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效应论文_邵斌,赵雯宁,苗树,黄家辉,王丽丽

导读:本文包含了界面效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效应,界面,玄武岩,广义,压电效应,弹性模量,各向异性。

界面效应论文文献综述

邵斌,赵雯宁,苗树,黄家辉,王丽丽[1](2019)在《二氧化钛负载金催化剂:界面效应(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从发现TiO_2负载金纳米粒子对CO氧化具有催化活性以来,人们努力探索Au/TiO_2催化剂上催化活性位点的化学本质.大量研究表明, Au/TiO_2催化反应的活性位点位于金颗粒-TiO_2载体界面处,催化剂活性通常与界面周长成正比.因此,无论是金颗粒的大小还是二氧化钛表面的化学性质都决定着Au-TiO_2界面结构和催化活性,即Au颗粒和二氧化钛表面之间的电子结构和几何相互作用.商用P25是锐钛矿相和金红石相以80/20比例混合的二氧化钛,通常用于负载金纳米粒子.然而,由于P25表面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很难直接区分界面的原子精细结构,给研究载体表面结构对催化性能的影响带了一定困难.设计特定形貌TiO_2(合成暴露特定晶面的TiO_2),形成均匀的Au-TiO_2界面成为研究该课题的突破口.目前,随着纳米材料设计的日渐成熟,氧化物形貌甚至晶面的可控合成已经实现.最近原位透射电镜发现,与TiO_2{101}相比金颗粒与TiO_2{001}具有更强的相互作用.氧气在773 K焙烧,负载在TiO_2{101}的Au粒子通过Ostwald熟化和粒子的迁移聚结而烧结成大颗粒;反之,负载在TiO_2{001}上的Au粒子则非常稳定.这主要归结于Au粒子在TiO_2{001}上的吸附能比在TiO_2{101}上高很多.Au与TiO_2{001}的强相互作用可以促进电子从Au纳米粒子到吸附的O2上的转移,从而有利于氧离解和提高CO氧化活性.本文采用水热法合成选择性暴露TiO_2{001}和TiO_2{101}的锐钛矿TiO_2:暴露TiO_2{001}比例84%的纳米片(TiO_2-S)和19%的纺锤体(TiO_2-P),然后分别负载上2nm左右的Au溶胶颗粒并在623K空气下进行烧结.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STEM)等表征手段研究了Au纳米粒子的尺寸分布、电子结构以及原子结构.XPS结果表明, Au物种为金属态Au0颗粒.对Au粒子尺寸进行统计,发现在TiO_2{001}上的Au粒子尺寸大小无明显变化(2.2nm),而在TiO_2{101}上的Au粒子尺寸由2.2 nm长到3.1 nm.结果表明,在TiO_2{001}与Au粒子相互作用更强,能更好地稳定Au粒子.在CO氧化反应测试中发现, Au/TiO_2{001}具有比Au/TiO_2{101}更高的催化活性;但是两个催化剂的表观活化能相近(Au/TiO_2-P为30.0 kJ mol~(-1), Au/TiO-2-S为28.2 kJ mol~(-1)),且与典型的Au/TiO_2催化CO氧化反应动力学数据一致进行分析,表明催化剂载体的晶面并未影响反应路径.进一步结合原子结构模型,将反应速率归一化到Au-TiO_2界面,发现两者界面原子的转化频率(TOF)相差较大;Au/TiO_2-P,即Au/TiO_2{101}界面Au原子在室温下的TOF为1.52 s~(-1),而Au/TiO_2-S催化剂的为2.10 s~(-1),其中Au/TiO_2{001}的转化频率为2.35s~(-1).这表明,在TiO_2{001}界面上的Au粒子(粒径2.2nm)不仅热稳定性比较好,且催化性能比在TiO_2{101}上的Au粒子(粒径3.1 nm)更高,这主要是由于TiO_2{001}表面独特的原子排列使金颗粒与之结合更为强烈.(本文来源于《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期刊2019年10期)

