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皮化论文_杨彪,王珊,张岩,梁春雨

导读:本文包含了上皮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创面,角膜,再上,鼻窦炎,血小板,肛瘘,燥湿。

上皮化论文文献综述

杨彪,王珊,张岩,梁春雨[1](2019)在《负压创面治疗技术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加速创面的再上皮化及愈合率》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已被证实是加速各种急慢性创面愈合的有效方法。富血小板血浆是一种用于刺激和加速组织愈合的生物技术。目的:对比分析应用负压创面治疗技术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治疗与单纯应用负压创面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中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经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入选患者及家属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50例慢性难愈性创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负压创面治疗组25例和联合组25例。负压创面治疗组患者清创后行封闭负压吸引治疗,联合组患者清创后先以富血小板血浆凝胶覆盖创面然后再同负压创面治疗组患者行封闭负压吸引治疗。2组负压值均设定在-9.31至-39.9 kPa,采用持续吸引模式治疗,每7 d更换敷料,视创面愈合情况进行皮肤移植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第7,14天的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的变化情况及白细胞、C-反应蛋白水平、红细胞沉降率水平,比较2组细菌转阴率、NRS疼痛评分、二期修复准备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与结论:(1)2组患者治疗后7 d各项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治疗后14 d联合组各项炎症指标水平、细菌转阴率、感染控制时间均显着低于单纯负压创面治疗组(P <0.05);(3)治疗后2组患者疼痛评分在不同的时间点呈下降趋势(P <0.05),治疗后14 d联合组患者疼痛评分较单纯负压创面治疗组显着降低(P <0.05);(4)联合组二期修复手术所需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显着优于单纯负压创面治疗组(P <0.05);(5)所有患者出院后均获得随访,时间1-3个月,2组患者创面均无复发;(6)负压创面治疗联合富血小板血浆凝胶较单纯负压创面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有更好地抑菌效果,能有效缩短创面床准备时间以及创面愈合时间,加速创面的再上皮化、提高创面愈合率,缓解患者疼痛。(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期刊2019年26期)

段虎成,陈瑞,罗嘉婧[2](2019)在《猪脱细胞角膜基质人板层角膜移植术后植片上皮化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猪脱细胞角膜基质进行人板层角膜移植术后角膜植片上皮化的临床过程。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经药物治疗无效的感染性角膜炎患者5例。采用脱细胞角膜基质(商品名:艾欣瞳)行板层移植术,以对侧眼为对照。术后3 d,7 d,1个月,3个月,6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移植后植片上皮化完成过程。术后1,3,6个月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植片上角膜上皮细胞密度及上皮下神经纤维修复情况。结果:脱细胞角膜基质板层角膜移植术后3 d开始出现上皮化,术后10 d上皮化逐步完成,但角膜上皮排列疏松,荧光素染色仍有点状染色。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查结果显示:术后1,3,6个月角膜上皮细胞排列规则、紧密,与对侧眼比较角膜上皮细胞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脱细胞角膜基质行板层角膜移植术后植片上皮化过程能够顺利完成。(本文来源于《眼科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蔡润茁,曾令达,李登辉,朱丽明[3](2019)在《两性霉素B冲洗对难治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嗜酸性粒细胞、上皮化时间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两性霉素B冲洗方法对难治性鼻窦炎(difficult-to-treat rhinosinusitis,DTRS)患者鼻内镜术后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Eos)及上皮化时间产生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锦州市中心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86例接受鼻内镜手术治疗的DTRS病例分为2组,各43例,对照组术后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术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两性霉素B冲洗,比较2组各时间段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CD4~+/CD8~+)、Eos计数、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5(IL-5)、血清干扰素γ(IFN-γ)]、上皮化时间、术后复发率、肿痛程度及疗效。结果研究组术后疗效总有效率为95.35%,显着高于对照组81.40%(P<0.05);研究组术后1月CD3~+、CD4~+、CD8~+与CD4~+/CD8~+值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Eos计数、IL-2、IL-4、IL-5、IFN-γ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7 d VAS评分、重度肿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上皮化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难治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应用两性霉素B冲洗,可有效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改善炎症,缓解肿痛程度,减少Eos,缩短上皮化时间,降低术后复发率。(本文来源于《昆明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严啸天,王旭[4](2019)在《“化浊生新膏”治疗FESS术后鼻黏膜上皮化45例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化浊生新膏对于慢性鼻-鼻窦炎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FESS)术后鼻黏膜上皮化的干预作用。方法:将90例确诊为慢性鼻-鼻窦炎且行FESS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予一般术后填塞与换药,术前予克拉霉素、泼尼松口服,术后生理性海水鼻腔冲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化浊生新膏膨胀海绵"术后填塞与"化浊生新膏纱条"术后换药。2组均于术后4、8、12周行鼻内镜下观察及术腔换药,并采用LundKennedy评分进行客观病情评估,结合尼莫地平法评估疗效指数,评判上皮化程度的综合疗效等级。结果:治疗组在术后3个时间点Lund-Kennedy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4周,2组综合疗效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8周,治疗组上皮化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周,2组综合疗效均达到最大(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1级上皮化比例差距更大,较对照组术后8周变异率更大(Z=-0.032,P<0.05)。结论:化浊生新膏可利湿化浊生新,通畅术腔引流,具有较好的FESS术后促上皮化进程的作用。(本文来源于《江苏中医药》期刊2019年03期)

