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计算机焦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计算机焦虑,中职学校,心理因素
计算机焦虑论文文献综述
郑耿凡[1](2016)在《计算机焦虑在中职学生教育的教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逐步发展,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设备投入也逐步加大,但是在硬件条件不断改善的同时,我们也不应忽略学生的一些心理因素。计算机焦虑是属于技术焦虑的一种,本文通过对计算机焦虑源进行分析,针对性的分析了目前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中的问题,深入对职业学校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本文来源于《电脑迷》期刊2016年03期)
邱鹏展[2](2016)在《从计算机焦虑谈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改革》一文中研究指出计算机焦虑是计算机使用以及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问题,所以本文主要针对计算机焦虑情绪的消除,来分析对职业院校计算机教育进行的改革。(本文来源于《山西青年》期刊2016年03期)
高宪礼[3](2015)在《网络辅助英语写作学习中计算机焦虑感与学生所选反馈方式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计算机为中介的教学在外语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随着计算机技术引入课堂,随之而来的却是对其焦虑的增加。本文主要研究基于网络辅助英语写作学习中,计算机焦虑感对学生写作反馈方式选择的影响以及与写作成绩之间的关系。有127名非英语专业大二学生参与了本项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对作文反馈方式的选择会随其计算机焦虑水平而变化;同时还表明学生的写作成绩与其选择不同反馈方式之间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本文来源于《语言教育》期刊2015年03期)
郭玲玲[4](2015)在《高职生计算机焦虑、计算机自我效能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了计算机焦虑、计算机自我效能等个性因素对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的影响。以山东职业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商务、数字媒体技术叁个专业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分析了被试计算机焦虑、自我效能与学习倦怠的相关关系,提出了改进高职计算机教学,降低学生学习倦怠的相关策略。(本文来源于《软件导刊(教育技术)》期刊2015年05期)
王晓敏[5](2015)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中学教师计算机焦虑的状况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步入信息化社会,计算机早已经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担负着传播人类文化使命的教师们都有着利用计算机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经历。然而,在计算机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能够得心应手,一些教师会产生烦躁不安的情绪,严重的还会产生极度畏惧的心理,这都反映出教师们普遍存在着计算机焦虑。因此,怎样缓解教师的计算机焦虑,使其更好的应对教育信息化提出的新挑战,这是教育专家和学者们都正在研究和亟需解决的问题。研究者查阅有关计算机焦虑的文献资料发现,现有的研究大都以计算机操作经验不足的人群和高校中的学生群体作为计算机焦虑的研究对象,研究关注的实质着重在计算机焦虑存在性、受众群体的差异性、与影响因素的关系探究等等,而以中学教师为研究对象的少之又少。同时,现有的研究并没有深入挖掘和分析缓解措施,对如何降低中学教师这一特殊群体的研究更加缺乏,以上不足点都是可以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和分析的创新点。本文旨在对中学教师的焦虑状况进行实地的调查研究,确认是否有计算机焦虑,文科教师和理科教师老师是否有显着的差异,计算机焦虑与其两个影响因素的关系是怎样,以及细致全面的探讨了具体的解决途径。具体实施进程中,研究者参照了国外相关的成熟量表,在对其修改完善的基础上对聊城文轩中学、聊城外国语学校和聊城第八中学的60名中学教师被试进行了问卷调查,选取了语数外叁名代表教师进行了访谈,调查数据和访谈记录为统计分析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针对得出的结论,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了依据。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介绍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理论基础,解释主要概念的内涵,做了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描述。第二章,介绍具体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设计流程。详细介绍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流程、问卷和访谈被试的选取以及研究假设,研制问卷并对中学教师计算机焦虑进行了的存在性分析、发放问卷进行调查。第叁章,是本文的重中之重,本章对调查问卷进行了信度、效度分析,深入剖析了访谈记录,运用SPSS19.0处理分析问卷调查的数据并得出结论。第四章,对研究结果进行概括总结,并针对结论提出解决计算机焦虑的合理化建议。第五章,阐明了研究的缺陷以及改进思路。(本文来源于《聊城大学》期刊2015-04-01)
郭玲玲[6](2014)在《远程教育中成人学习者计算机焦虑与学习倦怠关系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问卷法对当前远程教育中成人学习者学习倦怠现状和计算机焦虑现状进行了调查,对两者进行相关分析,并以计算机焦虑为自变量对学习倦怠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成人学习者计算机焦虑水平与学习倦怠呈显着正相关,计算机焦虑对学习倦怠具有显着的预测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成人教育》期刊2014年16期)
