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政策论文_本报记者,刘琪

导读:本文包含了宏观政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货币政策,审慎,信贷,经济,财政政策,政策,宏观经济。

宏观政策论文文献综述

本报记者,刘琪[1](2020)在《央行:科学稳健把握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一文中研究指出2020年1月1日,央行发布消息,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19年第四季度(总第87次)例会2019年12月27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分析了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会议认为,当前我国主要宏观经济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经济增长保持韧性,增长动力持续转换。(本文来源于《证券日报》期刊2020-01-02)

记者,张末冬[2](2020)在《科学稳健把握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北京1月1日讯 记者张末冬报道 2019年12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19年第四季度(总第87次)例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分析了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会议认为,当前我国主要宏观经济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经济增长保持韧性,增长动力持续转(本文来源于《金融时报》期刊2020-01-02)

本报记者,卓尚进[3](2019)在《解决小微融资“痛点”需宏观视野和包容性政策》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明年经济工作任务时指出,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融资,更好缓解民营和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对于如何把“更好缓解民营和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这一政策要求科学有效地落到实处,《金融时(本文来源于《金融时报》期刊2019-12-30)

黄益平[4](2019)在《金融开放需要“双支柱宏观政策”的支持》一文中研究指出金融开放非常重要,但是在开放的同时,也需要一些特定的政策机制,来保证开放的过程中,经济金融体系能够维持稳定。金融开放一方面有利于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也可能导致波动性的增加,如果控制不好金融开放带来的的波动,可能会"得不偿失",甚至遭遇严重的金融危机,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事情发生,这是金融开放中需要避免的。在全球经济危机爆发之前,全球经济出现"大缓和"的现象,货币政策能够很好地维持经济、金融体系的稳定。危机爆发后,我们发现货币政策也许只是控制住(本文来源于《中国周刊》期刊2019年12期)

周俊杰,易宪容[5](2019)在《“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框架的有效性——基于我国商业银行微观数据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我国16家上市银行2007~2017年的微观数据,运用系统GMM方法实证检验了"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宏观调控框架在降低银行风险承担水平和抑制经济顺周期波动方面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宏观审慎政策能够降低宽松货币政策环境下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在经济上行期,弥补了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信贷的不足但容易出现政策超调现象。在经济下行期,弥补了货币政策降低银行风险承担水平的不足但容易出现政策抵消现象。因此,要在健全货币政策框架、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同时不断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促进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以提高双支柱宏观调控框架的有效性、前瞻性与稳健性。(本文来源于《金融与经济》期刊2019年11期)

蒋劲,宋光磊,范东[6](2019)在《财政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协调的问题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金融危机后,财政政策如何与宏观审慎政策相协调是宏观审慎领域最值得讨论的话题之一。本文在归纳客观审慎政策四个方面局限性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财政政策具有的补充作用:财政扩张对于资产泡沫和影子银行有抑制作用。具备天然的逆周期属性,有利于"熨平"经济金融震荡、促进资金流入实体经济。同时,财政政策紧密依附于国家政府体系,政策执行和效力更有保障。最后,本文结合我国特点,提出了加强财政与宏观审慎政策协调建议。(本文来源于《金融与经济》期刊2019年11期)

孙璐璐[7](2019)在《宏观政策突出稳增长和防风险双底线思维》一文中研究指出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叁五”规划收官之年。在当前国内形势复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大环境下,如何做好明年经济工作,确保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6日召开会议,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定调2020年的经济工作,为确保收官之年圆满收官(本文来源于《证券时报》期刊2019-12-09)

宋传福[8](2019)在《浅谈金融市场中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宏观经济以及微观经济构成了我国的经济稳定发展的前提,它们对于经济的发展中的作用举足轻重,从根本上来说,我国经济的发展不仅能够增强我国的国力还能够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以宏观经济来看,我们应该站的更高才能看的更远,去观察全局,其中财政政策以及货币政策的实施不可或缺,必须同时兼顾。(本文来源于《中外企业家》期刊2019年34期)

陆昌博[9](2019)在《浅谈积极财政政策对现阶段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积极财政政策的推行,对我国经济各个方面都产生着影响。本文围绕着积极财政政策如何影响中央财政、如何影响居民生活水平、如何影响企业自身发展、如何影响宏观经济管理等诸多方面展开,全面分析了积极财政政策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商讯》期刊2019年34期)

"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课题组[10](2019)在《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的宏观经济效应模拟——2019—2020年中国宏观经济再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课题组于2019年10月举行了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的第二十七次预测发布。本次预测发布了2019年下半年和2020年共六个季度的中国宏观经济主要指标预测值,继续跟踪考察中美贸易摩擦发展变化的可能性及其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并模拟分析了当前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的宏观经济效应。结果表明,中国GDP增速"稳中趋降"的态势还将延续,增速下滑的幅度取决于中美贸易摩擦的发展方向。当前减税降费政策主要从供给端为企业"降成本",在外部市场需求不确定性提高以及国内市场消费增速趋缓的背景下,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的投资激励效应有限。若将减税降费政策的主体由企业转向居民,从需求端拉动消费增长进而带动投资增长,那么,相同规模的个人所得税减免所产生的宏观经济正向效应会更为显着。因此,课题组建议:当前应加大对居民个体的减税力度;同时,应防止居民家庭债务率进一步提高;长期应从根本上加快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并缩小收入差距。(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宏观政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报北京1月1日讯 记者张末冬报道 2019年12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19年第四季度(总第87次)例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分析了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会议认为,当前我国主要宏观经济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经济增长保持韧性,增长动力持续转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宏观政策论文参考文献

[1].本报记者,刘琪.央行:科学稳健把握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N].证券日报.2020

[2].记者,张末冬.科学稳健把握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N].金融时报.2020

[3].本报记者,卓尚进.解决小微融资“痛点”需宏观视野和包容性政策[N].金融时报.2019

[4].黄益平.金融开放需要“双支柱宏观政策”的支持[J].中国周刊.2019

[5].周俊杰,易宪容.“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框架的有效性——基于我国商业银行微观数据的实证研究[J].金融与经济.2019

[6].蒋劲,宋光磊,范东.财政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协调的问题分析[J].金融与经济.2019

[7].孙璐璐.宏观政策突出稳增长和防风险双底线思维[N].证券时报.2019

[8].宋传福.浅谈金融市场中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J].中外企业家.2019

[9].陆昌博.浅谈积极财政政策对现阶段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J].商讯.2019

[10]."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课题组.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的宏观经济效应模拟——2019—2020年中国宏观经济再展望[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论文知识图

银行5年期信用违约互换利差对比图(...我国叁次产业结构变化情况(1978~20...独立使用情况下宏观审慎监管与货币政...宏观审慎监管与货币政策传导路径(房...我国宏观审慎管理体系基本工作原理公众信心冲击下产出的响应函数

标签:;  ;  ;  ;  ;  ;  ;  

宏观政策论文_本报记者,刘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