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击因子论文_刘彩萍,谢斌,李冠军,林治光,邵阳

导读:本文包含了攻击因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因子,神经,营养,炎症,实验组,额叶,菌苗。

攻击因子论文文献综述

刘彩萍,谢斌,李冠军,林治光,邵阳[1](2018)在《青少年冲动性攻击与应激、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目的探讨青少年冲动性攻击行为与生活应激水平及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51名有冲动性攻击行为的学生为研究组, 53名无冲动性攻击行为的学生为对照组。采用修改版外显行为攻击量表(MOAS)和修订版Barratt冲动量表(BIS-11)分别评估受试者的攻击行为和冲动性,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调查受试者近半年内的生活应激水平,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BDNF水平。结果研究组ASLEC总分及人际关系、受惩罚、健康适应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MOAS总分与ASLEC总分及人际关系、受惩罚因子呈正相关(P<0.05),与BDNF呈负相关(P<0.05)。BIS-11总分与ASLEC总分、人际关系、受惩罚、健康适应因子呈正相关(P<0.05)。BDNF水平在应激和攻击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不显着。结论应激是青少年冲动性攻击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而BDNF在其产生中可能起间接作用。(本文来源于《精神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06期)

麦毅俊,王孟成,刘拓[2](2018)在《基于项目反应模型和因子分析法的“反应性-主动性攻击”量表的简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了解青少年的攻击行为是当代社会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近年来儿童与青少年攻击、犯罪的频率逐渐增加,青少年犯罪的年龄呈下降趋势。自从有研究者于1987年最先提出主动性攻击以及反应性攻击的分类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对反应性攻击与主动性攻击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研究者们针对青少年群体编制了反应性—主动性攻击问卷(RPQ),用于区分和测量反应性攻击和主动性攻击的工具,该问卷共有两个维度:反应性攻击维度含11道题,主动性攻击维度含12道题,共23题。在心理测量学中,研究者们希望通过设计更多的题目去获取更多的被试信息,但在大规模施测中,题目过多对施测过程造成很大的不方便;另一方面,被试在答题中可能因为问卷长度过长而胡乱作答,最终也会影响施测的准确性。因此在问卷编制中,追求问卷的简便性和准确性成为一种趋势。因此,本文基于RPQ信效度的不足和题目过多的问题,利用统计技术对RPQ进行量表简化,开发出简版RPQ。本研究基于因子分析(FA)和项目反应理论(IRT)的GPCM模型(广义分部评分模型)对中文版RPQ进行简化,以开发出一个更加简便,并且最大程度保留原版信息的简版RPQ。研究结果表明,简化版RPQ的Cronbach’sα信度为0.83,信度较好。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问卷能显着区分两种类型的攻击行为,量表的结构稳定。随后GPCM的进一步项目分析证明,新开发的简版RPQ的题目具有良好的项目性能,简版RPQ题目区分度均高于2.00,项目难度保持在1.00到1.50之间。量表删减前后被试的估计偏差较小,本研究运用平均绝对误差和TIF曲线检验量表是否保留足够信息。MAD和TIF结果显示简版RPQ保留了一半以上的被试信息。最后,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简版RPQ的模型拟合程度显着高于原量表,具有良好的效度(χ~2=95.87,TLI=0.988, CFI=0.991, RMSEA=0.037)。总体来说,简版RPQ量表最大程度的缩减了原量表,同时最大程度的保留了量表信息,并未对被试的评估准确性产生影响。(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8-11-02)

蔡亚兰,陈竹,赵媛,屈远,秦光成[3](2017)在《5-HT_(1A)受体激动剂对青春期大鼠病理性攻击行为和前额叶皮质、海马内脑源性及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5-羟色胺1A(5-HT1A)受体激动剂8-OH-DPAT对青春期大鼠病理性攻击行为及对前额叶皮质、海马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的影响。方法出生后21d的雄性SD大鼠42只随机分为6组(n=7):模型组、正常组、模型+药物组、模型+生理盐水(NS)组、正常+药物组、正常+NS组。模型组、模型+药物组及模型+NS组采用早年慢性应激建立病理性攻击模型,余3组正常饲养。建模成功后对模型+药物组、正常+药物组及模型+NS组、正常+NS组分别行2周的8-OH-DPAT(0.5 mg/kg)或生理盐水(2mL/只)腹腔注射。用居住-入侵实验检测大鼠攻击行为,蛋白质印迹分析检测大鼠脑前额叶皮质及海马内BDNF、GDNF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攻击潜伏期缩短(P<0.01)、攻击持续时间及攻击总数增加(P<0.01)。模型+药物组攻击潜伏期较模型+NS组延长(P<0.05);模型+药物组攻击持续时间较正常+药物组增加(P<0.05);药物干预后攻击总数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前额叶皮质、海马内BDNF及GDNF表达水平均低于正常组(P<0.01),模型+NS组较正常+NS组降低(P<0.05,P<0.01),模型+药物组较模型+NS组升高(P<0.05,P<0.01)。结论前额叶皮质及海马内BDNF、GDNF可能与早年慢性应激所致青春期大鼠病理性攻击行为的发生有关。5-HT1A受体激动剂可上调前额叶皮质及海马内BDNF、GDNF的蛋白表达,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早年慢性应激所致青春期大鼠病理性攻击行为。(本文来源于《第二军医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7期)