郭啸,魏培君[2](2019)在《考虑表界面效应的一维压电半导体声子晶体色散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拟研究微纳米尺度压电半导体/压电一维层状周期性复合结构中耦合波色散问题。当弹性波在上述周期性复合结构中传播时,基于压电材料和压电半导体材料中多物理场耦合理论,考虑表界面效应对多物理场耦合波传播的控制方程的修正,建立微纳米尺度压电半导体的层状复合结构中体波传播的理论模型,数值分析表界面效应对耦合波色散特性的影响规律。(本文来源于《中国力学大会论文集(CCTAM 2019)》期刊2019-08-25)

贺来通,郭俊宏[3](2019)在《压电准晶复合材料椭圆夹杂反平面问题的界面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Gurtin-Murdoch表界/面理论,利用复变函数法和映射技术,研究压电准晶纳米复合材料中叁相共焦椭圆夹杂在远场受反平面机械载荷和面内电载荷共同作用下的电弹性问题及尺度依赖的有效性能。通过广义自洽方法,预报压电准晶纳米复合材料反平面剪切下的有效电弹性性能。最后,数值算例分析椭圆模型的夹杂尺寸、夹杂所占体积分数以及夹杂纵横比对复合材料有效电弹性性能的影响,针对不同的材料有效电弹性模量要求,选取不同的材料参数,为实际复合材料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力学大会论文集(CCTAM 2019)》期刊2019-08-25)

