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重力沉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重力,粒径,湍流,分离器,时间,组合,光子。
重力沉降论文文献综述
许锐,李浩宇,林波,肖华强,姜云[1](2018)在《铝铜合金重力沉降除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光谱分析等技术手段研究了铝铜合金重力沉降除铁工艺。结果表明,Al-5.0Cu-1.5Fe合金中通过添加2.2%Mn,在670℃保温4 h后,试样上部的铁含量为0.65%,除铁率约为57%。试样中部的铁含量为1.05%,除铁率为30%。Mn元素能促使初生Al_6(FeMn)相形成,由于初生Al_6(FeMn)密度大于铝熔体密度,从而可以沉降到坩埚底部,实现铝铜合金重力沉降除铁的目的。(本文来源于《铸造技术》期刊2018年09期)
许慧萍,金伟,刘奇,赵英杰[2](2017)在《重力沉降+旋风分离组合装置分离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重力沉降+旋风分离组合装置的初始压降及其分离性能。结果表明:组合装置的初始压降随进口气速的增加而明显增大;在过滤状态下,进口含尘浓度对压降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压降随进口气速的增加明显升高;当进口气速较低(v=5m/s)时,分离效率随进口含尘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当进口气速较高(v≥10m/s)时,分离效率随进口含尘浓度的增大而下降。同时,建立了重力沉降+旋风分离组合装置压降和分离效率的计算模型。(本文来源于《化工机械》期刊2017年05期)
朱润孺[3](2017)在《重力沉降作用下的采样管路颗粒物损失》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烟尘采样系统的系统误差,采用重力沉降理论对颗粒物在水平直管段内的穿透率进行了理论计算,并以此方法为基础估算了在线监测系统水平直管段由于重力沉降造成的测量误差。结果表明,水平直采样管内的颗粒物损失会随着粒径增大、停留时间增长而显着增多;当颗粒物采样系统为烟气外抽式时,水平直管内颗粒物重力沉降会造成采样系统误差,超低排放的达标测量值应小于10 mg/m~3。以一台600 MW火电机组为例,估算出由于采样系统水平直管内颗粒物重力沉降造成的年烟尘误排量约为15.5 t。(本文来源于《洁净煤技术》期刊2017年04期)
张又升,赵敬德,李雷雷[4](2017)在《重力沉降效应对相变材料融化传热过程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正十八烷为相变材料,在不同加热功率的等热流边界条件下,对大长宽比矩形储能单元在不同倾斜角度下的相变材料融化过程进行了试验.通过对相变过程中储能单元壁面的温度监测,确定相变材料融化过程中固相重力沉降效应对融化过程的传热强化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当加热功率为60 W、储能单元倾斜角为90°时,作为相变材料的正十八烷的传热效果为最佳.(本文来源于《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1期)
陈进财,晋国栋,何国威[5](2016)在《重力沉降颗粒在湍流中的相对速度》一文中研究指出携带颗粒的湍流流动在环境和工业流动中都广泛存在。颗粒之间的相对运动是影响颗粒碰撞率及物理或化学反应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重力沉降使得颗粒与湍流多尺度结构的作用时间变短,且变得各向异性,从而对颗粒之间的相对速度产生强烈影响。我们采用直接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颗粒对时间后退的相对扩散以及颗粒处流体速度差概率密度分布受重力沉降的影响。由于颗粒的相对速度取决于历史轨迹上所见流体速度差的记忆,我们进一步分析得到重力沉降对颗粒对相对速度的影响。结果显示,重力沉降会减弱颗粒对的平均相对速度。当颗粒Stokes数较小(St<1)时,重力沉降对颗粒对相对速度的影响很小;而当St>1时,颗粒对的平均相对速度随着重力沉降速度增大而减小,并且St越大,重力沉降的影响越显着。(本文来源于《第九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6-10-20)
董阳阳,仇婷婷[6](2016)在《重力沉降罐分离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沉降罐内部流动形态、油水分离分布情况进行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沉降分离性能与沉降时间、油滴粒径、介质粘度有重大关系。通过调整沉降时间、油滴粒径以及介质粘度可以有效的改善沉降分离性能,对油田中的油水分离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化工管理》期刊2016年24期)
刘森,杨强,卢浩,许萧[7](2016)在《重力沉降法测定水-柴油乳化液粒径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油包水乳化液粒径分布测试困难的问题,采用经流变系数修正后的重力沉降法对入口浓度5 000 mg/L、乳化泵转速1 800 r/min的油包水乳化液进行粒径分布测试,并利用显微镜观测法进行结果验证。对比两种方法的测试结果,重力沉降法测试结果中位粒径13μm,粒径分布范围5~40μm,显微镜观测法测试结果为中位直径15μm,粒径分布范围为5~40μm,两种方法的结果一致性较高。实验结果证明:经流变系数修正后的重力沉降法可以准确测试油包水乳化液粒径分布,且该方法测试原理简单、操作简单、测试成本小,在工业现场测试上有一定的优势。(本文来源于《中国测试》期刊2016年06期)
周岚,陈洋,吴玉江,龙泷,邵建中[8](2016)在《SiO_2胶体微球在蚕丝织物上的重力沉降自组装条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结构生色(物理生色)替代化学染料染色是织物染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以单分散SiO_2胶体微球作为自组装结构单元,在蚕丝织物上构建能生成结构色的SiO_2光子晶体,研究相对湿度、自组装温度、胶体微球浓度、组装溶剂以及组装时间对胶体微球在蚕丝织物上的自组装效果的影响,并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表征与分析蚕丝织物上光子晶体结构形貌和结构色变化。结果表明:在相对湿度60%、温度25℃、胶体微球质量分数(wt)为2.0%左右、以纯水或纯乙醇为组装溶剂的自组装条件下,SiO_2胶体微球可以在蚕丝织物上构建叁维有序的SiO_2光子晶体结构,赋予蚕丝织物鲜艳均匀的结构色。(本文来源于《蚕业科学》期刊2016年03期)
