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纳米相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XRD,富铜相,微应变,硬度
纳米相论文文献综述
贺吉白,刘宏玉,符铎潇,刘承珊,王欣琴[1](2019)在《LJ338ESR钢富铜纳米相引起的微应变、硬度和耐蚀性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沉淀硬化钢中纳米富Cu相的析出,使微应变(α)发生改变,这不仅影响力学性能,也对腐蚀性能产生作用。为了探索α对腐蚀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XRD谱型分析,对商用钢LJ338ESR在300~600℃不同时间时效析出富铜纳米相后的α、硬度和电荷转移电阻(R_f)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00~450℃时效,8 h前α值随时效时间延长而升高,8 h后由于析出相与基体失去共格,α随着时效时间延长而降低;硬度与α变化相似。600℃时效,α在时效2 h达到峰值,这归因于共格微应变和逆变奥氏体两种相反因素的共同影响;600℃逆变奥氏体生成,使硬度变化较小。析出相与基体保持共格时,R_f和α随时效时间的变化呈良好的反比关系,即R_f随α的增大而减小。(本文来源于《钢铁研究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江勇,张朝民[2](2019)在《核壳结构纳米相析出的第一性原理界面热力学》一文中研究指出纳米析出相结构的热稳定性对于提升合金的服役温度意义重大。选择以稀土(RE)铝合金为例,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了共格L1_2型纳米析出相的界面偏聚、界面应变和界面形成能等。基于传统形核理论和第一性原理能量学计算结果,进一步预测评估了在等溶质原子比和给定时效温度条件下,各种可能的纳米析出相结构的析出热力学及其相对稳定性,包括二元析出相L1_2-Al_3X (X=Sc/Zr/Er)以及具有不同复合结构的叁元析出相L1_2-Al_3(Er_xZr_(1-x))和L1_2-Al_3(Sc_xZr_(1-x))。通过对以上结果进行讨论分析,可以充分确定核壳结构L1_2型纳米析出相在铝合金中的热稳定性优势,并能够从机理上解释文献中多样性的实验观察结果。(本文来源于《中国材料进展》期刊2019年08期)
刘瑞从[3](2019)在《低维纳米相增强碳化硅陶瓷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力学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碳化硅(SiC)陶瓷作为一种极为重要的先进陶瓷,具有低密度(3.21g/cm~3)、高硬度、高强度、高导热性、低热膨胀系数、化学惰性、高抗氧化性和耐磨性等系列优点,已成为目前应用在航空航天等领域最为重要的一种高温结构陶瓷材料。然而与其他陶瓷材料一样,碳化硅陶瓷最大的缺点是其内在的脆性,这使得它在结构部件中的使用受到极大的限制,在SiC陶瓷基体中引入第二相增强材料是一种改善其力学性能的常见方法,因此选择合适的增强相是提高碳化硅陶瓷力学性能的关键。低维纳米材料是指除叁维体材料以外的二维,一维及零维材料,其中碳纳米管(CNTs)、石墨烯纳米片(GNSs)、碳化硅纳米线(SiCNWs)等低维纳米材料具有高强度,高模量等极佳的力学性能,是改善陶瓷脆性的理想增强相。本论文分别选择碳纳米管,石墨烯纳米片和碳化硅纳米线作为增强相,添加到SiC陶瓷基质中,制备SiC陶瓷基复合材料,重点研究了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添加碳纳米管,石墨烯纳米片和碳化硅纳米线等低维纳米相,可以显着提高SiC陶瓷的力学性能,为提升SiC陶瓷的可靠性探索了一种可行途径。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为了解决CNTs团聚问题,提高其在SiC陶瓷基体内的分散程度以及CNTs和SiC的复合效果,首先将CNTs进行混酸处理,获得了易均匀分散的CNTs,同时利用硅烷偶联剂对SiC粉体进行改性,然后采用异相沉积法制得CNTs/SiC复合陶瓷粉体,最后利用SPS烧结技术制备得到致密的CNTs/SiC陶瓷复合材料。