曾瑶,俞科静,钱坤[4](2019)在《玄武岩纤维表面改性及界面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原位接枝的方法可以制备得到不同SiO_2粒径的GNPs/SiO_2杂化材料。采用上浆工艺,将具有特殊叁维结构的石墨烯/二氧化硅(GNPs/SiO_2)杂化材料引入玄武岩纤维表面改善界面性能。通过复丝拉伸断裂实验和多种表征手段,对改性处理前后的纤维表面形貌及力学性能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原位接枝法可在GNPs片层表面实现SiO_2粒径可控;在界面中杂化材料以铆钉形式增加微裂纹,从而防止应力集中,有效地增加了界面粘结强度,特别当SiO_2粒径增大到170nm时,纤维复合材料的断裂强度提高了78.03%,断裂伸长率是未改性的断裂伸长率的3倍。这表明杂化材料在提高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上有重要影响。(本文来源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文妮,张博[5](2019)在《考虑界面效应的砂土静力触探物质点法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静力触探试验广泛应用于工程领域,但室内及原位试验在探究土体内部应变演化机理方面具有一定的困难。相比之下,数值模拟更加高效节约,也更有利于探究土体内部应变演化机理。传统的有限单元法是常用的一种数值方法,但在计算大变形问题时会出现网格畸变问题,造成数值困难。基于上述背景,本文引入一种固体力学中的新型数值计算方法——物质点法,能有效避免网格畸变问题,非常适用于岩土大变形问题的分析研究。因此,本文采用物质点法针对静力触探试验开展叁维数值模拟工作,探究锥体贯入过程中土体内部塑性变形区域的演化规律及锥头贯入阻力随深度的变化规律;分析砂土内摩擦角、锥体尺寸等因素的变化对贯入阻力的影响;分析静力触探锥体与土体接触面的界面效应,即不同的摩擦系数对锥头贯入阻力的影响。研究结论:(1)采用广义插值物质点法模拟静力触探试验是合理且可行的;(2)随着锥体的贯入,其周围土体将逐渐屈服,产生弹塑性变形并形成明显的破坏区域;随着贯入深度的增大,锥体贯入阻力先逐渐增大,再趋于稳定;(3)根据土体强度及锥体尺寸参数试验,锥头最大贯入阻力随砂土内摩擦角的增大而增大,随锥尖角的增大而增大,随截面面积的增大而减小;(4)锥-土摩擦系数对于贯入阻力的大小具有显着影响,随着摩擦系数的逐渐增大,最大贯入阻力逐渐增大,两者近似呈线性规律;(5)本研究成果主要应用于静力触探试验机理的分析研究工作。(本文来源于《铁道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杨佳霖[6](2019)在《CH_3NH_3PbCl_3/ZnO紫外探测器的设计制备及其界面效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紫外探测技术已在臭氧层空洞检测、火焰预警、导弹预警等民用及军用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作为紫外探测技术的核心部分,高性能的紫外探测器的制备及研究成为了目前一大研究热点。CH_3NH_3PbCl_3材料的光学带隙约为3.1 eV,对应的波长在紫外波段,而其作为有机-无机钙钛矿材料,具有高的载流子迁移率、长的载流子扩散距离以及高的光吸收率等优点,这使得CH_3NH_3PbCl_3材料非常适用于紫外探测领域。人们利用如体单晶、薄膜以及纳米结构的有机-无机钙钛矿材料制备了不同器件结构的光探测器,这些器件都显示出了良好的性能。尽管人们在有机-无机钙钛矿光探测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有机-无机钙钛矿材料对于制备环境十分敏感,导致不同的制备条件制备出来的有机-无机钙钛矿器件的性能大不相同,此外,有机-无机钙钛矿会与空气中的水分子发生反应,从而使其在空气中快速分解,进而导致有机-无机钙钛矿器件性能在空中快速退化。最近,人们发现将有机-无机钙钛矿材料与无机半导体结合可以有效地提升有机-无机光探测器的性能及稳定性。然而这种增强机制仍不是十分清晰,此外,这种方法还未应用于有机-无机钙钛矿紫外探测器领域。ZnO材料因为其从可见盲到日盲连续可调的探测范围、高的电子饱和速率、原料丰富、环境友好等特点在紫外探测领域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因此,将CH_3NH_3PbCl_3材料与ZnO材料相结合制备应该可以得到高性能的有机-无机异质结构紫外光探测器。根据上述的思路,本文开展了相关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成果,其主要结果如下:1.高质量ZnO薄膜是制备高性能CH_3NH_3PbCl_3/ZnO复合紫外探测器的基础。因此我们利用MBE在c面蓝宝石上生长并制备了高质量的ZnO薄膜,探究空气退火、O_2退火以及O原子束流照射的方法对ZnO薄膜材料电阻的影响,这些后处理方法都在不同程度上减少了ZnO薄膜表面的O空位缺陷,进而提高了ZnO薄膜的电阻。此外,通过优化ZnO薄膜的生长条件,减小Zn源的束流,可以更好地降低ZnO薄膜的暗电流,结果表明这种优化方式可以有效地减少ZnO薄膜内部的O空位缺陷。随后我们对优化生长后的ZnO薄膜材料进行了空气和O_2的退火处理,当利用O_2以900℃对优化生长的ZnO薄膜进行退火处理后,其在10 V偏压下的暗电流为3.16μA,相比于未经过优化以及后处理的ZnO薄膜,在相同偏压下,其电流降低了3个数量级。2.利用经过优化并处理好的ZnO薄膜与CH_3NH_3PbCl_3结合首次制备了CH_3NH_3PbCl_3/ZnO垂直结构紫外探测器。研究了不同的CH_3NH_3PbCl_3制备方法以及不同的衬底对CH_3NH_3PbCl_3薄膜的影响,通过对比发现ZnO上的CH_3NH_3PbCl_3薄膜具有更加平整的表面形貌以及更好的晶体质量。随后我们对制备好的器件进行暗电流与光电流、响应度、I-t曲线以及稳定性的测试,我们发现相比于纯ZnO和纯CH_3NH_3PbCl_3紫外探测器,CH_3NH_3PbCl_3/ZnO紫外探测器的暗电流降低,响应度提高,响应速度提高。其中,CH_3NH_3PbCl_3/ZnO紫外探测器在1 V偏压下的峰值(~365 nm)响应度约为1.47 A/W,下降时间(90%-10%)约为1.2 s。更有趣的是,相比于纯CH_3NH_3PbCl_3紫外探测器,CH_3NH_3PbCl_3/ZnO紫外探测器显示出了更好的空气稳定性。3.利用瞬态吸收光谱对纯ZnO薄膜、纯CH_3NH_3PbCl_3薄膜以及CH_3NH_3PbCl_3/ZnO复合薄膜中的光生载流子动力学过程进行了详细地研究,通过与这几种薄膜的稳态吸收光谱和稳态光致发光光谱综合分析得到,在紫外光照射的条件下,CH_3NH_3PbCl_3/ZnO复合薄膜中会出现光生载流子从CH_3NH_3PbCl_3薄膜中向ZnO薄膜中转移的现象,而这种现象使得CH_3NH_3PbCl_3/ZnO复合薄膜中ZnO的近带边发光相比于纯ZnO薄膜有明显的增强。我们通过对CH_3NH_3PbCl_3/ZnO复合薄膜的光学性能及其紫外探测器的电学性能进行综合分析得到,ZnO上的CH_3NH_3PbCl_3薄膜更高的晶体质量以及CH_3NH_3PbCl_3/ZnO复合薄膜对光生载流子有效地分离与转移是CH_3NH_3PbCl_3/ZnO紫外探测器相比于纯ZnO和纯CH_3NH_3PbCl_3紫外探测器,各个性能指标都有所进步的主要原因。本论文的工作为高性能稳定的有机-无机钙钛矿光探测器的制备提供了有效的方法以及相对完整的物理图像。(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期刊2019-06-01)