李豪喆,张钦廷,李宁宁,方贻儒,谢斌[4](2016)在《外周血Th17相关炎症因子及补体C3蛋白表达与精神分裂症暴力攻击行为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免疫功能异常,尤其是自身免疫功能异常可能在精神分裂症及其暴力攻击行为的发病机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部分接受免疫治疗的患者会出现易激惹、敌对等行为。自身免疫疾病患者及其一级亲属患精神分裂症的风险显着高于正常人群,抗炎药物被发现可以较好的改善精神分裂症的症状。Th17相关炎症因子主要参与了机体的自身免疫反应;C3是大部分自身免疫疾病的临床指标之一。本研究将探索Th17相关炎症因子(IL-17,IL-23及TGF-β1)及补体C3与精神分裂症及其暴力攻击行为之间相关性。方法:纳入符合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首发未用药或停药4周以上的患者40名,年龄及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40名。通过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病例组和对照组IL-17,IL-23,TGF-β1及C3外周血蛋白表达水平。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修改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评估精神分裂症及暴力攻击行为的严重程度。通过T检验、卡方检验、Mann-Whitney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等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IL-17,IL-23及TGF-β1蛋白水平显着高于健康对照(P<0.05),而精神分裂症患者C3蛋白水平显着低于正常对照(P=0.024)。精神分裂症患者IL-17,IL-23及TGF-β1蛋白水平与PANSS量表总分(r=0.340,P=0.037;r=0.346,P=0.041;r=0.402,P=0.020)及MOAS量表分(r=0.390,P=0.016;r=0.395,P=0.019;r=0.386,P=0.026)呈正相关,而精神分裂症患者C3蛋白水平与PANSS量表总分呈负相关(r=-0.373,P=0.032)。同时,精神分裂症患者IL-17及IL-23蛋白水平与PANSS兴奋冲动因子分(P4,P7,G4,G8及G14)成正相关(r=0.336,P=0.039;r=0.543,P=0.001)。结论:Th17相关炎症因子蛋白表达水平与精神分裂症及其暴力攻击行为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而C3蛋白表达水平与精神分裂症及其暴力攻击行为严重程度呈负相关。Th17相关炎症因子及C3可以作为精神分裂症及其暴力攻击行为潜在的生物学标记物。(本文来源于《四川省医学会第十五次精神病学学术会议暨第叁次心身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集》期刊2016-05-26)

李豪喆,洪武,汪作为,苑成梅,李则挚[5](2015)在《炎症因子与双相躁狂攻击破坏行为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与目的大量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双相障碍在免疫性疾病中的发病率较高,反之,免疫性疾病中双相障碍的发生率也较高。随着研究的深入,免疫功能紊乱被认为是双相障碍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双相障碍患者易出现破坏攻击行为,而破坏攻击行为亦与免疫失衡密切相关。目前双相障碍的效果尚不令人满意,但有研究发现,经过有效的治疗,双相障碍患者体内炎症因子的水平会出现明显下降。碳酸锂联合喹硫平作为双相障碍的一线治疗被广泛的用于临床中,同时对于双相障碍炎症状态具有改善作用。因此本文将探索炎症因子及其调控因子水平与双相障碍躁狂发作急性期治疗结局及攻击破坏行为的相关性。方法根据《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修订版)(DSM-Ⅳ-TR),采用国际神经精神科简式访谈问卷(MINI)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病例组共收入41名双相障碍躁狂发作的患者,接受碳酸锂联合喹硫平治疗,锂盐在2周内达到有效治疗浓度(≥0.6mmol/L),喹硫平逐渐加量至有效治疗范围(600-750mg/d)并维持到第8周末。在基线,第2周末,第4周末及第8周末留取患者血样并收集临床资料。同时选择年龄与性别相匹配的36名健康对照,在基线时留取血样并收集临床数据。通过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对照组以及病例组血浆白介素-23(IL-23)、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7(IL-17)以及白介素-10(IL-10)蛋白水平,同时采用Young躁狂量表(YMRS)评估病情。采用t检验、曼-惠特尼秩和检验、威尔科克森符号秩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及Spearman相关分析对结果进行分析。缺失值采用末次观察值结转法处理。结果经过的8周的治疗,34名患者治疗有效,26名患者获临床治愈。基线时,病例组IL-23和TGF-β1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而TNF-α,IL-17以及IL-10水平在两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愈患者基线期IL-23水平显着低于未治愈患者(P=0.035),而TGF-β1水平则显着高于未治愈患者(P=0.029)。治疗有效患者第8周末IL-23、TGF-β1、TNF-α及IL-17水平显着低于基线水平(P<0.05)。YMRS量表总分及破坏攻击行为分在治疗过程中逐渐下降。TNF-α,IL-17,IL-23及TGF-β1水平在基线时与YMRS总分及攻击破坏行为分之间均存在相关性(P<0.05),而IL-10水平与YMRS总分及攻击破坏行为分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双相障碍躁狂发作与外周血炎症因子水平上调有关,主要涉及细胞免疫反应和自身免疫反应的异常。基线时TGF-β1水平越高,而IL-23水平越低,则提示双相躁狂患者可能获得更好的预后。同时TNF-α,IL-17,TGF-β1及IL-23在治疗过程中水平的下降提示治疗效果可能更佳。双相障碍躁狂发作患者的TNF-α,IL-17,TGF-β1及IL-23水平在基线时与躁狂症状及攻击破坏行为之间存在相关性,而治疗过程中,躁狂临床症状及攻击破坏行为的改善速度远大于机体免疫异常状态的改善程度。(本文来源于《2015年全国司法精神病医学鉴定学术会议资料汇编》期刊2015-09-17)