研究发现,CNTs的加入会显着提升CNTs/SiC复合陶瓷的力学性能,当CNTs含量在3wt.%时,其MSP强度相较于SiC基体提升了42%,在用6wt.%的CNTs增强的复合材料中,断裂韧性显示出31%的增加。(2)首先通过微波加热膨胀石墨并结合超声机械剥离,制备了高质量的石墨烯纳米片,然后利用湿法球磨的方法制备GNSs/SiC复合陶瓷粉体,最后采用SPS烧结工艺烧结得到致密的GNSs/SiC陶瓷复合材料。研究结果表明,球磨时间和GNSs含量对复合陶瓷性能有重要影响,适当延长球磨时间有助于GNSs在SiC基体中的分散,合适的GNSs含量可以显着提高SiC陶瓷的强度。最后研究确定,当球磨时间为12h,GNSs含量为4wt.%时,复合陶瓷的MSP强度提升最大,相对于SiC基体提升了15%。(3)在利用湿法球磨的方法制备SiCNWs/SiC复合陶瓷粉体的基础上,采用SPS烧结工艺制备了致密的SiCNWs/SiC陶瓷复合材料。研究发现,SiCNWs的加入会使复合陶瓷的力学性能(强度和硬度)显着上升。当SiCNWs的复合量为5wt.%时,相对于SiC基体,其MSP强度提升了77%,硬度提升了41%。(本文来源于《东华大学》期刊2019-05-01)
吴凯[4](2019)在《单组份有机太阳能电池纳米相分离调控新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机太阳能电池因其质轻、柔性、结构可调、可溶液加工等特点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近年来成为研究热点。其中,双组份或多组分的本体异质结型太阳能电池的研究最为深入,其能量转换效率已超过13%~(1,2);然而这类器件存在优化步骤多、稳定性差等缺点,不利于大面积制备。单组份太阳能电池中电子给体与受体通过共价键连接组成单(本文来源于《物理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吴志方,张磊,吴江,刘超[5](2019)在《机械合金化制备具有纳米相复合结构的互不溶体系轴承合金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机械合金化制备的具有纳米相复合结构的互不溶体系轴承合金表现出与其微米尺度结构合金所不同的性能。综述了机械合金化制备的具有纳米相复合结构的互不溶体系轴承合金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轴承合金的组织和性能要求、具有纳米相复合结构的互不溶体系轴承合金的机械合金化制备和性能。(本文来源于《粉末冶金工业》期刊2019年01期)
赵乃勤,刘兴海,蒲博闻[6](2019)在《多维度碳纳米相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铝基复合材料为代表的金属基复合材料,具有高的比强度、比模量及优异的导热、导电性能,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机械电子及其它民用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近年来,碳纳米相作为复合材料的增强体凭借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以及自身结构特点,引起人们极大关注而成为铝基复合材料研究领域的新热点。本文从不同维度结构的碳纳米相(零维碳纳米洋葱、一维碳纳米管、二维石墨烯等)为增强相的角度,概述了这些碳纳米相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力学性能方面的研究进展,阐述了从单一相增强到多元多维度混杂增强的铝基复合材料在力学性能方面的优势,旨在阐明通过碳纳米相的结构设计和空间构筑实现高强韧性铝基复合材料的设计思路,并展望了高强韧轻金属基复合材料未来的研究趋势。(本文来源于《金属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毛梦佳[7](2019)在《热处理对纳米相强化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纳米相强化钢作为一种新开发设计的高强度低合金钢,其采用纳米相析出强化与传统强化方式共同作用的方法,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合理的热处理工艺对纳米相强化钢显微组织及沉淀相析出控制的力学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了不同固溶处理及时效处理工艺对纳米相强化钢的显微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并着重对其低温韧性机制及时效过程中屈强比的变化进行了阐述。