李晓洁[5](2018)在《清热燥湿活血汤对肛瘘术后患者创面修复过程中再上皮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清热燥湿活血汤对肛瘘术后患者创面修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单纯性肛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依据细菌培养结果采用相应的抗生素治疗,排便后,创面用痔瘘洗剂坐浴、黄柏液棉球清洗、拭干,再予以无菌纱布覆盖,固定。治疗组依据细菌培养结果采用相应的抗生素治疗,排便后,创面用自拟清热燥湿活血汤坐浴、黄柏液棉球清洗、拭干。清热燥湿活血汤药物组成:苦参30 g,黄柏20 g,地肤子20 g,蛇床子30 g,五倍子20 g,生地榆30 g,乳香20 g,没药20 g,血竭20 g,苍术20 g,芒硝20 g,生甘草10 g,每日1剂,煎出药液约1 000 m L,每日便后熏洗坐浴1次,时间约20 min。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6.67%,治疗组有效率为90.0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第7天,术后第14天,术后第21天创面纵径和创面深度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小,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创口愈合天数为(24.06±2.55)d,治疗组创口愈合天数为(37.20±6.02)d,两组创口愈合天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第7天,术后第14天,术后第21天创面边缘肉芽组织中EGF的表达量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燥湿活血汤熏洗坐浴可以加速肛瘘术后患者创面愈合。(本文来源于《河南中医》期刊2018年08期)

