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美洲斑潜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美洲,杀虫剂,南美,寄主,发生,速效,哈尔滨。
美洲斑潜蝇论文文献综述
阚跃峰,崔向华,周林娜,石明权,周霞丽[1](2019)在《海南省芝麻田美洲斑潜蝇发生为害特点及防治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作者简述了海南省芝麻田美洲斑潜蝇的发生为害特点,并据此提出了通过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来综合防治芝麻田美洲斑潜蝇的具体方法。(本文来源于《农业科技通讯》期刊2019年10期)
刘小明,申君,司升云,望勇,王攀[2](2019)在《60%灭蝇胺·噻虫嗪水分散粒剂防治黄瓜美洲斑潜蝇的药效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筛选出防治美洲斑潜蝇的高效药剂,以60%灭蝇胺水分散粒剂、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为对照,比较了不同用量灭蝇胺·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对美洲斑潜蝇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60%灭蝇胺·噻虫嗪水分散粒剂3个处理(26.6、20.0、13.3 g/667 m~2)对美洲斑潜蝇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药后7 d防效最好,防治效果分别为88.50%、82.31%和71.37%,且持效期为10 d以内。60%灭蝇胺·噻虫嗪水分散粒剂是防治美洲斑潜蝇较为理想的药剂,建议与其他农药轮用。(本文来源于《长江蔬菜》期刊2019年14期)
周福才[3](2019)在《黄板在蚜虫和美洲斑潜蝇预警和诱杀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一、黄板在蚜虫预警和诱杀中的应用1.蚜虫的发生特点在春季温度达6℃以上时,蚜虫的越冬卵开始孵化为干母,平均气温达到12℃以上时,干母产生有翅胎生雌蚜,从越冬寄主向大棚内春播蔬菜上迁飞,有翅蚜到达适宜寄主蔬菜上后,以孤雌胎生方式繁殖无翅蚜后代;当蔬菜植株老化、营养不良时,产生有翅蚜迁出,转移到适宜的新寄主上;秋播蔬菜定植后,(本文来源于《农家致富》期刊2019年13期)
蒋力[4](2019)在《蔬菜上美洲斑潜蝇的识别与防治》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害我国蔬菜的斑潜蝇主要有4种,分别是美洲斑潜蝇、南美斑潜蝇、番茄斑潜蝇和葱斑潜蝇,其中前3种斑潜蝇是1994年后从国外陆续传入我国,并在蔬菜上为害;开始传入时以美洲斑潜蝇为主, 2~3年以后南美斑潜蝇种群迅速增殖,逐渐与美洲斑潜蝇成为主要交替为害种,在我国内陆广大地区造成严重为害。1分布美洲斑潜蝇已迅速蔓延到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期刊2019年04期)
孙秀荣[5](2019)在《蔬菜美洲斑潜蝇的发生危害及综合防治》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农业的不断发展,农民种植蔬菜成为一种主要的收入渠道。但在种植过程中如果遇到病虫害就会危害蔬菜的生长,给农户造成最大程度的损害。在蔬菜种植过程中美洲斑潜蝇成虫是一种灰黄色的小蝇,其形态可分为幼虫和成虫,在不同的期间都会给作物造成伤害。因此,为了有效防止美洲斑潜蝇给蔬菜造成的伤害,文章就从种植蔬菜的过程中美洲斑潜蝇发生的规律和对蔬菜造成的伤害来分析,如何在防治技术上采取一定的措施为蔬菜的种植加以防护。(本文来源于《南方农机》期刊2019年02期)
何天骏,陈利民,吴全聪,马瑞芳[6](2018)在《不同诱捕装置对美洲斑潜蝇诱捕效果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寻高效诱杀美洲斑潜蝇诱捕装置,本试验应用微生物诱剂比较研究了自制圆筒型诱捕器、瓶型诱捕器与实蝇诱捕器以及两种以黏虫板改良后的瓶型诱捕器对美洲斑潜蝇成虫的诱捕效果。结果表明,瓶型诱捕器、实蝇诱捕器和圆筒型诱捕器中以瓶型诱捕器效果较好,且诱捕效果显着优于其他各诱捕装置。瓶型诱捕器内壁贴黏虫板,能够显着提高诱捕器对美洲斑潜蝇的诱捕效果,且黄色黏虫板优于白色黏虫板。(本文来源于《浙江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12期)
田帅[7](2018)在《美洲斑潜蝇发生规律与防治》一文中研究指出美洲斑潜蝇,又名蔬菜斑潜蝇,属双翅目,潜蝇科。原产美洲,是一种蔬菜、观赏植物及饲料作物的毁灭性害虫。已有近40个国家将之列为最危险的检疫性害虫。自20世纪90年初在我国南方发现以来,迅速蔓延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给我国的蔬菜和花卉生产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该虫寄主范围甚广,全国已发现的寄主达26科312种,危害蔬菜达80种,主要蔬菜种类有黄瓜、丝瓜、冬瓜、番茄、茄子、菜豆、豇豆等葫芦科、茄科和豆科蔬菜。我国(本文来源于《吉林蔬菜》期刊2018年10期)