张志强[7](2019)在《膜—污染层分形界面效应研究与膜分形结构渗透模型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膜污染是困扰膜应用的主要问题之一,国内外针对膜污染进行了大量研究。在以往研究基础上,引入分形理论,明确了膜微形貌结构定量表征的方法,探明了分形维数与宏观膜结构参数的关系,建立了膜分形结构渗透模型;结合xDLVO理论,分别计算了膜-污染物及污染物-污染物之间界面作用能,并与膜污染趋势和不可逆膜污染阻力进行对照,探讨了不同结构和性质的膜污染特征物质对不同物化特性膜的污染规律,揭示了膜-污染层的界面污染机制。研究结果如下所示:(1)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专业图像处理软件ImageJ对六种不同切割分子量PES膜和切割分子量100 kDa PVDF膜微形貌结构进行表征,图像处理和数据分析,获得了膜表面开孔率ε、孔密度、膜孔圆度、最大孔径λ_(max)、最小孔径λ_(min)等膜结构参数;同时测定了膜孔隙率、平均孔径、膜分离层厚度、纯水接触角等参数;并将上述表征参数与切割分子量之间进行了定性对比分析。(2)采用小岛法、盒维法和相关函数法测定了切割分子量为50 kDa PES膜在不同放大倍数(20000X、50000X、100000X)下的膜面积分维D_f。前两种方法计算不同放大倍数下的D_f,差值较大,而相关函数法计算的D_f,稳定性好,其差值小于0.2%,所以优选出相关函数法作为膜面积分维测定方法。利用P-d关系和分形标度关系,分别计算出膜孔形分维D_S和平均迂曲度分维D_T。(3)定性分析了膜孔形分维D_s、膜面积分维D_f和平均迂曲度分维D_T与膜孔形、膜孔隙结构和流线弯曲程度的关联;以线性拟合和多项式拟合两种方式描述了D_f,D_T和膜表面开孔率ε的关系,D_f与ε呈现良好的正相关关系,D_T与ε呈较好的负相关关系,D_f越大,孔隙在膜中发育的越充分,相应的流线越舒缓,D_T越小,D_f、D_T之间呈现良好的线性负相关关系。(4)以Hagen-Poiseuille公式为主,引入膜孔形分维D_S,迂曲度分维D_T,同时考虑膜材料亲疏水性和膜孔隙分形特征,结合分形理论和方法,建立了基于修正型Hagen-Poiseuille方程的膜分形结构渗模型,模型表达式中没有经验常数,每一个参数都有明确的物理意义。(5)采用叁维荧光光谱、FTIR光谱和激光纳米粒度仪表征了叁种特征污染物BSA、HA、SA的荧光特性、官能团信息和粒径分布;采用FTIR光谱和原子力显微镜表征了不同膜表面所带官能团和粗糙度情况。(6)依据污染物、膜表面接触角数据和扩展杨氏方程,计算了污染物和膜表面张力参数γ~+、γ~-和γ~(LW),并利用xDLVO理论进一步计算了膜-污染物和污染物-污染物之间界面自由能;在粘附和粘聚阶段,极性力作用能均占主导,与污染物和膜表面γ~-/γ~+比值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依据总界面作用能识别不同特征污染物在膜表面发生污染的难易程度为BSA>HA>SA;利用总界面作用能评价不同种类膜抗污染能力为1 kDa PES>30kDa PES>100 kDa PES>100 kDa PVDF。(7)对于MWCO较小的1 kDa PES膜,膜的比通量衰减可以越过最初的快速衰减段,较快的达到稳定通量运行阶段,MWCO较大时,膜比通量衰减幅度增大,膜污染更严重,导致其稳定通量越小;在对不同MWCO和不同亲疏水性膜的研究中发现,进水TOC浓度相同时,HA造成的膜比通量衰减均最低;对于亲水性PES膜,当MWCO较低时,过滤初期与膜粘附界面作用能较大的SA的污染程度大于BSA,但第二阶段污染物-污染物粘聚自由能较大的BSA引起的膜污染更严重;在膜-污染物/污染物-污染物界面自由能之和与不可逆膜污染比膜阻力之间线性的拟合中,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81,线性负相关关系良好,从而证明了疏水性有机物主要形成不可逆膜污染阻力,而亲水性有机污染物物理不可逆膜污染程度较轻。(本文来源于《济南大学》期刊2019-06-01)

