相色谱法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
1.5 毛细管电泳法 |
1.6 拉曼散射法 |
1.7 电极法 |
2 常见药物对肌酐检测的干扰 |
3 肌酐检测的溯源性及标准化 |
4 总结 |
(6)湿化学酶法测定华氏巨球蛋白血症患者血清肌酐假性增高的评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 果 |
3 讨 论 |
(7)苦味酸法和酶法测定血清肌酐室间质评现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质控品 |
1.3 方法 |
1.4 评价方法 |
1.5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8)胆红素对血清肌酐测定结果的干扰及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试剂与仪器 |
1.3 方法 |
1.3.1 酶法测定血清肌酐 |
1.3.2 碱性苦味酸法测定血清肌酐 |
1.3.3 去除胆红素后碱性苦味酸法测定血清肌酐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200名正常健康成人的血清肌酐测定结果 |
2.2 酶法测定60份黄疸患者血清标本的血清肌酐水平 |
3 讨论 |
(9)同位素稀释质谱法、酶法和碱性苦味酸法测定血清肌酐方法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和方法 |
一、 试剂和仪器 |
1.试剂 |
2.仪器 |
二、 肌酐检测方法 |
1.ID-LC-MS/MS 在50 |
2.酶法 |
3.Jaffe法 |
三、 标本来源 |
四、 精密度及回收率试验 |
五、 干扰试验 |
六、 统计学方法 |
结 果 |
一、 精密度及回收率 |
二、 相关性和偏差 |
三、 干扰试验 |
讨 论 |
(10)酶法与苦味酸速率法在血清肌酐测定中的比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剂 |
1.2 仪器 |
1.3 方法 |
1.4 检测对象 |
2 结果 |
3 讨论 |
四、酶法与苦味酸法测定血清肌酐的差异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肌酐酶法和苦味酸法检查血清及尿肌酐值的结果分析[J]. 李伦,王兵,刘匀慧.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12)
- [2]酶法检测肌酐水平降低的秘密:羟苯磺酸钙的干扰[J]. 陈克娜,谌海兰.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21(01)
- [3]肌酐检测方法学评价及其研究进展[J]. 谭红军,罗春华,杨林,董贞荣,张玉红,张新明,汪彬彬. 系统医学, 2019(08)
- [4]3种肌酐测定方法的分析性能评价[J]. 王美珠,康伟,黄勤烽,陈敏.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9(01)
- [5]肌酐检测方法及常见药物对肌酐检测干扰的研究进展[J]. 王正印,尹元,王伟灵. 检验医学, 2018(04)
- [6]湿化学酶法测定华氏巨球蛋白血症患者血清肌酐假性增高的评析[J]. 汤菲,安黎云,贾克然,王宪灵.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5(08)
- [7]苦味酸法和酶法测定血清肌酐室间质评现状分析[J]. 蒋敏,王奇玲,庞韬,梁惠民,吴瑞珊,黄木兰,何丽萍,郑立新.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4(04)
- [8]胆红素对血清肌酐测定结果的干扰及原因分析[J]. 刘芳龙,刘伟. 中国医药指南, 2014(15)
- [9]同位素稀释质谱法、酶法和碱性苦味酸法测定血清肌酐方法比较[J]. 宋云霄,欧美贤,李水军,张海晨,余琛. 检验医学, 2013(08)
- [10]酶法与苦味酸速率法在血清肌酐测定中的比较分析[J]. 周晓毅,吴丽惠.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