王磊[6](2018)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在兔硬腭黏膜缺损愈合过程中对炎症、再上皮化、胶原和TGF-β1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构建具有科学性、重复性、相似性、可靠性、标准化的口腔角化黏膜缺损动物模型,以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作为干预手段,研究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在兔硬腭黏膜缺损愈合过程中对炎症、再上皮化、胶原和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7只3月龄雄性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PRF实验组(A组,n=12)、空白对照组(B组,n=12)和正常组(C组,n=3)。每只兔于硬腭中叁分之一中份,距上颌牙10mm和两侧黏膜边缘2.5mm处制备10mm角化黏膜缺损。C组制备PRF膜和正常的黏膜组织块,并对PRF膜进行HE染色,C组织块进行HE、VG和TGF-β1染色。A组缺损处缝合PRF膜,B组不做任何处理。测量各组黏膜组织块的平均厚度,排除因其厚度不同所带来的误差。A组和B组分别于术后3天、7天、14天和21天进行大体观察和创面愈合率的分析,处死后于术区取材,然后进行HE、VG和TGF-β1染色,并对炎症等级、上皮平均厚度、胶原纤维OD值和TGF-β1 OD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PRF膜HE染色:均质红染的纤维蛋白末端有大量的核蓝染的白细胞。2.各组黏膜组织块平均厚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3.大体观察:术后3天A组炎症相对较轻,PRF膜牢固覆盖在创面,B组创面红肿严重;术后7天两A组创缘不红肿,PRF膜与周围黏膜牢固结合,B组创缘稍红肿;术后14天,两组均被黏膜上皮覆盖,A组创面凹陷较B组小;术后21天两组创面凹陷继续缩小,A组比B组小,B组创缘有瘢痕挛缩迹象。4.创面愈合率:分组和时间的交互作用有统计学差异(P<0.01)。A组在术后7天和14分别比B组高(P<0.01),在术后3天和21天分别与B组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5.HE染色结果:术后3天,两组基本全部为坏死组织,A组炎细胞浸润较B组少;术后7天,A组可见PRF膜引导出新生上皮,B组部分为坏死组织,炎细胞浸润明显,两组都出现了肉芽组织;术后14天和21天,两组都出现了完整的上皮结构,炎症明显减轻,上皮下结缔组织明显。6.炎症等级:A组和B组各组内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仅在术后3天有统计学差异(P<0.05,B>A),在术后其他时间点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分别在术后3天和7天高于C组(P<0.05),而在术后14天和21天与C组无统计学差(P>0.05)。7.上皮平均厚度:分组和时间的交互作用有统计学差异(P<0.01)。A组在术后14天和21天分别与C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在术后14天小于A组(P<0.01)和C组(P<0.05),在术后21天大于A组(P<0.01)并与C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8.胶原纤维OD值:分组和时间的交互作用有统计学差异(P<0.01)。A组在术后7天、14天和21天分别与B组有统计学差异(7天P<0.01,A>B;14天P<0.01,A>B;21天P<0.01,A<B),在术后3天与B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和B组在术后21天大于C组(P_A<0.05,P_B<0.01),但从数值上看A组更接近C组。A组在术后14天达到峰值,B组在术后21天达到峰值。9.TGF-β1 OD值:分组和时间的交互作用有统计学差异(P<0.01)。A组在术后3天、7天和21天分别与B组有统计学意义(3天P<0.01,A<B;7天P<0.05,A>B;21天P<0.01,A<B),在术后14天与B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和B组在术后21天大于C组(P_A<0.05,P_B<0.01),但从数值上看A组更接近C组。两组均在术后3天达到峰值。结论:1.成功建立了口腔角化黏膜缺损动物模型,为后续研究促进口腔角化黏膜修复的方法、材料和机制奠定了基础。2.PRF可能通过早期调控炎症反应、引导角化黏膜上皮再生、增加胶原纤维的合成来促进口腔角化黏膜缺损的愈合。3.PRF可能通过下调TGF-β1表达调控炎症反应和瘢痕挛缩,上调TGF-β1表达促进胶原沉积和血管再生。(本文来源于《山西医科大学》期刊2018-05-02)