于洪涛,李鹏,张付志[6](2015)在《基于多维风险因子的推荐攻击检测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现有推荐攻击检测方法对真实概貌误判率较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维风险因子的推荐攻击检测方法.首先,引入时间间隔可疑度、风险反馈、惩罚函数和用户评分活跃度等多个风险因子,从多个角度推理和评估用户评分行为的风险值;然后,在多维风险因子的融合计算过程中,利用信息熵理论确立风险因子的分类权重,以提高风险评估的准确性;最后,根据用户评分行为风险评估值的加权和检测出相应的攻击概貌.在Movie Lens真实数据集上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检测方法能够在保持较高召回率的条件下有效提高推荐攻击检测的准确率.(本文来源于《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期刊2015年05期)

陈锦荣[7](2015)在《抗病毒编码性细胞因子的免疫明显限制病毒的攻击》一文中研究指出鉴定病毒疫苗保护作用的免疫标志物因因素多而复杂,但中和附着于敏感细胞的病毒的抗体的重要性有着广泛共识。病毒新疫苗的研究多数遵照了这种中和抗体的思路,但是,犹如人巨细胞病毒(HCMV)疫苗最近的一次临床试验表明的那样,这种单一途径可能不会如实代表保护效力。由于HCMV自身编码蛋白质的50%以上都能调节宿主的免疫,可以设想,将疫苗的标靶也包括病毒蛋白组的这一部分必会扰乱病毒天生的生活史。HCMV和恒河(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期刊2015年01期)

唐通,唐雁,沈黎,陈泳序,申红林[8](2013)在《基于时间SFM因子的推荐系统攻击检测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用户评价行为的时间属性——评价间隔时间入手,提出一种基于时间SFM因子的推荐攻击检测方法,通过仿真实验证明了时间SFM因子的可检测性及其阻止攻击目标项进入用户TopN推荐列表中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3年11期)

张艳,雷莉,胡华,屈远,吕小娟[9](2013)在《早年慢性应激对青春期病理性攻击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及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5-羟色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早年慢性应激对青春期病理性攻击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及对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5-羟色胺(5-HT)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只雄性、出生后21d的Sprague-Dawley大鼠分为实验组、对照组,每组各10只。实验组大鼠采用孤养、昼夜颠倒、非奖赏性挫败、预激惹刺激、居住-入侵攻击等多种早年持续性应激方法持续到青春期。然后采用居住-入侵攻击实验检测两组青春期大鼠的攻击性,水迷宫实验观察其空间学习记忆能力,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海马内BDNF和5-HT水平。结果 (1)水迷宫实验:实验组大鼠在总路程、穿越目标区域次数、逃避潜伏期3项指标上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心区域路程/总路程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大鼠海马内BDNF和5-HT免疫阳性神经元数量均减少(P<0.05),BDNF和5-HT表达降低。结论 BDNF和5-HT可能参与了青春期病理性攻击大鼠海马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调控,并在空间学习记忆方面起着重要调控作用。(本文来源于《第二军医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10期)