陈秋燕[9](2016)在《复迭式制冷系统中重力沉降式气液分离器仿真及系统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自动复迭制冷是低温装置制冷的一种有效方法。本文研究的叁元非共沸混合工质低温装置采用单机压缩机驱动,利用叁元混合工质作为制冷剂。它利用混合制冷剂各组元的沸点不同,通过一系列装置的传热、传质交换进行气液分离,得到液态低温组元从而达到用一台单级压缩机制取较低蒸发温度的目的。其中混合制冷剂为R22/R23/R14,本文通过理论分析、模拟仿真、模拟结果分析,实验验证等对混合工质在低温区-100℃左右的热力性质进行探讨,分析在低温情况下影响复迭式制冷系统效率的因素。研究主要内容有以下几方面:1.介绍复迭式制冷系统应用领域及国内外发展情况,并指出自动复迭式制冷系统在低温制冷机组中的研究价值与趋势。2.理论分析影响复迭制冷系统的主要因素,其中通过查阅文献可知混合制冷剂的配比以及分离对系统的影响相对较大,继而有介绍了影响制冷剂分离的因素。3.对气液分离器建立数学模型,通过计算机仿真对气液分离器进行模拟,确定影响气液分离器分离效率的原因并进行改进。4.将设计好的气液分离器进行试验检测与改进前的气液分离器做对比试验。5.对制冷系统中分离效率有影响的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实验进一步确定更合理的匹配方案。6.进一步分析复迭式制冷系统中可改进和研究的方向。本文主要从模拟和实验的层面出发,对复迭式制冷系统中的重力沉降式气液分离器进行模拟,分析影响气液分离器分离效率的因素并通过改变已有气液分离器中的伞形罩结构提高分离效果,除此之外本文对影响制冷剂分离的其他影响因素通过实验进行研究分析,最终寻找最优的搭配方法提高制冷系统的能效比。(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商业大学》期刊2016-04-01)
谢彦凤,高琪[10](2016)在《圆球在牛顿流体中的重力沉降的PIV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并列放置的双球在牛顿流体中的重力沉降进行了流动显示实验和PIV测量。研究了小球释放时的初始间距对小球沉降行为的影响,并试图从流动机理的角度解释了产生这种沉降行为的原因。初始间距为2倍直径时,两球会发生横向的排斥直至达到某一个平衡距离。小球排斥是由于小球两侧的剪切应力不平衡导致小球发生反方向的旋转产生的。初始间距为5倍直径时,无明显排斥或吸引,横向间距基本保持不变。(本文来源于《北京力学会第二十二届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期刊2016-01-09)
重力沉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了重力沉降+旋风分离组合装置的初始压降及其分离性能。结果表明:组合装置的初始压降随进口气速的增加而明显增大;在过滤状态下,进口含尘浓度对压降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压降随进口气速的增加明显升高;当进口气速较低(v=5m/s)时,分离效率随进口含尘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当进口气速较高(v≥10m/s)时,分离效率随进口含尘浓度的增大而下降。同时,建立了重力沉降+旋风分离组合装置压降和分离效率的计算模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重力沉降论文参考文献
[1].许锐,李浩宇,林波,肖华强,姜云.铝铜合金重力沉降除铁研究[J].铸造技术.2018
[2].许慧萍,金伟,刘奇,赵英杰.重力沉降+旋风分离组合装置分离性能的研究[J].化工机械.2017
[3].朱润孺.重力沉降作用下的采样管路颗粒物损失[J].洁净煤技术.2017
[4].张又升,赵敬德,李雷雷.重力沉降效应对相变材料融化传热过程的影响[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5].陈进财,晋国栋,何国威.重力沉降颗粒在湍流中的相对速度[C].第九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16
[6].董阳阳,仇婷婷.重力沉降罐分离性能研究[J].化工管理.2016
[7].刘森,杨强,卢浩,许萧.重力沉降法测定水-柴油乳化液粒径分布[J].中国测试.2016
[8].周岚,陈洋,吴玉江,龙泷,邵建中.SiO_2胶体微球在蚕丝织物上的重力沉降自组装条件研究[J].蚕业科学.2016
[9].陈秋燕.复迭式制冷系统中重力沉降式气液分离器仿真及系统优化[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6
[10].谢彦凤,高琪.圆球在牛顿流体中的重力沉降的PIV研究[C].北京力学会第二十二届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2016
论文知识图
![重力作用下的竖向位移](http://image.cnki.net/GetImage.ashx?id=1012043582.nh0022&suffix=.jpg)
![重力和沉降作用下的等效应力图](http://image.cnki.net/GetImage.ashx?id=1012043582.nh0027&suffix=.jpg)
![淤泥的絮结作用[17]](http://image.cnki.net/GetImage.ashx?id=1013016543.nh0003&suffix=.jpg)
![同井注采工艺管柱示意图](http://image.cnki.net/GetImage.ashx?id=1013292207.nh0036&suffix=.jpg)
![沉降作用下的竖向位移](http://image.cnki.net/GetImage.ashx?id=1012043582.nh0029&suffix=.jpg)
![为重力和沉降共同作用下建筑物的等效...](http://image.cnki.net/GetImage.ashx?id=1012043582.nh0030&suffix=.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