廖昭会[7](2018)在《新型水凝胶促进深Ⅱ度烫伤创面再上皮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局部应用新型水凝胶治疗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的疗效及其再上皮化的可能机制。方法:将SD大鼠(N=80)随机分为四组:正常对照组(n=20),模型组(造模后不予处理,n=20)、清创胶组(造模后局部应用康惠尔清创胶,n=20)、新型水凝胶组(造模后局部应用新型水凝胶,n=20)。每日用药一次,直至取材前一日;并每24 h观察创面的变化情况,记录最终的创面完全脱痂时间并每隔3日计算各组创面愈合率;治疗后第3、7、14、21 d切取各组创面标本,进行组织HE染色和创面修复的组织病理学评分;Masson染色观察胶原纤维的沉积情况;整合素β1及角蛋白14(K14)免疫组化染色行ESCs的分析;PCNA免疫组化观察细胞增殖情况;荧光定量PCR(q PCR)检测创面组织中KGF、IL-1、IL-6、IL-10、TGF-β、EGF、VEGF、HIF-1α、整合素α3、整合素β1基因的m RNA表达情况。结果:大鼠烫伤模型制备后烫伤部位的皮肤即变为苍白色,略肿胀,皮肤弹性降低。4 h后创面出现点片状瘀血、肿胀,创面湿润。2 d后创面变红、淤血、创面湿润、肿胀,无渗液及化脓;3 d后创面呈棕红色,各组创面结软痂后变硬,创缘有一红圈。脱痂后各创面周围均可见部分新生上皮,中间铺满肉芽组织,创面有少量淡黄色渗出液。模型组第21 d创面未达到完全再上皮化,创面中央有少量肉芽组织生长,无渗液。新型水凝胶组和清创胶组大鼠在第21 d创面基本达到再上皮化。新型水凝胶组的完全脱痂时间快于清创胶及模型组(P<0.05)。随着时间推移,各组的创面愈合率增高,且各时间点的新型水凝胶组和清创胶组的创面愈合率均高于模型组(P<0.05),而新型水凝胶组与清创胶组的各时间点的创面愈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显示,在第7、14和21 d新型水凝胶及清创胶的组织病理学评分均高于模型组(P<0.05),第21 d新型水凝胶组的组织病理学评分则高于清创胶组(P<0.05)。Masson染色可见各组的胶原纤维沉积伴随创面愈合进程逐渐增加。在烫伤后第3 d,模型组的胶原量稀疏,而新型水凝胶组和清创胶组的胶原纤维粗大,排列紊乱。在烫伤后第7 d,新型水凝胶组和清创胶组的胶原纤维量多于模型组(P<0.05)。在烫伤后第14 d,模型组的胶原纤维粗大,排列紊乱,而新型水凝胶组和清创胶组的胶原纤维排列趋于整齐,数量均比模型组多(P<0.05)。在第21 d,模型组的胶原纤维粗大,排列紊乱;新型水凝胶组和清创胶组的胶原纤维排列整齐,且新型水凝胶组的胶原纤维多于清创胶组和模型组(P<0.05),更接近正常组的胶原纤维的量。免疫组化的结果表明,随着创面的愈合,各组的整合素β1、K14的表达量和PCNA阳性细胞率逐渐增加,在第14 d达高峰,且新型水凝胶组的整合素β1、K14的表达量和PCNA的阳性率高于模型组(P<0.05);第21 d,新型水凝胶的整合素β1的表达量和PCNA的阳性率下降并低于模型组(P<0.05)。q PCR结果表明,与模型组比较,新型水凝胶组和清创胶组的IL-1、IL-6及IL-10的m RNA表达量于造模后14 d均明显降低(P<0.05);VEGF、EGF m RNA表达于造模后第3 d即明显升高;TGF-β、HIF-1αm RNA表达量则呈现出先升高、后逐渐降低的趋势;整合素β1的m RNA表达量则于造模后21 d明显增高(P<0.05);整合素α3 m RNA表达分别于造模后3 d明显增高(P<0.05)。结论:新型水凝胶和清创胶主要通过促进创面上皮化而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提高愈合质量,但新型水凝胶对深Ⅱ度烫伤创面的完全脱痂时间早于清创胶,在促进毛囊、汗腺等皮肤附属器官修复上新型水凝胶也更胜一筹。新型水凝胶促进烧伤创面再上皮化的作用主要通过提供低氧、潮湿的环境,促进胶原的沉积、减轻创面炎症反应,促进ESCs迁移、增殖,促进烫伤前期EGF、VEGF、TGF-β、HIF-1α、整合素α3的高表达,同时促进烫伤后期整合素β1的高表达机制有关。(本文来源于《遵义医学院》期刊2018-05-01)

李百川,曹松申,李红丽[8](2018)在《新型复合敷料促进大鼠Ⅱ°烧伤创面再上皮化的疗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制一种兼顾抗炎和促进表皮快速再上皮化的新型复合型敷料,并观察其在Ⅱ°烧伤创面中的疗效。方法建立创面损伤模型,将样本随机分成正常、损伤和治疗3个组。治疗组创面在伤后即给予敷料处理。分别于伤后1、3、7、14天测量各组各时期创面的面积,计算创面愈合率。取各组创面皮肤组织,比较各组皮肤组织内总Ca2+浓度及活性氧的差异,并用放射免疫法检测TNF-α、IL-1β及IL-6分泌情况。结果新型复合型敷料明显缩短创面愈合时间,由损伤组29.46±4.38天缩短为25.39±3.12天(P<0.05)。并于伤后14天促进创面皮岛形成,增加愈合率(P<0.05)。复合型敷料能有效降低损伤后创面组织Ca2+浓度,降低炎性因子和ROS水平,两组各时期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复合敷料可有效加快表皮再上皮化修复,并阻断伤后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减少炎性因子释放,抑制氧化应激反应,为皮肤创面修复提供新的治疗方式。(本文来源于《医学研究杂志》期刊2018年03期)