张艳,胡华[10](2013)在《早年慢性应激对青春期病理性攻击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及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5-羟色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早年慢性应激对青春期病理性攻击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及对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5-羟色胺(5 hydroxytryptamine,5-HT)水平的影响。方法20只雄性出生后21天SD(Sprague-Dawley)大鼠,分为实验组、正常对照组,每组动物10只。实验组大鼠采用孤养、昼夜颠倒、去奖赏挫败、预激惹刺激、居住-入侵攻击等多种早年应激方法持续到青春期。实验组和对照组于第5周后进行一次10 min居住-入侵实验,记录大鼠的攻击行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于居住-入侵实验后1 d进行水迷宫实验观察其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各组大鼠水迷宫实验完成后立即行腹腔内注射10%水合氯醛(100mg/kg)麻醉制作标本切片,运用免疫组化试验方法检测大鼠海马内BDNF、5-HT水(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第十一次全国精神医学学术会议、第叁届亚洲神经精神药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3-09-11)

攻击因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了解青少年的攻击行为是当代社会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近年来儿童与青少年攻击、犯罪的频率逐渐增加,青少年犯罪的年龄呈下降趋势。自从有研究者于1987年最先提出主动性攻击以及反应性攻击的分类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对反应性攻击与主动性攻击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研究者们针对青少年群体编制了反应性—主动性攻击问卷(RPQ),用于区分和测量反应性攻击和主动性攻击的工具,该问卷共有两个维度:反应性攻击维度含11道题,主动性攻击维度含12道题,共23题。在心理测量学中,研究者们希望通过设计更多的题目去获取更多的被试信息,但在大规模施测中,题目过多对施测过程造成很大的不方便;另一方面,被试在答题中可能因为问卷长度过长而胡乱作答,最终也会影响施测的准确性。因此在问卷编制中,追求问卷的简便性和准确性成为一种趋势。因此,本文基于RPQ信效度的不足和题目过多的问题,利用统计技术对RPQ进行量表简化,开发出简版RPQ。本研究基于因子分析(FA)和项目反应理论(IRT)的GPCM模型(广义分部评分模型)对中文版RPQ进行简化,以开发出一个更加简便,并且最大程度保留原版信息的简版RPQ。研究结果表明,简化版RPQ的Cronbach’sα信度为0.83,信度较好。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问卷能显着区分两种类型的攻击行为,量表的结构稳定。随后GPCM的进一步项目分析证明,新开发的简版RPQ的题目具有良好的项目性能,简版RPQ题目区分度均高于2.00,项目难度保持在1.00到1.50之间。量表删减前后被试的估计偏差较小,本研究运用平均绝对误差和TIF曲线检验量表是否保留足够信息。MAD和TIF结果显示简版RPQ保留了一半以上的被试信息。最后,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简版RPQ的模型拟合程度显着高于原量表,具有良好的效度(χ~2=95.87,TLI=0.988, CFI=0.991, RMSEA=0.037)。总体来说,简版RPQ量表最大程度的缩减了原量表,同时最大程度的保留了量表信息,并未对被试的评估准确性产生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攻击因子论文参考文献

[1].刘彩萍,谢斌,李冠军,林治光,邵阳.青少年冲动性攻击与应激、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的相关性[J].精神医学杂志.2018

[2].麦毅俊,王孟成,刘拓.基于项目反应模型和因子分析法的“反应性-主动性攻击”量表的简化[C].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8

[3].蔡亚兰,陈竹,赵媛,屈远,秦光成.5-HT_(1A)受体激动剂对青春期大鼠病理性攻击行为和前额叶皮质、海马内脑源性及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7

[4].李豪喆,张钦廷,李宁宁,方贻儒,谢斌.外周血Th17相关炎症因子及补体C3蛋白表达与精神分裂症暴力攻击行为的相关性[C].四川省医学会第十五次精神病学学术会议暨第叁次心身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集.2016

[5].李豪喆,洪武,汪作为,苑成梅,李则挚.炎症因子与双相躁狂攻击破坏行为的相关性[C].2015年全国司法精神病医学鉴定学术会议资料汇编.2015

[6].于洪涛,李鹏,张付志.基于多维风险因子的推荐攻击检测方法[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15

[7].陈锦荣.抗病毒编码性细胞因子的免疫明显限制病毒的攻击[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2015

[8].唐通,唐雁,沈黎,陈泳序,申红林.基于时间SFM因子的推荐系统攻击检测方法[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9].张艳,雷莉,胡华,屈远,吕小娟.早年慢性应激对青春期病理性攻击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及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5-羟色胺的影响[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3

[10].张艳,胡华.早年慢性应激对青春期病理性攻击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及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5-羟色胺的影响[C].中华医学会第十一次全国精神医学学术会议、第叁届亚洲神经精神药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3

论文知识图

描述kj'相关的()免疫胞激活易损斑块Figure2.3Immunec...基于攻击因子的模块设计图一1:用户在非正常用户评价间隔时间剥离...载体图像和二值秘密图像及嵌入信息后...网络拓扑结构

标签:;  ;  ;  ;  ;  ;  ;  

攻击因子论文_刘彩萍,谢斌,李冠军,林治光,邵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