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边地区延长组长9油藏成藏动力与运移通道研究

定边地区延长组长9油藏成藏动力与运移通道研究

论文摘要

本论文研究区为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定边地区,目的层段为三叠系延长组长9油层组,以研究区钻井、岩心、测井、化验分析等资料为基础,运用了成藏模式综合分析相关的一系列分析技术,对定边地区延长组长9油藏的成藏动力以及运移通道作出综合分析研究。先进行了成藏综合条件以及油气来源、油藏类型等基础研究分析,后对成藏期次、成藏动力识别、异常高压成因、运移方式、运移通道特征、运聚体系划分做细致研究。通过研究得出:研究区长9油层组油源为长7烃源岩,属于上生下储模式;主要油藏类型为岩性-构造油藏、构造-岩性油藏以及岩性油藏三种;油藏石油充注时间为早白垩世中-晚期,主成藏期次为130Ma±;长9油藏异常高压为生烃超压,成藏动力主要为长7烃源岩与长9油层之间的剩余压力,压力差在5-10MPa以上,为向下运移动力。油气在纵向上的运移通道主要为裂缝,高角度裂缝大量发育是石油运移的高效体系,而由长7到长9油藏之间在纵向上相互叠置的孔隙型连通砂体也是油气运移的有效通道。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成藏动力研究现状
  •     1.2.2 异常压力研究现状
  •     1.2.3 输导体系研究现状
  •     1.2.4 研究区延长组长9油藏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1.4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   1.5 主要成果和认识
  • 第二章 成藏条件分析
  •   2.1 区域地质概括
  •     2.1.1 区域构造背景
  •     2.1.2 构造特征
  •   2.2 沉积相研究
  •     2.2.1 沉积相类型
  •     2.2.2 沉积相标志
  •     2.2.3 沉积相特征
  •     2.2.4 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
  •     2.2.5 沉积相剖面分析
  •   2.3 储层特征研究
  •     2.3.1 岩石学特征
  •     2.3.2 储层成岩作用类型及特征
  •     2.3.3 储层孔隙结构特征
  •     2.3.4 储层物性特征
  • 第三章 油藏特征及油源研究
  •   3.1 油藏类型解剖
  •     3.1.1 岩性-构造油藏
  •     3.1.2 构造-岩性油藏
  •     3.1.3 岩性油藏
  •   3.2 油源对比
  •     3.2.1 烃源岩分布
  •     3.2.2 油源对比
  • 第四章 石油成藏动力研究
  •   4.1 石油成藏时间及期次研究
  •     4.1.1 流体包裹体特征
  •     4.1.2 包裹体荧光及红外光谱分析
  •     4.1.3 用包裹体确定成藏期次
  •   4.2 运移动力研究
  •     4.2.1 异常压力成因分析
  •     4.2.2 主要成藏动力
  • 第五章 石油运移通道研究
  •   5.1 石油运移通道特征
  •   5.2 石油运移方向
  •   5.3 包裹体均一温度与石油运移
  •   5.4 输导体系研究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勇子树

    导师: 时保宏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长油藏,成藏动力,运移通道

    来源: 西安石油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地质学,石油天然气工业

    单位: 西安石油大学

    分类号: P618.13

    总页数: 70

    文件大小: 13378K

    下载量: 85

    相关论文文献

    • [1].断面优势运移通道有效性等级及控藏作用[J]. 特种油气藏 2017(03)
    • [2].断面优势运移通道的有效性及其对油气的控制作用[J]. 特种油气藏 2011(03)
    • [3].关于不整合作为油气长距离运移通道的讨论[J]. 特种油气藏 2016(06)
    • [4].川西坳陷东坡断裂优势运移通道预测[J]. 中国科技论文 2019(05)
    • [5].晋县凹陷中南部下第三系油气优势运移通道预测[J].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3(32)
    • [6].金佳矿11223下保护层工作面瓦斯运移通道相似材料试验研究[J]. 煤炭技术 2014(08)
    • [7].松辽盆地滨北地区扶杨储层油气优势运移通道[J]. 现代地质 2010(06)
    • [8].库车坳陷的断裂有效运移通道及其物理模拟[J]. 地质科学 2008(02)
    • [9].渤海海域断裂对油气优势运移通道的影响及其控藏类型[J]. 地质科技情报 2017(03)
    • [10].不整合运移通道类型及输导油气特征[J]. 地质学报 2008(08)
    • [11].渤海湾凹陷区复杂断裂带垂向优势运移通道及油气运移模拟[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9(04)
    • [12].霸县凹陷文安斜坡中浅层油气优势运移通道预测[J].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12(10)
    • [13].文留油气田断面优势运移通道对油气的控制作用[J]. 断块油气田 2014(03)
    • [14].地震资料中柱状流体运移通道形态参数及其地质意义[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19(03)
    • [15].油气成藏输导体系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0(21)
    • [16].元坝地区珍珠冲段天然气优势运移通道探讨[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6)
    • [17].巴音温都尔沙漠考察报告[J].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17(02)
    • [18].大庆长垣扶余油层油气优势运移通道[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16(04)
    • [19].油气“倒灌”的物理模拟及其石油地质意义[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2)
    • [20].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二叠系油气运移机制与页岩油富集规律[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3(06)
    • [21].断层对压裂液运移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J].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16(01)
    • [22].辽河油田东部凹陷天然气运移特征[J]. 断块油气田 2011(04)
    • [23].油气优势运移通道形成“三要素”分析——以苏北盆地高邮凹陷XJZ油田为例[J]. 石油实验地质 2016(05)
    • [24].济阳坳陷不整合结构不能作为油气长距离运移的通道[J]. 石油学报 2010(05)
    • [25].断陷盆地顺向断坡油气优势运移通道及聚油模式——以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孤北斜坡为例[J].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2020(01)
    • [26].中亚北乌斯丘尔特盆地油气富集规律与勘探潜力[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6(03)
    • [27].唐山黄庄岩溶塌陷形成条件和机理分析[J]. 中国岩溶 2014(03)
    • [28].不同煤阶煤层气运移通道的差异性研究[J]. 中国煤炭地质 2012(04)
    • [29].焦家金矿流体的运移通道特征及其启示[J]. 矿物学报 2011(S1)
    • [30].川中磨溪—龙女寺构造带嘉陵江组天然气成藏机理研究[J]. 石油实验地质 2009(06)

    标签:;  ;  ;  ;  

    定边地区延长组长9油藏成藏动力与运移通道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