刘远航[9](2017)在《Integrin β1影响小鼠皮肤创面修复过程中上皮化及收缩的在体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应用integrinβ1(整合素β1)拮抗剂拮抗integrinβ1受体建立小鼠皮肤创面模型,研究integrinβ1对皮肤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10-12周龄的C57BL/6J小鼠50只,小鼠背部备皮。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一侧为缓释胶囊渗透压泵置入侧,沿小鼠背部正中线同双耳根部连线交点为起点向尾部分别标记1.5 cm、4 cm和5 cm处,并于1.5 cm外左右任意侧做全层皮肤切口皮下置入缓释胶囊渗透压泵,缝合切口,其中实验组泵预装integrinβ1拮抗剂,对照组泵预装生理盐水。于术后2天小鼠下背部中线标记的4cm和5cm间正方形区域内切取直径8 mm圆形全层皮肤,术后每只小鼠独笼饲养,每日拍照记录,于术后第3天、5天、7天及14天取材创面周围皮肤组织。采用大体观察和组织学检测方法对术后创面愈合情况进行分析,比较各组创面修复过程中的修复指标。对数据行方差分析及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相机拍摄创面愈合过程,发现各观察时间点实验组均慢于对照组的愈合,计算术后14天创面平均愈合率实验组(95.43±1.13)%明显低于对照组(99.60±0.402)%,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E染色可见术后3天时实验组较对照组再生上皮更薄和肉芽组织量更少,且实验组创缘组织水肿明显,炎性细胞浸润量少,在创缘边有角质细胞堆积,向创面中心迁移缓慢,而对照组创缘水肿程度轻,炎性细胞量相对较多,角质细胞向创缘中心由多到少呈楔形分布,计算14天时两组创面新生表皮厚度实验组(11.66±0.38)um薄于对照组(6.89±0.05)u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免疫荧光检测术后3天小鼠创面周围正常皮肤组织中的integrinβ1含量,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asson染色检测创面胶原沉积结果提示14天时实验组的胶原沉积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创面中integrinβ1的分布,提示早期3天、5天实验组中表达量少,而对照组高表达且在创缘边呈楔形分布,7天、14天时两组较前期integrinβ1表达增多但差异不明显;α-SMA染色肉芽组织中肌成纤维细胞的标记物结果提示3天、5天、7天实验组中的表达明显少于对照组,但14天时差异则不明显;ki67染色检测创面中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提示3天时实验组较对照组创面染色阳性细胞少,增殖活性较对照组差;Western blot检测创面中integrinβ1的表达量,结果提示3天和5天时创面中的integrinβ1含量实验组明显少于对照组,7天和14天两组中较前表达均升高,但差异不明显。结论integrinβ1拮抗剂小鼠皮下缓释给药造模有效;integrinβ1拮抗剂会抑制创面修复过程中角质细胞迁移,减慢创面上皮化进程,阻碍创面早期收缩过程,降低创面周围细胞增殖代谢,减慢创面的愈合。(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7-05-01)