谢宏康[8](2019)在《界面效应对Fe基软磁薄膜高频性能及垂直各向异性的调控》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不仅要求应用于其中的电磁器件微型化、薄膜化,而且还要求其在高频段有良好响应。Fe基软磁材料由于拥有低矫顽力、高磁导率以及较低的损耗功率,易于磁化和退磁等性能广泛应用到传感器、转换器、存储器等设备中,对于Fe基软磁薄膜及超薄膜的研究也因此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研究了Si衬底的粗糙度及缓冲层Al的粗糙度对CoFeB及FeNi铁磁薄膜的静态与动态磁性能的影响,通过振动样品磁强计(VSM)与铁磁共振(FMR)的测试来表征CoFeB及FeNi软磁薄膜的矫顽力、共振频率与阻尼等磁性能与粗糙度的变化关系。同时,在FeCo/Pt多周期薄膜体系中改变多层膜样品中铁磁层厚度及样品周期数,并采用退火热处理、变种子层等方式调控FeCo/Pt间的由于界面效应而产生的垂直各向异性,并通过磁光克尔显微镜来表征样品中畴壁的翻转与运动。样品体系可以作为磁性隧道结(MTJs)结构中的自由层,使其在磁随机存储器(MRAM)中具有更高效的信息存储能力。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CoFeB薄膜体系中,通过采用不同浓度的NaOH溶液腐蚀Si衬底表面而改变其粗糙度,通过VSM和FMR测试来表征样品的静态和动态磁性能。实验结果如下:随着NaOH浓度的逐渐增大,Si衬底表面粗糙度会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矫顽力H_c与有效阻尼α的变化规律均与衬底粗糙度变化呈单调关系。同样地,在FeNi体系中,通过溅射不同厚度的Al作为FeNi软磁薄膜的缓冲层,其粗糙度随厚度的变化而变化,随着中间层Al厚度的增加,其粗糙度呈现出先增大后趋于稳定的规律,H_c与α的变化规律均与衬底粗糙度变化同样呈现单调关系。结果证明了粗糙度的变化能够有效的调控薄膜的矫顽力及有效阻尼。(2)首先,在FeCo/Pt多周期超薄膜体系中,改变铁磁层厚度及样品周期数发现:当铁磁层FeCo太薄或太厚时,样品均呈现出面内各向异性;当FeCo层厚度为0.4-0.8 nm之间时才能表现出良好的垂直各向异性,并通过磁光克尔显微镜研究了其磁畴的成核、长大、扩张、翻转过程及畴壁的运动过程。其次,通过改变体系中的种子层类型与厚度发现:Au与Pt种子层(111)织构的引入有助于垂直各向异性的产生。最后通过真空磁场热处理的方式对样品进行了不同温度下的退火热处理后发现:经过适当温度的退火热处理后,其垂直各向异性增强,而退火温度达到400°C则会减弱样品垂直各向异性。(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9-06-01)