对纳米相强化钢进行900℃热处理90min及913℃热处理60min两种工艺下的固溶处理,处理后纳米相强化钢的显微组织主要为低碳板条马氏体与小部分准多边形铁素体,两种工艺对钢的显微组织影响区别不明显。两种工艺固溶处理后纳米相强化钢的硬度均增大,但温度稍高的913℃固溶处理能在较短时间内更大幅度地提升显微硬度。淬火态纳米相强化钢的抗拉强度较高,而屈服强度相对较低。固溶处理后,因显微组织中的板条结构存在大量对裂纹扩展起阻碍作用的边界,纳米相强化钢低温韧性也较为优异。对固溶处理后纳米相强化钢进行450℃~690℃温度范围内5min~50h的时效处理以探究时效处理对其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时效处理不改变纳米相强化钢的基体显微组织及相组成。纳米析出相的沉淀强化作用使纳米相强化钢在时效处理后硬度及屈服强度有显着提升。因纳米沉淀相析出强化与基体板条组织结构回火软化同时在时效过程中发生,低温时效时硬度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变化趋势较为明显,高温时效时钢的硬度随时效时间的延长而持续下降。纳米相强化钢的塑性在不同工艺的时效处理后均能够明显提升。低温时效时纳米相强化钢冲击韧性较差,延长时效处理时间能够改善韧性值。在较高的时效温度600℃~660℃范围内纳米相强化钢能够保持较为优异的低温韧性。对纳米相强化钢进行直接时效处理,钢的显微组织仍为晶粒被拉长的带状组织。尽管直接时效处理后纳米相强化钢的塑性发生明显提升,但其对硬度及强度的提升效果不太显着。同时,由于带状组织对裂纹扩展作用较弱,直接时效处理后纳米相强化钢的低温韧性较差。综合可得,纳米相强化钢需经过固溶处理后时效处理才可获得良好的强韧性匹配,直接采取时效处理方法不适合用于提升纳米相强化钢的综合力学性能。对纳米相强化钢进行二次奥氏体化处理,对比其与一次奥氏体化处理钢的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研究发现二次奥氏体化处理不会改变纳米相强化钢的显微组织形态及晶粒尺寸,对钢的力学性能也无明显改善作用。同时,对两种工艺下的钢采取相同时效处理,发现二次奥氏体化处理对后续时效处理效果无明显影响。针对纳米相强化钢在时效过程中出现的脆化现象进行原因分析认为,纳米相强化钢中不存在传统高温回火脆问题,脆化现象主要考虑为时效后沉淀相析出致脆,可通过延长时效时间使纳米相处于适当的过时效状态以提升低温韧性。屈服强度与低温韧性不简单成反比关系,研究范围内最佳匹配为屈服强度927MPa,-84℃冲击功180J,最差匹配为屈服强度859MPa,-84℃冲击功44J。时效过程中纳米相强化钢会发生M_2C碳化物的转变形成,延长了屈服强度保持平台。纳米相强化钢的屈强比在时效过程中受Cu纳米相析出强化和回火软化两者的共同作用而发生变化。在适当高温时效处理下,纳米相强化钢更易达到低屈强比与高低温冲击韧性的良好匹配,研究范围内最佳匹配为屈服强度815MPa,屈强比0.9,-84℃冲击功192J。(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2019-01-01)
吴志方,吴江,张磊,吴润,常庆明[8](2018)在《高能球磨制备Al-Pb纳米相复合结构合金中纳米相Pb体积分数对其长大行为影响(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高能球磨制备的Al-Pb纳米相复合结构合金中纳米相Pb的体积分数对其长大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尽管Al-Pb纳米相复合结构中组成相的尺寸均在纳米量级,不同体积分数的纳米相Pb的长大行为均遵循叁次方定律。纳米相Pb的粗化速率随其体积分数的增加而增加,增加幅度大于理论在此成分范围内的预测。纳米相Pb的粗化激活能不随合金成分而变化。纳米相Pb的粗化受溶质原子沿溶剂基体的晶界扩散所控制。(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8年07期)