张玉玲[10](2017)在《白竭散对湿热下注型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创面修复过程中再上皮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通过外用中药换药改善肛瘘术后创面修复速度慢的现状。依据祖国医学基础理论,在现代药理基础实验研究指导下,观察肛瘘术后外用白竭散对创面再上皮化及表皮生长因子(EGF)的影响。探讨白竭散是否对肛瘘术后创面再上皮化起到促进作用,能否缩短创面修复时间,为临床确定治疗方案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并为未来更深层次的研究白竭散对肛瘘术后创面修复的促进作用提供较为可靠的理论依据及实验基础。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6月在安徽省中医院肛肠一科住院的60例湿热下注型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60例肛瘘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采取的手术方式均为肛瘘切除术,术后第2d开始换药,治疗组以清洁换药+占有白竭散的凡士林纱条外用;对照组以清洁换药+凡士林纱条外用。术后第7d、14d、21d观察两组术后创面纵径及深度,观察创面上皮细胞组织再生情况,免疫组化法对比观察两组EGF的表达量,最后观察两组创面的愈合时间。结果:两组病例术后第7d、14d、21d的创面纵径及深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创面纵径及深度缩小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比较两组创面的完成修复的时间,结果差异显着,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第7d、14d、21d观察组创面上皮组织出现早于对照组;术后第7d、14d、21d两组创面EGF表达量比较,观察组在术后第7d、14d、21d EGF表达量多于对照组(p<0.01)。结论:肛瘘术后创面通过外用白竭散换药,出现创面上皮细胞形成加快,EGF的表达量增加,创面愈合时间缩短的现象,表明白竭散能够有效的促进肛瘘术后创面再上皮化,进而加快创面修复,疗效较为明显。(本文来源于《安徽中医药大学》期刊2017-03-24)

上皮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猪脱细胞角膜基质进行人板层角膜移植术后角膜植片上皮化的临床过程。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经药物治疗无效的感染性角膜炎患者5例。采用脱细胞角膜基质(商品名:艾欣瞳)行板层移植术,以对侧眼为对照。术后3 d,7 d,1个月,3个月,6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移植后植片上皮化完成过程。术后1,3,6个月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植片上角膜上皮细胞密度及上皮下神经纤维修复情况。结果:脱细胞角膜基质板层角膜移植术后3 d开始出现上皮化,术后10 d上皮化逐步完成,但角膜上皮排列疏松,荧光素染色仍有点状染色。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查结果显示:术后1,3,6个月角膜上皮细胞排列规则、紧密,与对侧眼比较角膜上皮细胞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脱细胞角膜基质行板层角膜移植术后植片上皮化过程能够顺利完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上皮化论文参考文献

[1].杨彪,王珊,张岩,梁春雨.负压创面治疗技术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加速创面的再上皮化及愈合率[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9

[2].段虎成,陈瑞,罗嘉婧.猪脱细胞角膜基质人板层角膜移植术后植片上皮化的临床观察[J].眼科学报.2019

[3].蔡润茁,曾令达,李登辉,朱丽明.两性霉素B冲洗对难治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嗜酸性粒细胞、上皮化时间的影响[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9

[4].严啸天,王旭.“化浊生新膏”治疗FESS术后鼻黏膜上皮化45例临床研究[J].江苏中医药.2019

[5].李晓洁.清热燥湿活血汤对肛瘘术后患者创面修复过程中再上皮化的影响[J].河南中医.2018

[6].王磊.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在兔硬腭黏膜缺损愈合过程中对炎症、再上皮化、胶原和TGF-β1的影响[D].山西医科大学.2018

[7].廖昭会.新型水凝胶促进深Ⅱ度烫伤创面再上皮化的研究[D].遵义医学院.2018

[8].李百川,曹松申,李红丽.新型复合敷料促进大鼠Ⅱ°烧伤创面再上皮化的疗效研究[J].医学研究杂志.2018

[9].刘远航.Integrinβ1影响小鼠皮肤创面修复过程中上皮化及收缩的在体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7

[10].张玉玲.白竭散对湿热下注型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创面修复过程中再上皮化的影响[D].安徽中医药大学.2017

论文知识图

很少的Eotaxin分布×400细胞亚群分化相关分子信号通路Fig...气道炎症细胞与炎症介质相互影响...肺组织中miR-21和TTF1的表达结果:A/B...不同组织胺饲料投喂后的中华绒螯蟹肠道...在肠粘膜上皮细胞的表达(左,N...

标签:;  ;  ;  ;  ;  ;  ;  

上皮化论文_杨彪,王珊,张岩,梁春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