刘通[8](2018)在《哈尔滨地区美洲斑潜蝇的生活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993年12月,问锦曾在中国海南省叁亚市首次发现一种新的潜叶蝇危害蔬菜,确定为中国新种——美洲斑潜蝇,哈尔滨地区发现最多和最为主要的潜叶蝇种类为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 Blanchard),它适应性强,繁殖快,寄主广泛,其对菜豆、黄瓜、番茄、甜菜、辣椒、芹菜等蔬菜作物造成较大危害,严重影响到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在我国1994年列为国内检疫对象,1995年定为国家新增加的进口植物检疫对象。因(本文来源于《吉林蔬菜》期刊2018年10期)
张玉东,师宝君,赵轩,成卫宁[9](2018)在《美洲斑潜蝇发生动态及药剂防治》一文中研究指出旨在明确美洲斑潜蝇在陕西省的发生危害特点,了解其对不同杀虫剂种类的敏感性和田间防治效果,为美洲斑潜蝇的有效控制提供依据。2016年对陕西省杨凌地区美洲斑潜蝇寄主植物番茄和黄瓜的受害情况进行调查,并通过室内和田间试验,研究7种杀虫剂对美洲斑潜蝇幼虫的毒力和防效。结果表明,4月份前番茄和黄瓜上美洲斑潜蝇发生较轻,随后逐渐加重,7-9月为危害高峰,10月后危害减轻;全年黄瓜受害重于番茄。在供试的7种药剂中,50%灭蝇胺WP、31%阿维·灭蝇胺SC和2.8%阿维·高氯EC不仅毒力较高,LC50分别为5.41mg/L、1.42mg/L和2.87mg/L,而且持效期长,药后7~10d防效仍超过81%,应用效果较好,建议作为首选药剂在生产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西北农业学报》期刊2018年09期)
章乐康[10](2018)在《不同作用机理杀虫剂防治美洲斑潜蝇药效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寻求适合广东省佛山市推广应用的高效低毒农药,于2017年10月17至11月22日在广东省佛山市叁水区南山镇佛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进行5种不同作用机理杀虫剂防治美洲斑潜蝇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新型酰胺类药剂溴氰虫酰胺对美洲斑潜蝇具有较高敏感性;乙基多杀菌素和溴氰菊酯次之,其中乙基多杀菌素持效性略优于溴氰菊酯;生物制剂灭蝇胺由于其影响幼虫孵化的特殊作用机理,导致其速效性较差,但持效性较好,整体防效仅次于乙基多杀菌素和溴氰菊酯;传统药剂阿维菌素对美洲斑潜蝇防效一般。(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期刊2018年20期)
美洲斑潜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筛选出防治美洲斑潜蝇的高效药剂,以60%灭蝇胺水分散粒剂、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为对照,比较了不同用量灭蝇胺·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对美洲斑潜蝇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60%灭蝇胺·噻虫嗪水分散粒剂3个处理(26.6、20.0、13.3 g/667 m~2)对美洲斑潜蝇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药后7 d防效最好,防治效果分别为88.50%、82.31%和71.37%,且持效期为10 d以内。60%灭蝇胺·噻虫嗪水分散粒剂是防治美洲斑潜蝇较为理想的药剂,建议与其他农药轮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美洲斑潜蝇论文参考文献
[1].阚跃峰,崔向华,周林娜,石明权,周霞丽.海南省芝麻田美洲斑潜蝇发生为害特点及防治方法[J].农业科技通讯.2019
[2].刘小明,申君,司升云,望勇,王攀.60%灭蝇胺·噻虫嗪水分散粒剂防治黄瓜美洲斑潜蝇的药效试验[J].长江蔬菜.2019
[3].周福才.黄板在蚜虫和美洲斑潜蝇预警和诱杀中的应用[J].农家致富.2019
[4].蒋力.蔬菜上美洲斑潜蝇的识别与防治[J].现代农业.2019
[5].孙秀荣.蔬菜美洲斑潜蝇的发生危害及综合防治[J].南方农机.2019
[6].何天骏,陈利民,吴全聪,马瑞芳.不同诱捕装置对美洲斑潜蝇诱捕效果比较[J].浙江农业科学.2018
[7].田帅.美洲斑潜蝇发生规律与防治[J].吉林蔬菜.2018
[8].刘通.哈尔滨地区美洲斑潜蝇的生活史研究[J].吉林蔬菜.2018
[9].张玉东,师宝君,赵轩,成卫宁.美洲斑潜蝇发生动态及药剂防治[J].西北农业学报.2018
[10].章乐康.不同作用机理杀虫剂防治美洲斑潜蝇药效试验研究[J].河南农业.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