陈晓波,李崧,于春雷,王水锋,赵国营[9](2018)在《纳米相氟氧化物玻璃陶瓷中Er~(3+)Yb~(3+)离子对的量子剪裁发光造成的强的光谱调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纳米相氟氧化物玻璃陶瓷中Er~(3+)Yb~(3+)离子对的量子剪裁发光造成的强的光谱调制现象。测量了Er~(3+)Yb~(3+)双掺纳米相氟氧化物玻璃陶瓷的X射线衍射谱、表面形貌、激发光谱、吸收光谱、和发光光谱;而且也与Tb~(3+)Yb~(3+)双掺纳米相氟氧化物玻璃陶瓷的相对应的光谱参数进行了比较。发现378nm光激发样品(A)Er(1%)Yb(8.0%)∶FOV和样品(B)Er(0.5%)Yb(3.0%)∶FOV所导致的652.0nm红色发光强度为522nm光激发时的680.85倍和303.80倍;我们还发现378nm光激发所导致的样品(A)Er(1%)Yb(8.0%)∶FOV和样品(B)Er(0.5%)Yb(3.0%)∶FOV的652.0nm红色发光强度为样品(C)Er(0.5%)∶FOV的491.05和184.12倍。我们还发现在378nm光激发时的样品(A)Er(1%)Yb(8.0%)∶FOV和样品(B)Er(0.5%)Yb(3.0%)∶FOV的{978.0和1 012.0nm}红外发光强度依次分别为样品(C)Er(0.5%)∶FOV的{58.00和293.62}倍和{25.11和67.50}倍。更进一步,对于652.0nm波长发光的激发谱,发现(A)Er(1%)Yb(8.0%)∶FOV和(B)Er(0.5%)Yb(3.0%)∶FOV的378.5nm激发谱峰强度是(C)Er(0.5%)∶FOV的大约606.02和199.83倍。同时,也发现样品(A)Er(1%)Yb(8.0%)∶FOV和样品(B)Er(0.5%)Yb(3.0%)∶FOV的一级量子剪裁红外1 012或978nm发光强度为样品(D)Tb(0.7%)Yb(5.0%)∶FOV的二级量子剪裁红外976nm发光强度的101.38和29.19倍。发现的该量子剪裁是目前所报道的最强的量子剪裁。因此,相信所发现的氟氧化物纳米玻璃陶瓷中Er~(3+)Yb~(3+)离子对的一级量子剪裁发光是强的可以作为量子剪裁层应用到提高晶硅太阳能电池的发电效率。研究结果也能加速对目前国际热点的下一代环保的光谱调制太阳能电池的探索。(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18年06期)
陈明江[10](2018)在《电脉冲处理对富铜纳米相强化钢组织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富铜纳米相强化钢是在高强度低合金钢的研究基础上发展而来,在优化的处理工艺下,通过对纳米相析出和基体相的控制,可以使其获得超高的强度,同时保持良好的塑性。电脉冲处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材料加工处理技术,具有高效节能,环保节时等特点。在对金属材料施加电脉冲时,由于多种物理效应耦合作用,使其有不同于常规热处理作用效果,能够明显改善材料的组织及性能。本文研究了电脉冲时长、频率、电流密度和轧制变形量对冷轧态富铜纳米相强化钢显微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对电脉冲处理试样位错密度和再结晶初始阶段展开研究,分析电脉冲作用机理,并与常规热处理进行对比。对冷轧40%的富铜纳米相强化钢试样。当固定频率为300Hz,电流密度为55-56A/mm~2时,进行不同时长的电脉冲处理,在电脉冲短时作用下即有纳米相析出,同时基体相组织保持原轧态形貌,试样处于回复阶段。当固定处理时长为15min,电流密度为55-56 A/mm~2时,进行不同频率的电脉冲处理,在300Hz和350Hz条件下,试样中组织保持原冷轧态形貌,在400Hz时,基体晶界处有细小的晶粒生成。与常规热处理相比,电脉冲处理降低了再结晶开始温度。不同时长和不同频率的电脉冲处理下试样宏观织构为{001}<110>、{111}<110>和{111}<112>。随时长的延长和频率的增加,{111}<110>织构转向更为稳定的{223}<110>织构,织构与常规热处理相似。对冷轧80%的试样,当固定频率为300Hz,处理时长为15min时,进行不同电流密度的电脉冲处理,随电流密度升高,试样组织逐步发生再结晶,电脉冲处理温度较高时,对组织的影响主要是焦耳热效应。不同轧制变形试样经过电脉冲处理后,在轧制变形量较大时,更易发生再结晶,与常规热处理相比,电脉冲处理获得的再结晶细小晶粒更多。在不同电脉冲处理条件下,试样中的组织与常规热处理相同,都为铁素体。