曾惜[7](2014)在《计算机焦虑模型研究与结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发展,计算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其应用过程中某些人获得较佳体验,但一些人在与其接触过程中却产生较为严重的不安情绪。随着计算机的重要性逐渐增加,这种现象已经引起较为广泛的重视,面对这种情况,对计算机焦虑现象进行研究,寻找其出现的原因,进而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对计算机焦虑人群具有重要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信息与电脑(理论版)》期刊2014年07期)
章荣丽,韩波[8](2014)在《计算机焦虑模型研究与结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一个描述计算机焦虑的理论模型,主要研究影响计算机焦虑的若干因数,并做了研究拟合效度校验,来验证模型系统的可信度和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充分整合运用现有计算机资源,鼓励计算机使用者应多方面参与计算机相关的课程与活动,以增加计算机自我效能感,降低计算机焦虑,从而提升计算机使用绩效。(本文来源于《电子制作》期刊2014年05期)
王景禄,王丽丽,马丽丽[9](2013)在《从计算机焦虑谈高职院校计算机类课程教学改革》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职院校的教学投入也逐步加大,但是在硬件条件不断改善的同时,我们也不应忽略学生的心理因素,计算机焦虑就是在计算机学习过程中的特殊心理体验,它对学生计算机课程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现代企业教育》期刊2013年18期)
赵建军[10](2012)在《大学英语教师计算机焦虑、网络使用自我效能及计算机信念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计算机焦虑是一个心理现象,指在当个体使用计算机或者想到有关计算机使用技术时会有一种害怕、恐惧的体验。国外在这方面己有很多的研究,对计算机焦虑的生理表现、测量工具、治疗方法等都有较深入的研究。有研究者发现计算机焦虑的发生率是相当广泛的,但只有少数人会出现严重的计算机焦虑。本研究的目的是调查大学英语教师的计算机焦虑水平、网络自我效能感水平及计算机信念的状况,并探究大学英语教师计算机焦虑、网络自我效能感和计算机信念之间的关系及叁者在性别层面是否存在差异。本论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定量研究为主。主要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采用由计算机焦虑量表、网络使用自我效能感量表及计算机信念量表组成的问卷收集数据,然后借助统计软件SPSS17.0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主要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同时,本文通过对六位参与调查问卷的教师进行访谈来收集数据。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大学英语教师普遍具有较低的计算机焦虑水平。众多研究表明,计算机焦虑广泛存在,但焦虑程度较轻,计算机焦虑严重者属少数。本研究发现大学英语教师具有较低的计算机焦虑水平(M=2.21),男性教师的计算机焦虑水平稍低于女性教师的计算机焦虑水平。大学英语教师有较高的网络使用自我效能感(M=4.01)及积极的计算机信念(M=3.84)。大学英语教师在性别层面上计算机焦虑水平没有显着差异,网络自我效能男性教师显着高于女性教师(t=-2.645*),计算机信念方面男性教师(M=28.21)比女性教师的态度(M=25.14)更为积极,具有显着的差异(t=-4.689**)。大学英语教师的计算机焦虑与网络自我效能感有显着负相关关系(r=-343**),计算机信念与网络自我效能感有显着正相关关系(r=.027*)。计算机焦虑与计算机信念不存在显着的相关关系。网络自我效能感为自变量时可以有效预测计算焦虑。网络自我效能感为自变量时可以有效预测计算机信念。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本文探究了计算机焦虑、网络使用自我效能感与计算机信念的关系,对降低英语教师的计算机焦虑,增强计算机使用效能和积极信念提出了基于数据支撑的建议。相比其他针对计算机焦虑、网络自我效能感及计算机信念的宏观研究,本论文将这叁个因素细化为九个次级分类,通过对相关因素的细化分析,本论文发现了这叁者之间更为具体的关系。有利于教师用更有效更具体的方法克服计算机焦虑,从而更好的利用计算机技术辅助英语教学,也有助于英语教师在信息技术背景下更好的专业化发展。最后,本文指出了本研究的不足之处以及后续研究的方向。(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期刊2012-05-01)
计算机焦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计算机焦虑是计算机使用以及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问题,所以本文主要针对计算机焦虑情绪的消除,来分析对职业院校计算机教育进行的改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计算机焦虑论文参考文献
[1].郑耿凡.计算机焦虑在中职学生教育的教学研究[J].电脑迷.2016
[2].邱鹏展.从计算机焦虑谈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改革[J].山西青年.2016
[3].高宪礼.网络辅助英语写作学习中计算机焦虑感与学生所选反馈方式的关系[J].语言教育.2015
[4].郭玲玲.高职生计算机焦虑、计算机自我效能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5
[5].王晓敏.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中学教师计算机焦虑的状况研究[D].聊城大学.2015
[6].郭玲玲.远程教育中成人学习者计算机焦虑与学习倦怠关系的实证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4
[7].曾惜.计算机焦虑模型研究与结果分析[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4
[8].章荣丽,韩波.计算机焦虑模型研究与结果分析[J].电子制作.2014
[9].王景禄,王丽丽,马丽丽.从计算机焦虑谈高职院校计算机类课程教学改革[J].现代企业教育.2013
[10].赵建军.大学英语教师计算机焦虑、网络使用自我效能及计算机信念的关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