杨琴[9](2019)在《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表面极化和自旋界面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OIHPs)是同时具有半导体性质、铁电极化、自旋轨道耦合叁大物理属性的新型多功能材料,这叁大属性可使光伏、发光、自旋效应有效的联系起来。综合考虑半导体性质、铁电极化、自旋轨道耦合,将为进一步发展光伏、发光、自旋电子提供创新型思路。本课题以制备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代表性半导体材料CH3NH3PbI3-xClx的光伏器件和自旋电子器件为基础,主要通过阻抗谱、磁电阻、电子顺磁共振、磁致光电流及相关理论模型来表征和研究电荷载流子以及自旋极化电子在该类器件中的电学输运现象,深入探索CH3NH3PbI3-xClx在光伏体系中的表面极化和复合机理,以及CH3NH3PbI3-xClx在自旋光电子体系中与铁磁材料镍(Ni)所构成的自旋界面。该课题在这两大方面阐明如下关键性科学问题:1.在光伏方面,钙钛矿太阳能器件在稳态和工作状态下,其表面极化和缺陷态诱导电子-空穴复合,以及表面能带间复合对电荷载流子输运和电子-空穴复合有重要影响。同时,钙钛矿界面耗尽层所对应的耗尽层电容(Cdl)在低光强(1×10-3 mW/cm2)下能被抑制,其表面电容(Cs)只能在较低的激发频率下存在。2.在自旋光电子方面,通过磁电阻对Ni/CH3NH3PbI3-xClx/Ni钙钛矿自旋阀进行表征,揭示出Ni与CH3NH3PbI3-xClx界面存在自旋依赖性,利用电容-频率(C-f)表征手段证实界面处自旋聚集,进一步借助电子顺磁光谱(EPR)和磁致光电流阐述Ni/CH3NH3PbIxCl1-x自旋界面的物理属性。这两项课题对推动自旋光电子学基础研究具有重要贡献。(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9-05-01)