在不同时长电脉冲处理下,随时间的延长,力学性能得以提升,当时长到20min时,抗拉强度达1297MPa,与原材料相比提升393MPa,与常规热处理相比,抗拉强度提升155MPa,主要是电脉冲处理后析出纳米相体积分数更高。在不同频率电脉冲处理下,随频率的升高,强度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不同电流密度的电脉冲处理下,电流密度越低时获得的力学性能越优异。当电流密度为41A/mm~2时,抗拉强度达1401MPa,与原材料相比,抗拉强度提升达524MPa,与常规热处理相比,抗拉强度提升达171MPa。电脉冲处理显着的降低等时长下时效峰值的温度,其主要原因在于电脉冲促进纳米相的析出及长大。对不同轧制变形的试样进行电脉冲处理,获得更低的屈强比,提升了材料的可靠性,同时有更高的加工硬化率,而常规热处理下变形量的改变并不会影响屈强比值。在强度较高或变形量较大时,拉伸试样中的断口出现分层现象。对电脉冲处理和常规热处理试样进行位错密度表征,发现电脉冲作用下试样的位错密度低于常规热处理,原因是在电脉冲处理过程中电子风力及电迁移的存在,能促进位错的运动。在不同频率的电脉冲处理下,在频率为400Hz时再结晶开始,与常规热处理相比,再结晶温度降低达65℃。在再结晶初始阶段,基体中晶粒以变形晶粒为主,试样中晶粒取向主要为[111]和[001]取向,新生再结晶小晶粒主要位于小角度晶界处,重合位置点阵以3晶界为主,在取向差分析中主要是小角度晶界角。微观织构以γ方向的织构为主,其再结晶行为与常规热处理再结晶初始阶段相似。同时,电脉冲处理能够促进再结晶的进程。(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2018-01-01)
纳米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纳米析出相结构的热稳定性对于提升合金的服役温度意义重大。选择以稀土(RE)铝合金为例,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了共格L1_2型纳米析出相的界面偏聚、界面应变和界面形成能等。基于传统形核理论和第一性原理能量学计算结果,进一步预测评估了在等溶质原子比和给定时效温度条件下,各种可能的纳米析出相结构的析出热力学及其相对稳定性,包括二元析出相L1_2-Al_3X (X=Sc/Zr/Er)以及具有不同复合结构的叁元析出相L1_2-Al_3(Er_xZr_(1-x))和L1_2-Al_3(Sc_xZr_(1-x))。通过对以上结果进行讨论分析,可以充分确定核壳结构L1_2型纳米析出相在铝合金中的热稳定性优势,并能够从机理上解释文献中多样性的实验观察结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纳米相论文参考文献
[1].贺吉白,刘宏玉,符铎潇,刘承珊,王欣琴.LJ338ESR钢富铜纳米相引起的微应变、硬度和耐蚀性变化[J].钢铁研究学报.2019
[2].江勇,张朝民.核壳结构纳米相析出的第一性原理界面热力学[J].中国材料进展.2019
[3].刘瑞从.低维纳米相增强碳化硅陶瓷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力学性能研究[D].东华大学.2019
[4].吴凯.单组份有机太阳能电池纳米相分离调控新策略[J].物理化学学报.2019
[5].吴志方,张磊,吴江,刘超.机械合金化制备具有纳米相复合结构的互不溶体系轴承合金的研究进展[J].粉末冶金工业.2019
[6].赵乃勤,刘兴海,蒲博闻.多维度碳纳米相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研究进展[J].金属学报.2019
[7].毛梦佳.热处理对纳米相强化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9
[8].吴志方,吴江,张磊,吴润,常庆明.高能球磨制备Al-Pb纳米相复合结构合金中纳米相Pb体积分数对其长大行为影响(英文)[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8
[9].陈晓波,李崧,于春雷,王水锋,赵国营.纳米相氟氧化物玻璃陶瓷中Er~(3+)Yb~(3+)离子对的量子剪裁发光造成的强的光谱调制(英文)[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8
[10].陈明江.电脉冲处理对富铜纳米相强化钢组织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