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希腊精神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希腊,精神,希伯来,阿诺德,黑格尔,古希腊,雅典。
希腊精神论文文献综述
吾淳[1](2018)在《古代希腊精神层面的“突破”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古代希腊文明的"突破"不仅发生在社会生活(包括社会组织、经济、政治)领域,同样也发生于精神层面。但是我们应当看到,精神层面的"突破"问题要复杂得多。一个十分明显的现象是:与社会层面的变化一定会涉及到多数人的生活不同,精神层面的变化通常只涉及少数人。但是否具有"少数性"特征的精神活动就不存在"突破"呢?显然不是。因为古代希腊的逻辑思维与科学知识同样具有"少数性"特征,但却是可以被视作"突破"的。那么,在何种情况下少数人的精神变化可以视作"突破",在何种情况下少数人的精神变化无法视作"突破",这里就涉及到理解或确定精神层面"突破"的原则,也就是定义。所谓"突破"首先是内在的,是就既有领域的既有活动而言的,或者说,是针对原有传统或形式而言的。"突破"首先就是指突破以往的传统、模式或形态,也就是范式"革命"。(本文来源于《学术界》期刊2018年04期)
吴樯[2](2017)在《《神曲·地狱篇》中的希腊精神和希伯来精神》一文中研究指出但丁《神曲·地狱篇》的伟大之处通过马修·阿诺德在《文化与无政府状态》中所区分的希腊精神和希伯来精神可以得到很好的阐释。《神曲·地狱篇》无论在道德体系的设计上,还是在世界观和价值观上,抑或是在叙事风格和方式上,都展现出希腊精神和希伯来精神两者之间的张力。欧洲文化中的这样两个有着二元对立结构的精神传统在《神曲·地狱篇》中恰如其分地融合统一,正是《神曲·地狱篇》巨大艺术魅力的秘密所在。(本文来源于《大学英语(学术版)》期刊2017年01期)
张云凯[3](2017)在《古希腊的宗教与艺术——黑格尔对希腊精神的宗教哲学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黑格尔的古希腊宗教观是尚未被充分注意的问题域。本文依托《精神现象学》和《宗教哲学讲演录》两个核心文本,通过两个维度对黑格尔的古希腊宗教观展开探讨:古希腊神明的整体特征以及其与艺术的关系,艺术作品中呈现的神与人的辩证关系。在黑格尔那里,宗教内在原则是绝对精神的辩证发展。这一方面体现在古希腊宗教中精神性原则对于自然性原则的扬弃,另一方面也体现在虽然古希腊宗教出于内在矛盾而衰落,但是其也预示了完善宗教所应保留的原则。(本文来源于《现代哲学》期刊2017年01期)
乔戈[4](2016)在《没有敌意的战争》一文中研究指出1872年,时任巴塞尔大学古典语文学教授的尼采撰写了一篇短文《荷马的竞赛》,文章写道,“每一位才俊务必要在竞争中展露自己:这是希腊大众教化的要求”,“正如青年人要在竞赛中得到教育一样,为师者也要投入到与他人的竞赛之中”,“如果我们把竞赛从希腊生活中夺走,(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6-08-16)
曾甜[5](2016)在《论《米德尔马契》中希伯来精神与希腊精神之调和过程》一文中研究指出“希腊精神”一词是现代用语,它来源于历史上的“希腊化时期”。“希腊化时期”是指公元前323年到31年期间,希腊语言文化在非希腊地区独占优势,盛行一时的现象。而希伯来精神与从希腊传承的古典主义不同,它基于《圣经》(主要是《旧约》),与希伯来人的天性和品格一脉相承。古典文化与圣经文化之间的界限早在公元叁世纪就己泾渭分明。自那时起,诸多思想家例如黑格尔,海涅,以及阿诺德都论述且对比过希腊精神与希伯来精神。其中,阿诺德成功得将这对概念通俗化。他去除了两希精神的历史指代意义,使其概念化,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为了领悟乔治·艾略特是怎样将阿诺德对两希精神的理解融入到她的小说《米德尔马契》(项耀星译)中,并且两者对两希精神的看法如何不同,本文借用了阿诺德对两希精神的论述作为研究小说《米德尔马契》的基准点。此外,为了使论述更加清晰,本文还借用了刘峰的广义狭义两分法(两希精神可分为广义和狭义)帮助论证。阿诺德在他的经典文化批评作品《文化与无政府状态》中阐释了两希精神的实质内容以及他们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希伯来精神代表人性的道德面。希腊精神代表人性的智识面。本文认为小说《米德尔马契》中叁位主要人物多萝西娅,拉迪斯拉夫,利德盖特是希伯来精神和希腊精神的隐喻象征。多萝西娅是狭义希伯来精神的化身。拉迪斯拉夫和利德盖特分别代表了广义和狭义的希腊精神。作者乔治·艾略特按照两希精神的特点塑造了这叁位主要人物,并且铺设了叁例婚姻用以解释两希精神之间的关系。第一种情况是希伯来精神缺乏希腊精神的佐助,以卡苏朋-多萝西娅之间的婚姻为例;第二种情况是希腊精神缺乏希伯来精神的佐助,以利德盖特-罗莎蒙德之间的婚姻为例。第叁种情况是两希精神实现调和,以拉迪斯拉夫-多萝西娅之间的婚姻为例。前两则婚姻顾此失彼,只偏重两希精神其中一种,而排斥另外一种精神。艾略特将这种情况带来的问题暴露无遗。这正是马修·阿诺德在《文化与无政府状态》中警醒维多利亚时代人们要规避的问题。第叁则婚姻中,两希精神互相妥协后进而糅合。艾略特笔下的两个人物实现了阿诺德所推崇的人类的理想状态,尽管艾略特本人不愿接受这样一个事实:多萝西娅的道德理想主义最终被调和成了区区的公民美德。艾略特和阿诺德都认为两希精神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一种和谐共存的状态,但他们依然对这个问题的理解不同。阿诺德关于两希精神的辩证观高度理论化,但乔治·艾略特将此辩证观变成了现实生活的实践并以此检验之。阿诺德呼吁通过提高个人修养使整个希伯来化的国家更加希腊化,但艾略特证明了通过婚姻糅合两希精神是合理的。本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它从一个新颖的视角出发,即阿诺德对两希精神的论述,探讨了《米德尔马契》中的婚姻主题,并且借对比阿诺德和艾略特各自的着作(《文化与无政府状态》和《米德尔马契》)中对希腊精神和希伯来精神的不同态度细察了两位作者之间的区别。另外,本文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以更好地理解小说中的人物,他们的婚姻以及乔治·艾略特对两希精神的看法。(本文来源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期刊2016-05-20)