陈星[10](2019)在《黄土填方边坡界面效应及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延安地区可拓展空间小,城市可利用土地资源匮乏等问题,延安市开展了大规模的平山造城与治沟造地工程建设。在这一工程实施过程中,涉及到大量的挖填方边坡的稳定性问题,其中黄土填方边坡的影响因素众多,具有“叁面两体一水(交界面、基底面、临空面、填筑体、地基体、环境水)”特征,尤其是界面对黄土填方边坡稳定性具有控制作用。因此,开展黄土填方边坡界面效应及其稳定性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实用价值。本文以延安治沟造地与平山造城工程中黄土填方边坡为研究对象,在延安南沟及新区原始边坡与填方边坡野外调查及现场取样的基础上,首先利用室内土工试验及CTC叁轴剪切试验获取相关物理力学指标;然后通过室内模型试验,研究了降雨作用下黄土填方边坡界面效应及失稳机制,结合多工况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了降雨及坡角变化下填方边坡的稳定性,以及填方坡和原始坡分界带及填土相关参数对填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及敏感性。主要成果和结论如下:(1)基于室内模型试验,揭示了降雨作用下填方坡及其与原始坡界面处含水率及孔压的变化规律,认为填方边坡的界面效应表现为交界面为一个降雨优势渗流通道,并且降雨沿交界面入渗存在滞后现象,得出了降雨作用下黄土填方边坡变形破坏模式为浅层滑移,其失稳过程为:坡脚局部泥流破坏→坡面中部细沟侵蚀→坡肩附近产生拉张裂缝→坡面片蚀产生局部滑移→坡肩附近裂缝增多并扩展加深→坡肩可能发生浅层滑移。(2)基于Geo-studio数值软件,分析了不同降雨工况对填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定降雨时间内,填方边坡稳定性系数下降速率及幅度随着降雨强度增大而增大,而相同降雨强度下,填方边坡稳定性系数随着降雨时长的增加而减小。但在降雨量及峰值雨强不变的情况下,不同的降雨过程对填方边坡稳定性影响不大。(3)基于数值模拟,揭示了降雨和坡角对黄土填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坡角≤35°时,填方坡塑性变形仅出现在分界带内;当坡角>35°时,填方坡坡脚因应力集中出现剪切变形,且随的增加,坡脚塑性变形逐渐扩大,同时分界带塑性变形也在扩展;当≥55°时,二者贯通,造成填方边坡产生沿分界带的滑动破坏。(4)通过Midas/GTS数值模拟和敏感性分析方法,揭示了分界带及填土参数对填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程度及规律,结果表明分界带的内摩擦角对填方边坡的稳定性影响最大,而分界带的黏聚力、倾角、填土的内摩擦角、填筑长度、填土的黏聚力的影响依次减弱。(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9-04-30)

界面效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拟研究微纳米尺度压电半导体/压电一维层状周期性复合结构中耦合波色散问题。当弹性波在上述周期性复合结构中传播时,基于压电材料和压电半导体材料中多物理场耦合理论,考虑表界面效应对多物理场耦合波传播的控制方程的修正,建立微纳米尺度压电半导体的层状复合结构中体波传播的理论模型,数值分析表界面效应对耦合波色散特性的影响规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界面效应论文参考文献

[1].邵斌,赵雯宁,苗树,黄家辉,王丽丽.二氧化钛负载金催化剂:界面效应(英文)[J].ChineseJournalofCatalysis.2019

[2].郭啸,魏培君.考虑表界面效应的一维压电半导体声子晶体色散关系[C].中国力学大会论文集(CCTAM2019).2019

[3].贺来通,郭俊宏.压电准晶复合材料椭圆夹杂反平面问题的界面效应[C].中国力学大会论文集(CCTAM2019).2019

[4].曾瑶,俞科静,钱坤.玄武岩纤维表面改性及界面效应[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19

[5].文妮,张博.考虑界面效应的砂土静力触探物质点法模拟[J].铁道工程学报.2019

[6].杨佳霖.CH_3NH_3PbCl_3/ZnO紫外探测器的设计制备及其界面效应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9

[7].张志强.膜—污染层分形界面效应研究与膜分形结构渗透模型的建立[D].济南大学.2019

[8].谢宏康.界面效应对Fe基软磁薄膜高频性能及垂直各向异性的调控[D].兰州大学.2019

[9].杨琴.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表面极化和自旋界面效应[D].北京交通大学.2019

[10].陈星.黄土填方边坡界面效应及稳定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9

论文知识图

氧化锌/超纳米晶金刚石多层膜在-2扫描...薄膜的P-E电滞回线光束在介质折射率梯度(空气-玻璃界面...本论文研究方案多层结构YAG/1.0at.%Nd:YAG/YAG透明...等人在Fe/Cr/Fe多层膜结构中发现...

标签:;  ;  ;  ;  ;  ;  ;  

界面效应论文_邵斌,赵雯宁,苗树,黄家辉,王丽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