陆颖[6](2016)在《Hellenism的初民之思——希腊精神中的沉思激情》一文中研究指出古典希腊先民们的追问精神由内而外地探索着人类生存和宇宙生成的答案,这也是人类天生求解的本能。希腊初民的求索通过"宗教解答——命运思考——本原之思"的思路推进,对应先民对灵性、命运和宇宙的递进式叩问:从狄奥尼索斯-俄耳普斯教中看到灵肉互分;从俄狄浦斯悲剧中看到在命运观中的神人命运的纠葛;从阿那克萨戈拉的奴斯中看到万物的生成与自我生成。最终导向后世对古希腊的猜想,推论对古希腊精神的颂扬带有理想化的虚妄色彩。(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1期)
赵嘉竑[7](2015)在《扬尼斯·里索斯与现代希腊精神》一文中研究指出说起希腊你会想起什么?你会想起蔚蓝的爱琴海、雅典卫城的帕特农神庙、众神居住的奥林匹斯山;你也会想起奥林匹亚竞技会上获胜者头顶的橄榄枝,想起《荷马史诗》里阿喀琉斯的愤怒与奥德修斯的乡愁,想起童年时床头的一本《伊索寓言》,想起民主政治的摇篮,想起怀特海说全部西方哲学史不过是柏拉图思(本文来源于《西部》期刊2015年08期)
查锐仙[8](2012)在《希腊精神的哀歌——《无名的裘德》中淑的悲剧性转变》一文中研究指出《无名的裘德》是英国着名小说家托马斯·哈代的最后一部小说。小说的女主公淑在与世俗的分庭抗礼中由于丧失了希腊精神,妥协于当时僵化偏狭的希伯来精神,最终从自由独立的新女性逆变为维多利亚时期"家中的天使"。通过淑的悲剧性逆转,哈代表达了对消逝的希腊精神的哀思和对僵化的希伯来精神的反抗。(本文来源于《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09期)
吴海霞[9](2012)在《重读《太阳》——希腊精神与工业文明之冲突》一文中研究指出劳伦斯对工业文明持否定态度,认为工业文明压抑了人的本性,使之异化和扭曲,因此如何克服工业文明的弊病,帮助人类摆脱现代文明的束缚是劳伦斯作品的主题之一。文章从文本细读的方式入手,对劳伦斯短篇小说《太阳》中的希腊精神和现代文明之间的冲突进行分析,看小说主人公如何摆脱现代文明的藩篱,复苏体内的希腊精神和血性意识,解脱自我,释放人的自然本性。(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1期)
柴文华,康宇,袁立莉,张慧研[10](2011)在《对缪凤林希腊精神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学衡派"的重要代表人物,缪凤林曾把希腊精神概括为入世、谐合、中节、理智四个方面,认为西方近代精神主要是对希腊精神的背离。立足当代视阈,我们认为缪凤林的希腊精神论有合理之处,也有值得进一步商榷的地方。(本文来源于《经济研究导刊》期刊2011年14期)
希腊精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但丁《神曲·地狱篇》的伟大之处通过马修·阿诺德在《文化与无政府状态》中所区分的希腊精神和希伯来精神可以得到很好的阐释。《神曲·地狱篇》无论在道德体系的设计上,还是在世界观和价值观上,抑或是在叙事风格和方式上,都展现出希腊精神和希伯来精神两者之间的张力。欧洲文化中的这样两个有着二元对立结构的精神传统在《神曲·地狱篇》中恰如其分地融合统一,正是《神曲·地狱篇》巨大艺术魅力的秘密所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希腊精神论文参考文献
[1].吾淳.古代希腊精神层面的“突破”问题[J].学术界.2018
[2].吴樯.《神曲·地狱篇》中的希腊精神和希伯来精神[J].大学英语(学术版).2017
[3].张云凯.古希腊的宗教与艺术——黑格尔对希腊精神的宗教哲学解读[J].现代哲学.2017
[4].乔戈.没有敌意的战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
[5].曾甜.论《米德尔马契》中希伯来精神与希腊精神之调和过程[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6
[6].陆颖.Hellenism的初民之思——希腊精神中的沉思激情[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7].赵嘉竑.扬尼斯·里索斯与现代希腊精神[J].西部.2015
[8].查锐仙.希腊精神的哀歌——《无名的裘德》中淑的悲剧性转变[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
[9].吴海霞.重读《太阳》——希腊精神与工业文明之冲突[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2
[10].柴文华,康宇,袁立莉,张慧研.对缪凤林希腊精神的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